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楊傳獅
本文對國內外有關教練自主性支持性行為研究進行整理,得出教練自主性支持行為人類三種基本需求的感知有直接影響,從而來對運動員的動機產生影響,并受到教練員個人取向、教練員身處的情景以及運動員的行為和動機三個因素的影響。要做到自助支持要滿足:在特定的限制和規(guī)則內提供盡可能多的選擇、為任務和限制提供一個原理、承認對方的感受和觀點、為運動員提供獨自參與活動的機會、提供積極反饋、避免控制性行為六個要求。
動機是指推動人們從事某種活動的內部動力。它的基本含義是能引起并維持人的活動,將該活動導向一定目標,以滿足個體的念頭、愿望或理想等。雖然影響運動員動機的因素很多,但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關系是影響運動員動機及其后續(xù)表現(xiàn)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每節(jié)課上,教練要求運動員參加各種各樣的練習。在這樣做的同時,教練不可避免地依賴于一種特定的激勵方式,其中研究最廣泛的是自主性支持。Grolnick和Ryan將自主性支持定義為教練(或父母)重視自主能力以及鼓勵選擇、獨立解決問題和參與決策[1]。
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個體存在著一種發(fā)展的需要,這種需要不是后天習得的,而是先天的,即人類的基本心理需要。研究者從促進內在動機和心理健康一的社會環(huán)境入手,通過實證研究鑒別出了三種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能力需要、自主需要和關系需要。能力的需要是指在與社會環(huán)境有效的相互作用時能夠體驗到控制、掌握和有效性的需要。自主性的需要是指人們要感知到行為和思想可以自由選擇和決定,在活動中有自我決定的感覺。關系的需要是指我們和周圍人聯(lián)系的時候要感到安全和被尊重。該理論假定所有人都有基本的需要,當三種先天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人們的內在動機最有可能激發(fā)。
自主支持性意味著鼓勵運動員做出選擇并采取主動,同時將批評、壓力和控制降到最低。這些行為傳達了對運動員能力的信任,從而影響了運動員對能力的認知。自主支持型教練提供的非控制性能力反饋也直接影響著對能力的感知。此外,自主支持型教練會考慮受試者的觀點和感受,并強調所要求的任務、規(guī)則和限制的重要性。通過這樣做,教練傳達了他們的參與以及對運動員的尊重,從而影響了運動員對關系的感知。自助支持性行為對人類三種基本需求的感知有直接影響,進而促進其內在動機形成
綜上不難得出自主支持性行為對人影響與自我決定理論中認為的三種基本需要是相一致的。有研究證實了運動員對教練在互動中的自主性支持程度與上述三種需求均呈正相關,且對運動員動機取向具有顯著的間接影響。這些普遍的關系與之前在體育領域的研究是一致的,其中感知的自主性支持與積極的動機結果相關聯(lián)。然而,研究結果擴展了體育文獻,具體證明了需求對自主性支持與運動員動機或多或少是自我決定的程度之間關系的中介作用。
雖然經驗證據(jù)支持自主支持行為對內在動機的有益影響,但善意的教練很容易釋放出控制行為。尤其那些把運動員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的教練常常反而更容易變成控制型教練,然而這反而損害了他們希望增強的動力。在現(xiàn)有的教練與運動員關系動機模型中,提出了自主支持教練行為的三個決定因素:教練個人取向、教練背景、運動員行為和動機?,F(xiàn)依次討論這些決定因素。
(1)教練個人取向。有研究人員在人格層面對自主性支持進行了調查,將自主性支持風格定義為一種態(tài)度立場,在這種態(tài)度立場下,下屬(如運動員)對自主性的需求得到尊重和重視。支持自主的教練喜歡以運動員為中心的方法。相反,控制風格通常被定義為使用控制和尊重權威??刂菩徒叹毜哪繕耸且环N思維和行為方式,并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任何進展提供外部激勵和獎勵。從這個角度來看,控制型教練傾向于以教練為中心的方法。
