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紹鋒 曹愛娟 付 鑫 顧根堂 譚章龍
(1.中聯(lián)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2.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非常規(guī)油氣分公司3.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燃氣技術服務分公司 4.中石油測井有限公司遼河分公司)
近年來,受開采煤層氣地面條件及降低建井綜合成本的迫切需要,沁南煤層氣田大規(guī)模應用了L型水平井鉆完井技術,并通過采用地面驅動螺桿泵主體工藝,配套減阻、扶正、防偏磨、井下氣液分離、回注水井筒稀釋煤粉及自動控制等技術[1],較好地實現(xiàn)了煤層氣排采的“八字方針”,整體產氣效果良好。但隨著此舉升工藝技術不斷地實踐,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①管桿的偏磨仍需進一步改善,雖然配套了減阻、扶正及桿導向等技術,但由于井下管桿受力條件復雜,管桿偏磨普遍存在,甚至仍然存在油管被磨穿的現(xiàn)象;②在井筒煤粉嚴重的惡劣條件下,仍然存在煤粉卡泵而停機較多的問題,因為煤層自身產水量較低時,為控制井筒液面平穩(wěn),主動采取了降低轉速或間抽的生產方式,造成螺桿泵因攜煤粉能力變弱和煤粉沉積而發(fā)生卡泵;③對產水量較小的井適應性差,轉速過低,泵效大幅下降,井口不產液,轉速稍提高,液面快速下降,違背了煤層氣平穩(wěn)降液的生產要求,同時轉子空轉,容易造成定子高溫燒泵停機;④在貫徹科學發(fā)展和節(jié)約資源的基本國策方面,進一步降低地面驅動螺桿泵舉升工藝的電力消耗也是企業(yè)發(fā)展中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以存在的問題為導向,舉升工藝總體如果要滿足低產水煤層氣井,那么不僅應進一步解決管桿偏磨問題,應對井筒煤粉有較強的適應性,而且還應滿足節(jié)能的要求?,F(xiàn)有舉升工藝中,無桿泵能夠徹底解決管桿偏磨問題[2-3],也是未來大斜度井舉升工藝的發(fā)展方向[4-7]。其中同心管水力射流泵和氣舉工藝在煤層氣田做過試驗[8-9],但這兩種工藝需要地面配套注水泵或壓縮機等高能耗設備,存在占地面積大、地面工藝復雜以及地面噪聲大等不利因素。而隔膜泵舉升工藝在國外油田低產井已有應用,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和阿塞拜疆[10-11];在國內大慶油田和長慶油田近幾年也進行過試驗,效果良好[12-14]。但國內外未見隔膜泵在煤層氣田試驗的報道,為此開展了煤層氣井隔膜泵舉升及配套工藝技術研究,并在沁南盆地2口煤層氣L型井中應用,該技術消除了管桿偏磨,降低了能耗,應用效果良好。
無桿泵能夠徹底解決偏磨,容積式泵可增強對井筒煤粉的容耐性,故工藝總體思路為:選擇以容積式無桿泵舉升為主體工藝,下至?177.8 mm(7 in)技術套管內,位于?114.3 mm(4in)生產套管懸掛器之上,并輔以其他配套技術。
目前,容積式無桿泵有螺桿泵、離心泵及隔膜泵等。其中:電潛離心泵適合大產量井,因能耗太高且對地面設備要求高,故不適宜采用;電潛螺桿泵的井下電機直接驅動轉子運轉,具有能耗低的優(yōu)點,但和地面驅動螺桿泵相同,低產水時存在轉速低、間抽方式不能解決平穩(wěn)降液和卡泵風險等問題;電潛隔膜泵具備了電潛螺桿泵的優(yōu)點,同時因運動部件不與井液接觸,不存在卡泵的風險,故選用電潛隔膜泵舉升作為主體工藝。
