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崢
(太原市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管理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發(fā)展就是為人民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生活環(huán)境,市政工程作為城市基礎建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城市建設初期和后續(xù)管理都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要想做好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應對市政工程的基本特點有所了解,才能在安全管理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
市政工程是指城市道路、橋梁、燃氣、熱力、給水、排水、隧道及照明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市政工程大多數在城市范圍內進行施工,施工戰(zhàn)線長,對交通和環(huán)境影響大,各種施工作業(yè)種類較多,有高架橋、立交橋等上跨高空施工與涵洞、地鐵等下穿地下施工;有遇水跨河的橋梁施工與逢山穿體的隧道施工;有新建、續(xù)改擴建施工與小修碎補的日常養(yǎng)護施工;有市政工程的主體施工與管線配套施工;有郊區(qū)空曠場面的施工與市區(qū)狹窄區(qū)域的施工。由于市政工程的復雜多樣,使得在其在安全管理方面有著顯著的不同,為了做好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應進一步了解市政工程的特點,隨之采取相應的對策。
我國地域幅員遼闊,地形各異。受地形、地質等不同情況的影響,即使是同一種作業(yè)項目,其施工作業(yè)方法也可能不同,這也導致了在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以太原市為例,其作為山西省的省會,位于山西省中部,地處晉中盆地,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型的氣候,其降雨量比西北內陸地區(qū)多些,而且又處于季風區(qū),因此具有季風性。太原市三面環(huán)山,城市整體呈現出帶狀發(fā)展趨勢,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整個太原市區(qū),“三山環(huán)抱,一水中分”所形成的獨特地理結構和四季溫差明顯等都會影響到市政施工的生產安全。
市政工程由于在施工過程中受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例如參建單位多、交叉施工多、組織關系復雜、施工戰(zhàn)線長、建設規(guī)模大等,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施工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太原市為例,市區(qū)中心城為老城區(qū),建筑群、交通密集。隨著東南西北4 條快速環(huán)線道路的建成使用,環(huán)內區(qū)域成為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地與建筑群集中地,聚集著政府機關、文化、教育、醫(yī)療及商業(yè)中心等。城市道路橋梁等市政設施錯綜交織,地下管網更是錯綜復雜,管線新老不一,在這種建筑群聚集、生活區(qū)密集的狀況下,一旦發(fā)生安全事故,往往可能傷及過往車輛、行人,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大,并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嚴把市政工程施工質量和安全管理關,同時有相配套的市政施工組織設計與之相適應,如靠近河道附近的地下水豐富,含水量大,需增加防水、排水安全措施;建筑物、各類既有管線周邊則需謹防市政施工影響到原有建構筑物的安全,需增加安全保護措施等,既要保證新建設施建設的順利實施,又需確保既有設施的安全運行,這就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時時刻刻注重安全管理,從而保證社會交通正常運轉和市民的出行安全。
市政工程的建設離不開安全管理人員的參與。目前,各單位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不足,不能滿足市政工程的建設需求,容易造成安全管理漏洞等;再加上很多工人是農村中的農民直接轉化而來,這些工人的流動性非常大,自身安全保護知識貧乏;更有甚者,操作工人屬于超齡人員,在無形中增加了安全管理的工作量。在這樣的條件下容易形成供小于求的不平衡狀態(tài)。上述的特點對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目前我國的大多數市政工程建設項目,市政工程承包商多,安全管理觀念重視程度不同,安全管理體系不同,管理水平也各不相同。多數市政工程的戰(zhàn)線較長,施工期受季節(jié)影響大,為保證在有效的工期內完成建設任務,往往會劃分標段施工,這樣就會出現一個標段內同時有道路施工單位、橋梁施工單位、管線施工單位等多家施工單位同期入場作業(yè)。