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棋
摘要:在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將古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展現(xiàn)出來,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能夠使學生快速融入學習,體會詩詞的語言和優(yōu)美境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夠深入透徹地理解古詩詞,從而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诖耍韵聦單鲂W語文古詩文情景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情景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古詩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古詩的學習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尤其是能夠提高對傳統(tǒng)文化的鑒賞能力,在進行古詩背后的故事以及情感內涵的教學時學生也能夠通過這些內容逐步形成正確的三觀,這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此階段進行古詩教學,學生若能夠掌握詩歌的鑒賞方法,也可以為學生學習更高難度的古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創(chuàng)建情境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瑰寶,其特點是精短有意境。詩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均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實現(xiàn)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目的。古詩詞語言優(yōu)美,文化韻味濃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古詩詞學習可以陶冶學生情趣,豐富情感,提升學生對詩詞的品讀能力。小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去理解古詩詞,以此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思維,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以學習《憶江南》(白居易)為例,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同時開始播放憶江南歌曲,在播放完以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象的畫面,如鮮艷的花朵、清澈的水、鳥語花香、鶯歌燕舞,一幅美麗的江南春景圖。借著想象的美好畫面,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詩句的形式描述自己的想象,在學生描述后教師引入這首古詩,讓學生體會作者筆下的江南和自己描述的有何不同,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同時教師可引入作者的另一首描寫春天的詩《大林寺桃花》,引導學生將兩首詩展開聯(lián)想畫面,同樣描寫的春天,這首詩描寫了一幅山高地深和平地有所不同的晚春景色,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二、用語言描述的形式創(chuàng)造情境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時,情境介入法是已經被實踐證明有效的方式,而部分教師在應用該方式時,刻意求新求異,把課堂妝點得十分高大上,雖然我們并不排斥這樣的做法,但也同樣尊重平實的語言描述做法,甚至認為,因其簡便易行的優(yōu)勢,用語言描述的形式創(chuàng)造情境,應當成為情境介入教學古詩的主要做法。實際操作時,若有情境介入的必要性,教師可及時提供語言描繪的輔助,這對學生認知活動發(fā)展而言,導向作用是值得重視的。由于小學生接觸古詩詞的數(shù)量不多,認知層次也相對較低,所以,無論誦讀還是理解都面臨不小的障礙,教師運用看似平實的語言描述形式展現(xiàn)出同作品相關的情境,是破解障礙的較直接也是較有效的做法,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接下來的朗讀、分析等操作,并感受到古詩學習帶來的樂趣。例如,當教學至杜牧《山行》一詩時,教師可以運用此方法,滿懷深情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在一個深秋的傍晚,唐代詩人杜牧在山林間行走,原本路途匆匆,可為什么他又流連忘返、停步不前呢?拋出這個問題后,教師把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問題的帶動下進入情境、感受意境,達到思維的碰撞與交流效果。因為有教師的語言描述,接下來的問題回答階段,學生普遍可以有較好的表現(xiàn),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等意象,將在學生的思考與回答中,構建形成獨立的情境,再由學生循著教師的思路,把情境內容表達出來,比如,有學生說:山上有一條用小石子鋪成的小路,小路蜿蜒伸展,向著遠方,周圍是望不到盡頭的楓樹林,這景色實在太美了,詩人很喜歡,他不想離開這里,于是停下車子,盡情欣賞這迷人的景色。
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小學生的認知角度來看,古詩詞作為以古代漢語為基礎的知識內容,其與學生每天所使用的語言存在差異,再加上學生本身理解能力較弱,所以他們會出現(xiàn)比較抵觸和排斥古詩詞的情況。當學生不具備學習興趣時,古詩詞教學工作很難展開,其教學效果也自然不會特別理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實現(xiàn)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情境教學模式得以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用。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有機會進入到古詩詞所描繪的情境中去體驗,這會帶給他們新鮮感,并讓他們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得到激發(fā),古詩詞教學效果必然會因為學生的學習興趣狀態(tài)而有所提升。
四、靈活布置趣味課后作業(yè),將詩歌教學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之中
小學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古詩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也有許多課外的古詩需要學生掌握,而且古詩由于離學生的生活有些遠,而小學生的遺忘速度又較快,這就會導致古詩教學質量降低。因此,課后的復習鞏固對于小學生而言十分重要。而小學階段學生的課余時間十分多,語文教師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幫助學生加深對古詩的印象,切實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靈活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方式,將詩歌教學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之中??梢宰寣W生制作有關詩歌的簡筆畫,然后在班級內進行展示。也可以讓學生以當天學習的詩歌為主題,利用課下的時間去尋找與之相似主題的詩歌,然后要求學生將詩歌抄錄下來,到了第二天,給學生預留三到五分鐘的時間朗讀自己找的古詩,并且要求學生簡要介紹一下詩歌大概寫了什么內容,或者描述了哪些場景。
五、降低知識的學習難度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以情境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可以實現(xiàn)對知識學習難度的有效降低,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促進他們的學習進步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當教師可以構建起優(yōu)質的教學情境時,學生不僅有機會去進行情境體驗,同時還可以在體驗過程中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交流,這可以讓古詩詞的學習難度在互動學習中有所降低。
結束語
在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滲透素質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古詩詞的教學和教育價值得到了關注和認同。而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是為了強化古詩詞的作用和價值,使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古詩素養(yǎng)和學習水平,以此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
參考文獻
[1]林紅紅.小學語文古詩文情景教學方法實踐探討[J].新課程,2020(29):51.
[2]吳鵬舉.小學語文古詩文情景教學方法分析[J].文理導航(下旬),2019(12):60-61.
[3]王興文.簡析小學語文古詩文情景教學方法[J].福建茶葉,2019,41(0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