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輕工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覃 磊
當前,家長陪學已引起了人們的很多關注。本文就當前家長陪學的現狀進行了介紹,對陪學現狀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對如何正確看待家長陪學、如何正確實施家長陪學進行了研究與探討。結論為正確有效的家長陪學是有必要的,其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教育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教師、家長、學校及社會都非常關注學生的學習,對于小學生學習的關注更是如此。家長陪學一直以來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小學生學習需要家長陪學嗎?如果需要,其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義和作用,家長如何進行陪學以對孩子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如果不需要,其原因又是什么,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作用?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就家長陪學對小學生學習重要性的論題展開研究與探討。
家長陪學,是指當孩子處在家中學習時,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陪伴、指導與監(jiān)督?,F代社會,當孩子放學回家后或者周末及節(jié)假日在家學習時,有的家長會坐在一旁,時刻盯著孩子學習,當孩子做錯或者寫的不好時會提醒甚至批評孩子。有的家長會忙于家務,時而過來看看孩子,看孩子有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yè)。有的家長會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家長只能抽出時間檢查孩子的功課。還有的家長認為陪學沒有必要,學習就應該由孩子獨立完成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所以從不進行陪學。每個家庭有各自不同的情況,所以陪學方式各有不同。
(1)教育的受重視程度日益增加。教育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重視,夸美紐斯說過,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當代社會人們更是重視教育,小到為孩子準備各種學習資料,參加各種學習班、補習班。大到入學前利用各種渠道方式為孩子選擇優(yōu)質學校、重點班級。2011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表明,子女教育支出已成為家庭經濟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支出比例較大[1]。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家長陪學在很多家庭成了孩子的標配,陪學如生活必需品一樣必不可少,每到孩子學習的時間點,家長便來輔導或監(jiān)督孩子學習。
(2)教師的要求。以往社會競爭沒有那么激烈,小學教育的受重視程度沒有那么高,教師沒有特別大的壓力,所以少有對家長有陪學的要求。現在由于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小學教育受重視程度的與日俱增,雖然教育管理部門一直重視并以不同形式推進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工作[2],禁止學校對學生進行排名排序,但學校因為升學率、生源與教師績效等因素仍會對教師有成績的考核與要求,作為任務的完成者學生就尤為重要。在學校期間,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放學后,學生的學習狀況需要家長的配合。為保證學生的學習任務能圓滿完成,教師會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學習,檢查孩子的作業(yè),反饋學校的學習情況,嚴格要求下使得家長陪學不可避免。
(3)小學生的相互影響與攀比。小學生一般處在六至十二歲的年齡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交流、攀比。家長陪學往往使得孩子獲得不錯的成績,孩子獲得不錯成績后往往會把這樣的方式向別的孩子訴說甚至炫耀。例如自己是由爸爸還是媽媽來負責學習的,是怎樣輔導學習的,其他孩子知道后會把這些告訴自己的父母,要求父母也這樣做,以期望自己也能獲得不錯的成績,小學生的相互影響與攀比使得家長陪學風氣愈演愈烈。
(4)家長們的交流。小學生上學放學大多由家長接送,放學時家長們會聚集在放學點等待孩子們放學,等待中家長們會聊天,交流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孩子每天作業(yè)做到幾點,孩子做作業(yè)認不認真,怎么輔導孩子功課等。家長們的交流使得陪學的形式和內容變得公開化,更加重了陪學在家長心中的重要性。
(1)家長陪學對于小學生學習的必要性。筆者認為當前家長陪學對小學生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經歷了幼兒園輕松愉快的三年時光,進入嚴謹正規(guī)的學習生活,其不適應是正常的。幼兒園幾乎沒有知識類的學習任務,著重于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小學上學時間每天有不少課程,要聆聽老師的講課,遵守學校的紀律,完成老師的要求,對于一個六七歲或者大齡的孩子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zhàn),所以放學后的家長陪學便是必不可少的。從廣義上來說,家庭教育投資是一個包含了多重多面的概念,既包括了教育支出、物質投入等貨幣性資源,也包括了教育觀念、撫養(yǎng)時間與精力的付出等非貨幣性資源,其中有些本就屬于家長陪學[3-4]。對于小學低齡段的孩子,家長可以就當天的學習內容和孩子進行交流,今天學的是什么知識,聽懂了沒有,老師要求的段落或者古詩能背誦嗎,一百以內的加減法能熟練計算嗎,等等。對于小學中齡段或高齡段的孩子,因為有了書面作業(yè),家長不僅要與孩子交流學習狀況,而且應監(jiān)督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和風格。例如拼音的正確拼讀,漢字書寫的頓筆與出鋒,看圖寫話的段落與布局,應用題的分析與處理,等等。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小學雖然是學生生涯中最簡單的階段,但是是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階段,其會影響學生后續(xù)的學習生活。很難想象一個詞語匱乏、字跡潦草的孩子能學好語文;一個粗心大意、計算生疏的孩子能學好數學;一個從不閱讀、懶于書寫的孩子能學好英語。學生與家長在學習過程中彼此討論、交流和溝通,傳遞信息,分享各種豐富的學習資源,共同探討學習問題,完成學習任務,獲得知識,會促進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5]。所以,家長的陪伴與監(jiān)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有力保障,不僅影響學生的現在,更是影響孩子的將來。
