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寧 王一楠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在大中小學開設循序漸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有必要。思政課教師的作用是非常大的[1]。2018年9月,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指出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最重要基礎,再一次強調了思政課的重要地位[2]。同年,教育部長陳寶生首次提出“金課”的概念,并倡導“消滅水課,打造金課”,在高等教育這汪平靜的湖水中掀起波瀾[3]。作為思政課教師,不妨認真思考思政“金課”應當有什么標準,如何打造思政“金課”等問題,推動高校思政課的發(fā)展。
高校思政課包括“思想道德與法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五門課程,內容偏向于政治理論和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主義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使得與其他課程相比,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如果教學內容不夠鮮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就教學內容而言,一些高校思政教師傾向于完全依據教科書內容安排教學活動、制作PPT視頻、設計教學方案,有的教師甚至將課堂變成了讀課本的舞臺。當課本知識成為學生學習的唯一源泉,教師也就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搬運工[4]。僅僅教授課本理論,沒有將社會上、國際上的時事納入到教學之中,這樣的課程必定是索然無味的,難免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這句俗語對當今時代似乎不再適用。在信息爆炸、各種資源呈井噴式爆發(fā)的背景下,如果沒有良好的宣傳渠道和方法,即使是新穎、有價值的知識也未必能夠為大眾所熟知。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思政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好的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將知識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抽象的理論,將理論活學活用。而現實中,有的思政教師僅僅使用灌輸式的講授法,在課堂上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際上,課堂教學有5種境界,分別是沉默(silence)、問答(answer)、對話(dialogue)、質疑(critical)和辯論(debate)[5]。只有教師一人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全程沉默,甚至一直低頭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必定是低效的課堂。
教學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知識的掌握狀況,而且可以督促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yè)知識和實際技能,幫助學生知道應該學習哪些知識、做出什么樣的學習計劃、向哪些方面努力等,從而發(fā)揮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在大多數高校中,思政課的教學評價方式大體包括閉卷考試、開卷考試、論文考查、平時成績等。這些考查形式都是非常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相對于思政課的評價方式,很多專業(yè)課還會安排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而大多數高校則較少安排社會實踐方面的評價。即使有,其形式也通常是馬克思經典著作的閱讀報告等,學生仍然會在最后使用復制粘貼等方式應付了事,難以達到真正的檢驗目的[6]。
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是課堂,只有在課堂上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仔細聆聽教師的教誨,才能高效地獲取知識、掌握知識結構和脈絡。但是,在現實情況中,有的學生往往輕視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上課即劃水,考試靠放水”成為一部分學生的心態(tài)。面對部分學生低頭“神游”,有的教師也放平了心態(tài),聽之任之,不管不問。這種上課效果不僅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還降低了教師對自身的要求。長此以往,造成教學效果下降,甚至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意見指出,我國要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要想使國家經濟、教育、社會等各方面的發(fā)展再上一個臺階,必須嚴格把控本科教育的質量[7]。我國本科教育質量除雙一流大學培養(yǎng)出的學生素質較為可觀,其余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教學質量堪憂,敷衍潦草、應付了事的現象十分嚴重,不利于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更不利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指出,“金課”應當具備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8]。要想提升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必須消滅學校中質量不合格的課程,即水課,打造啟迪學生智慧、鍛煉學生素質的“金課”。由此,關于“金課”與“水課”是什么,如何打造“金課”等討論紛至沓來。作為思政課教師,不由得不思考:思政“金課”的標準是什么,應如何打造思政“金課”等問題。
