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艾哈邁德說:“我們打給法國警察,傳了我們的位置信息,他們卻說‘你們在英國海域,打給英國人’。接著,我們打給英國人,他們卻讓我們找法國人?!本驮谟⒎▋蓢疤咂で颉敝?,27名難民在10余個小時的等待中喪生。
據媒體報道,2021年11月24日,27名難民試圖從法國北部搭船前往英國,不幸溺亡于英吉利海峽。法國《世界報》披露,難民在船沉沒前曾多次報警,卻被英法兩國“踢皮球”,致使這些難民在10余個小時的等待中喪生。
大量難民鋌而走險偷渡英國
報道稱,遇難者主要來自中東地區(qū),包括伊拉克和阿富汗。當晚,船上的難民第一時間聯系了救援人員,卻未能及時獲救,全船僅兩人逃過死劫。相關部門表示,出事地點雖位于法國海域,但緊鄰英國海域。
近日,兩名幸存者接受了采訪。伊朗人艾哈邁德說:“我們打給法國警察,傳了我們的位置信息,他們卻說‘你們在英國海域,打給英國人’。接著,我們又打給英國人,他們卻讓我們找法國人。”
另一名幸存者索馬里人奧馬爾說:“我們一會兒打給英國的救援人員,一會兒又打給法國的救援人員。就這樣,我們在水里呆了超過10個小時,直到漁船發(fā)現我們。”
其實,2021年11月20日也差點兒發(fā)生相同的悲劇。當時,23名難民在海上因馬達故障多次試圖報警無果后,轉向法國非政府組織尋求幫助。在《世界報》取得的語音通話中,難民說:“我撥打999(英國報警電話),他們叫我找法國人,而法國人叫我打給英國。兩邊都在嘲笑我們?!?/p>
據了解,多年來,從法國北部以各種方式穿越英吉利海峽偷渡前往英國的非法移民一直存在。但2021年以來,由于中東局勢持續(xù)動蕩,非法移民人數驟增。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2021年11月,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非法移民人數出現單日1000人的歷史最高值。截至2021年11月中旬,從法國偷渡到英國的人數達2.5萬,是2020年的3倍。
大量非法移民之所以選擇前往英國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他們在歐洲大陸境況不佳。其次,他們通常與英國有一定聯系,比如有親屬在英國、會說英語等。再次,英國“脫歐”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更多偷渡者進入英國。據歐盟的《都柏林條例》規(guī)定,難民通常只能在其抵達的首個歐盟國家申請庇護。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移民政策專家馬蒂厄·塔爾迪認為,“脫歐”后的英國不需要執(zhí)行《都柏林條例》,而且英國的經濟發(fā)展程度及工作機會都好于歐盟,這或許是難民涉險偷渡到英國的原因之一。
英法互相指責應對不力
偷渡悲劇發(fā)生后,英法兩國互相指責對方應對非法移民問題不力:英國指責法國對待移民不人道,法國說偷渡的根源在于英國“寬松的就業(yè)市場對移民具有吸引力”;英國批評法國沒有對移民采取足夠的管控措施,法國說英國無視法方打擊人口偷運、救助移民的實質行動;英國敦促法國控制好自己的邊境,法國指責英國出于國內政治因素把法國當成了替罪羊。
2021年11月25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公開了致法國總統馬克龍的一封信,特別提及希望英國與歐盟、法國分別達成非法移民遣送協議,允許英國將偷渡者送回法國。英國認為,此舉將極大降低偷渡者前往英國的積極性,還可以打擊偷渡組織。
這種“不嚴肅”的處理方式引發(fā)法方不滿。法國方面有分析認為,英國“脫歐”后,保守黨政府將打擊非法移民作為其施政口號之一。此次約翰遜將致馬克龍的信公開,可能是為了謀取國內政治利益。馬克龍表示,英國的做法很不審慎,不應如此公開領導人之間的溝通內容,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也放棄邀請英方參加歐洲國家關于應對非法移民的會議。
英法沖突的核心是什么
在英法兩國就海上難民事件爭執(zhí)不休時,歐盟負責移民事務的高層官員出面“調解”,要求“脫歐”后的英國管控好邊界,解決難民問題。負責移民和庇護事務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希納斯表示,英國舉行“脫歐”公投的一大口號就是要“重新拿回控制權”,“既然英國現在已經收回控制權,那現在就必須采取必要措施,將這一控制權付諸實踐”。如果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只會讓歐盟認為英國人不能有效利用控制權。
由此可見,英法沖突的核心在于法國極力想證明英國“脫歐”沒有好處,英國則極力想證明“脫歐”是成功的。在劍拔弩張的氣氛中,即使最普通的爭端也會迅速發(fā)酵為風暴。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英法之間的矛盾會越積越深。
除了英法沖突外,波蘭、立陶宛等歐盟國家與白俄羅斯邊境的難民危機仍在持續(xù)。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社會高級講師梅布林說,要可持續(xù)地應對非法移民問題,只能靠多邊合作,其中發(fā)達國家在接納難民方面要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伯明翰大學移民問題專家珍妮·菲利莫爾也認為,發(fā)達國家應為難民提供安全路線或者勞動機會,這樣他們就不必踏上漫長而危險的旅程。
不過,即便這樣也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分析人士指出,歐洲非法移民問題的根源是移民原籍國的貧困和戰(zhàn)亂,而這是西方長期干涉這些國家事務造成的。減少非法移民數量,首先要減少全球不平等,確保欠發(fā)達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并通過政治方式解決沖突。除非結束所有戰(zhàn)爭,否則難民問題無法解決。
(《法治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