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月
(沈陽市第十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44)
尿毒癥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引起該病發(fā)作的主要因素為腎臟損傷惡化,最終導致患者腎功能喪失,大量毒素在體內(nèi)滯留并引起其他器官中毒。尿毒癥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較為復雜,以胰島素異常分泌、惡心、嘔吐、水電解質(zhì)紊亂、黑便等癥狀較為常見,隨著患者病情的加重,往往會合并嚴重肌無力、起立困難等癥狀。血液透析是臨床對于尿毒癥患者常用的治療方式,但很多患者因自身生理痛苦,且透析治療需長期進行,極易產(chǎn)生悲觀、焦慮等不良情緒,降低治療依從性,對其生活質(zhì)量也造成一定影響[1-3]。因此,對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在保障其生命安全及殘余腎功能的基礎上,務必要采用相關護理措施,保障其生活質(zhì)量。基于此,本文探討強化護理管理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納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48例,根據(jù)患者的入院治療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24例,觀察組24例。對照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53.54±21.46)歲,透析時間1~23個月,平均時間(12.76±10.24)個月。觀察組男13例,女11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2.59±22.41)歲,透析時間1~25個月,平均時間(13.15±11.85)個月。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為尿毒癥血液透析。②具有血液透析治療適應證且同意本次研究的患者。③患者無精神疾病、無認知障礙。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及合并其他血液疾病患者。剔除標準:①治療過程中依從性較差患者。②治療過程中失訪、脫組患者。本次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臨床常規(guī)干預及血液透析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強化護理管理模式,詳細如下。
1.2.1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其進行各項檢查,并對其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及病區(qū)相關規(guī)章管理制度,并采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尿毒癥的疾病知識講解,告知其在進行血液透析時的注意事項及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可通過上網(wǎng)查閱資料或翻閱相關書籍的方式,加之自身工作經(jīng)驗,制作尿毒癥健康教育手冊,制作完畢后由科室護士長審批,審批通過后下發(fā)至患者手中,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應詳細、認真解答,以將其自我認知能力提升,并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
1.2.2 密切觀察患者透析器血流是否正常,保證其體外血管通路順暢,在為患者行血液透析時,務必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選取40 mg肝素與生理鹽水1 000 mL混勻,對血管通路與灌流器進行沖洗,同時采取相同劑量肝素溶液經(jīng)閉式循環(huán)20 min,使透析膜將肝素充分吸收,嚴格控制肝素使用劑量,首次劑量控制在0.5~1.0 mg/kg,后期追加用量不可超過20 mg/h。密切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如出現(xiàn)血壓升高,應將超濾以脫水增加2 h,對于血壓持續(xù)下降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應根據(jù)其下降程度來將整脫水速度調(diào)整,收縮壓在130 mm Hg以下患者,護理人員應在進行透析時輸入血漿,以提高其血液滲透壓并將血壓穩(wěn)定。
1.2.3 透析結(jié)束后,采用生理鹽水100 mL將雙腔導管與肝素鈉封管沖洗,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敷料滲出情況,護理人員應定期更換。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以提升其安全意識、應急能力、操作能力及職業(yè)道德。大部分患者因自身生理痛苦,且長期透析極易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會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心理障礙,心理障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力及治療依從性,嚴重者拒絕治療甚至出現(xiàn)自殺傾向。護理人員應定期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針對性為其實施心理疏導,加強護患溝通,引導其說出內(nèi)心想法與需求并合理宣泄情緒,并盡量滿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在此基礎上,可鼓勵患者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使其樹立面對疾病的信心,同時心理障礙也得到有效緩解。
1.2.4 加強飲食指導,護理人員與營養(yǎng)師可根據(jù)患者的飲食喜好及病情,將其飲食方案調(diào)整,計算食物中水分、蛋白質(zhì)及鉀含量,保持營養(yǎng)充足,并叮囑患者禁止攝入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定期檢查患者內(nèi)瘺有無出現(xiàn)感染情況,部分患者如未使用透明敷料,護理人員應觀察其穿刺點與顯露導管,一旦出現(xiàn)感染情況應立刻上報醫(yī)師并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處理,在為患者進行抽血、測量血壓時,不可在內(nèi)瘺側(cè)肢進行,并告知患者選擇寬松舒適的衣物,避免壓迫內(nèi)瘺血管。
