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
(武漢警官職業(yè)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0)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保證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的保障,但目前,我國大學生的體能素質情況不容樂觀。為此,高校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能訓練,注重宣傳,讓學生意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意義,科學安排體能訓練課程,逐步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在進行大學生體能訓練的時候,要想保證各項體育活動順利完成,需要具備完善的條件。另外,大學生還需要學習各種體育知識和技能,這個過程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除此之外,大部分體能訓練項目都是在戶外進行的,學生在參與活動的時候,也會自然會生出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為之后進行更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奠定基礎[1]。
大學生在畢業(yè)以后,需要走向社會,這就需要學生具備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同時,學生還要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這樣方能得到更高的發(fā)展。加強大學生體能訓練,可以增強大學生的適應能力,特別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教師合理安排大學生體能訓練計劃,可以逐步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具備更高的抵御能力,在之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可以扛住更多的壓力,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
另外,大學生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還可以形成團隊協(xié)作精神,這也是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關鍵。最后,加強大學生的體能訓練,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之后走向社會后可以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人際關系。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時候,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情感特點,使學生的情緒問題以運動的方式發(fā)泄出來。另外,通過加強學生的體能訓練,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情感能力,進而鍛煉大學生的意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項體育鍛煉中,逐漸形成堅毅的意志和情感。
教師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能訓練,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學生參與各種體育項目,可以養(yǎng)成獨特的個性,在鍛煉學生的體魄、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讓學生的精神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教師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能訓練,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保持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在參加運動的過程中,小腦會受到刺激,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能力,提升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讓學生在之后的持續(xù)體能鍛煉中具備耐久能力和靈活能力。
另外,體能訓練也是對大學生進行德育的一種手段,教師采取體育活動的形式,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感知,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的德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之后走向社會可以具備更多優(yōu)勢[2]。
當前階段,很多大學生都沒有意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學生對體能訓練有一定的排斥性,認為大學階段的重要任務是完善知識和技能,殊不知也是加強體能訓練、提升身體素質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宣傳,向學生強調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可以采取開展講座、發(fā)放宣傳冊、在校園網上傳資料等方式,讓大學生意識到體能訓練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例如,開展《體能訓練對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的講座,要求所有大學生都參加。在講座中,教師向學生列舉體能訓練對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積極影響,并應用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不注重身體鍛煉,身體素質低下可能會導致的疾病,讓學生在直觀的畫面中看到不鍛煉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加深對體能訓練的理解,明確體能訓練對提升自己身體素質的重要意義,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進行體能訓練。
講座最后,教師還為每一位學生都分發(fā)了體能訓練的宣傳手冊,將講座中的重點內容都記錄在冊子中,方便學生自己閱讀。另外,教師還在手冊中向學生推薦了幾種體能訓練的方式,并附帶視頻教學鏈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上網觀看視頻,學習體能訓練的動作。
教師通過開展此次講座,讓大學生意識到了加強體能訓練的重要意義,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能鍛煉習慣奠定了基礎。
學生的體能訓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學生具備了體能訓練的意識,就可以馬上進行體能訓練,還需要進行一定的理論知識學習。因此,教師不要急著讓學生進行體能訓練,還要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教師要專門抽出幾節(jié)課的時間,帶領學生學習體能訓練的理論知識。另外,教師可以采取微課教學的方法,將體能訓練的理論知識和技巧錄制成簡短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學習[3]。
例如,教師結合當前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針對男生設置了籃球運動項目,針對女生設計了排球運動項目。為了節(jié)約時間,教師采取微課教學的方法,將籃球運動和排球運動的相關理論知識錄制成了微課視頻,并設計了動畫,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將視頻發(fā)送給了學生。學生可以自行根據(jù)視頻完成理論知識學習。另外,為了檢測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效果,教師要求學生錄制學習反饋視頻,簡單描述籃球運動或排球運動的動作技巧,并進行簡單示范。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較高,有的學生不僅觀看了教師錄制的視頻,還自己上網搜尋了更多理論知識,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在錄制反饋視頻時,學生之間還自主進行了合作,通過相互配合,向教師直觀展示了理論知識技能學習的成果。此外,有的學生還充當了小老師,在校園網上發(fā)布了理論知識教學視頻,在反饋自己學習成果的同時,可以對其他學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此次理論知識教學活動較為成功。
教師還需要開設更加專業(yè)化的體能訓練課程,強化對學生的體能訓練,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很多高校未開設專業(yè)化的體能訓練課程,一般都是體育選課的形式讓學生簡單接觸體能訓練,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為此,教師要加強教學研究,努力挖掘更多體能訓練項目,開設專業(yè)化程度更高的訓練課程[4]。
例如,教師設計了調查問卷,對學校的大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女生在體能訓練方面更傾向于慢跑、轉呼啦圈、跳健美操、打太極拳,而男生更加渴望運動強度比較大的籃球、足球、擊劍、單杠引體向上等。
為此,教師開設了專業(yè)化的體能訓練課程,在傳統(tǒng)的體育選課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加細節(jié)的單杠引體向上、3000米跑的訓練項目,保留了傳統(tǒng)的籃球、足球等團體協(xié)作項目,同時,為女生開設了健美操、仰臥起坐、羽毛球和太極拳的體育訓練課程,要求學生選擇其中的三個進行持續(xù)訓練。
通過開設專業(yè)課程,學生對體能訓練的積極影響了解更深,同時對體能訓練的興趣也更高了,紛紛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能訓練課程,并在教師的專業(yè)指導和帶領下完成了體能訓練,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身體素質。
學生的體能訓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僅靠課上的時間進行鍛煉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的持續(xù)體能鍛煉,以此保證體能鍛煉的效果。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持續(xù)鍛煉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在體能訓練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避免影響訓練效果[5]。
例如,在3000米跑步訓練中,為了學生可以完成3000米全程跑,教師為學生設置了每天的訓練任務:第一,200-400米的慢跑,調動學生的機體內臟的適應能力,調節(jié)呼吸節(jié)奏,掌握呼吸方法,為之后的長跑做好準備;第二,做40-60米的加速跑或變速跑,活動各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柔韌性;第三,做擺臂練習,活動上肢關節(jié);第四,擺臂練習,活動上肢關節(jié);第五,深呼吸練習,調節(jié)呼吸頻率。
教師要求學生以視頻的方式對自己每天的訓練過程進行記錄,除了第一第二項任務不好錄制成視頻,其他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錄制成視頻,發(fā)送給教師。教師通過觀看視頻,分析學生每天的訓練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了有的學生在擺臂練習上存在問題,并沒有配合腿部拉伸,且擺臂的幅度也存在問題。教師馬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利用互動軟件,以開視頻直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示范,幫助學生糾正動作的不規(guī)范問題。
持續(xù)訓練一個月以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3000米全程跑,最終所有的學生都完成了此次訓練任務,可見之前的持續(xù)鍛煉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體能訓練在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堅定大學生的意志等方面意義重大。因此,教師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水平和興趣愛好,合理安排體能訓練項目,讓學生在體能訓練過程中,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為之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