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古時代的江漢隱逸

      2022-02-13 09:42:12
      湖北社會科學(xué) 2022年12期
      關(guān)鍵詞:江漢南陽襄陽

      陳 君

      從地域角度觀察中古時代的隱逸傳統(tǒng),可以看到東晉以前隱逸士人多出自關(guān)隴、青齊與河?xùn)|地區(qū),北方高士是隱逸傳統(tǒng)的主流。①可參拙文:《中古隱逸傳統(tǒng)中被忽略的一環(huán)——關(guān)隴高士及其對隱逸傳統(tǒng)的建構(gòu)》,載《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4年第4期,第18—26頁;《漢晉之間的青土隱逸及其文學(xué)與學(xué)術(shù)影響》,載《文學(xué)遺產(chǎn)》2015年第6期,第36—44頁。永嘉之亂后,衣冠南渡,江漢、江州、吳會地區(qū)的隱逸之士逐漸增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以陶淵明為代表的南方高士在新的地域和時代環(huán)境刺激下,不但繼承了漢晉時期北方隱逸傳統(tǒng)的一些特點,還在許多方面實現(xiàn)了對北方高士的超越,樹立了新的隱逸范式。

      在中古時代的隱逸傳統(tǒng)中,江漢隱逸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這里所說的江漢地區(qū)主要包括今河南南部與湖北地區(qū),以漢代為例,主要指荊州七郡中南陽、南郡、江夏三郡所轄的地域。②廣義的江漢地區(qū),包括今天的長江中游及漢水流域,本文取狹義的理解,指漢代荊州南陽、南郡、江夏三郡所轄的地域范圍。據(jù)班固《漢書·地理志》、司馬彪《續(xù)漢書·郡國志》所載,漢代荊州刺史部轄有南陽、南郡、江夏、長沙、武陵、零陵、桂陽七郡(國),東漢末年又由南陽郡析置章陵郡,故史籍中又有“荊州八郡”的說法。曹道衡先生曾指出:“從《晉書》和‘南朝五史’等現(xiàn)存的史籍來看,關(guān)于當(dāng)時江漢流域出身的學(xué)者文人的史料記述頗為稀少,即使提到,其中亦多數(shù)為隱逸之士?!盵1](p17)筆者擬在曹先生論述基礎(chǔ)上,廣泛搜集相關(guān)資料,對中古時代江漢地區(qū)的隱逸士人作一全面考察,不當(dāng)之處,尚祈海內(nèi)博雅君子不吝賜教。

      一、漢魏時期的江漢隱逸

      早在西周時期,江漢地區(qū)就已進入中原王朝的視野,《詩經(jīng)·大雅·江漢》有“江漢湯湯,武夫洸洸”之語,[2](p573)《周南·漢廣》有“漢之廣矣,……江之永矣”之對。[2](p282)春秋以后,處于楚文化核心區(qū)域的江漢地區(qū),一方面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響,另一方面也開始形成自己的文化特點,戰(zhàn)國時期楚辭的興起和繁盛就是顯例。兩漢時期,江漢地區(qū)的文化有了長足進步,涌現(xiàn)出一批學(xué)者文人,如東漢中期江夏郡的黃香,南陽郡的劉珍、張衡,南郡的王逸、王延壽父子,以及東漢后期南郡的胡廣,南陽郡的朱穆、延篤等等。

      就隱逸傳統(tǒng)而言,楚國屈原被放逐后,“游于江潭,行吟澤畔”[3](p179)所遇到的漁父,雖有虛構(gòu)成分,但也可謂江漢隱逸的先驅(qū)。①東晉謝萬《八賢論》將漁父、屈原與司馬季主、賈誼、楚老、龔勝、孫登、嵇康并列,稱為“四隱四顯”,“以處者為優(yōu),出者為劣”,似是將漁父視為真實的歷史人物。參見房玄齡等:《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086 頁。又《世說新語·文學(xué)》第91 條:“謝萬作《八賢論》,與孫興公往反,小有利鈍?!眲⑿?biāo)注:“《中興書》曰‘萬善屬文,能談?wù)??!度f集》載其敘四隱四顯,為八賢之論,謂漁父、屈原、季主、賈誼、楚老、龔勝、孫登、嵇康也。其旨以處者為優(yōu),出者為劣。孫綽難之,以謂體玄識遠者,出處同歸?!眳⒁娪嗉五a:《世說新語筆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70頁。確有名姓的江漢隱逸到東漢時期才登上歷史舞臺,順帝時南陽趙康(字叔盛)“隱于武當(dāng)山,清靜不仕,以經(jīng)傳教授”,[4](p1463)名動一時。②《后漢書·朱穆傳》云:“穆時年五十,乃奉書稱弟子。及康歿,喪之如師?!保▍⒁姺稌希骸逗鬂h書》,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463頁。)朱穆(100—163)字公叔(一字文元),是當(dāng)時的儒學(xué)名士,曾作《崇厚論》《絕交論》等。趙康生活的東漢安、順時期,中國北方涌現(xiàn)出大批隱逸之士,其中關(guān)隴高士特別引人注目,隱居于武當(dāng)山(屬南陽郡武當(dāng)縣)的趙康,可視為這一時代隱逸高潮在江漢地區(qū)的回響。同時從趙康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到,武當(dāng)、峴山、云夢、沔水等山澤名勝不僅是江漢地區(qū)重要的地理標(biāo)志,更具有豐富的人文因素,正如江州隱逸離不開廬山,會稽隱逸離不開越中山水一樣,江漢隱逸的形成也離不開這些明山秀水所孕育的獨特地理環(huán)境和文化傳統(tǒng)。

