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修辭立其誠:探尋語言背后的情與理
      ——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第三單元教學思路

      2022-03-01 11:36:06吳國珍龍小燕
      學語文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陳情表李密陶淵明

      □ 吳國珍 龍小燕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歸屬《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下文稱《新課標》)中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學習任務(wù)群,包含六篇古代散文,多將景、事、情、理融為一體,傳達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事理思考,承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理念。

      一、單元教學設(shè)計思路

      1.確立單元學科大概念

      單元導語引《文心雕龍·原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強調(diào)“文明”源自“心生”。單元最后附了一篇知識短文《說真話,抒真情》,提到“修辭立其誠”,語言表達既要有文采,更應(yīng)當求“真”,求“誠”。故本單元以“修辭立其誠”作為核心概念,強調(diào)進德修身,是語言表達之本,所謂“氣盛言宜”者也。寫作是由心而言,而閱讀時則由言而心,故以“探尋語言背后的情與理”作為教學的重心,探究語言形式與思想情感的關(guān)聯(lián),領(lǐng)會語言之美,情思之深,獲得審美的升華、情感的熏陶和心智的啟迪。

      2.確立主要教學原則

      結(jié)合《新課標》的學習提示和單元研習任務(wù),從文言、文章、文學、文化等方面出發(fā),將“言文合一”作為單元教學設(shè)計的主要原則,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把浴卑ㄗ衷~涵義的梳理,也包括對謙敬辭、人稱代詞等的梳理與探究;而文既包括文章的不同特點,如文體中的表、傳,句法上的駢散結(jié)合,章法上的謹嚴與疏放;文學的種種風格與手法,如淡雅、婉諷,景情事理交融,類比說理,以小見大;更包括文本所承載的文化觀念,如關(guān)于孝親、死生、自然、理民、前人觀點等的態(tài)度,實現(xiàn)從文言積累、文章梳理、文學鑒賞到文化熏陶的進階。

      二、單元教學整體設(shè)計

      圍繞“修辭立其誠”這一單元學科大概念,基于“言文合一”的教學原則,細讀文本,構(gòu)建系列微專題,實施專題教學。大致構(gòu)想如下:

      專題(一)經(jīng)典素讀

      1.該專題聚焦于文章大意:(1)猜讀詞義;(2)理解文言大意;(3)質(zhì)疑問難。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為:(1)圈出不理解的字詞句,通過猜讀、看注釋、查字典與師生交流等方式理解基本意思;(2)總結(jié)猜讀的方法;(3)運用批注等方法,將閱讀時的疑惑、感想寫在書頁旁。

      專題(二)文言詞語積累

      1.該專題聚焦于古漢語一詞多義:(1)認識字詞的本義;(2)理解一詞多義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3)探究解釋詞義的方式。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為:(1)分析不同注釋,探究對詞語進行訓詁的方式;(2)分析字典詞典對詞語注釋的方式,探究詞語注釋的結(jié)構(gòu)體系;(3)每篇課文約選用10個詞,結(jié)合此前的文言文,對詞語意義作系統(tǒng)解釋。

      專題(三)文言語法梳理之詞類活用

      1.該專題聚焦于古漢語詞語用法之異:(1)了解詞語的類別;(2)認識詞語用法的常與異;(3)探究詞類活用的本質(zhì)。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為:(1)了解詞類活用的不同類型;(2)認識不同詞類活用的特點,探究詞類活用的實質(zhì);(3)運用相應(yīng)知識,解釋陌生語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專題(四)文言與文化探究

      1.該專題聚焦于古文中的謙敬、人稱代詞及其他:(1)整理古漢語中的謙敬語;(2)認識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3)了解文化常識。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為:(1)探究古文中的謙敬語使用場合與倫理原因(以《陳情表》為主);(2)探究古文中的人稱代詞背后的情感態(tài)度(以《種樹郭橐駝傳》為主);(3)探究本單元出現(xiàn)的重要的文化常識(隨文教學)。

      專題(五)謹嚴與疏放:行文的思路與布局

      1.該專題聚焦于六篇散文的結(jié)構(gòu):(1)梳理六篇散文的結(jié)構(gòu)思路;(2)理解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與風格。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為:(1)抓住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句,圍繞關(guān)鍵詞句,用思維導圖等方式,結(jié)構(gòu)化六篇散文;(2)理解六篇散文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3)品析謹嚴與疏放兩種不同風格。

