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長涇中學 趙芝萍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育部,2018)提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表達性”技能,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往往基于大量“輸入”活動。因此,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部分教師過分依賴教材課文或課后練習,忽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這便導致了“學用分離”“重講輕練”的教學現象。為減輕該現象的負面影響,文秋芳(2015)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法——產出導向法(POA),并構建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指導教師更有效地進行英語教學活動。
該體系注重學生輸入性語言學習和產出性語言運用之間的聯系,同時強調寫作任務的真實性,包括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三個部分(見圖1)。教學理念由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構成。學習中心說主張教師通過不同的課堂活動方式,如講授知識、小組展示、小組討論等,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確保有效學習的發(fā)生(張伶俐,2017)。學用一體說則主張將課堂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倡知識的“產出性”。全人教育說主張教育應以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促進學生各方面的成長。
圖1 POA 理論體系(文秋芳,2015)
教學假設由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和選擇性學習三個假設構成。輸出驅動假設強調“產出”的重要性,即教學過程中應以產出任務為出發(fā)點。教師通過在產出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輸入性活動,彌補之前的不足(文秋芳,2014)。輸入促成假設認為在輸出驅動假設的條件下,及時提供與產出相應的輸入信息,可以使學習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選擇性學習假設要求教師提供大量真實的輸入材料,使得學生在進行產出的過程中,選擇適當的內容,為自己的產出活動服務。
在教學理念和教學假設的支撐下,教學流程共分為三個步驟: 驅動、促成和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作為中介,指導課堂教學,并發(fā)揮著引領、設計和支架的作用(文秋芳,2015)。
本文在此理論體系的指導下,結合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三第一單元call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 單元寫作任務,探索實際教學中寫作教學策略。
以文秋芳(2015)構建的POA 教學流程為依據,本文將寫作教學過程分為驅動、促成及評價三個教學階段,詳細闡述各教學階段中的教學活動內容及其對應目的和意義。
表1 POA 指導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設計
驅動階段主要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已有的背景知識,以便更好促進課堂學習。通過嘗試任務產出活動,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唐美華,2020)。
1.教師呈現交際場景。教師播放關于全球野生動物數量急劇減少的短視頻。視頻中描述自1970 年以來,由于森林砍伐、不可持續(xù)的農業(yè)發(fā)展和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數量大量減少,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也導致了諸多全球流行病的增加。隨后教師設計教學交際場景: 假如你是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宣傳大使李華,就全球野生動物數量急劇減少的現象寫一篇演講稿。隨后,教師提出兩個問題:1)What aspects can you write? 2)Can you describe one of the aspects you come up with?
2.產出任務嘗試。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將小組討論的話題寫在黑板上,如“How to protect wild animals”或 “Why we should protect them” 等,并提取小組對話題中闡述的句型,例如小組回答如何保護野生動物時,采用了we should/ Why not 等句型。最后,教師再次提出問題:“Except for these sentence pattens, can you use others to express your ideas?”經過教師的提醒,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回答上述兩個問題中,只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句型和單詞,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緊迫感,提高學習動機。
在驅動階段,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進行嘗試性產出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兩個教學目標: 交際目標和語言目標。交際目標的完成以口頭方式進行,如學生能夠口頭回答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和相應的保護措施。語言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掌握交際過程中的一些簡單的單詞、短語和句式,例如觀看視頻后,學生會一些野生動物的詞匯表達:shark, whale, deer, dolphin等; 在小組討論后,學生會使用一些簡單句式,如“the reason why we should protect wild animals is…”和“we are supposed to…” 等。
在促成階段,學生需要感知人類活動對動物的不良影響,并積累詞匯、運用句型和掌握文章結構,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促成內容
學生進行內容促成主要圍繞三個方面:第一,了解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第二,解釋人類的行為如何影響到動物的生存; 第三,提出保護動物措施。