      桓帝時的江漢隱逸有漢陰老父③皇甫謐《高士傳》有漢陰丈人,與《太平御覽》引嵇康《高士傳》同,又有漢濱老父、龐公二人,與《太平御覽》引《后漢書》之文同。,《后漢書·漢陰老父傳》載:

      漢陰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傅垩屿渲?,幸竟陵,過云夢,臨沔水,百姓莫不觀者,有老父獨耕不輟。尚書郎南陽張溫異之,使問曰:“人皆來觀,老父獨不輟,何也?”老父笑而不對。溫下道百步,自與言。老父曰:“我野人耳,不達斯語。請問天下亂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萬人以寧。今子之君,勞人自縱,逸游無忌。吾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觀之乎!”溫大慚。問其姓名,不告而去。[4](p2775)

      漢陰老父生活的年代當(dāng)順、桓之間,這一時期東漢政治已顯頹勢,老父與名士張溫的對答、議論頗有道家色彩,其對現(xiàn)實政治的清醒判斷和清高姿態(tài),讓羈絆其中如張溫者慚愧不已。

      桓、靈時期有婁壽(字元考,97—174),南陽?。ó?dāng)作陰,今湖北老河口)人?!缎逑壬鷬鋲郾份d:“父安貧守賤,不可營以祿。(壽)童孩多奇,岐嶷有志。捥發(fā)傳業(yè),好學(xué)不厭。不攸廉隅,不飭小行。溫然而恭??欢x。善與人交。久而能敬。榮且溺之耦耕。甘山林之杳藹。遁世無悶。恬佚凈漠。徲衡門。下學(xué)上達。有朋自遠。冕紳莘莘。朝夕講習(xí)。樂以忘憂??たh禮請。終不回顧。高位厚祿。固不動心?!昶呤邪?,熹平三年二月甲子不祿?!盵5](p68-69)由碑文可知,婁壽行跡與趙康類似,也是崇尚儒學(xué)、教授五經(jīng)的清靜之士。

      東漢末年則有南郡龐德公、習(xí)融、楊慮,以及客居南郡襄陽的潁川陽翟人司馬徽等。東晉習(xí)鑿齒《襄陽耆舊記》(或作《襄陽耆舊傳》)卷一“習(xí)融”條云:“習(xí)融,襄陽人。有德行,不仕?!盵6](p27)龐德公與習(xí)融同時而更聞名,《后漢書·龐公傳》云:

      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曰:“鴻鵠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于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釋耕于壟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北韲@息而去。后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反。[4](p2776-2777)①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跡今尚存,高風(fēng)邈已遠。”《夜歸鹿門歌》:“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保▍⒁娒虾迫蛔?,李景白校注:《孟浩然詩集校注》,中華書局2018 年版,第25、141 頁。)杜甫《遣興》其二:“昔者龐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陽耆舊間,處士節(jié)獨苦。”(參見杜甫撰,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680頁。)

      《后漢書》記載的龐公,應(yīng)為龐德公。據(jù)習(xí)鑿齒《襄陽耆舊記》卷一“龐德公”條:“(司馬)德操少(龐)德公十歲,以兄事之,呼作龐公也。故世人遂謂‘公’是德公名,非也。”[6](p39)龐德公“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自覺疏遠城市,是山林之士的一貫選擇,所謂“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7](p765)關(guān)于龐德公的隱居生活,《襄陽耆舊記》記載他躬耕田里、琴書自娛,可補《后漢書》之不足。除習(xí)融、龐德公外,漢末的江漢隱逸又有楊慮,習(xí)鑿齒《襄陽耆舊記》卷一“楊慮”條云:“楊慮,字威方,襄陽人。少有德行,為沔南冠冕。州、郡禮重,諸公辟命,皆不能屈。年十七而夭。門徒數(shù)百人,宗其德范,號為‘德行楊君’?!盵6](p86)楊慮少有德行,名聞一時,可惜少年早夭,未盡其才??途忧G州者則有司馬徽,徽字德操,“清雅有知人鑒”,[8](p953)世謂水鏡先生。②《三國志·龐統(tǒng)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眳⒁婈悏郏骸度龂尽?,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953頁。司馬徽長于古學(xué),③梓潼涪縣人尹默、李仁曾從司馬徽受古學(xué)。參見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026頁。博聞多識,曾與劉廙論運命歷數(shù)事,“知劉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談議時人?!G州破,為曹操所得,操欲大用,會其病死”。[9](p67)

      雖然江漢隱逸潔身修德、少私寡欲,迥出時流之上,但此時的江漢地區(qū),與發(fā)達的中原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可以流寓荊州的北方大族名士王粲的意見為代表,《七哀詩》其一云:“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fù)棄中國去,遠身適荊蠻。”[10](p1087)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關(guān)中戰(zhàn)亂不止,王粲隨同朋友士孫萌從長安往荊州避難,依附于荊州牧劉表,在詩人看來即是從“中國”遠適“荊蠻”。《七哀詩》其二表達了客居荊州的羈旅之苦:“荊蠻非我鄉(xiāng),何為久滯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盵10](p1087)其中愁緒,與《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10](p490)的感慨是一致的。這些詩文表明,在當(dāng)時士大夫心目中,江漢地區(qū)的文化與中原地區(qū)相比仍遜色一籌。