各支隊伍混合在一起交叉施工,雖是受建設單位統(tǒng)一管理,但都希望自己的工程在有效期內安全竣工,難免會存在管線施工占地時間長影響其他工隊施工、機械操作擋路等問題,同時容易給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隱患。將工程現場同期施工進行對比,不難發(fā)現有的隊伍安全管理措施到位,人員安全防護齊全,安全管理人員齊備,指揮得當,生產進度自然會事半功倍;反之,有的隊伍缺少必要的安全措施,電箱電線隨地亂接,坑槽周邊僅僅使用安全繩作簡易圍擋,工人甚至都沒有帶安全帽等防護用品,現場管理安全的專管人員不足等各種不安全隱患層出不窮,從而導致建設過程中的項目安全管理措施從安全方案的制定,到檢查整改落實,以至現場安全管理的效果都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1]。
隨著安全資質年檢的規(guī)范化管理,許多企業(yè)已經設置了安全管理部門,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精細,但市場上同樣也存在著一些安全管理系統(tǒng)仍不健全的施工單位,這里簡單列舉以下問題:一是忽視安全管理人才培養(yǎng)。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本身缺乏必備的安全技能知識,領導不重視后續(xù)培訓,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可能出現安全人員無法準確辨別潛在危險源,導致不能精準定位進行安全管理的情形。二是在安全管理上“節(jié)約成本”。有一些施工單位為“節(jié)約成本”,使用的機械設備超期服役,或招聘不具備資質的人員操作機械,這些安全管理上的“節(jié)約”都可能給現場施工埋下較大的安全隱患。三是安全管理存在僥幸思想。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趕工期,利用以往的施工經驗,在不具備施工安全專項方案的情況下組織施工,很有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安全事故。
施工隊伍的人員流動性大,是各施工單位都面臨的巨大難題。一是施工企業(yè)隊伍不固定。市政施工條件艱苦,工期不固定等客觀條件,導致施工隊伍不固定。施工企業(yè)經常需要臨時招工,待工程結束,任務完成就地解散,也會有現場的施工作業(yè)人員剛通過培訓合格,就出現人員流動的情況,或無法留住熟悉掌握安全知識的技術人才等現象。二是安全管理投入不足。部分施工企業(yè)為降低成本,安全管理經費投入不足,應設置的必要保護措施不夠,未按要求設置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或由其他人員兼職管理等,種種不足都使得安全管理計劃形同虛設,也直接導致了安全管理工作無法深入貫徹執(zhí)行到位,安全檢驗考核也派不上用場,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不能及時消除,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三是安全管理難度增加。近年來,在特殊(疫情) 情況下,參建的工人大多需要從異地入晉,途中輾轉火車、長途大巴、公交汽車等交通工具,且會途徑火車站、汽車站、超市、飯店等人流聚集區(qū)域,再加上工人自身安全防范意識不足,也會增加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的難度,產生群體性安全隱患,以致于影響整個工程的安全性和工期目標等。
針對市政施工特點和安全管理現狀,需根據每個市政工程項目的實施環(huán)境、作業(yè)方法、管理人員等不同特性,找出共性特征,建立嚴格而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體系,通過一系列的措施,盡可能減少一般安全事故、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最大程度地保護參建人員、周邊市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順利完成施工建設任務目標。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是領導層重視安全管理[2]。需要領導班子先統(tǒng)一認知,從思想上重視安全管理,確立“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針。加速安全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加大對安全措施的資金投入,加強對職工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職工的安全防護意識和技能。在市政施工的建設計劃、生產布置、考核檢查、整改落實、總結評比的全周期中,給安全管理人員最大的支持,真正將安全管理貫徹到每項工程、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步驟。二是貫徹落實安全責任制度。