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穆清(中山大學)
10月,在前往中山大學同位素樓的路上,有同學發(fā)現(xiàn)了一具矛斑蝗鶯(一種小型候鳥,每年9~11月到東南亞過冬,途經我國南部)的尸體,在尸體旁不遠處,一只流浪貓正愜意地梳毛洗臉。對于棲息在校園內的鳥類而言,流浪貓就意味著危險。
仙八色鶇
根據自然觀察社團“中大翼境”的記錄,今年以來,中山大學南校園里出現(xiàn)過132種鳥類。然而,作為重要的鳥類棲息地,這片校園卻正面臨著流浪貓的威脅。凌皎瀟是一位資深的觀鳥愛好者,在中大讀研的3年里,他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里觀鳥,但僅僅一學期,他就曾十幾次目擊流浪貓攻擊鳥類。
中山大學南校園是廣州重要的觀鳥地之一,曾和白云區(qū)麓湖公園、越秀區(qū)流花湖公園、荔灣區(qū)荔灣湖公園等一起,被列為研究廣州鳥類食源樹種的調查地。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的紅色名錄中,白喉林鹟屬于“易?!兵B種,數量稀少,根據翼境觀鳥社的記錄,每個遷徙季都有白喉林鹟在中大校園停留。同樣屬于“易?!狈N的候鳥還有仙八色鶇,這種鳥目前全球僅存約1萬只,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中山大學康樂園,凌皎瀟曾多次目擊流浪貓對鳥類的攻擊,包括紅耳鵯和紅尾伯勞等。此外,他還在現(xiàn)場看到過珠頸斑鳩的尸體。
凌皎瀟說:“流浪貓對中大校園里這些珍稀候鳥的打擊是巨大的。”候鳥飛進中大校園后,對學校環(huán)境不熟悉,很容易誤入貓口。仙八色鶇、紅喉歌鴝、綠翅金鳩、紅尾伯勞、橙頭地鶇等多種候鳥都有被貓捕殺的記錄。
一些常見的留鳥(終年生活在一個地區(qū),不隨季節(jié)遷徙的鳥),也是流浪貓捕殺的對象。中大南校園游泳池附近有一個流浪貓投喂點,附近的鳥類有時也會去取食貓糧。9月便有流浪貓趁機捕殺了一只紅耳鵯。此外,繁殖季后幼鳥被抓的風險也很大。凌皎瀟曾在園東湖發(fā)現(xiàn)過一窩翠鳥。翠鳥一年僅繁殖一窩,但這窩幼鳥出巢后卻全部被貓捉完。
圖書館前的貓
白喉林鹟
圖書館臺階上的貓
人類活動在其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耙驗槲覀兊耐段沟刃袨?,貓的數量增加了,鳥被更多地捕食,鳥的數量就會降低?!敝猩酱髮W生態(tài)學院副教授張璐說,“城市環(huán)境中,我覺得人其實不能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員,因為我們并不直接參與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流動和能量循環(huán)。我們更像是給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個人為的選擇壓力,有些物種會受益而增加,有些物種則會減少?!?/p>
“如果沒有人的干預,貓的出生、死亡完全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最終是能達到平衡的。但問題是人會投喂,會給貓看病,這些都可能大大提高校園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貓的容納量,這就會導致更多的貓捕食鳥類和其他小型獸類。”張璐說。在他看來,只要控制住流浪貓的數量,貓和鳥直接的矛盾是能緩解的。
篤行志愿服務隊正在為控制流浪貓的數量做出努力。篤行志愿服務隊是下屬于廣州市番禺區(qū)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一支公益隊伍,主要負責對流浪動物進行TNR,以及尋找領養(yǎng)、聯(lián)系醫(yī)療資源、宣傳流浪動物科學管理、促進良好校園生態(tài)等工作。
TNR是現(xiàn)在國際上公認的人道主義流浪貓救助法則,全稱Trap-Neuter-Return,即誘捕、結扎、放歸。學校里沒有條件給流浪貓做TNR,志愿者們只能求助校外機構,“以往我們利用的是公益組織‘熙熙森林’的流浪貓免費絕育名額,每個月都需要搶”。今年10月,篤行志愿服務隊成員加入“熙熙森林”校園流浪貓絕育專項計劃,絕育名額稀缺的問題有所緩解。在他們的努力下,如今,中大校園內有近50只流浪貓接受絕育。
篤行志愿服務隊介紹說,TNR的效果要結合流浪貓聚集地的實際情況看。有的片區(qū)經過大規(guī)模、長期的TNR,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數量,例如中山大學南校園的東區(qū)。然而,考慮到流浪貓軌跡變動以及人為棄養(yǎng)等因素,整體效果還有待考量。中山大學生態(tài)學院助理教授張履冰表示,TNR的預期結果是控制流浪貓種群數量,控制成效要看接受手術的流浪貓占整體的比例,還要考慮校園貓遷出和校外貓遷入的情況。
在貓的遷出方面,篤行志愿服務隊正推動校園流浪貓的領養(yǎng)。2021年9月,服務隊建立了康樂貓領養(yǎng)人交流群,為許多流浪貓找到“貓家長”。然而,有領養(yǎng)者,也有棄養(yǎng)者。篤行志愿服務隊技術部部長說,在南校園圖書館附近的居民區(qū),時常會有一些愛親近人的新貓出現(xiàn)。
棄養(yǎng)不僅對鳥類產生威脅,同時也將貓置于危險境地。一些經過馴化和遺傳選擇的品種貓,在野外將難以生存。篤行志愿服務隊介紹說,近日,有一只加菲貓被遺棄在圖書館附近,而加菲貓的鼻腔較短,容易出現(xiàn)呼吸問題,如果沒有人照顧,很難在野外過冬。篤行志愿服務隊的解決方案是將它送去絕育,在絕育恢復期間幫助其尋找領養(yǎng)人,但如果找不到領養(yǎng)人,那只加菲貓依舊會面臨被放歸的困境。
流浪貓難以得到科學的喂養(yǎng),這也會給它們帶來傷害。此外,投喂流浪貓等行為也可能給同學們帶來麻煩。近日,有兩位同學在“康樂貓互助群”中反映,在投喂流浪貓時被抓傷。對此,篤行志愿服務隊成員解釋說,生存在自然環(huán)境和人為空間的夾縫里,大部分流浪貓警惕性較高,時常會出現(xiàn)攻擊行為。而且,更麻煩的是大多數的流浪貓都沒有接種相關疫苗。
流浪貓和鳥類間的生存矛盾曾多次引發(fā)大家的爭論。面對生存之問,無論是流浪貓,還是鳥類,或許都期待著一個更科學、更理性、更負責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