      當(dāng)漢末大亂、中原擾攘之際,劉表治下的荊州地區(qū)相對安定,成為北方士人尤其是中州士人避難的首選?!逗鬂h書·劉表傳》云:“關(guān)西、兗、豫學(xué)士歸者蓋有千數(shù),表安慰賑贍,皆得資全?!盵4](p2421)這一時期的荊州可謂人才濟濟,許多著名學(xué)者文人流寓江漢,有繁欽、蔡睦、杜夔、杜襲、趙岐、王粲、諸葛亮、徐庶、邯鄲淳、禰衡、和洽、崔州平、石韜、孟建(字公威)、潁容、尹默、李仁等。④在漢末流寓荊州的士人中,純粹的隱逸之士幾乎沒有,其中最著名者如諸葛亮雖以布衣躬耕于南陽,但絕非一個單純避難、茍且偷安的人,而是有著清醒政治頭腦,在等待時機的政治家。本土學(xué)者則有南陽章陵(今湖北棗陽)人宋忠等,宋忠(一作衷)字仲子,被劉表辟為五業(yè)從事,與綦毋闿等撰定《五經(jīng)章句》,[8](p212)又撰有《周易注》十卷、《太玄經(jīng)注》九卷、《法言注》十三卷等。在劉表的庇護和扶植下,以宋忠為首,本土學(xué)者與外來學(xué)者結(jié)合形成了著名的荊州學(xué)派。[11]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劉表,劉表病死,次子劉琮繼父位,聽從蒯越等荊州士人的意見,投降曹操。十二月,曹操與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戰(zhàn)于赤壁,大敗。次年,曹操北歸,荊州的流寓士人大多隨其回到北方,王粲也在其中。[12](p67)他在《初征賦》中說:“違世難以回折兮,超遙集于蠻楚。逢屯否而底滯兮,忽長幼以羈旅。賴皇華之茂功,清四海之疆宇。超南荊之北境,踐周豫之末畿。野蕭條而聘望,路周達而平夷。春風(fēng)穆其和暢兮,庶卉煥以敷蕤。行中國之舊壤,實吾愿之所依?!盵13](p1618)由“蠻楚”重入“中國”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西晉武帝時期,名臣羊祜、杜預(yù)先后鎮(zhèn)守襄陽,文武并重,務(wù)德崇信,化行江漢,不僅在政治、軍事上有突出貢獻,而且留下了自己的名士風(fēng)流和名山事業(yè)。羊祜作有《讓開府表》,[10](p1690-1693)襄陽峴山有羊祜碑(又稱墮淚碑),史載羊祜卒后,“襄陽百姓于峴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yù)因名為墮淚碑”。[14](p1022)①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倍蓬A(yù)博學(xué)多能,時人號曰“杜武庫”,其《春秋經(jīng)傳集解》完成于襄陽,②《文選·卷四五》有杜預(yù)《春秋左氏傳序》。參見蕭統(tǒng)編,李善注:《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033—2037頁?!丁创呵锝?jīng)傳集解〉后序》云:“太康元年三月,吳寇始平,余自江陵還襄陽,解甲休兵,乃申抒舊意,修成《春秋釋例》及《經(jīng)傳集解》。”[2](p2187)③方韜、劉麗群的《〈春秋經(jīng)傳集解〉書名與撰著年代考辨》(載《河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2 年第1 期,第121—125 頁)一文認為,杜預(yù)開始撰寫《春秋經(jīng)傳集解》的時間不晚于晉武帝咸寧二年(276 年),寫定時間則在太康元年(280年)至三年(282年)之間。意見可從。清晰記錄了杜預(yù)從武將到學(xué)者的身份轉(zhuǎn)化。

      總之,東漢中后期江漢地區(qū)涌現(xiàn)的眾多學(xué)者文人和隱逸之士,漢末中原士大夫避亂南下和荊州學(xué)派的形成,以及西晉時期羊祜、杜預(yù)在襄陽的政治經(jīng)營與文化建樹,都為江漢文化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因子,成為東晉南朝時期江漢隱逸之士繁盛及學(xué)術(shù)文藝繁榮的先聲。

      二、東晉南朝的江漢隱逸

      西晉末年,中原大亂,瑯邪王司馬睿聯(lián)合過江的世家大族,在江南建立起僑寓的東晉政權(quán)。與戰(zhàn)亂不止的北方相比,東晉治下的南方相對安定,江漢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不少隱逸之士,有南陽安眾劉驎之、南郡劉尚公、襄陽習(xí)鑿齒、武昌孟陋。另外,從社會交往角度來看,長沙鄧粲也可納入廣義的江漢隱逸范圍。

      劉驎之字子驥,“少尚質(zhì)素,虛退寡欲,不修儀操,人莫之知。好游山澤,志存遁逸”。[14](p2447-2448)④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南陽劉子驥”即此人,事跡又見《世說新語·棲逸》第8條“南陽劉驎之”及劉孝標(biāo)注引鄧粲《晉紀》。參見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655—656頁。又有南郡劉尚公、長沙鄧粲,與劉驎之同志友善。[14](p2151)鄧粲少以高潔著名,荊州刺史桓沖辟為別駕,名譽稍損,[14](p2151,1952)后以病歸。鄧粲應(yīng)召為桓沖別駕時,劉驎之、劉尚公謂曰:“卿道廣學(xué)深,眾所推懷,忽然改節(jié),誠失所望?!濒觿t笑答曰:“足下可謂有志于隱而未知隱。夫隱之為道,朝亦可隱,市亦可隱。隱初在我,不在于物。”[14](p2151)從鄧粲的回答可以看出,其思想實屬朝隱一類。

