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李 清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中職學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中職學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yǎng)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很重視對學生技能的訓練,在德育工作上還有所欠缺?!爸毓茌p育”是中職學校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常用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職班主任應該積極采取“管育并重”的德育方式,切記“一邊倒”,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德育工作的目標。
1.班主任概述
班主任是指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級學生的品德、學業(yè)、健康與生活的教師。[1]
《關于加強中等職業(yè)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要充分認識中等職業(yè)學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中等職業(yè)學校班主任是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職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2]無論是中小學還是中職學校,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等職業(yè)學校應該加強規(guī)范班主任日常工作,落實國家教育政策,提高中職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2.班級管理概述
班級管理是指班級教育工作者帶領班級學生按照教育管理規(guī)律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標和班級工作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3]其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直接管理者,其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該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做到管理行為和教育行為相統(tǒng)一。
3.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管”和“育”
德育是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念而進行的有目的的活動。我國學校的德育工作大致包含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三個部分。例如,道德品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不怕苦不怕累、堅強勇敢、遵紀守法、團結同學、尊重師長等品質。政治教育要求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提升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教育主要是教育學生要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管”是指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組織、協(xié)調和管理,根據(jù)學校的計劃和目標,采取一定的措施,利用班級內外的資源來維護班級的良好秩序。而“育”是指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提升學生的道德意識。“管”和“育”之間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二者對于班級管理來說不可分割,同等重要。
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不同,中職學生相對于普高的學生來說更加難以管理,因為學生考試和升學壓力較小,大部分學校都是嚴抓學生紀律而忽視了教育。中職班主任應當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將管理和教育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不能忽略其中一個。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其工作職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傳統(tǒng)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我們應該不斷探索,“管育并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員。[4]
1.中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普遍采用“重管輕育”的管理方式
“制度管理,績效考核”始終圍繞著每一位中職班主任。各中職學校有計劃地制定各種制度和標準,并將學生遵守這些標準的情況計入班主任的績效考核,作為班主任評優(yōu)評先的參考依據(jù)。以廣西南寧一所中職院校為例,班主任一周要有三次學生早操巡查記錄,兩次晚自習檢查的簽到記錄,還有班主任會議以及各種主題班會記錄,除了這些日常工作之外,班主任還要處理學生的日?,嵤?,比如遲到、早退、曠課、宿舍臟亂差等問題,都與班主任有關。大部分班主任除了管理班級,還要上課。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很多班主任沒有辦法專心于教學,更不用說認真做好德育工作了,為了班級量化考核,班主任嚴格把控對學生的管理,從而忽視了“育”。這種“重管輕育”的班級管理模式很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學校應該為每個年級配備相應的輔導員輔助班主任,或者合理安排班主任的工作量,從而減輕班主任的壓力。班主任自身也要在管理好班級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更好地維護班級的秩序,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2.中職班主任管理意識淡薄,缺乏正確的學生觀
一直以來,中職的德育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許多教師堅持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這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班主任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解決問題。由于社會大多數(shù)人對中職學生仍有偏見,班主任也因此受到大眾的影響,沒有把中職學生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不能客觀地去分析學生的特點,這也導致了學生的自卑并缺乏學習的動力。一些班主任偏愛成績較好或者較聽話的學生,這容易影響班主任在學生心中的威信,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漸漸地感到厭煩。除此之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由于事情較多,很多時候會忽視學生的心理變化,導致班級的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
1.學生管理難度加大
目前,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都是“00”后,他們基本上是中招考試落榜沒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其中有些學生家庭條件不錯,從小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這給班主任的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這些學生有明顯的特點,學習動力不足,處于叛逆期,對于學校的管理制度不滿意,經(jīng)常缺課,一些父母將他們送到中職學校只是為了等到一定的年齡就出去工作。對于班主任來說,要從觀念上改變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服從學校的安排是非常困難的,這就導致一些中職班主任強抓學生遵守紀律的行為,而忽視學生的德育工作,因為在一些班主任看來,一個班級如果沒有了紀律就成了一盤散沙,只有學生遵守紀律才能有秩序地開展教學工作,學校才能正常地運轉。
2.過多的“量化”管理
學生在校必須遵守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對處于叛逆期的中職生來說,條條框框的規(guī)定只會讓他們更加反感。人的本性告訴我們,沒有誰愿意被強迫或被命令去做某事。一項項制度、一條條行為規(guī)范,在每一所中職學校的墻上都有掛起來,但卻很難真正地落實。在日常班級管理評價中,這一條條的行為準則都被轉化為數(shù)字,甚至存在不公平的現(xiàn)象,這對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傷害,同時有可能讓學生學會弄虛作假的行為。對于一些認真負責的班主任來說,單一的量化評價也會磨滅工作的信心和熱情,容易產生產生職業(yè)倦怠,這對學校的持續(xù)發(fā)展而言是不利的。
3.班主任對德育的理解存在偏差
中職班主任對德育的目的和形式存在著認知上的偏差。德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教會學生正確的行為方式,形成良好的道德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然而在中職學校,一些學校領導和班主任卻簡單地認為德育工作就是讓學生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其實,這只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僅僅規(guī)范和約束學生的行為并不能在思想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這種簡單的規(guī)范、約束行為只是人的道德品質的一種外在形式的表現(xiàn),不能等同于道德。正是這種錯誤的德育認知偏差,中職班主任才會將管理作為他們的工作重心。[5]