高階性是“金課”的標志之一,意味著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和高階能力。高階思維包括創(chuàng)新思維、批判性思維等,高階能力包括團隊合作能力、獲取隱形信息的能力、決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這些思維和能力都有著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其培養(yǎng)方式與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方式有著較大區(qū)別,對教師素養(yǎng)有著更高的要求。強調學思合一、知行結合是高階課堂的重要特點。
學思合一即指“學中思,思中學”,學生在學習時必先經過自己的思考。長期以來,我國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在學習方面有著很大的依賴心理,學生必須在教師的一步步帶領下研讀教材、熟悉知識內容、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說在課本上劃到哪里,學生就劃到哪里,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全憑教師引導,沒有主動思考的習慣[9]。高校思政課有著很強的邏輯性,對學生的思辨能力有更高要求,因此,高階性的思政課堂一定是能啟發(fā)學生思考,向更深、更廣的領域發(fā)展,引導學生在課前思考,主動發(fā)現問題,學會解決問題。
高階課堂不僅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而且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講究知行合一。只有將書本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才能發(fā)揮知識本身的作用,使書本知識變得靈動、有生機。實踐活動分為認知實踐和非認知實踐。前者注重對事物進行思維上的加工,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深化認識,強調思想上的認識。后者多為機械的模仿,是低階活動。思政“金課”顯然要組織學生進行認知實踐,在實際活動中激發(fā)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思政“金課”不是灌輸式、填鴨式課堂,而是對話課堂,師生要在知識、思維、心靈方面進行對話。不同于以往的灌輸式課堂,對話課堂中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好奇心,鼓勵學生主動獲取相關知識,積極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疑惑,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將以往單一方向的學習模式轉變?yōu)閷W習共同體。教師和學生通過不斷的提問、反思,使得對問題、知識的思考水平上升一個層次。在“金課”中,師生就有價值、有內涵、經過反復驗證和推敲知識進行對話,而不是陳舊過時的經驗、瑣碎的家長里短、偏激的個人情緒,甚至毫無營養(yǎng)的八卦新聞。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對于知識的見解,由知識引發(fā)自己對生活經驗的思考,與班內學生和教師共同體會知識的精妙之處。在對知識進行反復琢磨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會進行思維碰撞,學生通過聆聽他人的見解,能夠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對事物進行多方面的認識,老師也加深了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有助于設計更貼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與淺層次的交流相比,這種深度交流能夠幫助師生、生生建立更親密的情感聯系,見解相似的人甚至能達到惺惺相惜的境界,課堂對話升華為心靈的對話。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我國中小學校課堂通常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即在固定的地點,教授固定的內容。教學內容較為死板,且一直延伸到高校的教學模式中。這種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思政“金課”是開放的課堂,在時間、空間、內容上都做到開放,這也是思政“金課”作為開放課堂的最主要特點。時間上開放意味著學生學習的時間不僅不限于課堂之中,甚至擴展到學校之中,從課上延伸到課外。網絡慕課使得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成為可能。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思政精品慕課內容越來越豐富,涵蓋了多個高校、不同風格教師精心打磨的思政慕課,滿足了學生在多時間、多空間學習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教育資源共享和教育公平[10]。在內容上,思政“金課”不僅僅將目光著眼于書本知識,而是將其無限延伸,結合當下時事,將社會熱點、全球資訊、國內外形勢等各層面與課本知識關聯起來,把對提高學生素養(yǎng)有益的內容都納入教學過程之中。做好了這些,效果也會相當明顯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關鍵。當前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仍存在諸多不足,數量和質量都有著一定的缺陷。在數量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師數量非常缺乏。高校思政課是學校中的公共課,無論是哪個學院、哪個專業(yè)的學生都必須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浸染和熏陶,這就導致思政教師的任務量比其他專業(yè)教師課更多。繁重的教學任務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思政教師的時間和精力,致使思政教師能夠專注于教學研究,開發(fā)課程資源的時間不多,客觀上限制了思政教師的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必須使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壯大起來,擴大思政教師規(guī)模,使思政教師有精力研究如何講好思政課[11]。
