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連清
一、讀懂要求
親愛的同學,本次習作要求你讀懂了嗎?試著完成下面題目。
1.通過讀題,我們知道這篇作文敘述的時間范圍是,寫作的主要人物是,寫作的重點應放在。
2.你覺得下列哪些材料能夠體現(xiàn)本次習作“我長大了”這個中心?()(選擇正確的序號填空,可多選)
a.早晨,當我穿上去年衣服的那一刻,我發(fā)現(xiàn)我長大了,衣服穿不上了。
b.除夕之夜,當新年的鐘聲響起那一刻,我對自己說:“你長大了!”
c.我終于勇敢地獨自睡覺了,當早晨醒來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長大了。
d.當表弟把我最心愛的玩具弄壞了,我說“沒關(guān)系”,那一刻,我長大了。
e.有一天早晨,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我快和媽媽一樣高了,那一刻,我覺得自己長大了。
f.媽媽生病了,我像媽媽照顧我一樣照顧她,那一刻,我長大了。
二、名師點撥
(一)抓住“那一刻”,提前做鋪墊
“那一刻”是本文構(gòu)思的難點,即時間是短暫的,意識到自己長大是剎那間發(fā)生的。文章要抓住情感轉(zhuǎn)變的特定情境和故事發(fā)展的特定階段(文章的高潮),或進行場面描寫,或做好氣氛的渲染。文題中的“那一刻”具有突發(fā)性,但是行文不能“突發(fā)”,因為這“突發(fā)性”不是無緣無故地從天而降,“突發(fā)”之前必然有或習以為常,或熟視無睹的心理過程,我們要把這些鋪墊寫出來。
例如:打開爸爸的日記本:“兒子今天偷跑出去玩了,我不是不贊同,只是希望他能將更多精力用在學習上,同時也要注意安全……”那一刻,我心中涌起愧疚之情,原來我一直都曲解了父親,在那一刻,我似乎一下長大了,心中那與父親的隔閡頃刻倒塌了……
我們看,當“我”合上爸爸日記本的“那一刻”,“我”長大了。這一刻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但是在這短暫的過程中,爸爸日記的內(nèi)容(對孩子的關(guān)愛)為孩子長大做了情感的鋪墊,這種“長大”也就顯得水到渠成。
(二)緊扣“長大”,選好立意角度
長大是一種非常真切的感受,卻是比較抽象的情感。這兒的長大不應是年齡增長了,身體長高了,體重增加了……長大,我們可以通過寫具體的事情賦予它新的內(nèi)涵,比如:責任感的增強,堅強意志的體現(xiàn),信念的確立,擁有寬容的心了,理解他人了……長大,重點表現(xiàn)在“我”思想上的成長。
仿寫下面句子,你覺得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反映你的“長大”?
◇看著冒著傾盆大雨為我購買學習用品而被淋得落湯雞一般的爸爸,那一刻,我長大了,我知道了父愛的偉大,我學會了感恩。
◇爸爸、媽媽出差,生病的我獨自一人去醫(yī)院掛號、驗血、取藥,當我走出醫(yī)院的那一刻,我知道我長大了,我學會了。
◇這天媽媽臨時有事,讓我獨自一人,那一刻,我長大了,我明白了。
(三)寫好細節(jié)處,情節(jié)構(gòu)思很重要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情節(jié)上“一波三折”的文章能讓讀者產(chǎn)生意猶未盡之感,所以情節(jié)構(gòu)思是很有必要的。在布局謀篇上可以采用首尾照應的手法,在開篇做好鋪墊,從自己沒長大寫起,重點寫自己長大過程中的思想變化,前后進行對比,更能帶給讀者視覺沖擊。結(jié)尾畫龍點睛,這樣文章更能形成一氣呵成之勢。例如:
開頭——在家里,我是爸爸媽媽的“小公主”;是爺爺奶奶的“開心果”;是哥哥姐姐的“小太陽”。父母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說我是長不大的小丫頭。
結(jié)尾——爸爸摸著我的小腦袋說:“呀,小丫頭,你真的長大了!”媽媽在一旁為我豎起大拇指:“小丫頭,真棒!媽媽真為你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