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天
高血壓的傳統(tǒng)致病原因除家族史、遺傳因素以外,年齡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40歲以后發(fā)病率會顯著提升。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的患病人群逐漸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且青年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增長速度比老年人更快。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一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收縮壓≥140 mmHg(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 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
血壓高值或1級高血壓患者可能除疲憊感外平時并沒有其他明顯癥狀,怎么看都和患者不沾邊。但是,并不可以就此對其忽視不理。研究發(fā)現(xiàn),65 %的基線血壓為130~139mmHg/80~89mmHg、年齡在35~59歲的受試者,在之后的15年隨訪中血壓升高至>140/90mmHg,與血壓正常者相比,心血管病風險增加3.0倍。
高血壓這一疾病的靶向器官,也就是它的直接受害者,是心、腦、腎、眼,還有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腦卒中、尿毒癥、視網膜病變等。中青年高血壓人群數(shù)量大、患病率增速明顯高于老年人群,現(xiàn)代人預期壽命長,終生心血管病風險高。而在我國非傳染性慢性病致死原因中,有近一半是因為心血管疾病,即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
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9%。18~44歲居民高血壓的患病率為10.6%。根據(jù)更早以前的調查結果,1991~2009年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的結果顯示,血壓正常高值的總體比率從1991年的29.4%上升至2009年的38.7%。其中,18~39歲年齡段比率由26.8%增長至37.8%??梢娤鄬τ诶夏耆巳海8咧笛獕涸谥星嗄耆巳褐姓急却?,增長更為迅猛。
2019年10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高血壓專家組發(fā)布了《中國中青年人群高血壓管理的專家共識》,其中明確指出,多數(shù)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為原發(fā)性高血壓,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fā)性高血壓的患病率為5% ~15%。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病原因雖不明確,但除遺傳因素外,和生活方式有極其重要的相關性。
●高鈉低鉀飲食
鈉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呈正相關。世衛(wèi)組織對于成年人的食鹽攝入建議量為每日5克?!吨袊用裆攀持改稀穼τ谑雏}的建議值每日6克。根據(jù)《中國居民應用于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調鹽攝入量為10.5克。《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提出限制鈉鹽的攝入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花費成本最小化的有效措施。
●煙酒
香煙中含尼古丁成分,長期吸入會損害血管內皮,造成動脈硬化,血管動脈硬化后血管張力增加,引起血壓的升高,同時吸煙會引起血管痙攣,加重血壓升高。飲酒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白酒與混合酒的風險程度會更高。
●高糖高脂飲食
高糖、高脂飲食容易引起超重或肥胖,造成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偏高,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升高。糖代謝異常則會加速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肥胖
伴隨BMI(身體質量指數(shù))的增加,血壓會發(fā)生進行性增高。其中,BMI≥24者4年內高血壓的發(fā)病率是BMI<24者的2~3倍;體脂上升10%,收縮壓和舒張壓平均上升6mmHg和4mmHg。
●久坐
人體的心肺耐力水平越低,包括高血壓在內的心血管風險因素的患病風險越高。有研究證實,日靜坐時長在7小時以上時,高血壓患病概率會大大增加。
●精神壓力
心理壓力可以刺激機體釋放多種升血壓的活性物質,并引發(fā)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心血管、免疫等系統(tǒng)的變化,導致血壓持續(xù)升高,最終誘發(fā)高血壓病的發(fā)生。在中青年人群中,平均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罹患高血壓的概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一倍多。
