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楠,黃 鈞,文 平,何 培,劉記堂,周榮清,
(1.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 四川成都 610065;2.四川閬州醋業(yè)有限公司, 四川南充 637455)
四川麩醋曲以大麥、次粉、麩皮、玉米等為原料,其生產(chǎn)工藝類似中國清香型白酒大曲[1]。作為粗酶制劑和菌劑,醋曲是發(fā)酵的源動力,促進大分子水解和各級代謝產(chǎn)物生成,這些物質(zhì)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食醋的風味特征和功能特性。因此,優(yōu)質(zhì)醋曲對釀造高品質(zhì)食醋具有重要意義。除原料和工藝外,大曲質(zhì)量與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而季節(jié)是影響其品質(zhì)的主要因素之一[2-5]。FU等[6]對特香型大曲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夏、秋季生產(chǎn)的大曲不僅理化性質(zhì)差異顯著,而且后者的真菌多樣性比前者更高。類似地,朱文優(yōu)等[7]對夏秋兩季生產(chǎn)的高溫大曲進行研究,結(jié)果同樣揭示了季節(jié)對群落變遷的規(guī)律是其顯著影響了真菌群落的多樣性。姚霞等[8]以可培法跟蹤冬夏兩季酒曲主要微生物的交替,得到了相似的規(guī)律。HAN等[9]研究桃花曲(春曲)和伏曲(夏曲)的微生物結(jié)構(gòu)、酶活性和風味成分差異的結(jié)果表明,春曲的質(zhì)量高于夏曲,經(jīng)復配用于釀酒可提高基酒的產(chǎn)率和質(zhì)量。對大曲質(zhì)量的相關(guān)研究主要以酒曲為對象,然而迄今關(guān)于醋曲的研究還鮮見報道。
醋曲通常由未滅菌的谷物生料在開放環(huán)境下生產(chǎn),其微生物組成復雜而難以分離培養(yǎng),應用Illumina MiSeq測序技術(shù)能更全面且高效地獲得生物學信息。高效液相色譜和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分別是研究非揮發(fā)組分和揮發(fā)性組分的理想手段,二者具有進樣量小、靈敏度高、分離效率好、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因此,Illumina MiSeq測序和色譜技術(shù)被廣泛結(jié)合應用于研究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的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及風味物質(zhì),如白酒、食醋、醬油等[10-13]。
本文描述了以閬州醋曲為對象,應用Illumina MiSeq測序平臺和色譜等現(xiàn)代技術(shù)研究其理化參數(shù)、代謝組分、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及多樣性的季節(jié)特征,以及兩種不同工藝生產(chǎn)的春曲的主要差異。通過多變量統(tǒng)計方法揭示優(yōu)勢種屬與代謝組分的相關(guān)性,旨在為醋曲的生產(chǎn)及管理技術(shù)的優(yōu)化奠定重要的基礎。
醋曲 春、夏、秋、冬4個季節(jié)的醋曲(分別于2019年3、6、9和12月生產(chǎn)),由四川閬州醋業(yè)有限公司提供;千禾春曲(2019年3月生產(chǎn)) 由四川千禾味業(y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接種黑曲霉強化所得;草酸(≥99.99%)、檸檬酸(≥99.50%)、酒石酸(≥99.50%)、L-蘋果酸(≥99.00%)、L-焦谷氨酸(≥99.50%)、琥珀酸(≥99.50%)、乙酸(≥99.70%)、乳酸(≥98.00%)及辛酸甲酯(≥99%)等 標準品,Sigma公司;Fast DNA SPIN提取試劑盒 美國MP Biomedicals公司;Agencourt AMPure Beads核酸純化試劑盒 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C18E小柱Swell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內(nèi)標物 準確配制濃度為0.0079 g/100 mL的辛酸甲酯溶液;其它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購于本地化學試劑公司。
