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龍城小學 屈方方
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的一項是以習作的形式展現傳統節(jié)日的習俗。
課前,我結合單元要素“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設計構思了“抓住寫作重點,給學生設置一個活動載體,在課堂上直觀演繹‘貼春聯’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或體驗,把動作和內心活動寫具體”的教學內容。
課堂按照這樣幾個版塊推進:
由二年級學過的兒歌《傳統節(jié)日》引入,讓學生在朗誦傳統兒歌中回顧傳統節(jié)日的名稱和習俗,再現節(jié)日情景。
這樣的設計照顧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走進傳統節(jié)日,走進課堂活動。
學生朗誦完畢,筆者拋出問題:“何為傳統?”聰明的孩子們能夠理解“傳統”的含義,能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傳統就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老師補充:“流傳下來的思想、道德、風俗等。傳統節(jié)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深入理解傳統的含義。
繼而出示本次習作要求,讓學生從“要求”中找到關鍵詞,選“一個傳統節(jié)日”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或者“過節(jié)的過程”,這樣能直接引領學生找到本次習作的目標,目的為鍛煉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
以春節(jié)“貼春聯”為例引導。
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春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可是我家的春聯還沒貼呢。”出示一扇門的圖片,“誰來幫幫忙呢?”瞬間,學生的眼睛里迸出激動的光芒,個個舉起小手。為什么呢?沒有在課堂上體驗過這樣的活動啊,有點不可思議,又有些驚訝、興奮啊?!百N春聯呢,沒有春聯怎么貼?”有的學生反應快?!暗孟葴蕚浯郝??!蔽翼槃莅褱蕚浜玫拇郝撃贸鰜恚€沒等我張口說話,又有學生開口了:“還得有膠才能貼。”呵呵,這群孩子,還真是反應靈活。我把膠也拿出來。一切準備就緒,開始貼。
上這節(jié)課時,就考慮到“貼春聯”的時間肯定會長,如何在一節(jié)課中完成呢。只有縮短貼春聯的時間。因此,在挑選學生來貼春聯前,我先講解、分析了貼春聯的方法和步驟:“要區(qū)分上下聯、仄起平收、從右往左念春聯……”然后,才請學生來貼。
“貼春聯”的過程非常順利。除了我引導學生涂膠的花絮,幾乎沒有什么意外插曲。春聯貼好了,我怕學生不能很好地描述貼春聯的過程,畢竟,這節(jié)課的目的之一就是學習“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我又引領學生一起回顧整個過程,把“貼春聯流程圖”板書在黑板上。再請兩個學生把剛才“貼”的過程用語言描述出來。可想而知,有了這樣的引導,班里的孩子寫的內容幾乎是一樣的,也的確達成了“把過程寫清楚”這一目標。只是,缺少新意和個性。
為了幫助學生寫好,我又借助例文講解了“動作三度”,讓學生嘗試在句子中加入形容動作的詞。如:輕輕地把春聯展開,使勁地按一按等,“輕輕、使勁”表示力度;麻利地站上凳子,“麻利”表示速度。這樣的形容詞一加入,文章內容就有畫面感了。這一點學生接收得還是蠻快的。
“春聯貼好了,心里很高興啊,如何表達這種心情呢?”接著,引導學生學習“心理的類比、比喻”?!翱粗N好的紅紅的春聯,我高興得如天上的云朵飄呀飄?!卑迅吲d的心情比作天上自由的云朵,比作一朵盛開的花,還比作魚兒在水中快樂地游……學生再次添加修改。
小組內互相評改,推薦優(yōu)秀文章在班級里展示。
聽完幾個學生的習作,感覺除了動作、心理兩個技法有個性之筆,貼春聯的過程幾乎一樣。唉,這幾十名學生總不能都寫一樣的文章吧。而且,傳統節(jié)日又不單單是這一個春節(jié),而春節(jié)也不單單是這一個習俗啊。如何才能讓學生的文章各有特色,各具個性呢?
思忖再三,我覺得本節(jié)習作課可以分為兩個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解甚至體驗、嘗試傳統節(jié)日的不同習俗,為后面的習作打基礎。
課堂上還以“貼春聯”這一習俗來作為例子,選擇合適的春聯內容,比如:春催桃李遍天下,雨潤棟梁數九州。橫批:教書育人。這樣的對聯內容能切合學校環(huán)境,學生也能馬上理解其中的意思。
春聯、膠水準備好后,先讓學生自己去貼,引導全體學生參與指導,并注意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關注自己的想法、思考,關注一些邊角料、花絮。比如,對聯貼歪了、上下聯貼反了、剛貼上就掉下來了、上下聯貼得高低不一致……貼完后,讓大家共同分析其是否正確,再揭秘貼春聯的規(guī)范貼法。若貼錯了,再重新改正。此時,著重引導學生的心理變化。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從素材、題目、角度、細節(jié)談起。
素材多樣化,不單一是春節(jié)的貼春聯,還可以寫端午節(jié)包粽子、春節(jié)包餃子、元宵節(jié)猜燈謎、乞巧節(jié)制作玫瑰花、中秋節(jié)做月餅……以小見大,抓住有趣的素材進行細致描寫。
打造靚眼題目,引入“靚題”的六種方法,發(fā)散思維,寫出吸引人眼球的題目。如《貼,貼,貼》《千門萬戶貼春聯》《我貼呀貼》《“搗蛋鬼”春聯》《春聯怎么貼呢?》……
鼓勵視角跳躍,比如:我是黑板,看到了什么?我是春聯,體驗到了什么?我是學生,感悟到了什么?每一個視角抓住一個側重點,把看到的、親身感受到的寫出來,不同角度展現貼春聯的過程,加入真體驗。
套用“環(huán)境+主體+輔助”的細節(jié)模式,關注細節(jié)描寫。小學生作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是真實的“事件場”的描述,是作文細節(jié)之一。寫環(huán)境,以動態(tài)的視角,發(fā)現“場”的瞬息變化。然后,在作文中給它一席之地,讓它從另一個角度側面呈現人物特點,輔助表達中心。
開頭:
“左邊,左邊一點?!?/p>
“不對,不對,右邊一點?!?/p>
“好好好,貼貼貼……”指揮聲、爭論聲、笑聲連成一片。哈哈,你猜對了,我們在貼春聯呢!
