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屯昌縣紅旗中學 陳宗彪
初中教育是人一生成長的重要階段,而初中音樂學科在其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功能。新課程改革提出要注重初中音樂教學的情感指導作用,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情感指導的作用,將情感融入到音樂教育中,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來引導和挖掘音樂教育的價值,激發(fā)初中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教師還應探索情感與音樂教育相融合的更多途徑,將情感教育理念與初中音樂教育完美結合。
1.有利于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道德修養(yǎng)是伴隨人一生的品質,人成長的初級階段是培養(yǎng)道德品質的最佳時期。音樂教學融入情感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養(yǎng)成優(yōu)良的道德修養(yǎng)。例如歌曲《當兵的人》《讓世界充滿愛》等,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之后便會在心中埋下一顆感恩的種子。此外,由于每次課前班級都會一起唱歌,在長期的好歌好曲熏陶下,學生的道德品質也在潤物細無聲的音樂情感教育中得到提高。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不僅有助于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也能夠為學生今后在社會上工作和生活提供不少的幫助。
2.有利于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在素質教育中,思想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一環(huán)。情感融合教育深入到初中課堂能夠凈化學生心靈,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指導。在情感指導和音樂教學的結合下,有利于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例如教師教學生一些如《明天會更好》《念故鄉(xiāng)》等曲目,讓學生在音樂中學會一些道理,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初中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3.有利于學生情感品質的養(yǎng)成。初中階段是學生情感萌芽的重要階段,音樂是傳達情感的工具,將情感融入音樂教學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妙。音樂不僅僅是歌曲,作詞、作曲人還賦予了它深刻的情感以及年代的印跡。學生能在音樂中從心出發(fā),去感悟世界上各種靈動的音符和感人至深的事跡。例如汶川大地震期間創(chuàng)作的歌曲,滿載著全國人民對英勇犧牲的戰(zhàn)士和醫(yī)護人員的崇敬和愛。此外,《七子之歌》的教學也能讓學生感受到人民對于國家統(tǒng)一的殷切期盼和愛國熱情。這樣生動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情感品質。
1.從音樂背景入手,引發(fā)學生共鳴。將情感融入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度挖掘音樂背景,用一些感人的、成功的、悲傷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師講述音樂背后的故事時,學生能更受吸引且更能夠理解該音樂的內涵,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例如教學《同一首歌》《黃河水手歌》等歌時,教師便可以講述戰(zhàn)爭年代與和平年代的故事,突出對比性,這樣更能使學生在受到情感沖擊的同時深入學習音樂知識。
2.從學生心理入手,了解學生喜好。教師作為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之一,如果能夠和學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對教學效果肯定能起到不小的推動作用。音樂深受學生喜愛,教師如果能夠在生活中和學生成為朋友,不僅教學能順暢進行,同時也能將情感教育落實到實踐當中。與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的喜好和心理,教師便能在上課過程中與學生開展良好的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的教學也能順利進行,同時,教師還能很好掌握學生的情感動向,用音樂去帶動學生,讓師生關系更加和諧,更加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除了課本上的一些歌曲,教師還能夠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教學一些有內涵且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這樣既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也能夠達到提高音樂教學效率的目的。
3.從教學方式入手,吸引學生注意。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初中教育也搭載上了智能技術的快車?,F(xiàn)今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成為教師平時上課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持。新課改要求用情感融合教育,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制作一些有意思的課件,諸如在課件中插入國外初中學生的英語合唱視頻、音樂劇《音樂之聲》等。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模仿課件中的內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并引導每一個學生開口唱。