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動態(tài)因子圖更新率的SCMA檢測算法

    2022-02-22 14:20:56賈志豪
    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 2022年1期
    關鍵詞:碼字限值分支

    賈志豪,孫 君

    (南京郵電大學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

    0 引 言

    隨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面對大規(guī)模機器通信的應用場景,在有限頻譜資源條件下,正交多址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種類繁多的物聯網業(yè)務和海量設備接入,有必要提出新型的多址技術。稀疏碼分多址(SCMA)作為一種重要的非正交多址技術,在相同資源映射配置以及系統負載條件下,相比于其他多址技術,能夠提供更好的鏈路性能。

    SCMA上行鏈路系統傳輸過程中,發(fā)送端將編碼比特直接映射為復數多維碼字,多個用戶碼字在信道上疊加傳輸,接收端的信號檢測變得十分困難。最大后驗概率算法作為最優(yōu)的檢測準則可以區(qū)分疊加的用戶信號,但是由于復雜度非常高,無法得到實際應用。消息傳遞算法(MPA)作為接近最優(yōu)的SCMA多用戶檢測方案,利用碼字的稀疏特性,能夠接近MPA譯碼性能并且大幅度降低譯碼復雜度,但是隨著接入用戶數目的不斷增多,傳統的MPA算法仍然具有較高的計算復雜度。針對此問題,國內外專家學者們提出了一系列改進算法。文獻[6]提出了球形解碼的檢測算法,根據噪聲方差大小計算圓形半徑區(qū)域內的合成星座點(SCP),舍去部分較遠的合成星座點,通過選擇合理的球形解碼半徑動態(tài)平衡系統誤碼率性能和計算復雜度。文獻[7-8]提出了基于部分邊緣化消息傳遞算法(PM-MPA),迭代一定次數后確定部分用戶的碼字信息,以犧牲部分誤碼率為代價,降低了計算復雜度。文獻[9]提出了基于加權系數的MPA檢測算法,通過對合成星座點分配不同的權值系數,有效加快消息的收斂速度。文獻[10]提出了串行更新策略的算法(SMPA),保證更新的消息能夠立即進入當前迭代,加快消息的收斂速度,降低了算法復雜度。文獻[11-12]中改進串行調度的MPA檢測方案,進一步加快了串行調度策略的收斂速度。文獻[13]通過刪支規(guī)則,將原始因子圖轉換為多個子圖并行迭代更新,降低了計算復雜度,但是需要針對不同的系統預先設定不同的子圖方案,系統性能較差。該文提出一種基于動態(tài)因子圖更新率的消息傳遞算法(DFT-MPA),通過對因子圖不同分支上信息的收斂程度進行判斷,動態(tài)選擇收斂程度較高的分支不再參與后續(xù)迭代更新,減少了更新分支的數目,有效降低了計算復雜度。

    1 系統模型

    1.1 SCMA上行鏈路系統概述

    SCMA上行鏈路通信系統如圖1所示,

    J

    個用戶共享

    K

    個資源塊,用戶發(fā)送的數據比特流被映射成

    K

    維碼字,每個碼字都為包含

    N

    個非零元素的

    K

    維稀疏向量,其中用戶數

    J

    大于時頻資源塊數

    K

    ,系統過載率為

    λ

    =

    J/K

    。多路用戶信號經過同步后,基站端接收到的信號可以表示為:

    (1)

    其中,=(

    x

    1,,

    x

    2,,…,

    x

    ,)表示碼字向量,=(

    h

    1,,

    h

    2,,…,

    h

    ,)表示信道向量,

    diag

    ()表示以向量為對角元素構造的矩陣,=(

    n

    1,,

    n

    2,,…,

    n

    ,)表示高斯噪聲,且服從

    N

    (0,

    σ

    I

    )分布。

    圖1 SCMA上行鏈路系統框圖

    SCMA系統中因子圖用來描述用戶和資源塊的連接關系,以

    J

    =6,

    K

    =4系統為例,因子圖分支連接資源節(jié)點(RN)與用戶節(jié)點(UN),可以反映消息的迭代傳播過程,每個用戶節(jié)點連接2個資源節(jié)點,每個資源節(jié)點與3個用戶節(jié)點相連,連接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SCMA系統因子圖