      專題(六)孝親:中國人的倫理基因

      1.該專題聚焦于《陳情表》《項脊軒志》的思想情感:(1)理解《陳情表》中的孝道;(2)體會《項脊軒志》中對親人的情感;(3)探究孝親與個人功名、忠君報國思想的關(guān)系。(4)探討孝親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見下文——主要專題學習活動組織過程。

      專題(七)死生亦大矣:生命的過往與歸宿

      1.該專題聚焦于《蘭亭集序》的生命沉思和《歸去來兮辭》的人生選擇:(1)理解古人的生死觀;(2)體會王羲之的生命追求和陶淵明的人生選擇。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見下文——主要專題學習活動組織過程。

      專題(八)田園:俗世疲倦精神的安頓處

      1.該專題聚焦于陶淵明筆下田園生活的詩意:(1)梳理陶淵明關(guān)于田園的詩文;(2)探討田園對于陶淵明的意義:(3)反思現(xiàn)代人對田園的向往和限度。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為:群文閱讀《歸去來兮辭》(正文)、《歸園田居》(其一、二、三、六)、《五柳先生傳》、《飲酒》(其五)、《乞食》、《雜詩》(其八)、《讀山海經(jīng)》(其一)、《陶淵明傳》等。(1)了解陶淵明真實的田間勞動與生活境遇。(2)鑒賞陶淵明筆下田園生活的詩意,評析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陶淵明的真性情。(3)閱讀《瓦爾登湖》一段文字,觀看李子柒的一段短視頻,討論:人們熱愛自然,向往田園,為什么只有很少的人才投身自然,躬耕田園?

      專題(九)生命的追求:如何讓人生有意義

      1.該專題聚焦于人生道路的選擇:(1)討論生命的意義和姿態(tài);(2)寫一封信,表達自己人生選擇的信念。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為:(1)《論語》中關(guān)于人生的論述,以及馬克思《青年選擇職業(yè)的思考》,討論生命應(yīng)有的姿態(tài)。(2)閱讀古人的傳記,了解他們?nèi)松械倪M退行藏,討論生命理想如果遭遇困難,我們應(yīng)當怎么辦?(3)選擇一位近現(xiàn)代人物作為榜樣,向同學推介其思想行跡。(4)給自己的父母或友人寫一封信,表達你的人生選擇的信念。

      專題(十)自然之性理:植木與治民

      1.該專題聚焦于《種樹郭橐駝傳》的哲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理解順應(yīng)自然的哲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為:(1)認識郭橐駝植樹蘊含的道理。(2)討論植木與治民的相似之處。(3)補充唐朝中晚期的官府治理現(xiàn)狀,閱讀《老子》(第五章、第十七章、第五十七章),對比閱讀《蕭規(guī)曹隨》《文景之治》,深化對“無為而治”的理解。

      專題(十一)實踐出真知:面對前人觀點的態(tài)度與行為

      1.該專題聚焦于《石鐘山記》的質(zhì)疑與求實精神:學習質(zhì)疑與求實的精神。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為:(1)探討《石鐘山記》質(zhì)疑前人觀點的原因,求證的方式。(2)探討質(zhì)疑與求實精神對人的不同要求,進一步探討石鐘山得名的其他緣由(參考清朝俞樾的考證)。(3)比較中國傳統(tǒng)的道家(“名可名非常名”)、墨家(“聞之見之”“取實與名”)和名家(“白馬非馬”說)關(guān)于名實的不同說法,加深對名實關(guān)系的理解。(4)閱讀《題西林壁》《日喻》,聯(lián)系蘇軾的官場經(jīng)歷,特別是對王安石變法和司馬光廢盡新法的態(tài)度,認識質(zhì)疑求實的現(xiàn)實意義和艱難。

      專題(十二)情趣與理趣:敘事散文的意味

      1.該專題聚焦于因事緣情,即事明理:(1)運用評點法,賞析文本的情趣。(2)學習類比說理、以小見大等寫作方式。

      2.具體任務(wù)設(shè)計為:(1)細讀“夜游石鐘山”一節(jié),用評點的形式賞析文本,體會作者的情感。(2)學習類比說理:補充閱讀《臨江之麋》,仿《黔之驢》最后一段為《庖丁解牛》寫一段“養(yǎng)生術(shù)”。(3)以“哲理小故事”為興,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踐,談?wù)剰男∈轮形虺龅牡览怼?/p>