1.3 療效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殘余腎功能及膽固醇水平,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2項量表滿分均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越差,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SDS評分。同時選用WHOQOL-BREF生活質(zhì)量量表,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質(zhì)量越好,對比兩組患者干預1個月、3個月后的WHOQOL-BREF評分變化。采用自制百分制問卷,調(diào)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并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個等級,滿分值100,60分為合格,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滿意度越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2.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率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殘余腎功能及膽固醇水平對比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殘余腎功能及膽固醇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殘余腎功能及膽固醇水平對比()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殘余腎功能及膽固醇水平對比()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對比 對照組患者干預前SAS評分為(73.25±4.96)分,SDS評分為(67.59±8.05)分,觀察組患者干預前SAS評分為(72.71±4.76)分,SDS評分為(66.02±7.99)分,兩組患者干預前的S A S、S D S 評分差異不明顯(t=0.385,P=0.702;t=0.678,P=0.501)。對照組患者干預后SAS評分為(65.72±7.79)分,SDS評分為(62.46±6.91),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AS評分為(48.72±5.57)分,SDS評分為(45.78±7.01)分,兩組患者干預后的SAS、SDS評分均有改善,但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SAS、SDS評分明顯更低(t=8.697,P=0.001;t=8.302,P=0.001)。
2.3 兩組患者干預1個月、3個月后的WHOQOL-BREF量表評分變化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干預1個月后的WHOQOL-BREF評分為(32.84±4.16)分,干預3個月后的WHOQOL-BREF評分為(44.76±5.92)分,對照組患者干預1個月后的WHOQOL-BREF評分為(23.81±3.95)分,干預3個月后的WHOQOL-BREF評分為(29.75±4.41)分,觀察組患者干預1個月、3個月后的WHOQOL-BREF評分變化均高于對照組患者(t=7.712,P=0.001;t=9.961,P=0.001)。
2.4 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15例,滿意7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度91.66%;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7例,滿意11例,不滿意6例,總滿意度75.00%。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P<0.059)。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對比[n(%)]
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飲食方式不斷改變,尿毒癥的發(fā)病率也在逐漸升高。尿毒癥是指患者腎臟損傷進行性惡化,使其腎功能喪失,伴隨其病情發(fā)展,使毒性代謝產(chǎn)物在患者體內(nèi)滯留,使其神經(jīng)、肌肉、消化道等器官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臨床中主要采用血液透析來為患者進行治療,其可將患者體內(nèi)堆積的毒素與多余水分有效清除,是延長尿毒癥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4-6]。
血液透析對尿毒癥患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長期治療極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病癥,且透析費用較高,加之尿毒癥患者身體功能與營養(yǎng)狀況均較差,需長期臥床,很多患者會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病原菌感染,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與生活質(zhì)量[7-9]。因此,對于行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來說,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應采用相關護理措施,以最大程度保護其殘余腎功能,并將患者總體生活質(zhì)量提高。
有醫(yī)學研究表明,對于行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來說,將護理管理模式進一步強化,可有效保護患者的殘余腎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10]。護理管理模式強化后,護理人員通過定期培訓,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在對尿毒癥患者進行口頭知識宣教的基礎上,通過制作尿毒癥健康教育手冊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自我認知能力。在普通護理的基礎上,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針對性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在進行透析時,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定時觀察患者血管通路與各種壓力變化情況,保證患者機體穩(wěn)定。除此之外,加強患者的飲食指導與內(nèi)瘺血管護理,有效避免患者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或內(nèi)瘺感染情況。因此,對行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實施強化護理管理模式,具有顯著效果。在本文中,觀察組患者實施了強化護理管理,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殘余腎功能、膽固醇水平、干預前后的SAS焦慮評分、SDS抑郁評分及干預后1個月、3個月后的WHOQOL-BREF生活質(zhì)量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P<0.05)。分析原因可發(fā)現(xiàn),強化護理管理模式注重健康知識宣教,護理人員詳細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風險預防,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自護能力,進而能有效預防疾病感染因素,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研究提示強化護理管理模式對于保護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殘余腎功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作用,存在一定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可以作為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的護理的理想方法。
綜上所述,將強化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行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可有效保護患者的殘余腎功能,并可將其生活質(zhì)量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