由于隔膜泵的隔膜腔室受氣體影響較大,容易造成氣鎖后不排出井液,故配套技術中需要考慮井下氣液分離;同時,舉升井液中煤粉的增多會增大隔膜舉升的水頭壓力,對泵效及隔膜的壽命造成一定影響,故也要考慮煤粉和井液的分離,以減小舉升水頭壓力,提高舉升能力和延長泵的工作時間。
此外,為滿足煤層氣排采連續(xù)、緩慢、穩(wěn)定及長期降低井底流壓的生產要求,需要配套回注水、井下流壓監(jiān)測及智能控制系統(tǒng)等配套技術。
電潛隔膜泵系統(tǒng)由地面系統(tǒng)、井下管柱和井下隔膜泵機組等3個部分組成。隔膜泵工藝管柱關鍵部位結構如圖1所示。
1—進液閥總成;2—出液閥總成;3—隔膜泵上接頭;4—螺旋葉片;5—金屬濾網;6—篩管;7—三相分離器中間連接接箍;8—密封座;9—橡膠密封件;10—中線管;11—密封壓緊件;12—防砂導流罩。
地面系統(tǒng)供電,經動力電纜將電能傳遞至井下電機,電機啟動并帶動直角減速器旋轉,直角減速器帶動偏心輪旋轉,偏心輪帶動柱塞做上下往復運動,從而使上部彈簧壓縮和復位,最終形成隔膜的壓縮和復位運動。由于隔膜的往復“呼吸”運動,進液閥和出液閥分別打開和關閉,實現(xiàn)隔膜腔內的進液和出液舉升動作。當隔膜泵進液閥打開時,出液閥關閉,油套環(huán)空液從篩管進入,經螺旋葉片,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實現(xiàn)氣液分離,氣體向上聚集并從篩管上部的排氣孔排出到油套環(huán)空,液體向下經隔膜泵進液閥進入隔膜腔室;當隔膜泵出液閥打開時,進液閥關閉,隔膜腔室內的井液經出液閥向上進入中心管內;進液閥和出液閥連續(xù)工作,中心管的井液不斷向上被舉升,當井液流動到中心管上端面后,通過側向導流口進入油管內,由于流動截面增大,流速降低,井液攜帶煤粉能力減弱,在此處進行固液分離,煤粉逐漸沉積在密封座以上中心管與油管的環(huán)空內。而井液繼續(xù)向上直至被舉升至地面。
1.4.1 地面工藝設計
地面系統(tǒng)由集成控制柜、井口及回注水箱等組成。其主要功能為電路控制、多纜線井口穿越連接井下、備用回注水、集水和集氣。地面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1—控制柜;2—上部井口;3—水表;4—水箱;5—注水管線;6—下部井口;7—套壓表;8—氣流量表;9—電纜電線;10—放空火炬。
地面控制柜為戶外型,無需額外防護措施,具備遠程監(jiān)測、參數調整和啟停功能。控制柜工作溫度為-60~50 ℃,相對濕度100%(25 ℃以下),工作頻率50 Hz,供電電壓380 V±38 V。地面井口為專用井口,其上法蘭盤采用了“井口電纜穿越”技術,設置有回注管線、井下壓力計電纜及隔膜泵動力電纜穿越口。水箱為簡易型,可備1 m3清水。地面井口集水管線上設有水表,集氣管線上設有氣流量表,套管另一端設有套壓表。
1.4.2 舉升工藝井下管柱設計
本設計采用了以電動潛油隔膜泵為主體并配套舉升工藝井下管柱(見圖3)的形式。井下管柱包括油管、泄流器、井下三相分離裝置及壓力計托筒。氣液固在井筒內分離。起管時,井下管柱具有環(huán)境保護、連接井口及隔膜泵機組的作用。井下隔膜泵機組包括導鞋、補償器、電機、傳動體及隔膜體。另外,油管外壁配套油管扶正器及單/雙聯(lián)保護器,以保護回注水管線、壓力計電纜及動力電纜。
1—單聯(lián)保護器;2—回注水管線;3—雙聯(lián)保護器;4—泄流器;5—壓力計電纜;6—篩管;7—動力電纜;8—壓力計;9—壓力計托筒;10—隔膜體;11—傳動體;12—電機;13—補償器;14—導鞋。