      習(xí)鑿齒字彥威,是襄陽習(xí)氏的一員,“宗族富盛,世為鄉(xiāng)豪。鑿齒少有志氣,博學(xué)洽聞,以文筆著稱”,[14](p2152)撰有《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逸人高士傳》。對于習(xí)氏先賢,習(xí)鑿齒在《襄陽耆舊記》中曾不遺余力予以推舉,如隱逸之士習(xí)融及其子習(xí)郁被列于《襄陽耆舊記》第一卷第二條,顯示了習(xí)鑿齒在經(jīng)營家族名譽和社會聲望方面的努力,同時也反映出江漢隱逸家族化的特征。

      孟陋字少孤,武昌陽新人,“少而貞立,清操絕倫,布衣蔬食,以文籍自娛??诓患笆朗?,未曾交游,時或弋釣,孤興獨往,雖家人亦不知其所之也”。[14](p2442-2443)⑤《世說新語·棲逸》第10 條載:“孟萬年及弟少孤,居武昌陽新縣?!眲⑿?biāo)注引袁宏《孟處士銘》曰:“處士名陋,字少孤,武昌陽新人,吳司空孟宗后也。少而希古,布衣蔬食,棲遲蓬蓽之下,絕人間之事,親族慕其孝。大將軍命會稽王辟之,稱疾不至,相府歷年虛位,而澹然無悶,卒不降志,時人奇之?!保▍⒁娪嗉五a:《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659頁。)孟陋出身士族,為吳司空孟宗之曾孫,兄孟嘉(字萬年)即陶淵明外祖父。

      永嘉之亂后,不少南陽士族為躲避北方戰(zhàn)亂徙居江陵,如南陽涅陽宗氏、劉氏,南陽新野庾氏等,這些家族在南朝出了不少隱士,如出自涅陽宗氏的宗炳、宗彧之、宗測、宗尚之,出自涅陽劉氏的劉虬、劉昭,出自新野庾氏的庾易、庾詵等等。

      宗炳字少文,荊州刺史殷仲堪、桓玄并辟主簿、舉秀才,不就。劉裕領(lǐng)荊州,辟為主簿,不起。妙善琴書,精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輒忘歸。劉宋時朝廷數(shù)征,皆不應(yīng)。妻羅氏,亦有高情,與炳協(xié)趣。元嘉二十年(443 年)炳卒,時年六十九。[15](p2278-2279)宗炳外弟師覺授“亦有素業(yè),以琴書自娛”,[15](p2279)臨川王義慶辟為祭酒、主簿,皆不就,病卒。炳從父弟彧之亦是隱逸之士,彧之字叔粲,“蚤孤,事兄恭謹,家貧好學(xué),雖文義不逮炳,而真澹過之。州辟主簿,舉秀才,不就”。劉裕受禪,“征著作佐郎,不至。元嘉初”,“征員外散騎侍郎,又不就。元嘉八年卒,時年五十”。[15](p2291)耐人尋味的是,宗炳雖然志節(jié)高尚、不應(yīng)征聘,然四子皆出仕,長子朔,為南譙王義宣車騎參軍;次子綺,為江夏王義恭司空主簿;三子昭,為郢州治中;四子說,為正員郎。

      到了宗炳孫子一輩,宗氏家族的隱逸之士有宗測、宗尚之。宗測字敬微,“少靜退,不樂人間”。“州舉秀才、主簿”,“驃騎豫章王征為參軍”,“詔征太子舍人”,皆不就?!坝蚊健焱鶑]山,止祖炳舊宅”,“頃之,測送弟喪還西,仍留舊宅永業(yè)寺,絕賓友,唯與同志庾易、劉虬、宗人尚之等往來講說”。建武二年(495 年)“征為司徒主簿,不就,卒”。[16](p940-941)測宗人尚之字敬文,亦好山澤。宋末,刺史武陵王辟為贊府,豫章王辟為別駕,并不就。永明中,與劉虬同被征為通直郎,和帝中興初,又被征為諮議,仍然不就。壽終。[16](p941)

      出自涅陽劉氏的有劉虬、劉昭。劉虬字靈預(yù),“少而抗節(jié)好學(xué),須得祿便隱。宋泰始中,仕至?xí)x平王驃騎記室,當(dāng)陽令。罷官歸家,靜處斷谷,餌術(shù)及胡麻。建元初,豫章王為荊州,教辟虬為別駕,……不應(yīng)辟命。永明三年,……詔征為通直郎,不就。建武二年,詔征國子博士,不就”,其冬卒,年五十八。[16](p939)劉昭與虬同宗,“州辟祭酒從事,不就。隱居山中”。[16](p939)

      出自新野庾氏的有庾易、庾詵。庾易字幼簡,“志性恬隱,不交外物。建元元年,刺史豫章王辟為驃騎參軍,不就。臨川王映臨州,獨重易,上表薦之,餉麥百斛。……辭不受。永明三年,詔征太子舍人,不就。以文義自樂?!ㄎ涠辏t復(fù)征為司徒主簿,不就”。[16](p940)庾詵字彥寶,“幼聰警篤學(xué),經(jīng)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棋算機巧,并一時之絕。而性托夷簡,特愛林泉。十畝之宅,山池居半。蔬食弊衣,不治產(chǎn)業(yè)”。[17](p750-751)中大通四年(532年)卒,時年七十八。