1.正確認識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以“管”為基礎的。學校對學生的班級量化考核制度盡管有一定的弊端,但也對規(guī)范學生行為以及維護學校的良好秩序具有積極作用,班主任要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項要求,不能完全否定“管”的作用。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管”要適當,不能過度干預學生的生活
班主任對班級有管理的權利,可以管理學生對班級公共物品的使用,可以制定相應的班規(guī)等,但不能過多地去干涉學生的生活以及隱私。有時候,班主任為了班級管理的需要,可能會對學生的各種信息進行收集來了解情況。而有的學生往往不愿意配合班主任,覺得這種行為侵犯了自己的隱私。因此,對于班主任的過度“關心”,很多學生感到不舒服,反而覺得班主任管得過多。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班主任不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這對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十分不利。因此,班主任要學會適當?shù)胤攀郑o每位學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間,使他們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班級環(huán)境中快樂成長。
(2) 執(zhí)行管理要遵循學生的意愿
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的年齡在14-17歲之間,中職學生的成長分為四個階段:寄生期、依賴期、叛逆期和成熟期。對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中職學生來說,他們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很多,有生理問題、創(chuàng)傷事件、家庭系統(tǒng)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在學生當中都很常見,班主任要根據(jù)不同的問題去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找準對策,因材施教,讓學生少走彎道,這是教師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學生負責。面對一些倔強的學生,如果班主任讓學生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就帶有了“強制性”的色彩,這時候,班主任就要因事因時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比如,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都有下企業(yè)實習的要求,但是當學生存在身體問題或者其他原因時,學校和教師不得強制學生去,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當學生犯錯時,班主任不能過度濫用職權對學生進行重罰。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犯錯,并給他們糾正錯誤的機會,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學會成長,不斷進步。
(3)班級管理要有多元性
中職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不能太單一,學生處于一種模式久了之后,慢慢地就會感到枯燥,認為教師是按照“套路”來進行管理,大大降低了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目前,許多中職班主任過于看重量化考核制度,把班級排名以及扣分情況作為衡量班級好壞的標準。這種評判的標準過于片面,量化考核制度過于“數(shù)字化”,且存在不公平的現(xiàn)象,班主任應該從整體上了解、把握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讓他們在自由的空間快樂成長。同時,班主任要學會克制和換位思考,出現(xiàn)問題時積極面對,并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和解讀。另外,教師要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耐心引導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夠從學生身上收獲幸福感。班主任還應與時俱進,多閱讀和德育、班級管理相關的書籍,提升班級管理能力,探索更多的適合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模式。[6]
2. 注重班級管理中“育”的重要作用
中職班主任除了做好管理的工作外,還應該注重教育工作。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堅持以“育”為中心,在管理中發(fā)揮“育”的關鍵性作用。在“重管輕育”的德育模式下,大部分中職班主任的“育”帶有明顯的“說教”色彩,助長了學生的抵觸情緒。我們不是“要求學生做什么”,而是要學生領悟到“怎么做”。因此,中職班主任需要不斷加強學習和實踐,尋找合適的課堂管理方法。
(1)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通過情感教育引導學生
美國一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曾提出“冰山理論”,冰山理論的應對方式有指責型、討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當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不要先講理,要先談情(情緒)。一些中職班主任往往以僵化、刻板的形象與學生進行交流。然而,班主任的這種形象有可能進一步拉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喜歡與平易近人的人相處。如果一個人總是板著臉,會給人一種不好相處的感覺,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教師要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小學、中學、大學不同階段的學生喜歡的教師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來扮演不一樣的角色。在處理一些事情時,溝通方式也很重要,班主任應積極改變溝通方式,以最真誠的情感去面對學生,這樣的方式也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的“大家長”,應該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平等的、互相關心可溝通的關系。班主任要經(jīng)常關注班級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近期學習生活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困難,及時、積極地提供幫助,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促進師生的情感。
(2) 注重話語的邏輯性,用理性的思維教育學生
在學校的德育要求上,班主任要“嚴”,但在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時,班主任要“寬”。比如,平常的大掃除工作,班級早操出勤,班主任都可以適當?shù)亟o予寬松的評價,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但當教師遇到多次違規(guī)并屢次不改的學生時,也要嚴格相待,讓學生心服口服。班主任要允許學生犯錯誤,當學生出現(xiàn)行為偏差時,不能一味地指責和批評學生,應當在了解情況的前提下與學生進行交談,談話的過程中要注重語言表達技巧,避免觸碰到學生反感的地方。同時也向其他學生了解情況,分析學生出現(xiàn)偏差行為的原因,最后再幫助學生找出解決的方案和對策。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引導者”,而不是“管理者”而存在。[7]
(3)注重教育實踐活動的設計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現(xiàn)在的部分學生嬌生慣養(yǎng),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他們缺乏與人溝通、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能力。中職學校的學生有兩種去向,一是就業(yè),二是升學深造。為此,中職學校應根據(jù)實際情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 “社會意識” 與“就業(yè)競爭意識”。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難免存在差異,班主任應當設計各種實用性較高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責任感和團隊精神,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在新形勢下,中職學校和班主任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技能和知識的傳授,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培養(yǎng)“動手動腦,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質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職班主任要改變以往“重管輕育”的班級管理模式,要將“管”和“育”緊密結合起來,構建“管育并重”的德育模式,并通過不斷的學習及時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有效地開展德育工作,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