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東莞市謝崗鎮(zhèn)中心小學 黃敏儀
近年來,我國逐步普及小學憲法教育,全國各地的小學憲法教育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為小學生初步認識憲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v觀各地小學憲法教育活動,其教學方法主要采取宣講憲法內(nèi)容、瀏覽普法網(wǎng)站、師生憲法晨讀、憲法宣誓、憲法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在學生群體中傳播憲法知識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未能很好地契合小學生身心特點。因此,很有必要創(chuàng)新小學憲法教育的教學方法。
在人的一生當中,小學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更是憲法教育的關鍵階段。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小學憲法教育應當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國外的一些小學生公民課堂也會涉及憲法或法律認知,老師一般會引導著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將學生身邊的各種鮮活例子與憲法建立起感性聯(lián)系。例如,人是從何處來的?為什么人要遵守法律?人為什么能夠彼此安分守己?等等。國外小學教師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引導學生認識憲法。我國現(xiàn)行憲法約17000 余字,如果機械地讓學生死記硬背憲法條文,那是無法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更重要的是,憲法的精神并非通過死記硬背就能夠得到灌輸。小學生的憲法教學應當以認知教育為主,以國旗、國徽、國歌等簡易直觀的認知內(nèi)容為主,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等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小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憲法的存在,逐步引導小學生培養(yǎng)起正確的憲法觀。
憲法教育需要以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依托。如果教學效果不佳,憲法教育就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學生也無法對憲法形成感性認識,遑論樹立正確的憲法觀。良好的教學效果必然離不開有效的教學方法。伴隨憲法教育的深入推進,教學方法同樣需要與時俱進,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因材施教。而且,創(chuàng)新憲法教學方法,還有利于將小學建設為每一名公民的憲法啟蒙園地。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史無前例地強調(diào)依法治國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依憲治國,憲法知識的普及就成為依憲治國的前提基礎。在全國公民中開展憲法宣傳活動就成為當前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基礎性工程。伴隨我國依法治國進程的加快,憲法教育日益走向縱深化。小學憲法教育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然需要在實踐中逐步走向縱深化,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就是其中的關鍵突破點。
當前,小學憲法教育主要有瀏覽普法網(wǎng)站、師生憲法晨讀、憲法主題班會等形式,部分學校還嘗試開展國歌、國旗和國徽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對憲法有一個初步認識。然而,大多數(shù)的小學憲法教育活動都顯得過于形式化,小學生在憲法教育活動中更多只是關注一些新鮮的元素,而沒能很好地學習憲法內(nèi)容。例如,部分學校組織小學生瀏覽普法網(wǎng)站,讓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最新的憲法知識,但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將注意力放在計算機操作或者瀏覽其他網(wǎng)頁上,而沒有將注意力放在憲法知識的學習上。活動結束后,學生掌握的憲法知識并不多。實際上,這與當前小學憲法教育過于注重形式而忽視內(nèi)容的做法有直接關系。憲法教育并不是要從形式上強調(diào)憲法如何重要,更不是搬弄“花架子”,搞形式主義,不同的學習途徑只是一種手段而已,而非目的本身。就目前來說,很多教師在憲法教育活動中沒能將憲法教育方法和憲法內(nèi)容做好有機結合。
憲法教育既是實現(xiàn)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教育部曾下發(fā)過通知,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加強憲法教育體系建設,形成憲法教育的長效機制。從各地方的實踐來看,不少學校都會選擇在每年的12 月4 日即憲法日前后開展憲法教育活動,這無疑有助于推進小學憲法教育,然而在其他教學時間里,憲法教育基本上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從學生個體學習的角度看,這明顯不利于憲法知識學習的常態(tài)化、制度化。這更表明當前的憲法教育并沒有真正融入到小學的日常教學當中,憲法教育更多只是一種臨時突擊,缺乏長效機制。在很多小學校長和教師心中,憲法教育更多只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自上而下的“攤派任務”,缺乏足夠的激勵機制讓教師將憲法的精神以及相關知識融入到日常教學和育人活動當中。這種重臨時突擊而輕常態(tài)化教育的憲法教育活動,自然難以發(fā)揮憲法教育活動的應有作用。
如果從公民精神的產(chǎn)生歷程看,公民的法律素養(yǎng)需要從小培養(yǎng),從小就要把對法律的信仰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追本溯源,憲法是關于公民的基本法律,憲法條文的字里行間無不關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如平等、自由、安全、財產(chǎn)等。憲法是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的最高法,通過對公民基本權利的預設和規(guī)定,讓每一位公民可以有尊嚴地生活。憲法教育的目的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憲法素質(zhì),在實際的憲法教育活動中還需要權衡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啟迪學生的公民意識并熏陶學生的憲法素養(yǎng)。反觀現(xiàn)實,目前不少教師在憲法教育活動中只是簡單地傳播憲法條文,讓學生背誦憲法內(nèi)容,很容易給學生留下干巴巴的刻板印象,也無法提升小學生的憲法素質(zhì)。
盡管全國各地小學已經(jīng)在開展憲法教育活動,但有一個共同的弊病就是忽略了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過分追求活動的形式化,生搬硬套憲法知識。例如,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庇捎趯W習能力和知識面的限制,小學生不好理解這一條文內(nèi)容,理應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將憲法中的條文進行“翻譯”,轉(zhuǎn)化成小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讓小學生更容易理解,且不會產(chǎn)生厭倦感。在知識的選取上、精神的宣教上和語言的運用上,都需要深入淺出,通過典型故事的引入,立足小事情講出大道理,讓未來的中國公民從小就對憲法形成良好印象,從憲法教育中確立對公民責任的感性認識,而不是把憲法變成一本很難背誦的課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各地可以自行探索編寫類似于新三字經(jīng)的小學生憲法讀物,將我國新時期的各種先進人物及其事例融入其中,圖文并茂,幫助小學生更好地了解憲法背后的故事。
目前的憲法教育活動過于偏重第二課堂,基本上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割裂開來,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小學憲法教育難以常態(tài)化。憲法精神的深入人心需要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在此建議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結合起來,把憲法知識全面融入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當中,注重不同課程銜接的系統(tǒng)性,打通各學段、各學科的限制,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科學規(guī)劃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就第一課堂而言,在語文、思想品德等課程中適當穿插憲法知識,而非將憲法教育完全放在第二課堂當中,割裂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聯(lián)系。
憲法教育活動應該要寓教于樂、寓教于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直接接觸憲法這個詞語的機會不多。對于很多人來說,憲法文本往往高高在上,很少人能對它有充分的認識,更遑論憲法精神和憲法素養(yǎng)。這是當前我國憲法以及憲法教育的尷尬之一。所以,在課堂中,老師要學會引導學生進行憲法認知,尤其是將日常生活與憲法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與憲法之間建立起感性的認識,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起法律思維,這樣就容易將憲法教學“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