      南朝時期的江漢隱逸,還有南郡枝江劉凝之、凝之兄盛公,武陵漢壽龔祈,武昌郡武昌縣郭希林、希林子蒙,南陽宛縣張孝秀。劉凝之字志安,“兄盛公,高尚不仕”。妻為梁州刺史郭銓女,“遣送豐麗,凝之悉散之親屬。妻亦能不慕榮華,與凝之共安儉苦”。“元嘉初,征為秘書郎,不就。臨川王義慶、衡陽王義季鎮(zhèn)江陵,并遣使存問,凝之答書頓首稱仆,不修民禮?!痹味迥辏?48 年)卒,時年五十九。[16](p2284-2285)龔祈字孟道,“謝晦臨州,命為主簿,彭城王義康舉秀才,除奉朝請,臨川王義慶平西參軍,皆不就?!终魈由崛?,不起”。元嘉十七年(440 年)卒,時年四十二。[16](p2285)郭希林,“少守家業(yè),征州主簿,秀才,衛(wèi)軍參軍,并不就。元嘉初,吏部尚書王敬弘舉……希林為著作佐郎。后又征員外散騎侍郎,并不就”。元嘉十年(433 年)卒,時年四十七。[16](p2292)“子蒙,亦隱居不仕。泰始中,郢州刺史蔡興宗辟為主簿,不就?!盵16](p2292)

      劉盛公、劉凝之兄弟,龔祈及郭希林、郭蒙父子均為南朝劉宋時人,梁代則有張孝秀。孝秀字文逸,南陽宛人,“少仕州為治中從事史”,后“為建安王別駕。頃之,遂去職歸山,居于東林寺”。“孝秀性通率,不好浮華,常冠谷皮巾,躡蒲履,手執(zhí)并櫚皮麈尾。服寒食散,盛冬能臥于石。博涉群書,專精釋典。善談?wù)?,工隸書,凡諸藝能,莫不明習(xí)。普通三年卒,時年四十二。”[17](p752)

      東晉以迄齊梁時期,江漢隱逸的繁盛與這一地區(qū)的特殊地位有關(guān)。江漢地區(qū)處在南北陸路交通和長江東西水運的主要干道上,這是“中古時代最繁榮之交通路線”,[18](p1040)①在政治軍事上,江漢地區(qū)所在的荊州與都城建康所在的揚州同樣重要,荊揚之爭幾乎貫穿了東晉南朝的終始。四方輻輳、商貿(mào)繁榮,經(jīng)濟、文化非常發(fā)達,成為孕育隱逸之士的豐沃土壤。從漢晉時期的歷史經(jīng)驗來看,隱逸士人常常出自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的區(qū)域,北方關(guān)隴、青齊、河?xùn)|地區(qū)隱逸之士的繁盛即是如此。南方也不例外,除了江漢地區(qū),盛產(chǎn)隱逸的江州與吳會地區(qū)也都在南朝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江州地區(qū)有著名的以釋慧遠(334—416)為核心的廬山佛教文化圈,而文學(xué)史上著名的“吳聲”與“西曲”,則分別與隱逸之士繁盛的吳會、江漢地區(qū)相映照,這些都非偶然。

      南北朝后期,北強南弱的形勢日益明顯。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爆發(fā)的侯景之亂,給南方社會、經(jīng)濟、文化造成嚴重破壞,更加速了北方統(tǒng)一南方的步伐。侯景之亂中,梁武帝的孫子蕭詧駐守襄陽,因害怕被江陵的叔叔蕭繹吞并而歸附西魏,西魏政權(quán)乘機派兵進駐襄陽。梁元帝承圣三年(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西魏攻破江陵,梁元帝蕭繹君臣出降,蕭繹被縊死。紹泰元年(555年),蕭詧在江陵稱帝,建立后梁,成為北朝卵翼下的傀儡政權(quán)。此后,長江中游地區(qū)逐步為西魏周隋政權(quán)所侵奪,江漢隱逸漸趨消歇。

      三、江漢隱逸與中古隱逸傳統(tǒng)

      在中古時代的隱逸傳統(tǒng)中,江漢隱逸是一個較小的士人群體,他們遠離政治中心而追求一種名教之外相對自由的生活,甚至對權(quán)力有一種自覺的抵抗意識。如劉凝之在給臨川王劉義慶、衡陽王劉義季的信中“稱仆,不修民禮”,①《宋書·劉凝之傳》載:“人或譏焉。凝之曰:‘昔老萊向楚王稱仆,嚴陵亦抗禮光武,未聞巢、許稱臣堯、舜?!蓖瑐饔州d,與劉凝之同時的戴颙與衡陽王義季書亦稱仆。參見沈約:《宋書》,中華書局1974 年版,第2285頁。顯示了士人抗禮王侯的姿態(tài),可以視為隱逸之士的一種覺醒。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彼此可以相互慰藉,如東晉時期的鄧粲“與南陽劉驎之、南郡劉尚公同志友善,并不應(yīng)州郡辟命”,[14](p2151)又如齊梁時期宗測只與庾易、劉虬、宗尚之等往來,從中可以看到,江漢隱逸的生活并非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孤寂。很多隱逸之士在幽棲樂道之余,還有很多善舉,如劉驎之為孤姥料理后事,劉凝之分錢與饑民,張孝秀率部曲力田以供山眾,②《晉書·劉驎之傳》載:“去驎之家百余里,有一孤姥,病將死,嘆息謂人曰:‘誰當(dāng)埋我,惟有劉長史耳!何由令知?’驎之先聞其有患,故往候之,值其命終,乃身為營棺殯送之?!保▍⒁姺啃g等:《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448頁。)事又見《世說新語·棲逸》第8條“南陽劉驎之”劉孝標(biāo)注引鄧粲《晉紀》?!端螘⒛畟鳌份d:“荊州年饑,(衡陽王——筆者注)義季慮凝之餒斃,餉錢十萬。凝之大喜,將錢至市門,觀有饑色者,悉分與之,俄頃立盡?!保▍⒁娚蚣s:《宋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285頁。)《梁書·張孝秀傳》云:“去職歸山,居于東林寺。有田數(shù)十頃,部曲數(shù)百人,率以力田,盡供山眾,遠近歸慕,赴之如市?!保▍⒁娨λ剂骸读簳?,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752頁。)種種事跡都堪稱道德表率,顯示江漢隱逸并非不食人間煙火、藏匿在角落的逃避者,而是常存仁愛慈悲之心,勇于承擔(dān)社會責(zé)任之人。與獨善其身的青土隱逸和關(guān)隴高士相比,他們的擔(dān)當(dāng)意識更加鮮明。