      三、主要專題學習活動組織過程

      專題(六)孝親:中國人的倫理基因

      1.學習活動一 理解《陳情表》中的孝道

      比較閱讀《晉書》《華陽國志》與《陳情表》中關(guān)于李密孝行的描寫,可以發(fā)現(xiàn)幾處不同,如對母親改嫁一事,《陳情表》是這樣表述的:“行年四歲,舅奪母志。”《華陽國志》則稱“母何更行”[1]482,《晉書·孝友傳》則寫成“母何氏改醮”。[2]266又如關(guān)于孝順祖母之事,《陳情表》是這樣描述的:“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薄度A陽國志》描述非常具體:“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cè)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過目嘗口。”[1]482《晉書·孝友傳》所記基本相同。另一方面,關(guān)于家族人丁不旺方面,《華陽國志》《晉書·李密傳》沒有一字著筆,而《陳情表》是大肆渲染:“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蓖ㄟ^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李密的孝心,主要表現(xiàn)在對家族的擔當之上,同時也表現(xiàn)對母親改嫁的隱諱,至于自己服侍祖母的表現(xiàn),僅以“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概括,遠不如《華陽國志》具體。史書側(cè)重記錄了“孝行”,而李密更強調(diào)“孝心”。

      2.學習活動二 體會《項脊軒志》中對親人的情感

      著重討論三個問題,一是家中老嫗對作者講述的,只是兩個尋常的生活細節(jié),為什么“語未畢,余泣,嫗亦泣”呢?二是祖母的三句話:“一日,大母過余曰……”“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頃之,持一象笏至,曰……”,對作者表現(xiàn)出什么不同的情感態(tài)度?三是為什么作者偏偏對妻子說的“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這句話記憶猶新呢?通過討論,可以明確,從小失去母親的歸有光,從家中老嫗的復述中,感受到母親對子女的關(guān)愛,使得他越發(fā)的思念母親;祖母對歸有光說的三番話,先是關(guān)心憐惜,再是感到欣慰,內(nèi)心激動,最后是鄭重交代,充滿期待;南閣子經(jīng)妻子在娘家渲染,讓姨妹們對之產(chǎn)生了好奇,甚至是羨慕,由此可見作者以南閣子為榮,妻子和作者也以在南閣子中的生活為幸福。在這些平常的細節(jié)與對話中,包含了母親、祖母、妻子對作者的關(guān)心、期待、溫情,為作者寂寞的讀書生活注入了情感的動力。

      3.學習活動三 探究孝親與個人功名、忠君報國思想的關(guān)聯(lián)

      這個任務(wù)比較復雜,大致有三個環(huán)節(jié)。

      ①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以《項脊軒志》為例,探討孝與個人功名的關(guān)聯(lián)。歸有光在《項脊軒志》除了描寫了女性形象外,也存在一些男性形象。其中有兩個是沒有出場的親人:一是歸有光遠祖歸道隆,是歸有光家族可以考證的二世祖,居住在江蘇太倉項脊涇。二是歸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明宣德年間曾任太常寺卿,即祖母所言“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進而思考:歸有光為何將自己的書房命名“項脊軒”,自稱“項脊生”?祖母為何將自己祖父的象笏傳給孫子而不是兒子?觀察歸有光父輩們的表現(xiàn):“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甭?lián)系歸有光在《家譜記》中所寫“吾家自高、曾以來,累世未嘗分異……為吾子孫,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為不孝,不可以列于歸氏”,可以發(fā)現(xiàn),祖輩的榮光與父輩的茍且形成對比,家族的衰落讓歸有光悲慟。因此,他自己取閣名取外號,都是追懷遠祖,暗示自己要承擔起光顯家族的使命;而祖母也將再次光大家族的使命托付與他。

      ②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討“孝”與忠君報國的關(guān)聯(lián)。提出問題:既然“孝”與“個人功名”關(guān)聯(lián),那么,李密為何連番拒絕朝廷的征召?他的理由是什么?他的直接理由當然是祖母劉病重,祖母與自己相依為命,他請求皇帝允許自己為祖母送終。可是,他補敘了一段話:

      “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這段話,是作者的辯解,也是為了打消別人的疑問。這個疑問主要是李密究竟有沒有名節(jié)上的考慮呢?這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華陽國志·李宓傳》《晉書·李密傳》《“偽朝”與“圣朝”之辨》(李彬)、《堅定而委婉的抗詔》(孫紹振)等文章的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辯論。

      ③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比較蜀晉更迭之際的李密與魏晉更迭時期的阮籍、嵇康的言行做法,探討李密的共情策略與言語智慧。

