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樂 李銶石
下頜第一磨牙作為口腔承受咬合力較大且萌出時間較早的牙齒,易出現(xiàn)齲齒和隱裂現(xiàn)象,導致根尖周炎、牙髓壞死、牙髓炎等口腔疾病,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負面影響。臨床上首選根管治療術應對根尖周炎、牙髓壞死和牙髓炎等口腔疾?。?],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多次根管治療屬于傳統(tǒng)的口腔治療術,患者需要多次赴院就診,這會增加患齒的感染風險,給口腔治療增加難度。針對傳統(tǒng)口腔治療術的不足,隨著口腔醫(yī)學的發(fā)展,研究出一次性根管治療術,避免了患者多次到院就診,減少了患齒的感染風險[2]。故本研究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下頜第一磨牙牙髓壞死與慢性根尖周炎,觀察其對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疼痛消退、炎癥消退時間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9 月本院收治的180例下頜第一磨牙牙髓壞死與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患者自主選擇的治療方案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0例。對照組:女48例,男42例;年齡19~76 歲,平均年齡(38.76±12.42)歲;需要治療的牙齒為90 顆。觀察組:女47例,男43例;年齡18~77 歲,平均年齡(38.27±12.93)歲;需要治療的牙齒為90 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協(xié)會審批。納入標準:X 線片顯示患牙的牙齦組織、牙周相對正常,并且根管通暢的患者;不存在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標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患有嚴重牙周病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多次根管治療。常規(guī)清理患者下頜第一磨牙的腐質牙體,對牙齲洞進行開髓。待開髓后,清理牙髓的病變組織。待牙髓組織清理干凈之后,將失活劑置于病變組織部位。待1 周之后,繼續(xù)根管治療的預備工作。待再過1 周之后,進行填充根管的治療步驟,用根管填充糊劑填充根管。
觀察組患者采用一次根管治療。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開髓之后,使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沖洗根管,清除牙髓病變組織。待牙髓組織清理干凈之后,對根管進行擴大,擴大的儀器為手動根管擴大器。逐號預備根管,預備的方式為逐步后退的方式。在每次增大根管時,用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根管,待沖洗根管完畢,則完成根管預備。對患牙進行隔濕后,置碘仿海棉于根管內(nèi),5 min 后去除碘仿海棉。置甲硝唑碘仿糊劑于根管內(nèi),后放入主牙副尖和膠尖。觀察根管與主牙副尖、膠尖的貼合狀況,確保根管與主牙副尖、膠尖充分貼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6 個月后的臨床效果,根據(jù)X 線片檢查、患者的咀嚼功能狀況、疼痛癥狀來評估臨床療效,判定標準:若經(jīng)X 線片檢查,患牙處根管填充狀態(tài)良好,無松動和異物感染現(xiàn)象,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無疼痛狀況出現(xiàn),為顯效;經(jīng)X 線片檢查,患牙處根管填充狀態(tài)良好,無松動和異物感染現(xiàn)象,患者的咀嚼功能有所恢復,但是出現(xiàn)有輕微的叩痛,為有效;經(jīng)X 線片檢查,患牙處根管填充出現(xiàn)異常,出現(xiàn)松動和異物感染現(xiàn)象,患者的咀嚼功能沒有改善,出現(xiàn)明顯的疼痛癥狀,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患者疼痛消退和炎癥消退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6 個月后臨床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6 個月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6 個月后臨床效果對比[n(%)]
2.2 兩組患者疼痛消退和炎癥消退時間對比 觀察組的疼痛消退時間和炎癥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消退和炎癥消退時間對比(,d)
表2 兩組患者疼痛消退和炎癥消退時間對比(,d)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牙髓炎作為臨床常見的口腔疾病,表現(xiàn)為溫度刺激痛、放射性疼痛、自發(fā)疼痛。牙髓炎由于牙髓遭受感染導致,會造成頜骨感染,甚至引發(fā)根尖周炎。牙髓炎會增加炎癥物質的滲出,阻塞牙髓腔內(nèi)靜脈微循環(huán),使牙髓局部組織無氧或低氧,造成牙神經(jīng)的死亡,導致牙髓組織發(fā)生壞死[3]。下頜第一磨牙作為使用程度較高的牙齒,更容易發(fā)生感染,導致根尖周炎和牙髓壞死,引發(fā)腫脹、疼痛等不適癥狀,為了緩解這些癥狀,可對患者進行根管治療[4]。根管治療作為口腔醫(yī)學中治療牙根感染和牙髓壞死的一種手術,通過清除受損牙本質和牙髓,再嚴密填充根管,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牙齒癥狀[5]。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6 個月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一次性根管治療下頜第一磨牙牙髓壞死與慢性根尖周炎較多次根管治療的臨床療效好。根管治療術通過根管預備清除牙髓腔內(nèi)受感染的本質牙層、細菌、壞死的牙髓組織,恢復根管的通暢狀態(tài),再進行消毒和填充,從而封閉、堵塞根管的腔內(nèi)空間,使感染的細菌失去生存的空間,避免感染的繼續(xù)和再感染的發(fā)生[6,7]。多次根管治療,在根管預備階段完成后,需要多次對牙髓腔進行失活處理,使治療的療程延長,同時治療的過程中,步驟較多,多次對根管封藥治療,需要嚴格進行消毒,但是不能徹底對根管的細菌進行清除,導致牙髓腔易出現(xiàn)感染狀況,無法有效保障填充質量,使臨床療效較差。一次性根管的根管消毒、預備、填充都是一次性完成,通過使用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根管,可充分清理根管的細菌,避免一種沖洗液的清理不足狀況,再借助甲硝唑碘仿糊劑、牙膠尖進行填充,防止細菌殘留,減少感染的狀況,達到的臨床療效較好[8-10]。本研究中,觀察組的疼痛消退時間和炎癥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一次性根管治療下頜第一磨牙牙髓壞死與慢性根尖周炎可縮短患者的疼痛時長,消炎時間較短。根管治療手術的疼痛現(xiàn)象與填充根管后對牙根尖組織的化學性刺激、根尖滲出物、壓迫等因素相關[11]。多次根管治療會長時間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易損害免疫系統(tǒng),導致應激反應較大,不利于疼痛和消炎,使疼痛加重和消炎時間延長。根尖周炎作為牙髓炎的繼發(fā)疾病,由于根管遭受細菌感染,導致產(chǎn)生炎癥反應,造成根尖局部組織壓力和水腫滲出,從而給患者帶來痛感。在一次性根管治療的根管預備階段中,采用的預備設備是手動根管擴大器,可減少根尖孔的碎屑量,減少疼痛。一次性根管通過有效清除細菌和炎癥物質,及時填充根管,可避免多次換藥過程中造成的再感染,同時可避免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長時間刺激,減小機體的應激反應,有利于消除炎癥癥狀,縮短患者的疼痛時長[12-15]。
綜上所述,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下頜第一磨牙牙髓壞死與慢性根尖周炎的臨床療效好,可縮短患者的疼痛時長,消炎時間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