教師先播放一段關于保護動物的短片,隨后讓學生填寫關于“Animal Protection”的筆記。該筆記分為兩個部分: 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和相應的保護措施。學生需要仔細觀看視頻,將視頻中提到的相關信息填寫到表格空白處。隨后,教師讓學生閱讀一篇課內短文“Human activities cause increasing harm to animals”,并回答以下問題:1)What are the three main reasons why people hunt animals?2)How do human activities indirectly have an effect on animals? And according to these activities, how can we protect animals?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進行填空活動完成促成目標內容的第一點和第三點。通過閱讀文本和回答問題,學生能夠初步感知人類的不良活動不僅破壞了許多動物的家園,也對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從而解釋了人類行為影響到動物的生存現狀的原因。
2.促成語言形式
(1)詞匯促成
詞匯通常包括單詞和短語,是構成語篇的基石。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考慮和選取學生會在寫作中運用的詞匯,并將選取的詞匯匯編成與主題語境相關的語篇。根據主題語境,教師選擇的重要詞匯有“impact, extinction, habitat, endangered, urgent,responsibility, at risk, play a part in, die out, raise public awareness, call on”等。學生通過短文填空和選詞填空的方式掌握所教詞匯。教師對課內短文“Human activities cause increasing harm to animals”進行內容改寫,學生需要補全文中所缺單詞。如:Recent research shows that human beings have great ________ on animals productions, whose activities brought many animals close to ________...(參考答案:impact, extinction)
短語的促成則采用選詞填空的方式。教師給出一篇關于“保護動物” 的演講稿,提取演講稿中重要的詞組,要求學生選用所給詞組的適當形式填空。如:As we all know,wild animals also ________ keeping the balance of nature.Unfortunately, they are in danger, and some of them are ________...(參考答案:play a part in, dying out)
通過短文改寫以及選詞填空,學生能夠掌握和運用重點詞匯,掃除詞匯選擇困難、詞匯使用單一等多方面的寫作障礙。
(2)句式促成
在學生掌握特定詞匯的基礎上,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句式訓練。教師讓學生精讀課內文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學生在掌握畫線部分的句式特點后進行句式仿寫練習(見圖2)。學生完成句式仿寫的練習后,教師需要提醒學生熟讀和背誦“expression”部分列出的有關“保護動物”的優(yōu)秀句式,并鼓勵學生在隨后的寫作過程中運用這些句式。
圖2 仿寫練習例題
通過仿寫句式,學生能夠掌握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句式,并且能在后續(xù)寫作中運用所學句式,從而提高句式結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3.促成話語結構。
經過以上教學活動,學生對寫作的內容和語言形式有了初步的概念。隨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掌握寫作文本的語篇結構。教師給學生提供一篇演講稿范文,學生閱讀后需要總結每段段落大意(見圖3)。
圖3 語篇結構填空練習
段落大意的總結采用填空的方式。一方面,學生通過完成填空,可以鍛煉其概括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對語篇結構的概括練習,學生能進一步掌握語篇結構特點。
POA “評價階段” 是教學的升華階段,師生合作評價是為POA 而設計(文秋芳,2016)。該評價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
課前階段也就是學生寫作階段,教師在巡視過程中挑選出在語篇結構和語篇形式方面具有典型問題的作文。同時,教師也需要挑選出在語篇結構和語篇形式方面都較為優(yōu)秀的范文,供學生在課上討論分析和欣賞參考。
課中階段主要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 講解和評價。在講解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典型錯誤例文,并且讓學生齊讀優(yōu)秀范文,感知優(yōu)秀范文中的語篇結構和語篇形式。評價分為自主評價和同伴互評,教師結合書本,圍繞“書寫、內容、語言和結構” 四個方面(張運橋,2020),講解評價步驟,給出作文評分標準,要求學生獨立自評,并且鼓勵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進一步修改作文。隨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組內互評,給出修改意見,同時讓學生自主選出組內優(yōu)秀范文(見表2),進行全班討論和賞析。
表2 英語寫作評分表
課后,教師布置修改作文的任務。學生根據同伴和教師的修改要求,重新修改作文。在修改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鞏固和內化所學內容,從而實現評價的“促學” 功能(唐美華,2020)。除此之外,教師還需再次批閱學生修改的文章,選取優(yōu)秀的修改范文,投放在教室的優(yōu)秀作品展一欄中,以便學生學習和借鑒。
同伴和教師反饋對學生的作文修改有一定的幫助,采用師生合作評價模式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尤其是作文評分量表,能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修改,提高寫作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基于POA 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確實能夠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張伶俐,2017; 張文娟,2017)。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夠“獨攬大權”,要鼓勵學生多說、多講。教師還要起到“腳手架”的作用,將較難的活動逐步分解為學生可以操作的任務。POA 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產出和發(fā)展(文秋芳,2013),在實施過程中,若學生本身的語言能力不高,會對產出造成巨大的影響,從而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因此,尤其是在促成階段,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水平,制定相應的嘗試性產出活動。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各種評價方式,如自評、他評等,并且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產出成果進行合理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學會如何評價和如何修改,以評促學,提高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