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鶴鳴
“五年說”中,“祀”有“年”之義?!稜栄拧め屘臁罚骸拜d,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尚書·周書·多方》記載:“今爾奔走,臣我監(jiān)五祀?!薄拔屐搿奔词俏迥甑囊馑?。
對“五祀”為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五官說的記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
(蔡墨)對曰:夫物……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這里所見的社稷“五祀”,鄭玄認為在國家祭祀中與社稷、五岳皆為中祀。
《禮記·祭法》中所記“七祀”雖有七祀、五祀、三祀、二祀、一祀之等級差別,但其所祭祀的神與《月令》中相似,只是在“五祀”的基礎上增加司命、厲二祀,因此可以看作家宅五祀之變體。
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五官之“五祀”與門、戶、井(行)、灶、中家宅神之“五祀”雖都以“五祀”相稱,但屬于兩種不同的祭祀。
在古代社會,地位不同,祭祀的對象也不一樣?!啊抖Y》曰: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祖?!肚Y》曰:天地、四時、山川、五祀,歲遍。諸侯方祀山川、五祀,歲遍。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非所當祭而祭之,名曰淫祀?!保ā栋谆⑼x》卷二)只有大夫以上得祭五祀,士者位卑祿薄,只能祭祀先祖。雖在實際祭祀中有所出入,但表明身份不同,可祭祀的神數(shù)目也不同。因此,本文從國家官方祭祀和民間祭祀兩個方面對“五祀”的演變進行敘述。
根據(jù)歷代正史以及相關政書中有關“五祀”的記載,可大體推斷出“五祀”在國家正祀體系中的演變。
先秦時期的“五祀”在“三禮”等典籍中記載的內容并不一致?!抖Y記·月令》中為門、戶、井(行)、灶、中五祀,而《禮記·祭法》卻在此基礎上加上司命、厲二變?yōu)槠哽?。正是由于這些記載的差別,以后歷代學者爭論不休,各朝對于“五祀”的祭祀內容也徘徊在“五祀”“七祀”之間。
漢至南北朝官方祭祀中祭“五祀”,且“五祀”的祭祀內容與先秦時期出現(xiàn)差別,井神代替行神出現(xiàn)在“五祀”中。
魏武王始定天下,復興舊祀而祭五祀?!段簳酚涊d:“明堂祭門、戶、井、灶、中,每神皆有。”可見這一時期繼承漢代的制度,“五祀”中祭祀井神而不祭行神。傅玄云:“帝之都城,宜祭一門。正宮亦祭一門,正室祭一戶,井、灶及中,各擇其正者祭之。”(《通典》卷五十一)其中對門、戶之神的祭祀做了具體的規(guī)定?!稌x書》亦載:“立夏祭灶,季秋祠心星于城南壇心星廟。……是后諸祀無聞。江左以來,不立七祀,靈星則配饗南郊,不復特置焉?!眲t南北朝時期官方可能不祭“五祀”。
隋朝,“其司命、戶以春,灶以夏,門以秋,行以冬,各于享廟日,中則以季夏祀黃郊日,各命有司,祭于廟西門道南。牲以少牢?!保ā端鍟肪砥撸┨瞥鯊U七祀,唯季夏祀祭中。開元中制禮祭七祀,各因時享祭之于廟庭。“司命、戶以春,灶以夏,中以季夏土王之日,門、厲以秋,行以冬?!保ā缎绿茣肪硪欢?/p>
元制附祭七祀,神位于廟庭中街之東西向,其分為四時之祭,并與宋同,唯中則附于七月之祭,特祭則遍設之,每位籩豆各二,簋各一,尊二俎一。
明朝小祀有八,其中就包括“孟春祭司戶,孟夏祭司灶,季夏祭中,孟秋祭司門,孟冬祭司井。”(《明史》卷四十七)洪武二年(1369年)定制,歲終臘享,通祭于廟門外。歲暮享太廟時,五祀并列廟西廡下東向,太常寺官行禮。八年,經(jīng)禮部奏并批準:“孟春祀戶,設壇皇宮門左,司門主之。孟夏祀灶,設壇御廚,光祿寺官主之。季夏祀中,設壇乾清宮丹墀,內官主之。孟秋祀門,設壇午門左,司門主之。孟冬祀井,設壇宮內大庖井前,光祿寺官主之。四孟于有事太廟之日,季夏于土旺之日,牲用少牢?!保ā睹魇贰肪砦迨┯罉烽g又改定四孟祭戶、灶、門、井于四立日,祭中于季夏土王后戊日,皆遣內臣祭。歲暮太常卿合祀于太廟丹墀西東向。
清朝祭“五祀”,初循舊制,每歲暮合祭太廟西廡下。順治八年(1651年)定制,每歲致祭五祀之神,但停止了歲暮合祭??滴跏迥辏?676年)十二月恢復歲暮合祭五祀之禮。十八年(1679年)正月奉諭旨,戶、灶、井、中、門神停其專祀。又以“禁中祭上帝,大享殿合祀天地日月及群神,太廟階下合祭五祀非古制,詔除之”。唯十二月二十三日,宮中祀灶以為常。由此,官方祭“五祀”的歷史結束,變?yōu)橹患涝钜簧窳恕?/p>
