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偉
摘要:本文從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涵義出發(fā),提出了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開展初中歷史深度教學的一些策略,以為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開展做一些新的嘗試與探索。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初中歷史 ?深度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5-
素質教育的持續(xù)推進,使得歷史核心素養(yǎng)得到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進而成為指導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發(fā)展方向。新的教育環(huán)境更加注重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質能力,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引導下,初中歷史教學正由考試為基準的表層化教學,逐漸向內容理解教學為核心的歷史深度教學發(fā)展。初中歷史教師應當順應初中歷史教學的趨勢,研究基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深度教學,針對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進行系統(tǒng)化的培養(yǎng)。歷史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深度教學的具體內容,大力改革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掌握“基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深度教學”實施步驟,促進核心素養(yǎng)與深度教學的融合。
一、初中歷史深度教學的基本內涵
深度教學是在淺層教學的基礎上發(fā)展演變而來的,深度教學是淺層教學核心內容的深入探究的結果。初中歷史深度教學需要教師對歷史學科的本質內容進行精準把握,引導學生實現(xiàn)對知識深度理解的自主探索,其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力量和思維的深度。初中歷史深度教學重點在于教師需要通過初中歷史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內涵的本質、系統(tǒng)和邏輯,并且在學習新知識的認知過程中能夠發(fā)揮作用,促使學生構建自己的歷史意義體系,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能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科情感傾向。初中歷史深度教學在教學目標素質教育提倡的教學一致: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教學內容集中在了學生自身的經歷和所處環(huán)境的變換。其教學方式往往以提出問題作為開端,以現(xiàn)有歷史材料為媒介,開展有效的討論,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深度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對探究歷史知識、挖掘歷史知識背后的意義層面,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獲得積極的認識體驗。
二、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分析
(一)、營造歷史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構成要素,歷史現(xiàn)象與歷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時空中發(fā)生的,要想開展歷史深度教學,具備一定的歷史時空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給學生營造歷史情境與歷史氛圍,讓學生能代入歷史情境,這樣可以幫助他們直觀具體地記憶與感受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歷史教師還可以利用歷史時間軸、歷史地圖等途徑來幫助學生掌握歷史年代與歷史空間,以更好地開展歷史深度教學。譬如在學習《秦統(tǒng)一六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營造情境,以李白的《古風》導入課程內容,“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擊浮云,諸侯盡西來!”,并播放電視劇《大秦帝國》的片段,讓學生們代入那個遙遠的時代,教師再給學生融入相關的重點歷史事件年代與地點的知識,如秦滅六國的具體時間,秦都城的地點等,學生的記憶會更深刻,也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時空觀。
(二)、重視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史料實證素養(yǎng)是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要素,歷史教師在開展歷史深度教學時,也需要重視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養(yǎng)。當前的初中歷史教材中包含大量有價值的歷史史料,包括一手的歷史史料與二手的歷史史料,作為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中的歷史史料,引導學生學會從多方面來分析史料,以逐步提升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更好地開展歷史深度教學
(三)、提問設疑,幫助學生提高唯物史觀與歷史解釋素養(yǎng)
歷史解釋與唯物史觀也是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唯物史觀要求學生能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歷史事件,歷史解釋則要求學生以唯物史觀為基礎,并能對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做客觀的評價。要開展歷史深度教學,歷史教師也應當關注學生這兩方面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去探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歷史事件進行辯證的分析與評價,由此逐步具備唯物史觀。譬如,在開展《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教學時,引導學生討論與思考,如“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歷史清明太平,國力繁榮昌盛,史稱貞觀之治,唐玄宗統(tǒng)治的前期,經濟政治也比較穩(wěn)定,國力鼎盛,史稱開元盛世,那么對比唐太宗與唐玄宗這兩個歷史人物,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學生通過討論與思考,可以對歷史人物與歷史現(xiàn)象有更深入的認識,也能幫助他們形成唯物史觀,提高歷史解釋素養(yǎng)。
(四)、以正確的歷史價值觀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也是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與構成要素。歷史教師在開展歷史深度教學時,也需要將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通過歷史史料的呈現(xiàn),引導學生對歷史真相進行還原,對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做出客觀的評價。譬如,在開展《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zhàn)》的教學時,歷史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當時的歷史史料,如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等的一些歷史圖片與文字資料,引導學生認識到侵華日軍的罪惡本質以及抗日軍民斗爭的不易,讓學生們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由此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提高了歷史深度教學的成效。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課程改革深化、中考的變化,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和緩慢的過程,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堅定信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教學中勤動腦、常實踐。相信在一線歷史老師不斷地努力下一定能完成時代托付的重任。
參考文獻
[1] 吳婧.深度學習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9(08):53.
[2] 趙崇德.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深度”困境及改進策略[J].中華少年,2019(23):232.
[3] 尹懷先.網絡資源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研究[J].中小學電教(教學),2019(0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