      南方的秀麗山水也成為江漢隱逸的審美對象,[10](p1028)[19](p90-97)為其生活增添了許多亮色,他們或隱于武當(dāng)山(趙康),或居峴山之南(龐德公),或“好游山澤,志存遁逸”(劉驎之),[14](p2448)或“特愛林泉。十畝之宅,山池居半”(庾詵),[17](p751)或“性好山水,一旦攜妻子泛江湖,隱居衡山之陽”(劉凝之)。[16](p2285)最有名的當(dāng)數(shù)宗炳,炳好山水,愛遠游,“西陟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jié)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有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dāng)澄懷觀道,臥以游之?!菜温?,皆圖之于室,謂人曰:‘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盵16](p2279)圖畫山水于私人生活空間,不僅能夠喚起往日“西陟荊、巫,南登衡岳”的美好回憶,而且可以使主人超越季節(jié)之輪替、空間之限制,欣賞永久恒在的自然之美——撫琴動操,眾山皆響,可謂音樂與山水之間的美妙互動。在某種意義上說,山水畫之于宗炳,既表達了隱逸的渴望,也營造了一個精神獨立的世外桃源。

      隱逸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難免受到時代風(fēng)氣的熏染。從兩漢時期進入東晉南朝,江漢隱逸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顯著的變化,可以概括為三個特點:家族化、宗教化、文藝化,這些特點的形成與東晉南朝以后士族影響力擴大、佛教為士大夫階層廣泛接受以及各文藝部門日益繁榮的歷史趨勢是一致的。

      首先是隱逸的家族化傾向很明顯。隱逸不僅是士人的個人選擇,有時也是一種家族傳統(tǒng),受到家族成員的熏陶和感染,如龔祈“從祖玄之,父黎民,并不應(yīng)征辟”;[16](p2285)郭希林“曾祖翻,晉世高尚不仕”。[16](p2292)又如宗炳、宗彧之、宗測、宗尚之出自南陽涅陽宗氏,與涅陽宗氏通婚的南陽師氏也有隱逸之士,如師覺授;劉虬、劉昭出自南陽涅陽劉氏,劉盛公、劉凝之兄弟出自南郡枝江劉氏。妻子更是江漢士人選擇隱逸的重要精神支持,如宗炳之妻羅氏,“與炳協(xié)趣”,又如,劉凝之妻為梁州刺史郭銓之女,卻能與凝之共儉苦。與自嘲“室無萊婦”的陶淵明相比,[20](p235)宗炳、劉凝之顯然是幸運的。另外,隱逸所出的士族之間也多有交往,如出自潁川鄢陵庾氏的庾承先曾受學(xué)于南陽劉虬。[17](p753)有些時候,江漢隱逸雖然自己選擇歸隱之路,卻未阻斷子弟的仕進之途,如庾易之子黔婁仕至梁散騎侍郎、荊州大中正,[17](p651)宗炳四子皆出仕,龔祈、劉凝之、師覺授之子亦然,[16](p2285)這顯示了隱士的現(xiàn)實考量——他們希望給子弟多一種選擇。

      隱逸家族之間常有聯(lián)姻,如南陽宗氏與南陽師氏、襄陽羅氏,襄陽習(xí)氏與羅氏之間的通婚。宗炳之母出自“同郡師氏,聰辯有學(xué)義,教授諸子”,[16](p2278)宗炳外弟師覺授“以琴書自娛”,亦當(dāng)有其家族淵源。南陽師氏也是漢晉名族,東漢靈帝光和元年(178 年)置鴻都門學(xué),其時善書之鴻都文學(xué)南陽人師宜官當(dāng)即善書師氏之先驅(qū)。①王永平先生據(jù)唐張懷瓘《書斷》中“妙品”條,認為南陽人師宜官曾應(yīng)靈帝之征入鴻都門學(xué),為鴻都文學(xué)之一員。(參見王永平《漢靈帝之置“鴻都門學(xué)”及其原因考論》,載《揚州大學(xué)學(xué)報》1999年第5期,第11—17 頁。)這個意見是正確的,南朝梁庾肩吾《書品》就有“師宜官鴻都為最,能大能小”的記載。(參見嚴可均輯:《全梁文》,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第731頁。)宗炳之妻所出的襄陽羅氏,為兩晉南朝時期的名族,東晉時羅氏與習(xí)氏通婚,在政治上有相當(dāng)大的勢力。②《晉書·習(xí)鑿齒傳》載:“初,鑿齒與其二舅羅崇、羅友俱為州從事。及遷別駕,以坐越舅右,屢經(jīng)陳請。溫后激怒既盛,乃超拔其二舅,相繼為襄陽都督,出鑿齒為滎陽太守?!眳⒁姺啃g等:《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153頁。南朝時羅氏與宗氏通婚,是襄陽大族聯(lián)姻風(fēng)氣的延續(xù)。

