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屬中學 李凱君
近年來,我國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閱讀經典名著作品逐漸受到教育界廣泛關注。在新課標中,閱讀經典名著成為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新課標精神,教師進行高中名著閱讀教學時,應積極優(yōu)化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對《紅樓夢》等經典名著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途徑更為廣泛,學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手機等設備,隨時觀看教師準備的媒體視頻、微課視頻等數字化資源,打破了學生與知識的時空壁壘,有效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對提升名著閱讀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
其一,隨著時代發(fā)展,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入各個行業(yè)領域,在名著閱讀教學中引入互聯網技術,對提升教學效果、優(yōu)化授課模式有重要作用。借助互聯網技術,教師能將抽象的名著文字具象化,利用視頻、圖片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有效加深學生對名著內容的理解程度,這對提升高中名著閱讀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其二,名著作為歷代名家的思想結晶,無論是其蘊含的精神,還是在寫作中用到的技巧,都非常值得高中學生學習。但很多名著距離當今時代較為久遠,學生在閱讀時難免會產生距離感,影響學生深入理解名著內涵。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名著閱讀,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拉近名著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與名著產生更深層次的共鳴。
其三,很多經典名著會在內容中體現一些特定社會背景、社會事件,具有較為鮮明的時代特色,但學生的鑒賞理解能力有限,在閱讀時會產生較大的局限性,致使學生閱讀積極性會受到較大影響。此外,部分經典名著涉及的內容較為深刻,學生讀起來會感到晦澀難懂,致使學生更愿意將時間花費在閱讀現代的、用詞華麗的小說作品上,而不愿細細品讀名著作品?;ヂ摼W技術能有效降低經典名著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效率。
其一,教師重視程度不足。經典名著作為一個國家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歷史沉淀的代表性成果。但在應試教育中,很多教師對名著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致使學生很少花費時間閱讀名著。此外,教師忽視了教材中名著閱讀部分,教師在進行授課時,會結合考試大綱進行課程規(guī)劃,忽視名著閱讀這一項目所占的分值。部分教師雖能帶領學生進行名著閱讀,但教師講解深度往往不夠,不足以幫助學生從更深層次領悟名著內涵。部分學生閱讀名著的原因僅僅是為了考試得分,在考試結束后,學生很少主動閱讀名著作品,這種極具功利性的閱讀模式,在無形中增加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心理壓力。
其二,學生閱讀時間有限。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較大,學生的學習任務非常艱巨。同時,語文在高考中很少能拉開學生的分數差距,這就導致教師很少花費時間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此外,學生幾乎不會主動閱讀名著作品,這就導致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時間非常有限,進一步阻礙了學生從閱讀名著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降低了名著閱讀質量。
將互聯網技術引入高中名著閱讀教學中,能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所讀名著內容的理解,逐漸營造一個良好的名著閱讀氛圍,為提升高中名著閱讀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以下結合我國經典名著《紅樓夢》進行分析,探究互聯網技術在高中名著閱讀中的實際應用策略。
變化的事物能有效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學生產生對該事物的探究興趣。教師在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也應對此引起重視。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變換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名著閱讀的積極性。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多媒體技術合理引入名著閱讀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多媒體視頻內容,更為主動地參與名著閱讀活動。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互聯網下載一些電影、話劇資源,讓學生對名著的大致情節(jié)做到心中有數,并激發(fā)學生對其他故事情節(jié)的好奇心,提升學生的主動閱讀欲望,增強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搜集一些影視資料片段,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在播放時,教師應控制好播放時長,要學會“卡點”,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勾出來,提升學生主動進行名著閱讀的欲望。筆者進行本部分教學時,先下載了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的這一片段,再將該片段分享到學生的平板電腦上。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注意力被電視劇內容深深吸引,這對激起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有很大幫助。
經典名著的內容具有較深的思想層次,學生“走馬觀花式”閱讀,很難體會名著的深層含義。教師在進行高中名著閱讀教學時,可以借助微課視頻,突出名著細節(ji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細節(jié),這對增強學生對名著的理解水平有很大幫助。在制作微課時,教師應控制好名著微課視頻的時長。一般來說,若名著微課視頻過長,高中學生很難將精力長時間集中在微課視頻上,這樣會極大影響學生觀看名著微課視頻的效果。若名著微課視頻過短,教師很難完整地將想要表達的名著內容融入微課視頻,這就在無形中讓微課視頻喪失了教學意義。教師最好將名著微課視頻控制在7~9分鐘,這樣可凸顯出微課視頻“短小精悍、五臟俱全”的特點,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視頻內容。
學生可在課堂中利用平板電腦觀看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并利用暫停、慢放等功能,分析黛玉葬花時的言語、表情、神態(tài)、動作。再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黛玉葬花》這一經典部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紅樓夢》這一名著作品內涵精神的理解。此外,學生在看完微課視頻后,可結合微課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擴展自身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生名著閱讀質量。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為學生搭建一個線上名著閱讀平臺,讓學生能隨時讀到喜歡的名著內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名著閱讀習慣。構建線上名著閱讀平臺時,教師可增加評論、收藏等功能,讓學生在閱讀名著時能與他人交流心得、收藏自己喜歡的詞句,這對提升學生寫作水平也有較好效果。例如,學生在閱讀《紅樓夢》這一經典作品時,可以將一些經典名句收藏到平板電腦中,逐漸擴充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此外,針對《紅樓夢》中的一些經典段落,學生可在名著閱讀平臺上進行討論,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相應內容,提升名著閱讀質量。通過線上名著閱讀平臺,高中學生能更充分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借助平板電腦、手機等設備,隨時隨地閱讀經典名著,這對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名著閱讀習慣有重要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教師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可利用媒體視頻、微課視頻以及構建線上名著閱讀平臺等方式,極大提升學生閱讀名著時的趣味性,在無形中加深學生對名著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名著閱讀習慣,這對提升學生的名著閱讀質量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