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曉敏
統(tǒng)編本教材中小古文的比例明顯增加,小古文的教學也逐漸得到教師們的關注。學生看到古文往往會出現(xiàn)畏難情緒,其實這些小古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怎樣教學小古文會讓學生們?nèi)菀捉邮?,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呢?在教學中,筆者不斷嘗試,總結出教學小古文四法。
小古文篇幅短小,語言凝練,音韻和諧,適宜朗讀。教學小古文最根本的策略應該是讀,“讀”中蘊藏著豐富的教學智慧。
一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囊螢夜讀》中“螢”“恭”是后鼻音,“胤”“勤”是前鼻音,“盛”是多音字,在這里應讀“chéng”,要做到字字標準,字字飽滿,字字響亮,讀準讀通。
再讀,注意停頓,讀出節(jié)奏。如《囊螢夜讀》中,師讀“胤”,生接讀“恭勤不倦”,師生共讀中滲透了主謂之間停頓的規(guī)律。
三讀,邊讀邊思,讀出深意。無須多解釋,讀著讀著,意思就出來了,意韻就出來了,對古文的內(nèi)容就慢慢有了理解。《囊螢夜讀》中讀到“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時,讓學生思考這件事印證了文中的哪個詞語,學生深刻體會到車胤“恭勤不倦”的品質(zhì)。
閱讀小古文的關鍵一步就是看注釋,注釋既有文章的出處,作者的介紹,還有關鍵字詞的解釋。比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對“嘗”“競走”“信然”等關鍵字詞都有注釋,可以說學生自己閱讀了注釋,就很容易完成課后習題“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材中的小古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課文,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代文化,從古人的發(fā)型、古人的服飾、古人用的器物可以看出古人的年齡,所在的朝代,也能幫助學生領會文章的內(nèi)容。如在《司馬光》一課的插圖中,有一個大大的“甕”,是口小腹部大的陶器,和我們現(xiàn)在的“缸”的樣子就不太一樣,為后文營救小孩難度大埋下伏筆?!锻跞植蝗〉琅岳睢芬晃牡牟鍒D中,可以看到李子多得把枝條都壓彎了,就很容易理解“李樹多子折枝”這句話。
教材中選取的小古文,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囊螢夜讀》《鐵杵磨針》《學弈》等,都有與之對應的現(xiàn)代白話文小故事,把現(xiàn)代文與古文對照著讀,閱讀現(xiàn)代文可以對小古文的內(nèi)容有更深的體會,增加學生閱讀的興趣,還能體會文言文語言的凝練之美。
古今內(nèi)容對照著讀,學生還可以體會到古今詞語意思的不同。比如古文中的“走”的意思與現(xiàn)在“跑”的意思相同;古文中“女娃游于東海”的意思是“女娃在東海游泳”,與現(xiàn)在的語序也不一樣。在對照中感受古今語言的異同和表達上的差異。
學習小古文在于積累,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可能是一樣的,也可能是不一樣的,這需要我們不斷思考,深入辨析,進行探究。比如《精衛(wèi)填?!贰懊慌蕖敝小霸弧笔恰敖凶鳌钡囊馑迹锻跞植蝗〉琅岳睢分小按鹪弧敝械摹霸弧笔恰罢f”的意思。學生在前后知識的對照中,可以不斷鞏固舊知識,同時更好地學習新知識。
《王戎不取道旁李》中“諸兒競走取之”寫出了其他學生爭先恐后摘李子的場面,“唯戎不動”寫出了王戎的冷靜。這樣的對比描寫,引導學生思考,更能讓他們體會到王戎的聰明機智、善于觀察和勤于思考。在對比中,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可感。
小古文孕育著悠久的中華文化。在教學小古文時,讓學生在誦讀中悟出意韻,用注釋理解文意,借插圖領會內(nèi)容,在對比中加深理解,相信學生會對小古文更加喜愛,理解會不斷深化,并能從中感受到小古文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