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穎蘭 檀 穎 秦博穎 保定恒興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河北省保定市 071051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主要指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的胃部疾病,患者多表現(xiàn)為脹滿、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等,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胃潰瘍等并發(fā)癥,甚至向胃癌發(fā)展[1]。雷貝拉唑是臨床治療CAG的常用藥物,其具有強效抑酸作用,且作用持久,可快速減少胃酸分泌,改善胃部環(huán)境,以減輕患者臨床癥狀[2]。胃復春片是一種中藥制劑,內含紅參、香茶菜和麩炒枳殼三味中藥,可發(fā)揮活血解毒、健脾益氣之功效,利于調節(jié)病變組織及周圍血液循環(huán),加快胃黏膜組織修復,促進胃黏膜屏障功能恢復,以緩解患者痛苦[3]。鑒于此,本文旨在分析胃復春片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CAG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診于我院的86例CAG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31~57歲,平均年齡(43.65±2.19)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19~25,平均BMI 21.38±1.15;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2.69±0.42)年;疾病類型:胃竇萎縮21例、胃體萎縮16例、全胃多灶萎縮6例。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32~55歲,平均年齡(43.62±2.16)歲;BMI 19~25,平均BMI 21.41±1.17;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2.71±0.44)年;疾病類型:胃竇萎縮22例、胃體萎縮17例、全胃多灶萎縮4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4]中相關診斷;經內鏡確診;精神狀態(tài)正常;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肝、腎功能障礙;疑似癌變者;對本研究用藥過敏;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3 方法 兩組均予以抗幽門螺桿菌(Hp)、抑酸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予以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濟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20)治療,口服20mg/次,2次/d。觀察組加用胃復春片(杭州胡慶余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03)治療,口服,4片/次,3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8周。
1.4 觀察指標 (1)血清炎性因子: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抽取3ml靜脈血,血清分離后,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水平。(2)胃黏膜萎縮與腸上皮化生狀況: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于既往胃竇部位取兩塊相同組織檢查患者胃黏膜萎縮與腸上皮化生狀況,其中胃黏膜萎縮:重度:固有腺體減少>2/3,且部分徹底消失;中度:固有腺體消失1/3~2/3;輕度:固有腺體消失<1/3。腸上皮化生:重度:腸上皮化生超過腺體與表面上皮整體面積的2/3;中度:腸上皮化生在1/3~2/3;輕度:腸上皮化生占1/3內。(3)不良反應:腹瀉、口干。
2.1 血清炎性因子 治療后,觀察組IL-6、TNF-α、IL-8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對比
2.2 胃黏膜萎縮與腸上皮化生狀況 治療后,觀察組胃黏膜萎縮與腸上皮化生狀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黏膜萎縮與腸上皮化生狀況對比[n(%)]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出現(xiàn)腹瀉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65%(2/43);觀察組出現(xiàn)腹瀉1例、口干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98%(3/4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0.000,P=1.000)。
CAG病情復雜,其多由Hp感染、飲食不當、慢性淺表性胃炎等多因素綜合所致,其中Hp感染是發(fā)病的主要因素,可破壞胃黏膜屏障,持續(xù)損傷胃黏膜上皮,減少固有腺體,從而誘發(fā)噯氣、腹痛等癥狀[5]。雷貝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進入體內可快速干擾胃壁細胞H+-K+-ATR酶系統(tǒng),減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內pH值,以減小胃酸對胃黏膜損傷,緩解臨床癥狀[6]。雷貝拉唑還具有抗Hp作用,可對Hp尿素酶進行抑制,直接攻擊Hp,干擾其增殖分化,從而加快胃部Hp清除,減輕Hp誘導的炎癥損傷,加快疾病康復。但CAG被列為癌前病變,其病情頑固,單藥治療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炎癥反應與CAG病情進展關系密切,IL-6、TNF-α、IL-8屬于常見的炎性因子,其中IL6、IL-8屬于趨化因子,可誘導炎癥反應,加重炎性損傷;TNF-α由單核巨噬細胞分泌,可加快炎性介質分泌,擴大炎癥反應。而長期炎癥反應狀態(tài)下,可導致腺體萎縮與腸上皮化生,致使DNA突變,增大癌變風險。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IL-6、TNF-α、IL-8低于對照組,胃黏膜萎縮與腸上皮化生狀況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胃復春片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CAG效果顯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減輕胃黏膜萎縮與腸上皮化生程度,且不良反應少。中醫(yī)將本病歸屬于“胃脘痛”等范疇,認為其是由脾胃虛弱、肝氣郁結所致,治療應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為主。胃復春片則屬于補益藥物,其內紅參可補氣健胃、益氣攝血;香茶菜可活血散瘀、解毒消腫、行氣除濕;麩炒枳殼可理氣寬中、消滯除脹;諸藥合用,有健脾益氣、活血解毒之效,可加快病情好轉,減輕患者痛苦?,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7],胃復春片可改善胃黏膜病變部位血液循環(huán),加快黏膜不斷修復、再生,從而消除局部炎癥反應,促進黏膜屏障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胃復春片聯(lián)合雷貝拉唑可抑制CAG患者局部炎癥反應,阻止胃黏膜萎縮與腸上皮化生,促進病情好轉,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