Trace 1300-TSQ 9000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美國Thermo Fisher Electron公司,配備VF-WAXMS毛細管色譜柱(30 m×0.25 mm×0.25 μm) 美國Bellefonte公司;Agilent 1260 infinity高效液相色譜儀 美國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配備Alltech OA-1000有 機 酸 柱(300 mm×7.8 mm) 美 國Alltech公司;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頭美國Supelco公司。
1.2.1 樣品取樣 在曲房常溫貯存3個月后,分別從曲堆上、中、下各層隨機取樣三塊醋曲。粉碎并混合均勻,四分法取樣500 g,分為2份。其中一份置于<10 ℃的冰箱保存,用于常規(guī)及代謝組分分析檢測,另一份置于-80 ℃用于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等檢測。閬州春曲、夏曲、秋曲、冬曲及千禾春曲分別簡寫為L1、L2、L3、L4和Q曲。
1.2.2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
1.2.2.1 DNA提取 用Fast DNA SPIN提取試劑盒,按照供應商提供的操作步驟提取醋曲的DNA后,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測定純度,取3 μL經(jīng)NanoDropDN-1000分光光度計測定A260和A280吸光值,根據(jù)比值確定是否有RNA和蛋白質(zhì)污染。
1.2.2.2 PCR擴增及測序 用引物338F和806R擴增細菌16S rRNA基因高變區(qū)V3~V4區(qū)域,使用引物ITS5F和ITS1R擴增真菌ITS5和ITS1區(qū)域。PCR擴增體系及擴增操作程序按照HE等[14]所述步驟。擴增的PCR經(jīng)Agencourt AMPure Beads純化后,送上海派森諾有限公司測序(2x300 Illumina Miseq)。
1.2.2.3 生物信息學分析 使用QIME pipeline處理原始數(shù)據(jù),經(jīng)DATA2完成質(zhì)控、去噪、拼接和去嵌合體后,用UCLUST把相似長度≥150 bp及相似度大于97%的序列聚類成可操作性單元(OTU)。通過Greengenes數(shù)據(jù)庫(Release13.8, http://greengenes.secondgenome.com/)及UNITE數(shù)據(jù)庫(Release 8.0,https://unite.ut.ee/)搜尋比對完成真菌和細菌不同水平的分類。應用PICRUSt2 (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軟件結(jié)合KEGG數(shù)據(jù)庫,預測代謝通路及組間功能差異分析。
1.2.3 水分 參照QB/T 4257-2011所述方法。用分析天平稱取5 g醋曲,置于105 ℃下烘干至恒重,計算其水分含量。
1.2.4 酸度 參照方法同上。采用電位滴定法,以pH8.2為終點,用0.1 mol/L的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
1.2.5 液化力及糖化力 參照方法同上。分別表示1 g絕干曲在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35 ℃,pH4.6)中每小時液化淀粉和生成葡萄糖的含量,前者利用淀粉與碘的特征反應,后者采用菲林法滴定。
1.2.6 酯化力 參照方法同上。指在35 ℃下,25 g絕干曲在7 d內(nèi)將一定量的乙醇和己酸催化成己酸乙酯的能力。