隔膜泵機組選用電驅動的潛油隔膜泵,將電機放置在井下,直接驅動電機運轉,可有效降低能耗。其中的傳動體由傳動軸、軸向錐齒輪、徑向錐齒輪、凸輪、柱塞、襯套、滑閥、泄油閥、進油閥和彈簧等組成。隔膜體內裝有橡膠隔膜(將潤滑油與舉升井液隔開)、進液閥總成及出液閥總成。該泵機組實際上是一種單獨工作的柱塞泵,其排量取決于柱塞直徑、行程和沖數(電源頻率)。通過安裝不同直徑的柱塞或頻率可控制排量大小。隔膜泵優(yōu)點是執(zhí)行部件通過橡膠隔膜與泵送介質的隔離,這些部件在充滿純凈潤滑油的密封腔內工作。這種油還起工作液的作用,在柱塞泵的作用下推動液力驅動的隔膜“呼吸”工作。
本設計選用的電潛油隔膜泵機組外徑117 mm,排量4 m3/d,揚程1 600 m,裝機額定功率3 kW,長度3.1 m,質量125 kg。
井下三相分離裝置(見圖1)主要由篩管短節(jié)、金屬濾網(可選)、中心管、螺旋葉片、密封總成、防砂導流罩和沉砂杯(位于油管與中心管的環(huán)空)組成。篩管短節(jié)外壁均勻分布有圓孔,下部具有進液通道,上部為排氣通道??筛鶕枰x擇是否在篩管外壁包裹金屬濾網,若井筒內黏性煤泥較多,建議去掉濾網,避免金屬濾網被堵塞。篩管之下中心管外壁分布有螺旋葉片,其作用為更好地進行氣液分離。密封總成由密封座、橡膠密封體和密封壓緊件組成,具有封堵中心管和油管上、下環(huán)空的作用。防砂導流罩結構簡單,通過螺紋連接在中心管的上部,將中心管上部封堵,防止生產時或停機后上部液體中的煤粉下沉進入中心管內部,造成開機舉升不暢或堵死后無法舉升的問題;同時,防砂導流罩的側面設有導流口,隔膜泵出液閥排出后的井液經導流口進入油管內,再被舉升至地面。對井下三相分離裝置中的篩管及側外壁圓孔,可根據進液量設計其過流面積,從而確定其他相關參數;對防堵過流罩側孔,可根據排液量設計其過流面積,從而確定其他相關參數。
本設計采用了?73.0 mm油管、?38.1 mm中心管及?73.0 mm篩管,篩管外未包裹金屬濾網。密封總成以上的中心管長度約20 m,以下約10 m,篩管外壁均勻分布直徑1 cm的圓孔,防砂導流罩側面分布2個0.8 cm×2.0 cm的長方形孔。
泄流器的功能是實現(xiàn)管柱工藝環(huán)保,起管柱前建立油管內與套管內的連通,避免井液污染地面環(huán)境。其結構簡單,由上接頭、泄流銷釘及下接頭組成。泄流器軸向為舉升液體通道,側面開孔由泄流銷釘封堵,液體不能流通。修井作業(yè)時,在起生產管柱前,從地面向油管內投入專用撞擊棒,使泄流銷釘脫落,油管與套管連通,泄流器以上油管內的井液在起油管過程中流入套管內,故起至井口的管柱內沒有容納井液,不會產生地面污染問題。本文設計的泄流器外徑88.9 mm(3in),內徑50.8 mm(2 in),長度0.1 m。
單聯(lián)保護器和雙聯(lián)保護器功能是扶正保護動力電纜、壓力計鎧裝電纜和回注水管線,并使其緊固在油管外壁上,避免管柱在起下過程中的磕碰與損傷。其中單聯(lián)保護器在油管中部使用,雙聯(lián)保護器在油管接箍處使用。單/雙聯(lián)保護器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在隔膜泵機組電機上端面引接電纜處,采用鑄鋼型電纜保護器,同時在L型井二開造斜點以下配套油管扶正器。通過一系列剛性保護,保障了起下管柱及生產過程中電纜和管線完好。
表1 單/雙聯(lián)保護器主要技術參數 mm
回注水工藝裝置主要由地面水箱、地面注水泵及井下注水管線組成。其功能是改變井筒煤粉濃度,提高舉升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性。其中注水管線通過井口穿越密封后,緊固在井下油管外壁,注水管線下端位于井下三相分離裝置中篩管處。工作時,通過打開地面水箱開關,依靠水勢差將潔凈水不斷向井筒內補給,稀釋井筒煤粉濃度,改善井下泵工作環(huán)境,提高泵運行穩(wěn)定性。若井套壓高,可通過開啟地面注水泵實施回注水工藝。