    1.2 原始消息傳遞算法

    原始消息傳遞算法(MPA)是一種置信度傳播算法,作為接近最優(yōu)的SCMA多用戶檢測方案,用因子圖模型來回歸概率推理問題,消息在資源節(jié)點和用戶節(jié)點之間更新,經過多次迭代后,計算每個用戶碼字的概率信息。

    在SCMA上行鏈路通信系統中,接收端MPA算法首先初始化先驗概率,然后對資源節(jié)點和用戶節(jié)點的消息值迭代更新,迭代過程分為兩步:資源節(jié)點到用戶節(jié)點消息的更新和用戶節(jié)點至資源節(jié)點消息的更新,更新過程相互依賴,達到設定最大迭代次數后,則根據多次迭代后的結果進行解碼判決。具體可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1:初始化參數,假設每個用戶發(fā)送的碼字概率相等:

    (2)

    (3)

    (4)

    式中,表示碼字向量,

    ξ

    /j

    表示除節(jié)點

    j

    以外所有與資源節(jié)點

    k

    相連的用戶節(jié)點集合,

    ζ

    /k

    表示除節(jié)點

    k

    之外所有與用戶節(jié)點相連的資源節(jié)點集合。步驟3:當達到最大迭代次數

    T

    ,計算每個用戶的碼字概率:

    (5)

    2 文中提出的算法

    MPA算法消息沿著因子圖分支傳遞更新,在檢測過程中,存在部分因子圖分支上的碼字信息少量迭代后就不再變化,但是每次迭代仍然會更新所有分支的消息,產生了大量的冗余計算。針對上述問題,該文提出一種基于動態(tài)因子圖更新率的消息傳遞算法(DFT-MPA),根據更新率衡量相鄰迭代因子圖分支上信息的變化程度,停止更新收斂程度較高的分支,動態(tài)調整因子圖結構,減少了迭代過程中更新分支的數目,可以有效降低計算復雜度。

    對因子圖中連接資源節(jié)點和用戶節(jié)點的分支分類,所有分支集合劃分為兩類,更新集合|

    B

    (

    t

    )|和收斂集合|

    B

    (

    t

    )|,如式(7)所示。對應因子圖中在資源節(jié)點與用戶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分別為實線和虛線(見圖3),實線表示資源節(jié)點和用戶節(jié)點之間的消息可以互相更新,虛線表示該分支只存在用戶節(jié)點對資源節(jié)點進行更新,但資源節(jié)點不再對用戶節(jié)點更新,在MPA算法初始迭代中|

    B

    (

    t

    )|=

    Kd

    ,|

    B

    (

    t

    )|=0,分支集合之間的關系如(6)所示。|

    B

    (

    t

    )|+|

    B

    (

    t

    )|=

    Kd

    (6)

    (7)

    圖3 動態(tài)因子圖示意圖

    (9)

    (10)

    算法具體步驟如下:

    輸入:接收信號

    y

    ,信道矩陣,噪聲功率

    σ

    ,最大迭代次數

    T

    ,門限值

    T

    輸出:用戶比特值LLR

    while (

    t

    T

    )if(

    t

    =1)

    end if

    if(1<

    t

    T

    )

    將滿足收斂條件的分支添加到收斂集合|

    B

    (

    t

    )|

    end if

    t

    =

    t

    +1

    end if

    for

    j

    =1:

    J

    End for

    3 仿真結果

    本節(jié)在SCMA上行鏈路系統中進行仿真,比較分析了DFT-MPA、MPA和PM-MPA算法的BER性能,收斂速度和計算復雜度。具體仿真參數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參數設置

    如圖4所示,仿真給出DFT-MPA算法隨著門限值大小變化的BER曲線。在固定SNR情況下,DFT-MPA算法的BER性能隨著門限值的增加呈下降趨勢,當門限值較小時,相比原始MPA算法的性能損失較少,當門限值較大時,BER性能損失較大。因此,DFT-MPA算法通過調整門限值能滿足不同的通信質量要求。