      其次,東晉南朝的江漢隱逸多有信仰佛教的傾向,與漢晉隱逸尊崇儒學(xué)或崇尚道家思想不同。從戰(zhàn)國屈原筆下的漁父到東漢順桓時期的南陽趙康、漢陰老父,再到東漢末年南郡的龐德公、習(xí)融,隱逸之士或守道家之無為、和光同塵,或以經(jīng)傳教授,習(xí)圣人之遺業(yè),主要受到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影響。東晉以后,佛教思想逐漸成為塑造隱逸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江漢地區(qū)而言,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65 年),釋道安為避北方戰(zhàn)亂率徒眾南下襄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21](p179-191)自道安南下直到東晉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年)前秦苻堅攻破襄陽,道安被遣送長安,道安在襄陽生活近十五年,弘揚佛法、導(dǎo)引僧俗,對江漢佛教的興盛起到巨大推動作用。③參見嚴耕望:《魏晉南北朝佛教地理稿》第三章“東晉時代佛學(xué)大師之宏佛地域”、第四章“東晉南北朝高僧之地理分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9—82頁。

      與此同時,江漢隱逸儒、釋、道并重,開啟了由儒入玄、儒玄合流的趨勢。至南朝這一特點更加明顯,如南陽宗氏與高僧交往密切,宗炳曾從廬山釋慧遠游,并撰有《明佛論》。[22](p10-16)宗炳妻“羅氏沒,炳哀之過甚,既而輟哭尋理,悲情頓釋。謂沙門釋慧堅曰:‘死生之分,未易可達,三復(fù)至教,方能遣哀?!盵16](p2279)④南陽宗氏同樣重視玄學(xué),如宗測善《易》《老》,歸隱廬山時,持《老子》《莊子》二書自隨。見蕭子顯:《南齊書》,中華書局1972年版,第941頁。齊梁時期亦然,劉虬“精信釋氏,衣粗布衣,禮佛長齋。注《法華經(jīng)》,自講佛義?!盵17](p939)庾詵晚年以后,“尤遵釋教,宅內(nèi)立道場,環(huán)繞禮懺,六時不輟。誦《法華經(jīng)》,每日一遍?!盵17](p751)張孝秀“博涉群書,專精釋典”。[17](p752)宗測“善《易》《老》”。[17](p941)

      最后,江漢隱逸多有著述,且雅擅文藝。如習(xí)鑿齒撰有《漢晉春秋》。孟陋“博學(xué)多通,長于《三禮》。注《論語》,行于世?!盵14](p2443)鄧粲以父騫有忠信言而世無知者,乃著《元明紀》⑤從題名看,鄧粲《元明紀》當(dāng)是對東晉元帝、明帝兩朝史事的編年記錄,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曰:“晉江左史,自鄧粲、孫盛、檀道鸞、王韶之已下,相次繼作。遠則偏記兩帝,近則唯敘八朝,至宋湘東太守何法盛,始撰《晉中興書》,勒成一家,首尾該備。齊隱士東莞臧榮緒又集東、西二史,合成一書?!保▍⒁妱⒅獛祝骸妒吠ā罚虾9偶霭嫔?008年版,第250頁。)浦起龍《通釋》曰:“按東晉凡十一帝,起元、明,盡安、恭。鄧粲止撰《元、明紀》,是遠兩帝也?!保▍⒁妱⒅獛祝骸妒吠ā罚虾9偶霭嫔?008年版,第251頁。)鄧粲又有《晉紀》,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篇》載:“按《春秋》經(jīng)傳,舉例發(fā)凡。自《史》《漢》以下,莫有準的。至鄧粲《晉紀》,始立條例。又擺落漢魏,憲章殷周。雖湘川曲學(xué),亦有心典謨。及安國立例,乃鄧氏之規(guī)焉?!保▍⒁姺段臑懀骸段男牡颀堊ⅰ罚嗣裎膶W(xué)出版社1958年版,第285—286頁。)《隋書·經(jīng)籍志二》載:“《晉紀》十一卷,訖明帝。晉荊州別駕鄧粲撰。”(參見魏徵、令狐德棻:《隋書》,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958頁。)《晉紀》或與《元明紀》為一書,多出一卷者當(dāng)為目錄或序傳。又清章宗源《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卷二“晉紀十一卷”條云:“《世說》注引粲《紀》二十余事……《賞譽篇》注:‘咸和中,貴游子弟慕王平子、謝幼輿為達,卞壸欲奏治之?!聪毯停傻勰晏?。是粲所紀,不止訖于明帝?!保▍⒁娡醭新?、劉心明主編:《二十五史藝文經(jīng)籍志考補萃編(第十四卷·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12 年版,第39 頁。)范文瀾《文心雕龍注》云:“豈粲初撰元、明二朝事,既而又擴充稱《晉紀》耶!粲書亡佚,彥和所云,無可征實矣?!保▍⒁姺段臑懀骸段男牡颀堊ⅰ?,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年版,第302頁。)姑錄以備考。十篇,注《老子》,并行于世。[14](p2151)庾詵經(jīng)史文藝,多所貫習(xí),“撰《帝歷》二十卷,《易林》二十卷,續(xù)伍端休《江陵記》一卷,《晉朝雜事》五卷,《總抄》八十卷,行于世”。[17](p751-752)文藝方面,如張孝秀“善談?wù)?,工隸書,凡諸藝能,莫不明習(xí)”。[17](p752)又如文學(xué)、音樂、繪畫是涅陽宗氏的文化符號,宗炳“妙善琴書”,“古有《金石弄》,為諸桓所重,桓氏亡,其聲遂絕,唯炳傳焉。太祖遣樂師楊觀就炳受之”,宗炳澄懷觀道、臥游山川,“凡所游履,皆圖之于室”,[16](p2279)又撰有《畫山水圖序》。宗測亦善畫,“自圖阮籍遇蘇門于行障上,坐臥對之。又畫永業(yè)佛影臺,皆為妙作”,且“頗好音律”。[17](p941)