1.2.7 發(fā)酵力 參照方法同上。在30 ℃下,0.5 g醋曲中微生物利用糖發(fā)酵生成CO2和酒精,以72 h內(nèi)產(chǎn)生CO2的質(zhì)量衡量發(fā)酵力的強弱。
1.2.8 有機酸分析 參考ZHANG等[1]所述方法進行測定。
1.2.8.1 樣品的預處理 準確稱取5.00 g樣品,加入4倍體積流動相超聲萃取1 h后,離心(4 ℃,12000 r/min,10 min)收集上清液。以活化后的C18E小柱純化濾清液,再經(jīng)0.22 μm濾膜過濾,取10 μL濾液進行分析檢測。
1.2.8.2 高效液相色譜條件 用9 mmol/L的H2SO4溶液作為流動相,等梯度洗脫30 min,流速為0.60 mL/min,柱溫箱溫度為75 ℃,紫外檢測器波長設置為215 nm。
1.2.8.3 建立標準曲線及計算方法 將草酸、酒石酸、L-蘋果酸、L-焦谷氨酸、琥珀酸、乙酸及乳酸標準試劑分別配制成不同濃度的溶液,建立標準曲線,以確定樣品中有機酸種類,并通過外標法計算有機酸含量。
1.2.9 揮發(fā)性組分分析 按照ZHANG等[15]所述方法進行測定。
1.2.9.1 預處理步驟 稱取0.50 g樣品置于15 mL頂空瓶中,加10 μL內(nèi)標,在(60±1)℃下平衡15 min,將萃取頭插入并吸附45 min,于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的進樣口解析5 min,按下述操作條件測定其揮發(fā)性組分。
1.2.9.2 色譜條件 進樣口溫度為270 ℃,升溫程序:40 ℃,保持5 min,以4 ℃/min升至100 ℃,隨后以6 ℃/min升至230 ℃,保持10 min。載氣為高純氦氣(純度≥99.99%),流速為1 mL/min,不分流模式。
1.2.9.3 質(zhì)譜條件 離子源溫度300 ℃,傳輸線溫度250 ℃;電離方式為電子電離,電子能量70 eV,質(zhì)量掃描范圍35~400 amu。
1.2.9.4 定性及定量方法 將質(zhì)譜數(shù)據(jù)與NIST2017數(shù)據(jù)庫通過比對鑒定揮發(fā)性組分,對于匹配度大于800的物質(zhì)予以分析。采用峰面積歸一化確定揮發(fā)性組分的相對定量。
本研究使用SPSS 24.0軟件的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中Duncan檢驗法分析其顯著性(P<0.05, n=3)。使用Simca 14.1軟件對醋曲揮發(fā)性組分進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采用Origin 2018軟件作圖。應用R語言Vegan和ggplot2軟件完成非度量多維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
2.1.1α-多樣性差異 樣品細菌和真菌的有效序列分別為67290~98632條和55336~66381條,其高質(zhì)量序列分別為45116~80332條和45244~62129條,其高質(zhì)量序列與有效序列的比例分別為67.05%~89.76%和81.76%~94.57%。樣品的稀疏曲線隨著測序深度的增加而趨于平緩,表明該測序結(jié)果可足夠反映其群落組成的范圍。
微生物群落的α-多樣性指數(shù)如表1所示。L1曲真菌、細菌的Chao1和Observed species指數(shù)均高于Q曲,這表明前者微生物種類更豐富。L2曲細菌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數(shù)最高,真菌的Simpson指數(shù)也最高,說明夏曲微生物物種分布最均勻。不同季節(jié)L曲間,L4曲的細菌和真菌的Chao1和Observed species指數(shù)均為最低,表明冬曲微生物的豐富度最低。細菌和真菌的Chao1和Observed species指數(shù)最高的醋曲分別為L2和L1曲,這表明夏曲細菌類群最多,而春曲真菌類群最多。相關(guān)的研究表明,季節(jié)引起的氣候變化中,溫度是決定微生物組成和功能的關(guān)鍵季節(jié)性因素[16-18]。夏季溫度較高,曲塊進入曲房時初溫較高,細菌生長快,夏曲細菌類群最多。而春季氣溫較低,濕度較大,有利于真菌富集、生長和繁殖,從而春曲真菌類群最多。