在個人層面的研究中,研究者將人們的個人取向區(qū)分為自主支持性和控制性,然后研究了這些不同的人際風格與他人內在和自我決定的外在動機之間的關系。在教育領域,教師的人際風格通常是通過學校問卷中的問題,通過教師對不同假設情景的觀點和反應來確定的。在一項使用學校問題問卷的研究中,Deci等人要求教師在孩子面臨解決問題的不同情景下作出反應。教師的反應各不相同,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愈傾向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嘗試解決問題,他們的學生就越有內在動力,并認為自己有認知能力。因此,重視自主支持風格的教師對學生的內在動機和能力感知有積極的影響。這種效應被發(fā)現(xiàn)發(fā)生在頭幾個月,并在整個學年中保持穩(wěn)定[2]。
(2)教練情境。即使教練強烈相信自主性支持行為,他們的實際行為仍然是由他們所處的教練環(huán)境所塑造的。體育環(huán)境通常競爭激烈,就像運動員一樣,教練也會感到給學校、城市或組織帶來獎牌的壓力。不幸的是,研究表明,當直接的環(huán)境迫使人們表現(xiàn)或制造高水平的壓力時,人們更有可能釋放出控制行為。因此,教練情境是教練行為的重要決定因素。教練的工作往往直接取決于球隊的表現(xiàn)和成就。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變得自我投入到他們的工作中,進而產生控制行為。在教育領域,Deci等(1982)研究了績效壓力對教師控制行為的影響。在試驗中,一部分教師被告知他們要確保學生達到標準,而另外一部分教師沒有任何關于標準的限制。正如預測的那樣,有標準組的老師比沒有表現(xiàn)標準組的老師更能控制學生的語言[3]。
(3)運動員的行為和動機。影響教練員行為的最后一個因素是運動員的行為和動機。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關系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教練對所有運動員的行為并不完全相同。相反,他們對每個運動員感知到的和實際的動機和行為做出反應。運動員個體差異對教練員行為有很大影響。
一項研究調查了青少年差異對父母自主支持行為的影響[4]。結果表明,那些認為自己的孩子更難相處的母親比那些認為自己的孩子更容易相處的母親更有控制力。一項針對脾氣不好的幼兒進行的研究顯示,這些2歲的孩子對母親試圖控制他們行為的嘗試更有抵抗力。反過來,蹣跚學步的孩子更有可能遇到來自他們母親的強制性反應[5]。綜上所述,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不同的兒童的性格不同,越是難相處的兒童越容易引發(fā)控制行為。不幸的是,正如本綜述所指出的那樣,這些控制反應可能會阻礙孩子對自主性的需求,從而加劇任何最初的不當行為,使一場無休止的控制權之爭永遠持續(xù)下去。
所有的教練都面臨著教學上的挑戰(zhàn),如何激勵運動員參與并從他們提供的練習中受益是每個教練員需要考慮的問題。有些教練含蓄地說:我是你的老板;我會監(jiān)督你;我來這里是為了社交和改變你。這些互動往往是單方面的。對于其他教練來說,他們所說所做的支持方面更加突出。教練非常尊重運動員的觀點和主動性,語調是一種理解。教練含蓄的說我是你的盟友;我會幫助你;我在這里支持你和你的努力。這些互動往往是相互的,是可以實現(xiàn)的。這意味著運動員被視為應該擁有自主決定權的個體,而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某種結果而被控制的棋子。與自主性支持相對的是控制性行為,控制行為被定義為以特定方式思考、感受或行為的壓力,從而忽視了人的需求和感受??刂菩袨榭梢员豢醋魇侵匾暱刂疲⑹褂脧妱莸募记?,迫使他人服從。自主性支持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要求:①在特定的限制和規(guī)則內提供盡可能多的選擇;②為任務和限制提供一個原理;③承認對方的感受和觀點;④為運動員提供獨自參與活動的機會;⑤提供積極反饋;⑥避免控制性行為。
本文探討了教練自主性支持與專業(yè)運動員動機形成的機制。教練自主性支持行為表現(xiàn)在認同運動員想法和感覺、鼓勵選擇、自我驅動、行為規(guī)范和減少壓力與控制。雖然教練執(zhí)教行為是影響運動員內部動機的重要因素,并被很多教練所熟知,但是迫于個人、他人、環(huán)境等因素沒有被廣大教練所采用。并且在教練出現(xiàn)控制型行為時往往不能自我察覺。但是通過自主性培訓能夠有效地使教練的執(zhí)教風格發(fā)生改變,這也為廣大教練實現(xiàn)自我價值以及更好執(zhí)教提供了一條提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