安全責任制度是生產工作的基本保障,把“管行業(yè)必須管安全、管業(yè)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從制度上固定下來,安全責任精確落實到人;形成PDCA循環(huán)管理(P是制定安全管理方案計劃;D是按照方案計劃層層嚴格執(zhí)行,事事認真落實;C是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檢查;A是對問題整改的行動),實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模式。三是人人都做到“安全第一”。要想人人安全,首先要結合生產實際需要,通過技術比武、崗位練兵等形式,激勵職工了解本職崗位,鉆研專業(yè)技術,提高安全知識水平、自防和他防安全技能;其次要給每個崗位、每個工種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的行為準則,檢查制度和標準,考核獎懲辦法[3]。整個施工過程中都實行剛性考核,絕不姑息任何違章行為。只有每個工人都能熟練掌握工作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每個步驟都絲毫不錯,每個工作環(huán)節(jié)都安全生產,整個工程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要實現市政工程安全生產目標,需要所有參建人員都嚴格遵守市政工程安全規(guī)范,按照操作規(guī)程施工作業(yè)。崗位不同,安全要求也不同,特別是現場直接操作人員要做到集中精力、緊密配合、團結協(xié)作、以安全為第一位,順利圓滿地完成市政工程建設任務。例如施工建設期間的上崗安全基本規(guī)定為:入場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特種作業(yè)人員持證上崗;進場必須按規(guī)定穿著,使用安全防護用品;高空作業(yè)配齊安全保護措施;凡儲存有易燃易爆、有害氣體的場所,禁止吸煙或點燃明火;正在進行吊裝作業(yè)的起重機械吊臂下和起吊重物的活動范圍內嚴禁逗留;嚴禁酒后駕駛、操作機械等。每條安全規(guī)程都是保護生命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嚴格遵守市政工程安全規(guī)程,才能從根本上保護生命安全,才能更順利地完成市政工程建設任務。
為了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需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提高自護和他護的安保能力,必須開展全體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一是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4]。結合自身實際采取經常性教育方法,如施工單位組織開展的安全活動日(月) 活動;工人小組的班前安排工作警示教育、班中安全檢查、班后及時安全總結;各類參建大型機械設備的大修理前后、車輛開車前、停車后檢修期間等見縫插針式的安全教育。通過經常性教育,輔以實際檢查,讓安全知識真正做到入心入腦,讓工人時刻牢記安全是生產的第一要務。二是提高招聘人員的安全基礎知識門檻。招聘的安全管理者必須掌握施工生產危險區(qū)域及其安全防護的基本知識,最好是熟悉施工工藝、方法的專業(yè)人士,優(yōu)先使用年齡適合、懂技術、懂安全、有施工經驗的工人。在重視本單位正式職工安全教育的同時也要重視對農民工的安全教育,要把對農民工的安全教育、安全生產列入企業(yè)的安全管理制度中。要確定專人進行崗前教育、崗位教育,直至參加由有關部門專門對農民工進行的崗位培訓教育,取得上崗證后方能上崗。三是在特殊(疫情) 情況下,教育職工正確的自我防護方法。近年來,特殊(疫情) 情況的出現給施工安全提出了新的課題,既要開工建設,又要保護在崗的工人不受病毒侵害。這就要求安全教育必須緊跟時代,不僅僅是工作中的安全知識普及,還要有生活中的自保知識。例如:在建工程要求實行封閉式管理,教育職工不去人員密集的場所;減少工人外出、聚會,降低感染的風險;包車接送工人返鄉(xiāng)、返工,避免路途中潛在的危險;按要求儲備充足的防控物資,并做好現場人員的日常消殺工作,強化公共食堂、衛(wèi)生間、庫房、辦公室等的管理;發(fā)現隱患能及時進行隔離,迅速阻斷源頭,防止擴散,并第一時間上報各城區(qū)屬地管理部門。
市政工程關系著人民生活、社會生產和國家發(fā)展。隨著我國市政工程建設的發(fā)展,會出現新的問題,面臨新的挑戰(zhàn)。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對生命的負責,意義重大,且任重道遠。上至決策層領導的安全大局意識,下至每個工人自身的安全工作水平,都聯(lián)系著工程建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只有不斷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強化安全管理人員的教育培養(yǎng),提高工人的安全作業(yè)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加大安全保護設施的投入,健全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形成一個完整的安全管理體系,才能真正將安全管理落實到位,才能提高市政工程的安全性,真正做到對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發(fā)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