      嵇康與新政權(quán)不合作,對權(quán)貴多有嘲諷,留下禍因,終被陷害;阮籍與新政權(quán)不合作,供醉酒以拒婚,但他很謹慎,不留人口實,茍且性命。而李密先后五次不應(yīng)征召,前兩次是刺史舉孝廉、孝才,李密的理由是“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第三次是晉武帝下詔,“除臣郎中”,接著又“除臣洗馬”(這個官職是李密在蜀國擔任的最高官職,一般來說,對投降的官員降級使用,平級任用正是后文李密所稱的“過蒙拔擢”),李密上表,但是沒有得到晉武帝的認可。據(jù)此次《陳情表》推測,此前的奏表,大意是圍繞“供養(yǎng)無主”“猥以微賤”展開的。令晉武帝不滿的是“猥以微賤”——李密是名士,又在蜀國任職太子洗馬等,怎么能說是“猥以微賤”?這事實上不就是不與新政權(quán)合作嗎?第一次陳情失敗,而且給人留下了口實。而這封《陳情表》獲得了成功:“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蹦敲?,《陳情表》是如何打消晉武帝的疑問?大致有四個原因:一是大肆渲染“孝”的苦情;二是將“孝”與“忠”結(jié)合起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從晉國的治國方針上為自己行為尋找正當理由;三是為晉武帝算了一筆時間帳,提出一個先盡“孝”后盡“忠”的方案,合情合理:“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彼氖菑娏业谋戆鬃约旱摹爸倚摹?。

      4.學習活動四 探討孝親觀念的現(xiàn)實意義

      ①圍繞“孝”字,梳理《秋天的懷念》《散步》《木蘭詩》《背影》《孔雀東南飛》《竇娥冤》《鄉(xiāng)土中國》(相關(guān)篇章)等文章體現(xiàn)的“孝”的觀念與困境。

      ②閱讀《我們怎樣做父親》(節(jié)選)、《孝親觀念的現(xiàn)代意義》(劉慧敏,劉會莉)、《重塑傳統(tǒng)孝道的人性反思》(葛四友)等文章,討論:傳統(tǒng)孝親的思想觀念主要有哪些?它在哪些方面與現(xiàn)代社會的思想觀念相沖突?我們今天應(yīng)當提倡什么樣的孝道?

      ③辯論:以下是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卷作文材料: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fā)在官方微博。經(jīng)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你是否贊同小陳的做法?請?zhí)岢瞿愕挠^點與理由。

      專題(七)死生亦大矣:生命的過往與歸宿

      1.學習活動一 理解古人的生命觀

      ①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以席慕蓉的詩《為什么》“在長長的一生里為什么/歡樂總是乍現(xiàn)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興起,群文閱讀《蘭亭集序》《前赤壁賦》《西游記》(第一回),探討:人在快樂的時候為什么會突然感到悲哀?

      《蘭亭集序》從“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樂”,到“死生亦大矣”的“痛”,再到“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悲”,其間的情感變化,非常突然,難以理喻。而《前赤壁賦》同樣也有一個由樂到悲的心理過程,主樂而客悲,也是非常突然,不合當時情境,似乎難以接受。后人多有疑惑,比如郭沫若懷疑“夫人之相與”一段是后人所加?!段饔斡洝分幸灿幸粋€類似的片斷,寫的是美猴王一族“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沒有政治壓迫,不怕異族侵略,卻“忽然憂惱,墮下淚來?!?/p>

      所有的悲樂轉(zhuǎn)換其實都指向了一個事實:人生苦短。美猴王“忽然憂惱,墮下淚來”,是對自身生命無法把控的一種憂慮,對生命最后無常的勾索懷有一種拂之不去的恐懼;尤其是在歡樂之巔,這種情感體驗和由此帶來的人生覺悟會更強烈。

      ②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面對人生短暫,人們?nèi)绾纬剑?/p>

      美猴王:飄洋過海求永生。蘇軾:逍遙山水。蘇子曰:“……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王羲之:立言抒懷?!肮柿袛r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彼麄兌荚谧非笠环N生命的永恒,王羲之期待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當時的作品能流傳后世,與后人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美猴王期待成佛成仙;蘇軾選擇了與物同化,融入自然。相應(yīng)的,他們超越生命短暫的方式,基本上是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儒、釋、道這三種方式。

      ③第三環(huán)節(jié):不同方式的生死觀。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彼^“一死生”,出自《莊子·德充符》“以死生為一條”[3],“齊彭殤”出自《莊子·齊物論》“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在莊子看來,“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莊子看到了事物都在向?qū)α⒚孓D(zhuǎn)化,因而認為萬物都是渾然一體的,沒有區(qū)別的。這顯然是形而上學的辯證主義,是相對主義的,即不是從人的視角看待現(xiàn)象與問題的,比如,在朝生暮死的蟲兒看來,殤子就是長壽的。

