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平市黃山實驗初級中學 張 紅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都較為單一,他們通常會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消化和吸收歷史知識,導致很多學生都認為歷史學習是十分枯燥乏味的,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有些初中歷史教師只重視為學生講解單獨的知識點,很少會幫助學生聯(lián)系這些知識點,這就不利于學生建構(gòu)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導致學生缺乏對歷史知識的整體印象,難以將學過的歷史知識融會貫通。
要想使學生對歷史知識形成完整、全面的認知,教師既要重視為他們講授理論知識,也要重視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感悟,有效幫助他們加深對相關(guān)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但在教學實踐中,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只重視向?qū)W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活動對學生歷史學習的促進作用,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因而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的指引,學生就能自覺主動地投入歷史學習,從而有利于提升他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率,促使其實現(xiàn)“深度學習”。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他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學習積極性。以“抗美援朝”這節(jié)課的教學為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生沒有機會接觸戰(zhàn)爭,也不曾經(jīng)歷過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guān)鍵時期,因此僅憑教師口頭講授,他們可能無法理解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慘烈,也無法理解當時黨和國家為什么會做出打這場戰(zhàn)爭的決定,更無法體會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打贏這場戰(zhàn)爭付出了什么,正因為不了解,所以很多學生對這段歷史并不感興趣。為此,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與抗美援朝戰(zhàn)爭相關(guān)的電影片段,在講到這場戰(zhàn)爭的背景、開端、過程和結(jié)果時,分別為學生播放相應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歷史背景下,面對內(nèi)憂外患,黨的主要領(lǐng)導人是怎樣艱難地做出這一抉擇的,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又是如何背井離鄉(xiāng),克服種種不利條件,最終取得了這一戰(zhàn)爭的勝利,成功地保衛(wèi)了國家。當教師播放很多中國人民志愿軍為堅守陣地而被凍成冰雕的電影場面時,很多學生都在座位上低聲哭泣。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吸引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對歷史的好奇心,使他們想要主動探索和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從而更有利于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新鮮事物往往有著較為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針對他們的這一特點,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熱門話題,引導學生展開積極討論,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促進他們的“深度學習”。以“清朝前期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節(jié)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出一個問題:“大家看過《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這兩部電視劇嗎?”大多數(shù)學生都表示看過,這時教師可以再提出一個問題:“那大家能回憶一下這兩部電視劇里人物角色的穿著打扮、日常用具等都有什么特色嗎?”這時學生就會進行積極的討論,然后教師利用幻燈片為學生展示《延禧攻略》中人物角色的一些造型圖片,比如,曾引起觀眾廣泛討論的“一耳三鉗”劇照,從而吸引學生對清朝歷史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歷史是具有連續(xù)性的,很多歷史知識點都不能被孤立地看待,而要將其放在一個大的知識框架中讓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和吸收。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歷史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建構(gòu)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深度學習”。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思維導圖這一圖形工具來幫助學生進行歷史知識脈絡(luò)的梳理。以近代史部分的教學為例,比如,在進行“洋務運動”的教學時,教師就要提醒學生不能只關(guān)注洋務運動這一個知識點,而要向前回顧一下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相關(guān)知識,然后將所有相關(guān)的知識繪制成思維導圖,從而使學生對洋務運動的背景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使他們認識到這場自救運動背后是有特定的歷史根源的,正是這兩次鴉片戰(zhàn)爭,使當時中國的一些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向西方學習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才會選擇自救。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建構(gòu)知識體系,有利于加深他們對近代史知識的理解。之后在學習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之前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補充和完善,等到近代史部分的知識學習結(jié)束之后,學生也就得到了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從而在他們的腦海中建立起完整的近代史知識框架,這有利于學生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
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教師還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多進行自主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帶給他們更加豐富和全面的學習體驗,加深他們對相關(guān)歷史知識的理解。以“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這節(jié)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合作,先在課下收集相關(guān)的背景資料,并自學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然后把所收集到的背景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和影像等和自學的成果制作成PPT,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展示,教師和其他小組的學生則可以對其展示成果做出一定的評價,最后教師只需要再補充講解一些學生自學時沒有注意到的知識點即可。通過開展這樣的實踐活動,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并使他們通過自主實踐充分熟悉本節(jié)課的相關(guān)知識,從而有利于提高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率,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每當一個階段的學習結(jié)束后,教師就可以在班級內(nèi)組織階段性歷史知識競賽,比如,“中國古代史知識競賽”“中國近代史知識競賽”“世界史知識競賽”等,為學生出一些與教材知識相關(guān)的題目,并評選出不同歷史時期的“知識王”或者“知識女王”,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督促他們進行“深度學習”。另外,由于中國古代史部分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年代過于久遠,很多學生可能對當時的一些史實感到難以理解,為此,教師可以組織相關(guān)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讀諸如《半小時漫畫中國史》之類的歷史普及型書籍,并寫相應的讀書報告,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組織“讀歷史書交流分享會”活動,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讀過的歷史類書籍和讀后感,從而使學生在閱讀和與他人交流分享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相關(guān)歷史知識的理解,同時有利于實現(xiàn)“深度學習”。
綜上所述,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普遍較低,教師只重視單個知識點的講授,忽視了完整知識體系的建構(gòu),并且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只重視向?qū)W生灌輸理論知識,很少組織實踐教學活動,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因此,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初中歷史教師應當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巧用熱門話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借助思維導圖、積極開展實踐教學,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切實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