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艷蕾
摘要:幼兒身心發(fā)育尚未成熟,尚需成的精心呵護和照顧,可是不應所有事情都做到包辦,要提供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需要采取適當?shù)慕逃?,發(fā)展幼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教師應積極觀察幼兒的一日活動,更新教學理念,尋找教育契機,促進幼兒成長;同時積極引導家長,對于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本文就基于小班幼兒一日活動中如何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幼兒一日活動;自我服務;教育培養(yǎng)策略
前言:
根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大多年齡在3-4歲之間小班階段的幼兒,在進餐、漱口、洗手、穿和整理衣物等日?;顒又?,都普遍存在自我服務能力較差和依賴性較強的問題。幼兒一日活動是幼兒上幼兒園的一整天的活動過程,這個過程是觀察幼兒的行為習慣尤為關鍵。由此,教師可以充分采取觀察利用此展開教育,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認知,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一、關注幼兒情緒,發(fā)展自我意識
所謂的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身的各種身心狀態(tài)的認識。提升自我意識,可有效起到對人格的形成及發(fā)展起到調適作用。處于3-4歲正在上小班的兒童來說,幼兒普遍對于自我意識沒有很強的概念,所以教師要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積極觀察他們的行為舉動,合理把握住教育引導的契機。特別是在幼兒情感波動較為強烈的時候,教師需要更加關注,要以此來引導幼兒正確合理的進行情緒表達,進而有效促進幼兒的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通常小班的幼兒,情緒比較容易波動,容易產生畏懼感,例如在吃飯的時候將碗打翻,幼兒可能會大聲哭泣,會產生害怕被指責所以選擇用哭來逃避。這時候教師需要抓住這個契機,進行合理的言語教育引導,不能立馬上前批評教育或者安撫情緒,而是先收拾打翻的碗,從行為上引導幼兒要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再進一步進行言語安撫情緒,進行教育。同時教師應時刻關注幼兒的小小進步。如當幼兒自己能獨立進餐,只是經常會將食物弄到餐桌上。教師首先要肯定幼兒獨立自主的行為意識,表揚幼兒“大家都好棒啊!自己用勺子吃飯,頂呱呱!緊接著說“要是小朋友們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弄到桌子上就更棒了!”對幼兒適當?shù)目洫剷褂變簩ψ约旱哪芰Τ錆M信心,再進行適當?shù)募?,這將能夠更好的推動對幼兒自覺自我服務能力的掌握。但當幼兒限于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想的目標,教師對幼兒耐心細致地引導,采用言語激勵和引導,提升幼兒的自信心和動手能力,潛移默化激勵幼兒成長。
二、加強人際交往,學會交互幫互助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吸引和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加強幼兒的交流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夠提升幼兒的集體意識概念。因為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小朋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交流的過程中,幼兒可能出現(xiàn)矛盾或者產生誤會,但是教師可以基于幼兒情感簡單,加以正確合理的引導。
教師要引導幼兒通過共同游戲與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并且在交流的過程中懂得禮貌地相互問候和交談,由此慢慢提升幼兒人際交往的能力,比如在進行整理衣服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幼兒一對一進行相互整理好衣領或者帽子,由此可以加強幼兒學習交流并在集體中學會互相幫助。然后教師再在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引導小朋友們能夠更加主動的去幫助并關心他人,有共同玩耍分享的意識,愿意主動分享玩具或者好吃的,發(fā)展幼兒的合作、互助、分享的能力。幼兒可能出現(xiàn)一些不好的言語或者攻擊他人的行為,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阻止,把握好教學契機,及時糾正幼兒的行為習慣,讓幼兒能夠更加全面的發(fā)展,提升對于自己的錯誤承擔,而不是一味地用哭來解決問題,適當?shù)囊氲览韺﹀e的認識意意識。
三、舉辦有意義活動,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
幼兒教育不僅僅要從行為習慣上的養(yǎng)成出發(fā),還要結合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幼兒,培養(yǎng)其綜合素質,同時可以采取家園聯(lián)合的方式,加強對幼兒的積極導向和影響;還有導入傳統(tǒng)的文化活動的教育,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還能夠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在一般園中會經常舉辦親子聯(lián)歡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開展一系列幼兒活動,主要對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方面培養(yǎng)的游戲,如“我給自己穿襪子”,讓幼兒們在體驗游戲樂趣的同時,加強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語言或者行動上的引導。同時教師要注重與家長溝通,要讓家長牢牢樹立培養(yǎng)孩子服務能力,教師可以給幼兒安排一些回家完成的小任務,讓家長監(jiān)督,如“幫助媽媽拿拖鞋”之類的實踐性活動任務,家長同時也要做好配合和監(jiān)督,這樣家園合作才能更好的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有效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并且家長和教師都要為小孩做好表率作用,教師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幼兒的發(fā)展起著引導作用,比如家長尊敬老人幫老人洗腳或者洗衣服,幼兒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積極的影響,心懷感恩。所以這些也是有意義的活動,就是為他們樹立好的榜樣的引導作用,對于幼兒進行多方面素質教育,將好的綜合素養(yǎng)從小根植。除此之外,在一些活動中還可以充分導入一些文化傳統(tǒng)上的知識,比如在一些如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可以適當組織幼兒學習簡單知識進行引導或者手工繪畫,豐富日常生活的同時,有效利用這寫文化傳統(tǒng),加強幼兒的愛國熱情。
四、結語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積極把握住隨機性契機采取教育,基于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加以引導。通過觀察情緒,發(fā)展幼兒自我意識;通過小朋友間的活動交流,發(fā)展互幫互助意識;通過其他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巧妙地把握住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利用隱含的隨機性教育契機糾正幼兒的不當行為。隨機性教師要對幼兒通過合理引導,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錢志慧.兒歌在小班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運用策略分析[J].文存閱刊,2020(40):144.
[2]吳嫻,王琛雁.手指游戲在小班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運用和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2020(8):29-31.
[3]顧恩賜.小班幼兒一日活動過渡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21(15):160-161.
注:此文系張家港市教育科學2021年度微型課題:小班幼兒一日活動中提高自我服務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101189)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