有以上危險因素之一者,建議每6個月測量一次血壓。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血壓雖略高(高值或輕度高血壓)但年輕,身體沒啥事兒,所以不吃藥不治療。二是認為是藥三分毒,最好只是健康飲食、多運動,不吃藥。
高血壓前期,患者如不采取干預措施,10年內正常高值血壓者極有可能將發(fā)展成為高血壓病。盡管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短期(5~10年)心血管病風險不高,但長期(>10年)及終生風險并不低。美國一項研究對61585例既往無心血管病的中年個體進行長達14年的隨訪,結果發(fā)現(xiàn),55歲中年后血壓升高進展為高血壓者,繼發(fā)心血管病終生風險高達42% ~69%,而血壓維持或降至正常者,心血管病終生風險僅為22%~41%。
可見,不聞不問終是默許“沉默的殺手”傷害自己。這種默許,將令枸杞泡水、早穿秋褲、燕窩養(yǎng)顏成為徹底的“行為藝術”?!吨袊星嗄旮哐獕汗芾韺<夜沧R》指出: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不同于老年,可相對快速降壓,應在數(shù)周內使血壓達標。
如果我們可以在年輕這個高血壓治療見效較快的窗口期,利用好自己身體“動脈彈性尚好,舒張期動脈彈性儲器作用相對正?!钡膬?yōu)勢,謹遵醫(yī)囑進行治療,獲得的遠期健康福利不僅屬于自己,也是全家人的———少花錢、少受罪。
中青年高血壓降壓治療原則包括:及早干預,非藥物(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并舉,通過血壓平穩(wěn)達標并綜合管理肥胖、血脂異常、血糖升高等其他可逆轉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降低死亡風險。
對于2~3級高血壓、合并心血管病或心血管病高危的高血壓患者,降壓藥物治療應與生活方式干預同時進行。如果您的血壓狀態(tài)處于正常高值或輕度高血壓,在醫(yī)生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先嘗試飲食、運動改善。如果3個月內通過改善生活方式無法有效降壓,則要謹遵醫(yī)囑,定時定量服藥。
●健康飲食不走極端
適度控制飲食總熱量,三餐定時,適度攝入粗雜糧、谷薯類食物,占主食的一半至三分之一即可。控鹽但不是不吃鹽,以防脫水或對神經功能造成不良影響。不吃預包裝食物,烹飪若加食鹽,盡量不再加醬油、耗油等含鈉調料。適量食用高鈣食物,如鮮奶、低糖酸奶、豆腐、原味豆?jié){等。
蔬果類、高膳食纖維谷物的攝入可增加鎂、鉀、維生素、不溶性和可溶性纖維,有利于降低血壓,加速膽固醇排出,增加飽腹感和降低能量攝入。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維生素,能夠在血腦屏障中發(fā)揮抗氧化作用,改善體內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以降低血壓。乳制品、堅果及黃豆中的鈣與高血壓呈顯著負相關,可改善血管通透性和增加彈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
●適度運動戒除煙酒
運動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要急于求成,以免出現(xiàn)運動損傷,反而對身體不利。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30~60分鐘之間最為理想,時間過短達不到鍛煉的目的,時間過長則容易導致運動損傷。每周運動4~6次即可。
2級及以上高血壓利用運動降壓需遵醫(yī)囑,以避免運動過程中發(fā)生腦血管意外。運動注意頭部始終保持在心臟上方。比如低頭,手夠腳,拉伸腘繩肌的柔韌訓練,又或者蹲太低猛然站起,都不適合高血壓患者。如習慣飲酒,建議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戒酒,避免機體產生不適反應。
運動和飲食除改善血壓外,還可起到降低體重,避免肥胖的作用。
●放松身心
可以調整自己對自身、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多和家人出去走走,和朋友聊天,甚至是適度購物進行放松;運動也有釋放壓力,提高愉悅度的功能。
●建立互助小組或主動尋求家人朋友幫助
能堅持改善生活方式的人不多,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放棄鍛煉??梢越⒒ブ〗M,互相提醒。有高鹽飲食習慣的家庭,烹飪者要首先改變烹飪習慣。
●冬季注意自我保護
冬天是高血壓、中風、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特別是高血壓。由于皮膚在遇冷后,皮膚血管易收縮,致使外界阻力增大,血壓升高。所以冬天應注意保暖。
●遵醫(yī)囑服藥
高血壓的常見認識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壓無不適癥狀,可以不用降壓藥;憑感覺用藥,頭暈吃藥,頭不暈停藥;用食療或理療儀器,不服用降壓藥;認為是藥三分毒,不愿意長期服用降壓藥等。高血壓病可通過藥物長期控制,患者可以獲得很好的生活質量,前提是聽醫(yī)生話。服藥后血壓下降是因為吃藥了。不吃藥血壓還會升高。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