      江漢隱逸的撰著,如習(xí)鑿齒撰《襄陽耆舊記》,宗測游衡山七嶺,著《衡山》《廬山記》,庾詵續(xù)伍端休《江陵記》一卷等等,成為江南地域文化發(fā)展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江漢隱逸還以自己的高士傳記和人物圖畫,豐富舊有的隱逸傳統(tǒng)。習(xí)鑿齒撰有《逸人高士傳》八卷,宗測又續(xù)西晉皇甫謐《高士傳》三卷,積極參與隱逸傳統(tǒng)的建構(gòu)。宗測曾寫祖炳所作尚子平圖于壁上,又自畫阮籍遇蘇門先生圖于行障上。尚長(字子平)①尚長,《后漢書·向長傳》作“向長”,章懷太子注:“《高士傳》‘向’字作‘尚’?!眳⒁姺稌希骸逗鬂h書》,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758—2759頁。是兩漢之際的著名隱士,蘇門先生是曹魏時期的著名隱士孫登,②《三國志·阮籍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籍少時嘗游蘇門山,蘇門山有隱者,莫知名姓,有竹實數(shù)斛,臼杵而已。籍從之,與談太古無為之道,及論五帝三王之義,蘇門生蕭然曾不經(jīng)聽。籍乃對之長嘯,清韻響亮,蘇門生逌爾而笑。籍既降,蘇門生亦嘯,若鸞鳳之音焉?!保▍⒁婈悏郏骸度龂尽?,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605頁。)蘇門先生當(dāng)即孫登,《晉書·阮籍傳》曰:“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道氣之術(shù),登皆不應(yīng),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保▍⒁姺啃g等:《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362頁。)事又略見《世說新語·棲逸》第1條及劉孝標(biāo)注引《魏氏春秋》。對前代高士的圖寫,反映了涅陽宗氏對漢魏以來隱逸傳統(tǒng)的自覺體認。

      從學(xué)術(shù)文化角度觀察中古隱逸傳統(tǒng)的演進,不難發(fā)現(xiàn),秦漢以來的隱者,多有意而為之,儒家或道家思想是他們隱逸生活的重要憑借。漢代的關(guān)隴高士以儒道兼綜為特征,摯恂、法真、任棠、姜岐、安丘望之、高恢、矯慎、王符等,或擅長儒學(xué),以《五經(jīng)》教授,或崇尚道家,好黃老之術(shù);漢晉之間的青土隱逸則是在青州濃郁的儒學(xué)氛圍中孕育而成,薛方、逢萌、邴原、王烈、徐幹、氾毓、劉兆、徐苗等,服膺六藝,尊崇儒學(xué),可謂以儒學(xué)而為隱逸。關(guān)隴高士與青土隱逸還以經(jīng)學(xué)撰著作為自己的生命寄托,開啟了魏晉以后高士以學(xué)術(shù)和創(chuàng)作傳名后世的傳統(tǒng)。東晉以后,高士與高僧比肩、隱逸與沙門同行,中國固有的隱逸傳統(tǒng)改變了原來的面貌,③六朝時代許多高僧貞風(fēng)邁俗、巖棲山居,與隱士無異,故現(xiàn)代史學(xué)家陳垣謂慧皎之《高僧傳》,“實為一部漢魏六朝之高隱傳,不徒詳于僧家事跡而已”。見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版,第18頁。東晉南朝的隱逸之士呈現(xiàn)出禮玄雙修、學(xué)尚博雜的文化風(fēng)貌,其所賴以“立言”不朽者也由經(jīng)學(xué)撰著轉(zhuǎn)向文學(xué)藝術(shù)。這些特點在江漢隱逸身上表現(xiàn)得也十分突出——從漢陰老父到龐德公,從習(xí)鑿齒到宗炳,江漢隱逸士人遠離權(quán)力與紛爭,托庇于家族,寄心于宗教,內(nèi)娛琴書、外賞山水,圖寫高士、續(xù)修傳記,激濁揚清、蕩滓去穢,不僅促成了隱逸傳統(tǒng)的豐富和生長,而且自身也已成為中古文化史上美麗的風(fēng)景。

      猜你喜歡
      江漢南陽襄陽
      襄陽市第七中學(xué)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6:50
      江漢英美術(shù)作品
      江漢英美術(shù)作品
      襄陽銷售打響春耕攻堅戰(zhàn)
      望江漢
      心聲歌刊(2020年6期)2021-01-14 00:23:30
      中國著名書法家米南陽
      郭靖夫婦為什么沒能守住襄陽
      一朵盛開在大美南陽的愛心之花
      藝術(shù)百家 江漢英
      南陽人大“四有”監(jiān)督的實踐與探索
      罗田县| 平潭县| 玛沁县| 南通市| 布尔津县| 清流县| 玉龙| 姜堰市| 边坝县| 上虞市| 永平县| 林西县| 嵊州市| 阳江市| 杂多县| 咸丰县| 威信县| 廊坊市| 景德镇市| 渝中区| 和政县| 宁城县| 颍上县| 余干县| 应城市| 孟村| 高雄市| 台东市| 和静县| 化德县| 双城市| 新丰县| 汤阴县| 宿松县| 达拉特旗| 财经| 牟定县| 衡阳县| 武义县| 深水埗区|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