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奕
(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51)
2020 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fā)《職業(yè)教育提質培優(yōu)行動計劃》,貫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職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的戰(zhàn)略定位。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把思政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高職英語是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意識,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指引、以能力為導向的目標體系,發(fā)揮高職英語課程的作用,以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實現語言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統(tǒng)一。
當前高職英語的課程評價方式通常采用“形成性考核+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評價,形成性考核包括學生的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yè)測驗等評定,終結性考試通常采用期末考試的形式進行。這樣的評價方式,存在著單一性和局限性。
大多數高職英語課程考核評價的主體以教師為主,缺乏多元主體。課程考核評價基本上是由任課老師做出,極少會進行同伴互評、學生自評。在涉及意識形態(tài)問題時,也缺乏思政教師的評價;涉及職場內容時,缺乏企業(yè)導師的評價。使考核評價無法進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考查,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這樣的評價模式主要側重點是高職英語的知識及技能等理論知識點方面的考查,忽視了思政方面的考查,這種重教書輕育人的考查方式,不利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素質的培育。
當前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主要是依據考試成績及教學過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客觀性和全面性方面是不充分的,著重學生能力的考查,而忽略了學生文化自信、家國情懷、團隊精神、思辨能力、敬業(yè)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按照這樣的培養(yǎng)體系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是片面的、單一的。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將素質目標列入評價考核范疇。
1.調整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育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建構,可明確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育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雙師協(xié)同育人過程中“學生—教師—用人單位”等評價主體的作用。評價體系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用人單位評價的多元評價,評價內容充分體現學生在價值觀、人生觀、文化素養(yǎng)、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正向成效,評價就學生對自己面對外國游客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進行跨文化交流的信心等方面進行授課前后數據對比。
2.檢驗雙師協(xié)同育人的適切性
課程思政已在教育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但是同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也應隨之變革,要求應更全面。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雙師協(xié)同育人教學模式評價的確定,對檢驗雙師協(xié)同育人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適切性方面,具有借鑒作用。
3.衡量課程思政對師生發(fā)展的影響
高職英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提供育人的功能,這樣的改革對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面臨著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等方面的學習及適應。學生則面臨對英語課程、思維方式乃至英語學習重心調整的沖擊。構建大學英語、學科專業(yè)、課程思政三位一體、協(xié)同發(fā)展的課程體系,打造鮮明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課程特色,實現師生思政素質與外語素養(yǎng)的同步提高,服務于國家對高職英語課程的需要。
1.整體性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雙師協(xié)同育人教學模式的評價必須摒棄傳統(tǒng)評價方式,注重知識、能力、素養(yǎng)的整體性,在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巧妙地融入思政映射點,使得高職英語在工具性及人文性上獲得統(tǒng)一。英語教師及思政教師在對英語教材各單元內容深入研討時,以思政主題統(tǒng)領語言培養(yǎng)各環(huán)節(jié),實現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
2.可測性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雙師協(xié)同育人教學模式評價,應能夠根據各項評價指標,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成果可以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量化的指標體現質性的變化,并更多地采用質性評價法。評價首先要體現科學性,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取等方面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教學規(guī)律;其次要體現可行性,從教學策略的采用、教學方案的實施、教學方法的使用等方面是否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最后要體現有效性,從教學理念的明確、育人目標的達成、教學活動的設計等方面是否符合課程思政要求。
3.多元性
采用多元性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評價方式,將學生評價(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英語教師、思政教師)與用人單位評價三者緊密結合。評價中,從學生的知識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學生評價側重于反映學生的知識技能,教師評價側重于反映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用人單位評價側重于反映學生的實踐能力,多元主體全方面地對高職英語課程給予評價,提高育人效果評價的全面性及準確性。
根據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雙師協(xié)同育人教學模式特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評價考核將從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用人單位評價三個評價維度實現;其次,通過借鑒權威文獻和咨詢專家,在三個評價維度基礎上提出6 個一級指標;再次,運用層次分析法,充分考慮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提出21 項二級評價指標。
首先,學生評價主要通過學生素質目標及學習能力目標兩個指標來進行評價。在素質評價上,從價值觀、合作意識、學習態(tài)度和自主學習能力4 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學習能力評價上,學生從課前、課中、課后3 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