表1 微生物群落的α-多樣性指數(shù)Table 1 α-diversity indexe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2.1.2β-多樣性分析 樣品微生物群落組成的NMDS分析結(jié)果如圖1所示。L2、L3及L4三種醋曲的細菌群落均在第一象限,三者間存在一定距離,與L1曲的距離均較遠,表明季節(jié)顯著影響醋曲細菌的群落結(jié)構(gòu)。L1及L2曲真菌群落距離較近,L3和L4曲間的距離較近,則前兩者真菌結(jié)構(gòu)類似,后兩者也類似,而春夏曲與秋冬曲兩個組間的真菌結(jié)構(gòu)差異較大。NMDS排序結(jié)果顯示,無論是真菌還是細菌群落,L1與Q曲的距離均較遠,因而不同生產(chǎn)工藝導致同一季節(jié)的醋曲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差異顯著。
圖1 微生物NMDS排序結(jié)果Fig.1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ordination results of microbiota
2.1.3 優(yōu)勢微生物群落組成輪廓的差異 各樣品優(yōu)勢真菌屬組成輪廓如圖2(a)所示。這些樣品中共檢出了13種真菌屬(OTU>0.5%)。L曲的主要優(yōu)勢真菌屬是曲霉屬(Aspergillus)、根毛霉屬(Rhizomucor)、毛霉屬(Mucor)和生絲畢赤酵母屬(Hyphopichia),其豐 度 分 別 是36.11%~70.74%、10.81%~36.93%、1.12%~8.03%和2.38%~7.36%。而Q曲的主要優(yōu)勢真菌屬是嗜熱子囊菌屬(Thermoascus)、曲霉屬(Aspergillus)及嗜熱真菌屬(Thermomyces),其豐度分別是51.83%、34.43%和5.36%。如圖2(a)所示,Q和L1曲真菌屬組成間存在明顯差異,L1曲檢出的根毛霉屬(Rhizomucor)、毛霉屬(Mucor)、青霉屬(Penicillium)及生絲畢赤酵母屬(Hyphopichia)等真菌屬均未在Q曲中檢出,而嗜熱子囊菌屬(Thermoascus)、嗜熱真菌屬(Thermomyces)、畢赤酵母屬(Pichia)、節(jié)菌屬(Wallemia)及Rasamsonia僅在Q曲檢出。曲霉屬(Aspergillus)在L1曲的豐度最高,為70.74%。作為重要的功能種屬,該屬可分泌多種水解酶,尤其是大量的糖化酶[19-20]。在L1、L3和L4曲中均檢出的生絲畢赤酵母屬(Hyphopichia)則豐度不同,分別是2.38%、7.36%及5.53%,在秋冬曲的豐度較高。在所有醋曲中,根霉屬(Rhizopus)僅在L1和Q曲中檢出,豐度分別為2.91%和3.72%,該屬分泌多種水解酶,可促進原料淀粉的分解利用[21]。
各樣品優(yōu)勢細菌屬組成的輪廓如圖2(b)所示。這些樣品共檢出了17種優(yōu)勢細菌屬(OTU>0.5%)。L曲的主要優(yōu)勢細菌屬包括葡萄狀球菌屬(Staphylococcus)、糖多孢菌屬(Saccharopolyspora)和鏈霉菌屬(Streptomyces),其豐度分別是11.02%~74.91%、20.14%~28.61%及4.90%~38.76%。Q曲的主要優(yōu)勢細菌屬為魏斯氏菌屬(Weissella)、高溫放線菌屬(Thermoactinomyces)和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豐度分別是43.31%、22.25%和21.81%。由此可見,Q曲和L1曲的優(yōu)勢細菌屬組成具有顯著差異。葡萄狀球菌屬(Staphylococcus)是L3和L4曲最主要的優(yōu)勢細菌,豐度分別是56.41%和74.91%。糖多孢菌屬(Saccharopolyspora)是L1和L2曲的主要優(yōu)勢細菌,豐度分別是28.60%和20.14%,在其余醋曲中未檢出。該屬可分泌水解酶,尤其產(chǎn)維生素和纖維素降解促進因子等[22]。芽孢桿菌屬(Bacillus)僅在L2曲中檢出,豐度是2.71%。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和乳球菌屬(Lactococcus)僅分別在Q和L1曲檢出,對酸和乙醇的耐受能力強,其主要代謝產(chǎn)物為乳酸[23-24]。