從質量上來看,思政教師的能力參差不齊。在少數優(yōu)質大學中可以發(fā)現更多能力強、視野廣、素養(yǎng)深厚、理論扎實的思政教師。但大多數普通高校中,思政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仍然有所局限,大多處于單純對書本內容講解的層面。因此,對高校思政教師理論素養(yǎng)的培訓是提高思政課質量的重要保障。當高校思政教師有了一定的理論功底時,才能講出有深度、有內涵、有啟迪的思政課,理論素養(yǎng)是思政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此外,信息技術素養(yǎng)也不容小覷。課堂信息化的趨勢已不可避免,疫情之下,網絡線上課堂出現的頻率也會越來越多,高校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如今,一定的信息技術本領已不再是錦上添花的技能,而是作為教師所必備的技能,思政教師要加強學習,從各個方面努力提升自己。對于學習有困難的教師,學校要予以幫助,要經常舉辦培訓活動,使得全體教師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
學生上課摸魚,老師講課心不在焉的狀態(tài)要想得到徹底的糾正,關鍵在于糾正師生思想上對思政課的認識,僅僅依靠說教是遠遠不夠的,還須做出考核方式的改變。通過嚴格考核、提高思政課學分和成績占比等硬性措施來引起學生和教師的重視。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考核,還要加強對思政教師的考核。思政教師的要求應當高于其他專業(yè)教師。對于教學質量優(yōu)秀的教師予以獎勵,對于教學工作敷衍了事、草草應付的教師應當在績效考核、津貼分配中進行批評教育。加強對思政教師育人能力、實踐能力的考核,完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根據師生的實際需求、思想水平、業(yè)務能力,研究一套符合實際情況的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標準,為師生提供明確的努力方向,把握工作的大方向。根據師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激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有效措施,激活師生的內在動力,使教師、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思政課的親和力、針對性、吸引力。打造思政“金課”,實質是優(yōu)化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們獲益良多。第一,思政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將“唯書本”論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以社會發(fā)展和需要為依托,使思政課能夠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幫助學生實現思想、道德上的升華及知識體系上的突破,培養(yǎng)既具有良好精神風貌又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未來國家發(fā)展建設的接班人。第二,要充分挖掘思政網課的作用,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高校需要適時推出了一批優(yōu)質思政慕課。廣大思政教師要相互交流研討,打磨出一批與時俱進的精品課程,為全國大學生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供寶貴的機會。思政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課程,充分發(fā)揮它們的價值。學生也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辜負教師們的希望。第三,豐富思政課的教學形式。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無可厚非,但仍然有其他豐富的教學形式可以發(fā)掘和采納。例如,思政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寒暑假采訪當地的參戰(zhàn)老兵,融入和學習當地紅色文化和歷史,通過檔案館查找本地有關某次歷史事件的記載。這些實踐活動可以熏陶學生的家國情懷,激起學生對革命英烈、仁人志士、普通百姓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堅守、奮斗所產生的共鳴、欽佩之情,使學生從另一層面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xiāng),感受到歷史距我們并不遙遠。通過不斷詢問、走訪、查找資料,學生也能夠鍛煉表達交流能力、搜集信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這些收獲是在課堂和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第四,加強不同高校思政教師之間的聯系。不同高校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氛圍,不僅每個思政教師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每個高校的思政教師群體也有著不同的群體特點。高校之間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彼此借鑒,相互學習,跳出自身所在的環(huán)境,在比較之下反思自己,從而收獲快樂和進步。
隨著國家對高校思政課的關注不斷加強,思政課程迎來了改革提升的黃金時代,對思政教師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將以往的“水課”改造成“金課”,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探索和努力。面對當下思政課的種種不良現狀,作為高校的思政課教師,應當反思學生和社會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思政課。思政“金課”應當是一種高階課堂、對話課堂、開放課堂、啟蒙課堂,它摒棄所有形式上的應付,沒有心態(tài)上的浮躁,回歸教育的初心,是真切地為學生自身發(fā)展需要、為社會進步做貢獻而開設的課堂。打造這樣的“金課”需要從優(yōu)化師資隊伍,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改變師生心態(tài)等多方面入手,對癥下藥,使思政課不再是雞肋,而是學生樂學、善學的明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