在引起學生注意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對音樂的理解等,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課堂中學習音樂,切身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4.從互動入手,加深學生情感記憶。初中音樂教育對學生起到音樂啟蒙作用,其教學本質上也是教師和學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時,應該主動發(fā)揮情感指導的作用,將情感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此外,教師應該主動與學生互動,而不是進行填鴨式教學。例如,教師在給學生分享一首歌曲后,可以向學生提問,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不斷回憶老師剛講述的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記憶。例如,在教學《同桌的你》這首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首歌表達的情感是什么、這首歌的作者是誰等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回答之后適當?shù)毓膭钜矔箤W生的心理得到滿足。另外,積極的互動會使課堂氛圍更加融洽和諧,通過快樂教育,學生感受到歌曲情感的同時也能輕松地學到知識。
5.從掌握節(jié)奏入手,增強音樂理解。節(jié)奏是音樂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若想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領略到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就需要先理解音樂的節(jié)奏,從而感受歌曲進行到不同段落時情感的起伏變化。很多作曲家也是先創(chuàng)作節(jié)奏,再為歌曲賦予音調。只有正確處理節(jié)奏,才能保證音樂教學的流暢性,學生在演唱時才能富有感情,否則只會令人感到乏味。以《大海啊,故鄉(xiāng)》為例,該歌曲在節(jié)奏的表現(xiàn)上略有不同,前半段節(jié)奏相對舒緩,娓娓道來,像是在訴說一個故事;后半段節(jié)奏速度同樣較慢,節(jié)奏也相對疏松,但在歌曲的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分段教學,基于不同層次,引導學生在演唱時注重情感的變化,例如告訴學生在前半段演唱時該表現(xiàn)什么感情,后半段應該表現(xiàn)什么感情等。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隨著歌詞的變化推進曲調,達到抒發(fā)感情的目的。
6.從情境創(chuàng)設入手,培養(yǎng)學生情感。在音樂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到實際音樂學習情境中去,這樣才能夠為實際情感指導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歌唱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關注對應情境的架構,依靠不同的渠道,引導學生進入到實際音樂格局,這樣音樂教學質量才會提升。為此教師需要關注的地方有:其一,可以在音樂教室布置張貼一些音樂家或者樂器的圖片,黑板上繪制一些跳動的音符,地板上繪制五線譜,這樣學生在踏入音樂教室時就可以感知到音樂學習的情感,繼而能夠以更加理想的狀態(tài)進行音樂學習。其二,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進行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比如在教學《讓世界充滿愛》的時候,教師提前布置好教室,將凳子擺放成心形,為后續(xù)開展舞蹈游戲活動做好準備。學生在進入教室的時候看到新情景自然可以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融入課堂。在認讀節(jié)奏、朗讀歌唱、觀看愛心故事之后,教師進一步鼓勵學生細心歌曲蘊含的情感,繼而進行情感指導:如果我們以愛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很多問題或者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我們可以更好地處理好自己與他人之間、與大自然之間、與社會的關系,由此創(chuàng)造出更加理想的世界。
7.從音樂鑒賞入手,陶冶學生情操。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很關注對音樂樂理和創(chuàng)作理念的教學,卻不會在情感元素上進行挖掘,易使音樂教育處于脫離情感的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就需要積極依靠音樂鑒賞活動來進行改變,確保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將音樂知識、音樂技能與情感素養(yǎng)整合起來,由此形成更加理想的音樂情感教育格局。比如在《義勇軍進行曲》教學的時候,教師應高度重視音樂鑒賞教學,一開始,鼓勵學生從作者經(jīng)歷的角度探討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聶耳小時候生活很貧苦,但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他都沒有放棄過學習,不斷地使用理論知識去武裝自己,音樂伴隨著他的生活,使得他感受到革命的力量。在抗戰(zhàn)的時候,他毅然參與到抗日救亡的革命中去,并且依靠自己的音樂能力編寫歌曲,號召更多的力量加入到抗日運動中去。在故事講述過程中,學生開始學會從音樂背景的角度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當然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放手,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角度來進行鑒賞,推崇個性化解讀,對于一些個性化的鑒賞結果進行鼓勵。學生開始意識到在音樂鑒賞環(huán)節(jié)可以各抒己見,他們自然會以更加好的狀態(tài)融入進去,學生的情感教育也會漸入佳境,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也會得到鍛煉。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