圖2 屬水平真菌(a)和細菌(b)的相對豐度(OTU>0.5%)Fig.2 Relative abundance of fungal (a) and bacterial (b)community at genus level (OTU>0.5%)
如表2所示,這些樣品的主要理化參數(shù)除水分外,其余的差異都較大。樣品水分間的差異可能與其發(fā)酵過程的溫度和濕度變化密切相關(guān)。醋曲酸度的差異可能與腸桿菌屬(Enterobacter)、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乳球菌屬(Lactococcus)以及魏斯氏菌屬(Weissella)等產(chǎn)酸細菌屬的豐度及產(chǎn)酸能力有關(guān)。L1和L2曲的糖化力均略高于L3和L4曲,并且前兩者的液化力顯著高于后兩者(P<0.05)。其中,L1曲的糖化力和液化力均為最高,可能是L1曲中曲霉屬(Aspergillus)和根霉屬(Rhizopus)的豐度高,其分泌的水解酶活力高所致[22]。L3和L4曲生絲畢赤酵母(Hyphopichia)的豐度較高,從而發(fā)酵力顯著高于其余醋曲(P<0.05)。樣品酯化力在(578.08±1.63)~(692.05±3.27)U之間,L曲間酯化力差異較小。L1與Q曲的理化性質(zhì)差異顯著,前者的酸度、糖化力、液化力和酯化力均明顯高于后者,而發(fā)酵力略低于后者。
表2 不同醋曲理化性質(zhì)差異Table 2 Differences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Cuqus
這些醋曲所含有機酸的種類及含量如表3所示。L曲的有機酸總量在(138.66±0.67)~(180.76±0.47)mg/g間,而Q曲的僅有(71.49±0.36)mg/g。L1曲的有機酸總量為Q曲的2.46倍,前者乙酸、琥珀酸及酒石酸含量均顯著高于后者(P<0.05)。所有醋曲的優(yōu)勢有機酸組分均為乙酸、琥珀酸、酒石酸和乳酸,其中乙酸和乳酸是四川麩醋重要的呈味組分[25]。L4曲中酒石酸含量高達(34.24±0.41)mg/g,其乳酸的含量也是L曲中最高的(8.31±0.09)mg/g)。L1曲中則琥珀酸含量高達(25.99±0.04)mg/g,乳酸的含量僅(1.03±0.00)mg/g。琥珀酸可增強食醋的鮮味,與乳酸均可緩沖乙酸帶來的刺激感,賦予食醋更加綿柔的口感,而酒石酸稍有澀感、酸味強烈[26]。由此可見,生產(chǎn)工藝顯著影響了醋曲有機酸的組成,而不同季節(jié)醋曲間乳酸含量差異最為顯著。
表3 不同醋曲有機酸含量(mg/g)Table 3 Contents of organic acids in different Cuqus(mg/g)
各醋曲揮發(fā)性組分總含量如圖3(a)所示。L1~L4曲 及Q曲 中 分 別 檢 出 了44種、35種、41種、35種及29種揮發(fā)性組分,其總含量的高低順序分別是Q曲(6885.46 ng/g)>L1曲(6419.37 ng/g)>L2曲(3996.85 ng/g)>L3曲(3733.67 ng/g)>L4曲(2981.57 ng/g)。如圖3(b)所示,酯類是優(yōu)勢組分,其比例在66.74%~88.38%間。Q曲的酯類組分比例最高,為88.38%,L1曲次之,為83.12%。優(yōu)勢酯類組分均為棕櫚酸甲酯(918.57~2632.42 ng/g)、亞油酸甲酯(609.87~1801.62 ng/g)和(Z)-油酸甲酯(401.78~1176.32 ng/g),以上三種酯類在Q曲的含量均略高于L1曲的。醇類物質(zhì)的相對含量在6.67%~11.30%間,L2、L3及L4曲中醇類含量最高的組分均為鯨蠟醇(114.34~332.77 ng/g),而L1和Q曲中醇類含量最高的組分分別為十五醇(452.94 ng/g)和苯乙醇(270.99 ng/g)。
圖3 不同醋曲揮發(fā)性組分總含量(a)及相對含量(b)Fig.3 Total (a) and relative (b) contents of volatile compositions in different Cuqus
基于各樣品揮發(fā)性組分的PLS-DA如圖4(a)所示。前2個主成分共解釋了63.8%的總變量,Q2值為0.951,證明該關(guān)系模型可實現(xiàn)對樣品的預測。由PLS-DA載荷圖可知,Q與L1曲間離散程度大,可推測因制曲工藝、小生境等因素,二者的揮發(fā)性組分差異顯著。不同季節(jié)L曲的揮發(fā)性組分間存在差異,春、夏兩季醋曲與秋、冬曲間差異較明顯。而春夏曲間揮發(fā)性組分較類似,與其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相似的結(jié)果是一致的。