整體而言,官方祭祀中,“五祀”的祭祀等級不斷下降,最后在官方祭祀中消失。
關于民間五祀,先秦時期的文字記載較少,借助出土簡牘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祭“五祀”的時間并不固定,據(jù)睡虎地秦簡乙種《日書》中記載,祭“五祀”的時間較多,而到《月令》記載中,祭“五祀”的時間就相對固定下來。
漢至南北朝時期,民間主要祭祀門神及灶神。門神的祭祀中,開始產生具體的門神形象神荼、郁壘,祭祀時間為正月十五。灶神的祭祀由一年多祀變?yōu)橐荒暌混?,祭祀時間為十二月八日,即臘日。灶神的功能也不斷增多,由主飲食之神變?yōu)榭芍赂?、詛咒、白人過失的多功能神。
漢代民間求雨也會祭門神、灶神,并以五行相屬,依季節(jié)拜:春旱求雨,令民禱社稷,家人祠戶;夏求雨,家人祀灶;季夏,禱山陵;秋,家人祠門;冬,禱于名山,家人祠井。雖然祭祀主體為庶民,但都是縣邑命令百姓的行為。民間自發(fā)的祭祀一般只祭祀一兩種神,如《風俗通義》中記載宣帝時期,南陽陰子方臘日以黃羊祭祀灶神,后暴富,子孫職顯,陰氏世蒙其福,其后子孫常以臘日祀灶以黃羊?!稘h書·息夫躬傳》載哀帝時,息夫躬在政治斗爭中含憤而死,其母“坐祠灶祝詛上,大逆不道”。(《漢書》卷四五)灶神出現(xiàn)了致富和詛咒的功能。另外,《漢書·孫寶傳》載:“御史大夫張忠辟寶為屬,……后署寶主簿,寶徙入舍,祭灶請比鄰。”可見,除了臘日祭祀灶神外,搬入新居時也會祭祀灶神。
到了東晉,一年之內仍可能多次祭灶。
南北朝時期,“五祀”中民間祭祀的主要仍是灶神及門戶。這一時期灶神的祭祀變?yōu)橐荒暌混?,仍在十二月八日?!肚G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許慎《五經(jīng)異義》云:‘顓頊有子曰黎,為祝融,火正也。祀以為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姓王,名摶頰。’”
隋唐至宋元時期,民間祭祀中,士大夫祭“五祀”,且祭祀地點與祖先神相鄰,可能是為了祭祖的時候兼祭“五祀”。門神的形象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了以秦叔寶、尉遲敬德為代表的武門神形象。這一時期門神的主要功能仍是驅鬼辟邪,祭祀時間由正月十五變?yōu)槌σ埂?/p>
在唐代,灶神的祭祀日漸興盛,被稱為“東廚司命”。《輦下歲時記》中記載:“都人至年夜,請僧道看經(jīng)備酒果,送神帖馬于灶上,以酒糟抹于灶門之上,謂之醉司命?!薄队详栯s俎》中記載:“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三百日,小者奪算,算一百日?!笨梢钥闯觥鞍兹俗餇睢惫δ艹蔀樵钌竦墓潭毮苤弧?/p>
宋時,祭灶時間變?yōu)槭露娜铡!稏|京夢華錄》中記載:“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jīng),備酒果送神,燒合家替代紙錢,帖灶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門,謂之‘醉司命’?!?/p>
元朝戴表元作《遷奉祠堂文》,其中提及祭祀土地神?!熬S大德五年,初祖以下在北室,高祖六四府君在中室,五祀諸神附南室,惟土地之神在下室?!保ā敦咴醇肪矶?/p>
自明朝開始,民間祭祀中,門神的形象發(fā)生改變,開始出現(xiàn)文門神的形象,門神的功能也由驅鬼辟邪趨向祈福納祥,但仍保留辟邪的功能。灶神的祭祀更加興盛,甚至出現(xiàn)了“五祀獨隆于灶”的情況,灶神的功能更加廣泛。
清代林伯桐在《士人祭儀》中提及廣東番禺地區(qū)“于寢堂之北為龕,以版別為四室。奉四代之親故為四室,以版別之者,事亡如事存之意。謹按人家廳多者,專以一廳祀祖,則神位寬然。若廳少者,鄉(xiāng)俗多為神樓正中既以供五祀之神,惟以神樓之東西兩處奉先”?!拔屐搿痹俅闻c祖宗神主相鄰,可見“五祀”與祖宗祭祀關系密切。
形成于戰(zhàn)國后期的家宅“五祀”在中國歷史悠久,官方祭祀中,各朝代對“五祀”的祭祀內容并不一致,總體來說徘徊在“五祀”“七祀”之間,但其祭祀等級卻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民間祭祀中,士大夫階層和庶民階層的祭祀也存在差別。部分士大夫可以祭祀完整的“五祀”,而庶民階層由于身份等級的限制,只祭祀“五祀”的部分神,一般以灶神和門神為主。
[本文系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大項目(AHSKZD2018D08)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