其次,教師評價主要通過知識技能以及與思政理念評價相結合的形式來進行。知識技能評價從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兩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思政理念評價主要從文化自信、家國情懷、團隊精神、思辨能力、敬業(yè)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6 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
再次,用人單位評價明確思政實踐課程考核的具體目標,從知識應用及情感態(tài)度兩個一級指標來評價。知識應用分為基礎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兩個二級指標,情感態(tài)度分為參與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奉獻與效率意識、道德情感意識4 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
總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團隊制定考評規(guī)范,設置有效的考評規(guī)范指導,教務處、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審定,與思政課程教師合作提升評價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一致性;考評內容多樣化,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用人單位評價,較為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情和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評價采用等級制與總分制結合,考評結果具有真實性和實用性,同時具有一定鼓勵作用,達到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該指標體系的建立,對雙師協(xié)同育人課堂的設計、教學模式的確定、教學效果的評判等,具有借鑒意義。
雙師協(xié)同育人教學模式的開展,必須要建立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高職英語雙師協(xié)同育人的教學質量進行有效評價。雙師協(xié)同育人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需融入教學各個維度,分析各個指標,確定指標內容,再根據指標內容確定每項指標所占權重,做好頂層設計,才好設計學生、教師、用人企業(yè)二級評價指標,完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目標。
雙師協(xié)同育人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首先要探討評價指標內容,對評價維度及評價指標進行分類研究,形成具有一定概括性的一級指標及二級指標。其次,在高職英語雙師協(xié)同育人評價維度中,主要包括學生、教師、用人單位的評價,在教務處、教學指導委員會、高職英語教師、思政教師的共同探討下,確定各個指標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各個評價主體及指標內容,確定評價的權重系數。在權重設置方面,要注重科學性和合理性,形成規(guī)范科學的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雙師協(xié)同育人教學模式評價體系。
本文以高職英語《Hello,Hi》為例,對此單元口語部分教學流程進行分析,再運用所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簡要評價。
根據所教授專業(yè)學生,結合問卷調查以及知識檢測結果,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遵循以應用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為貫徹立德樹人并培育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學習目標的設計,高職英語教師與思政教師共同探討,確定教學三維目標,依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
接著是教學實施。課前,職教云平臺推送微課視頻“孔子教你打招呼”,在線討論:“How do you usually greet each other in daily life?”引起學生的興趣,進入問候情境。課中,播放電影《瘋狂動物城》片段,引導學生找出問候詞匯及句型,在線討論:“What will you say when you meet people for the first time?”了解學生認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參與式學習。學生參與課堂討論:“What are the ways of saying hello in different countries?”之后,介紹西方問候禮儀詞匯、常見行禮方式及習慣:展示中國人傳統(tǒng)打招呼方式視頻及圖片,系統(tǒng)介紹揖禮的起源、禮儀、內涵和應用相關英文表達。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生家鄉(xiāng)的見面禮有哪些。課后實踐要求將學生按照家鄉(xiāng)所在地分組,講述家鄉(xiāng)問候禮儀的故事。
1.學生評價
在該課堂學生評價中,學生自評和互評,對問候詞匯及句型的掌握程度、能否用英語發(fā)出問候并做出回答、能否流暢地用英語介紹中國問候禮儀、推廣禮儀問候進行測評,這些評價由價值觀、合作意識、學習態(tài)度和自主學習能力構成,這四項指標覆蓋了學生對課堂的價值觀、滿意度、積極性和認可度,為雙師協(xié)同育人評價體系正常運行提供了良好支持。
2.教師評價
堅持英語教師和思政教師相結合的評價原則,增強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評價中,除了對英語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之外,還應當將課程思政理念納入英語課程教學評價中。英語教師主要考查知識點的掌握,從問候詞匯及相關表達的掌握程度、對問候語的回應正確程度兩個指標進行測評。思政教師在評價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從學生對家鄉(xiāng)問候禮的了解,對中國問候禮的起源、禮儀形式、內涵的把握,小組合作介紹家鄉(xiāng)禮儀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覆蓋英語語言知識、實踐能力、文化自信、團隊精神、思辨能力等方面。
3.用人單位評價
用人單位主要從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就業(yè)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側重于反映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問候是學生在職場上的常用禮儀,體現了學生的修養(yǎng),用人單位可以從學生的問候語使用熟練度、與同事的相處、對同事的尊重、中國傳統(tǒng)問候禮儀的使用等方面考查學生。
在當前常用評價體系中,僅僅依據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結合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課程思政的指揮棒下是不夠客觀和全面的,不能準確衡量學生的道德和素質。高職英語教育應該不能只局限于知識的傳播,還應致力于素質培養(yǎng),注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yǎng),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具備誠實守信、愛崗敬業(yè)、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的基本素質。
在課程思政理念指導下,高職英語教師須清楚地認識到英語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從人文素養(yǎng)和價值觀培育的角度出發(fā),對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有效的改革,切實發(fā)揮出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為社會培育兼具英語語言知識及正確思政素養(yǎng)的英語人才。為了實現雙師協(xié)同育人素質目標,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雙師隊伍培養(yǎng)、雙師協(xié)同育人教學模式建立、可測可行多元主體的教學評價體系,在雙師協(xié)同的基礎上,更好地落實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充分發(fā)揮雙師協(xié)同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