本設計選用了排量3 m3/d,揚程150 m的離心泵,注水管線選用?22.2 mm鋁塑管。
智能控制系統(tǒng)主要由儀表單元、動力單元和控制單元組成,并通過網絡、遠程服務器及用戶終端實現(xiàn)遠程控制。它可滿足煤層氣井“連續(xù)、緩慢、穩(wěn)定、長期”生產要求,實現(xiàn)電機啟停及保護、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監(jiān)測、數字化遠程智能控制等功能,達到閉環(huán)控制管理生產的目的。儀表單元包括井下壓力計、套壓變送器、管壓變送器、氣體流量計及流體流量計。動力單元主要為變頻控制器。控制單元包括電源系統(tǒng)、采集模塊、控制模塊、通信模塊及人機界面。智能控制系統(tǒng)可以對動液面、氣水量、套壓、井底流壓及電流等參數實施測量和診斷、實施遠程調參和及時處理。在必要時根據采集的參數,降低隔膜工作頻率或開展間歇性排水,更好地滿足了經濟工作模式。
(1)集成創(chuàng)新了井下三相分離裝置。國內外油田應用的隔膜泵機組沉砂主要依靠油層之下的沉砂口袋[11-14],而管柱上沒有設計固液分離功能。本文研制的井下三相分離裝置創(chuàng)新設計了沉砂功能。不僅將沉砂功能設計在篩管之上,而且設計了結構簡單的防砂導流罩,實現(xiàn)了氣液固分離及分離后固體的儲存,保障了煤層氣井的正常生產。
(2)實現(xiàn)了國內外首次在煤層氣井的現(xiàn)場應用。該技術在沁南盆地2口L型煤層氣井的首次應用即取得了成功,形成了煤層氣開采領域一項新的舉升工藝及配套技術。
沁南盆地Q1-H井和Q2-H井為2口割縫篩管完井的L型水平井,造斜點分別為507和556 m,最大井斜角分別為97.5°和98.3°,采用了地面驅動螺桿泵排采配套減阻、扶正、防偏磨、井下氣液分離、回注水井筒稀釋煤粉及智能控制等技術,運行較為平穩(wěn),產水量在1~4 m3/d之間波動,但排采生產過程中分別因煤粉卡泵和脫扣造成停排。采用電潛隔膜泵配套井下三相分離、回注水稀釋煤粉及智能控制等技術后,兩口井生產曲線分別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Q1-H井生產曲線
圖5 Q2-H井生產曲線
截至目前已分別運行380和450 d,除2020年8月因山區(qū)下雨電力系統(tǒng)影響停機及冬季地面管網凍堵對產量造成影響外,運行較之前螺桿泵排采工藝更加平穩(wěn),且停機后開機生產正常,泵效穩(wěn)定在85%以上,套壓穩(wěn)定,產水量穩(wěn)定在1 m3/d,產氣量分別穩(wěn)定在3 400和2 800 m3/d。另外,采用螺桿泵舉升工藝的電機額定功率為15 kW,實際運行8~10 kW,年耗電7.0×104~8.7×104kW·h;而采用電潛隔膜泵的電機額定功率為3 kW,實際運行2.0~2.5 kW,年耗電僅1.8×104~2.2×104kW·h,年節(jié)電量達4.8×104~6.9×104kW·h,節(jié)能降耗效果顯著。
(1)煤層氣井隔膜泵舉升及配套工藝為無桿泵舉升技術,適用于大斜度、產水量小及煤粉含量高的煤層氣井。
(2)該舉升及配套工藝簡單,地面設備少,沒有驅動裝置,不需要地基,所用隔膜泵具有體積小、質量輕、長度短、泵效高、運行穩(wěn)定以及節(jié)能等優(yōu)點。
(3)該舉升及配套工藝是一種新的開采煤層氣舉升工藝技術,技術總體處于起步階段,工藝的適應性及配套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究。建議煤層氣行業(yè)積極嘗試電潛隔膜泵舉升工藝,完善配套技術,為煤層氣大斜度井的開采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