——羅列人物語言。這樣的開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烘托環(huán)境氛圍。
結尾:“春催桃李遍天下,雨潤棟梁數九州。教書育人!”同學們要喊破嗓子一樣讀著這貼好的春聯,從能從這聲音中聽出什么嗎?
——從喊破嗓門的聲音中體會同學們的喜悅。
那一抹的紅,俯瞰著眼前的一切,好似在展示著她迷人的身姿。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一身紅裝的大門也嫵媚了許多,連門鈴都顯得清脆悅耳了。
——環(huán)境結尾,春聯貼好后的喜悅。
主體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側重“貼聯人”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以及自己的內心活動,并做好加法。
聽到老師叫他的名字,他三步并作兩步跳上了講臺,拿著春聯就往門框上“貼”。天啊,你這冒失鬼,不涂膠能貼上去嗎?
——動作+內心
瞧,他時而點頭,時而搖頭,時而呢喃,遲遲不肯行動。你在想什么呀?
——看到春聯不知從何下手
老師竟然請我來貼春聯,我在家也幫忙了啊,怎么這會兒腦子一片空白,這怎么貼呢?這一條貼左邊還是右邊呢?阿拉丁,你快現身吧,請你幫我貼好春聯。
——不知所措的內心
他翹著蘭花指,左一下右一下,溫柔地涂抹著,足足涂了二十幾下,還沒有要把春聯貼上墻的意思。小王同學啊,你這是涂膠呢,還是涂畫呢?
——人物動作+心理描寫。
一只手扶著對聯,一只手涂膠,不行啊。趕緊叫小李來幫忙?!翱炜欤瑤兔Ψ龊蒙厦??!?/p>
“膠,膠!”眼看春聯要掉下來了,我不禁大叫,也不管教室里是不是有老師在了。
“好,好,按一下,按一下?!?/p>
——人物語言+動作+心理
唉!好不容易貼上墻的對聯,竟然貼反了。傳統文化我還是得多學著點呢。錯了,那重新來吧!
——心理描寫
哎呀,媽呀!我站這么高,怎么感覺不到哪是中間呢?貼這兒可以嗎?耳朵里只聽見下面的同學喊著“左邊、右邊”,到底是左還是右呢?我的耳朵都要炸了,也沒聽清楚,算了,就貼這兒吧!
——心理描寫
輔助的人,就是班級里旁觀的同學,他們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也可以進入故事。
有的同學細長的食指好像遙控電線一樣,伸得老長,嘴巴如機關槍發(fā)射子彈一樣“這邊,這邊……”;有的同學著急得已經站起來了,那屁股怎么也坐不到椅子上。咋地?要不你上去貼。還有的同學干脆不聞不問,和同桌交流一下心得,大概在想:要是我去貼,肯定能貼好。
——貼春聯的過程中,全體學生幫助、指揮,人物的動作以“有的……有的……有的……”或者動作加想象來展現,用文字使當時的氛圍躍然紙上。
你瞧,小張的眼睛瞇成一條縫,那只胖手捂著嘴巴,臉上的肉一顫一顫的。我說你想笑你就笑唄,這么憋屈干嗎?不就貼錯了,再換回來就可以了嘛。
——旁觀者的神態(tài)+猜測
輔助的物,可以是對聯,可以是凳子,可以是膠水……用輔助的人、物襯托主體人物,放大主體人物的境遇。
紅艷艷的春聯直直地躺在桌上,那黑色的字靜靜地仰望著天花板,膠水著急地想發(fā)揮作用,可怎么也站不起來。小男孩遲遲不肯動手,這怎么貼呢?
——展現人物動手貼時,卻不知如何來貼的苦惱。
本來直直的春聯此刻卻扭曲著,黑黑的大字也變成了一只只眼睛瞪著我們。哎喲,別瞪了,現在就把你們放到位。
——春聯貼錯后作者的心理感受。
原來上下聯貼反了,難怪剛貼上墻的對聯“噌”一下就掉下來了,難怪膠水會來搗鬼。
——對聯沒貼好,小作者有了自己的想法
再有,春聯貼好后,讓學生讀一讀,在讀的過程中發(fā)現了問題,橫批是從右往左讀的,那對聯也是從右往左念的,繼而發(fā)現上下聯錯誤,進行二次調整,此刻的心情變化加入,會是一大亮點。糾正過的春聯讀完后,思考展現的是什么內容,適合貼在什么場合,學校、醫(yī)院、工廠、超市等又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增長了知識。
這樣,在一個載體上挖掘出的“個性資源”走進學生作文,作文是豐滿的,個性也會很打眼。
愿我有很多的書,有當年夠吃的蔬果,
愿我不要在動蕩的時辰里隨希望起落。
但祈禱足矣,既然朱庇特予奪隨心,
讓他給生命,給財物,我來給寧靜的靈魂。
——[古羅馬]賀拉斯《書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