      這種把生與死等同看待,目的是放下生的責任與負擔,但也可能取消了生的意義。有意思的是,《列子·天瑞》中記載了孔子與子貢關(guān)于生死的一段對話:

      子貢倦于學,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轉(zhuǎn)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弊迂曉唬骸按笤账篮?!君子息焉,小人伏焉?!敝倌嵩唬骸百n!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憊,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也?!保?]27-28

      在孔子看來,“生無所息”,活著就是不停的奮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代表的正是儒家積極有為的思想。儒家認為努力做好生的事,不必在意死亡?!八朗且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史鐵生《我與地壇》)

      至于佛家,認為有生死輪回?,F(xiàn)世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金剛經(jīng)》)佛家認為,有一個光明如一、無生無死的所在(彼岸),必須拋棄個人所有有形的與無形的追求,才能達到(涅槃)?!吧崂?,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保ā缎慕?jīng)》)

      2.學習活動二 體會王羲之的生命追求

      王羲之寫《蘭亭集序》,和一幫親朋編撰《蘭亭集》,期待的正是“后之來者,亦將有感于斯文”,這與司馬遷發(fā)憤著書也是相近的,本質(zhì)是以立言的方式尋求“不朽”,是古人所言的“三不朽”之一。事實上,王羲之不僅想立言,也想立德立功,試看下面一段王羲之與謝安的對答:

      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wù),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敝x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邪?”[4]92-93

      謝安答得很巧妙,但秦二世而亡,責之商鞅,不免有移花接木之嫌。

      3.學習活動三:理解陶淵明的人生選擇

      ①第一環(huán)節(jié):探討陶淵明為何歸隱

      閱讀《歸去來兮辭》前面的序言,理解陶淵明的困境:物質(zhì)困窘與精神自由的矛盾。介紹陶淵明的五次出仕經(jīng)歷,想見其歸隱并不容易。補充序中所無、《陶淵明傳》所記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明確促使他最終做出終生歸隱的,看上去是為程氏妹奔喪,實質(zhì)上是聽從本性的召喚,追求精神的自由,而拋棄了一切物質(zhì)上的比如官位、利祿的追求。

      ②第二環(huán)節(jié):梳理古人歸隱的多種原因

      閱讀《詩經(jīng)·邶風·式微》《史記·伯夷列傳》(節(jié)選)、《論語》(“子在陳”“楚接狂輿”)、《離騷》(“回朕車”),梳理古人歸隱的種種原因:逃避繁重的賦役、不與新政權(quán)合作、教育后代、從政危險、不被重用等。

      ③第三環(huán)節(jié):探討陶淵明歸隱的價值意義

      閱讀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探討:為什么陶淵明的歸隱,一般人學不來?

      他的態(tài)度是不容易學的,他非常之窮,而心里很平靜。家常無米,就去向人家門口求乞。他窮到有客來見,連鞋也沒有,那客人給他從家丁取鞋給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雖然如此,他卻毫不為意,還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自然狀態(tài),實在不易模仿。他窮到衣服也破爛不堪,而還在東籬下采菊,偶然抬起頭來,悠然的見了南山,這是何等自然。現(xiàn)在有錢的人住在租界里,雇花匠種數(shù)十盆菊花,便做詩,叫作“秋日賞菊效陶彭澤體”,自以為合于淵明的高致,我覺得不大像。[5]537-538

      猜你喜歡
      陳情表李密陶淵明
      《陳情表》*《項脊軒志》核心素養(yǎng)導學
      你好,陶淵明
      繪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畫卷
      時代報告(2022年3期)2022-05-05 02:11:23
      雙贏的智慧——《陳情表》個性解讀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陳情表》新讀
      論《陳情表》的“反復”
      語文知識(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0
      你來幫幫我
      民間文學(2014年2期)2014-02-21 20:44:06
      陇西县| 阿城市| 简阳市| 白水县| 宁阳县| 青田县| 静海县| 如皋市| 敦化市| 毕节市| 镶黄旗| 巫山县| 温州市| 大渡口区| 西贡区| 常熟市| 咸丰县| 威信县| 定西市| 衡东县| 宜川县| 清丰县| 桑日县| 乌鲁木齐县| 锡林浩特市| 福安市| 平昌县| 政和县| 景德镇市| 璧山县| 定兴县| 车致| 疏勒县| 泾川县| 南木林县| 砚山县| 龙川县| 唐河县| 四川省| 个旧市|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