圖4 基于醋曲揮發(fā)性組分含量的PLS-DA分析(a)和VIP值(b)Fig.4 PLS-DA analysis (a) and VIP (b) based on volatiles contents of different Cuqus
VIP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源于變量對兩組差異的貢獻值,VIP值>1表明對模型的總體貢獻較大。如圖4(b)所示,VIP值>1的揮發(fā)性組分有28種,主要是酯類和醇類組分。酯類組分中,棕櫚酸甲酯、亞油酸甲酯和8,11,14-十七碳三烯酸甲酯等9種組分的貢獻相對較大。苯乙醇、正己醇、2,3-丁二醇等8種醇類成分的VIP值>1,其中2,3-丁二醇和正己醇僅在Q曲中檢出。Q曲中苯乙醇的含量高達(270.99±65.18)ng/g,而在L1曲中其含量僅為(37.08±3.53)ng/g。吡嗪類是食醋中重要的成分,曾報道是發(fā)酵過程中由生物轉(zhuǎn)化和美拉德反應產(chǎn)生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27-29]。2,6-二甲基吡嗪及川芎嗪在Q曲中檢出,而未在L1曲中檢出。
圖5 為醋曲中優(yōu)勢微生物的代謝途徑及其與風味成分的關(guān)系。與淀粉水解相關(guān)的酶,五種醋曲中僅注釋到α-淀粉酶(EC 3.2.1.1),該酶在L1和Q曲的真菌類群中注釋到較高的相對豐度,這與醋曲中曲霉屬(Aspergillus)、根霉屬(Rhizopus)及芽孢桿菌屬(Bacillus)可分泌大量的α-淀粉酶有關(guān)[21]。與纖維素水解相關(guān)的酶注釋到葡萄糖內(nèi)切酶(EC 3.2.1.4)及β-葡萄糖苷酶(EC 3.2.1.21),主要與曲霉屬(Aspergillus)和芽孢桿菌屬(Bacillus)相關(guān)。α-淀粉酶及纖維素酶與原料的分解關(guān)系密切,較高的淀粉分解率有利于微生物進行生長繁殖、能源利用和物質(zhì)轉(zhuǎn)化。在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和乳酸球菌屬(Lactococcus)等微生物分泌的L-乳酸脫氫酶(EC 1.1.1.27)和D-乳酸脫氫酶(EC 1.1.1.28)作用下,丙酮酸經(jīng)還原反應可得到L-乳酸和D-乳酸[30]。芳香物質(zhì)苯乙醇的合成與苯丙氨酸的代謝相關(guān)[31],L1曲在I和II途徑中相關(guān)酶的表達程度相對較高,而Q曲在三種合成途徑中相關(guān)酶的表達程度均較高。
圖5 醋曲微生物的代謝途徑及其與風味成分關(guān)系Fig.5 Relationship of microbial metabolic pathways and flavor compounds in Cuqu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和色譜等現(xiàn)代分析檢測技術(shù)研究季節(jié)對閬州醋曲品質(zhì)的影響及不同工藝春曲的特點。結(jié)果表明,不同季節(jié)L曲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間存在顯著差異,L1和L2曲的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和揮發(fā)性組分輪廓均類似,二者的微生物豐富度、糖化力和液化力均高于L3和L4曲的,但后兩者發(fā)酵力顯著高于前兩者。L1和Q曲的理化參數(shù)、代謝組分及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間差異顯著,尤其是優(yōu)勢細菌群落組成。前者的微生物種類更豐富,其中根霉屬(Rhizopus)是兩者具有特色的真菌。本研究結(jié)果為基于優(yōu)質(zhì)醋曲為模板,模擬和優(yōu)化培養(yǎng)條件,改善醋曲的質(zhì)量奠定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