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壽喜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在氣溫很低的晴朗冬日,人們外出時并不覺得很冷;而有時氣溫并不低,只是因為有風,卻有一種寒風刺骨的感覺。要弄清楚其間的奧妙,就需要明白“感覺溫度”這一概念,以及空氣流動(風)、空氣濕度對感覺溫度的影響。
所謂冷、熱,實際上就是人們對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的一種感覺,氣象環(huán)境學家把這種人為感覺到的冷、熱稱為“感覺溫度”,它與實際氣溫有直接的關(guān)系,但又不是一回事。專家研究表明,當氣溫低于皮膚溫度時,風的作用使對流換熱加快,散熱效率提高,所以同是零度氣溫,有風時人會感到很冷,無風時則感覺不太冷??諝鉂穸纫灿绊懭梭w散熱,影響感覺溫度。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當氣溫為26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為90%時,人體的感覺溫度相當于32攝氏度、相對濕度20%。當然,冬季里濕度對感覺溫度的影響要小一點。
感覺溫度帶有主觀的性質(zhì),是沒辦法測量的。在寒冷的冬季,哪一種指標能夠反映感覺溫度的大小呢?絕對的反映是不可能的,但是一種叫“風寒指數(shù)”的指標,能夠基本反映感覺溫度。依據(jù)這一指數(shù),人們就能更加科學、合理地來安排生活起居,從而確保人體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
從目前的天氣預報節(jié)目看,風寒指數(shù)還沒有在全國普及,也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具體指標。這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復雜多樣。例如在海南三亞,一年四季如同夏天,就不可能發(fā)布什么風寒指數(shù)預報。
即使在冬季氣候特征明顯的地區(qū),風寒指數(shù)的指標也不一樣。例如在四川,風寒指數(shù)是以溫度、風速為變量的函數(shù)公式直接計算出來的,結(jié)果分為9級,其中4~9級分別為偏冷、較冷、冷、很冷、寒冷、極其寒冷,這些指標肯定適合四川全省,應該也比較適合我國中部地區(qū)。還有一些地方根據(jù)溫度、風速,結(jié)合空氣濕度情況,將計算結(jié)果分為6級,依次為感覺天氣較涼、偏涼、較冷、很冷、寒冷和極冷。
一般來說,當風寒指數(shù)定義為“較冷”時,人們會感覺到寒冷。此時,心臟病患者和年老體弱者要避免從暖和房間突然走出戶外,尤其是刮風雨雪、陰冷天氣時,因為溫差太大易誘發(fā)心絞痛??深A先適應一下,使身體有些溫度上的緩沖,這樣出門更安全些。外出時要穿夠衣服,注意頭部、背部和四肢的保暖。身體不太好的人飽餐后不宜外出,因為飽餐后較多血液流向胃腸道,使心臟本身供血相對減少,加上胃腸大量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會增加血液黏稠度,易引起血栓形成;若再加上寒冷,無疑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