    圖4 門限值與BER性能

    3.1 BER性能對比

    圖5為不同算法在6次迭代下的BER性能對比,其中PM-MPA算法的性能最差,PM-MPA算法隨機選擇部分用戶進行檢測,以犧牲性能為代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復雜度,DFT-MPA算法在門限值為0.1的BER性能較好,相比原始MPA算法僅有0.1 dB的性能損失,門限值為0.3時,大約有0.6 dB的性能損失,門限值為0.5時,大約有0.8 dB的性能損失,其曲線接近于PM-MPA算法。DFT-MPA算法由于迭代過程中部分分支消息更新受損,導致BER性能的下降,可以通過調整門限值實現不同的BER性能,滿足不同通信場景需求。

    圖5 不同算法BER性能對比

    3.2 收斂速度對比

    圖6為不同算法在SNR=13 dB下的收斂速度對比,其中PM-MPA和DFT-MPA算法在門限值為0.5和0.3下的收斂速度較快,3~4次迭代后達到收斂,DFT-MPA算法在門限值為0.1下,與原始MPA算法的收斂速度相同,5~6次迭代后收斂,隨著門限值的增加,算法的BER性能逐漸降低,但是收斂速度卻越來越快,算法可以調節(jié)門限值實現不同的收斂速率。

    圖6 不同算法收斂速度對比

    3.3 復雜度分析

    表2 不同算法復雜度比較

    圖7 不同算法復雜度對比

    圖7為不同算法在SNR=8 dB下的復雜度對比,主要比較算法的乘法(Multiplication)和加法數目(Additon)。其中原始MPA算法乘法次數為32 256次,PM-MPA算法乘法次數為19 479次,DFT-MPA算法在門限值為0.1,0.3,0.5時,乘法次數分別為19 385次,15 676次,12 741次,分別相當于原始MPA算法復雜度的60.1%,48.6%,39.5%,DFT-MPA算法能夠通過調整門限值不同程度地降低復雜度。

    4 結束語

    針對MPA算法存在計算復雜度較高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動態(tài)因子圖更新率的消息傳遞算法(DFT-MPA),利用更新率衡量迭代前后因子圖分支上信息的變化程度,選擇收斂程度高的分支加入到收斂集合中,停止該分支的消息更新,動態(tài)調整原始因子圖結構,當所有分支加入收斂集合或達到最大迭代次數,則完成迭代輸出譯碼,算法通過減少消息分支更新數目,降低計算復雜度。仿真結果表明,DFT-MPA算法能夠有效平衡復雜度與BER性能,滿足不同場景的性能需求。

    猜你喜歡
    碼字限值分支
    巧分支與枝
    學生天地(2019年28期)2019-08-25 08:50:54
    放 下
    揚子江詩刊(2018年1期)2018-11-13 12:23:04
    數據鏈系統中軟擴頻碼的優(yōu)選及應用
    關于廢水排放特別限值的思考
    一類擬齊次多項式中心的極限環(huán)分支
    放下
    揚子江(2018年1期)2018-01-26 02:04:06
    遼寧省遼河流域石油煉制排放限值的制定
    中美煉鋼行業(yè)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
    環(huán)境保護部解讀新發(fā)布的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生成分支q-矩陣的零流出性
    梓潼县| 彭山县| 达尔| 海盐县| 博客| 黔西县| 景德镇市| 科技| 大石桥市| 蒲城县| 福海县| 富蕴县| 论坛| 衢州市| 锦州市| 浮山县| 济南市| 赣州市| 天水市| 乌审旗| 延川县| 灵璧县| 府谷县| 安宁市| 云南省| 保定市| 晋江市| 尉氏县| 庆阳市| 泌阳县| 宝兴县| 内乡县| 吴旗县| 温宿县| 尼玛县| 务川| 太康县| 乌鲁木齐县| 商洛市| 全南县|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