(2)避開家長陪學認識的誤區(qū)。對于陪學,有些家長仍然存在錯誤的認識。第一、拿現在小孩的受教育情況與自己當年的受教育情況做類推,認為都是小學,我當年上學時我的父母從來不陪學,我學起來輕松自在,那么現在的孩子也可以不陪學,而且學起來也應該輕松自在。第二、陪學會干擾孩子學習,甚至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影響孩子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等等。這樣的錯誤認識會讓家長做出不正確的決斷與行為,其一父母當年的教育環(huán)境與要求和現在孩子的教育環(huán)境與要求不可同日而語,以往的小學生教育要求較低而且不是那么細致規(guī)范,孩子在寬松環(huán)境下可以完成老師的要求?,F在的小學生教育要求較高而且條例細致清晰,若家長完全不參與孩子的學習,不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不配合老師檢驗孩子的學習效果,孩子很難達到老師的學習要求,即便勉強達到可能在規(guī)范性方面仍會有所欠缺。其二陪學并非時時刻刻盯著孩子,一旦有問題就立刻提醒,一旦有錯誤就馬上指出,這樣緊緊相隨確實會干擾孩子的學習,影響孩子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這屬于過猶不及。正確的陪學方式是家長適時地介入孩子的學習,例如當孩子憑個人能力無法解決問題時,家長做恰當的點撥,啟發(fā)孩子如何完成。當孩子學習時間過長或任務較多時,家長能合理減負,減輕孩子的壓力。當孩子因為懶惰或者畏難而止步時,家長能及時鞭策或鼓勵,讓他們能迎難而上,勇往直前。良好的陪學方式方法不但不會干擾孩子學習,反而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有力補充,會培養(yǎng)孩子自律的習慣和堅強的性格。
(1)家長應注意陪學的方式、方法、尺度與時機。家長陪學是不僅是一件工作,更是一門學問,家長應講究方式方法,例如對待原則性問題、不該犯的錯誤需嚴厲指正;對待非原則性問題、簡單問題則可以溫言細語。對待復雜的、難處理的、甚至超出孩子能力的任務詳細闡述;對待需開拓孩子思維、鍛煉孩子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事情則需簡明扼要、點到為止。當孩子冥思苦想依然得不到答案時應及時介入;當孩子有可能解決問題時則放任他自由發(fā)揮。合適的家長陪學模式會使得孩子學習事半功倍;不恰當的方式方法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無所適從。家長陪學得選擇合適的方法與手段,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好的陪學效果。
(2)改變傳統的陪學觀念、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在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理念相對于過去已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有些家長仍停留在過去的思維模式上,認為孩子一旦入學則就丟給了老師,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應由老師來承擔,家長只需做好學生衣食等后勤保障。有的家長甚至對老師的課后要求很反感,認為這是老師的事,不應該推給家長。這樣的觀念顯然是錯誤的,家長與老師的配合對于孩子的學習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事情在學校由老師難以或者無法完成。例如檢查孩子的背誦詩詞情況、識字情況;檢查孩子對文章的理解;了解孩子對計算的熟練度和準確度,等等。這些事情比較瑣碎,老師難有時間對學生逐個檢查,若家長置之不理則孩子的完成度可能會打折扣,所以家長的配合是必要的。家長若是能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更及時地解決孩子的問題。有的家長本就有著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教育背景,具備陪學的知識和能力,他的陪學會讓孩子多一位老師,這樣的老師雖不同于課堂上的老師,但也可以給孩子提供適時的幫助,讓孩子在課后也能有所依托。
(3)家長應及時與老師溝通,相互反饋學生信息。家長陪學并非僅是家長一方的事務,他需要與老師、學校有著良好的配合。有的家長認為陪學只用處理好孩子在家的時間,在學校則是由老師負責,與家長無關,這樣的想法顯然是錯誤的。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老師,也離不開家長。作為家長應常與老師溝通,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哪些知識點掌握得不夠好、哪些方面還有待提高、最近表現怎么樣、和同學們是否能和諧相處,等等,這些信息有助于家長在家對孩子予以正確引導和矯正。作為老師,和家長的時常溝通可以讓老師能更深入的了解學生,找到問題的根源,方便老師有針對性對學生批評指正??傊?,信息的及時溝通會使得家長和老師、學校之間建立一座橋梁,信息的交流會使得教育更通暢、更有效。
(4)關注孩子的同學及班級的情況。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學生在學校除了面對老師,更多時候要和同學們相處,所以家長除了要掌握自己孩子的情況,了解孩子身邊同學乃至班級的情況也是有必要的。孩子在學校有哪些好朋友、喜歡和誰在一起玩、同學們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等等,家長對這些信息都應有所了解,這樣在陪學時就可以有的放矢。例如某某同學的數學學得不錯,你能不能和他交流交流,問他是怎么做到的,向他學習;某某同學英語學習有困難,你作為她的好朋友,你能不能幫幫她。良性競爭會激發(fā)孩子動力,關心他人。愛護班級會提高孩子情商,更好的融入班級,培養(yǎng)他的集體榮譽感。
(5)與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也可以成為孩子的老師甚至朋友,與他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當下學生的教育不同于過去,其綜合能力、涉獵面、知識儲備、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有較高的要求。學生需要閱讀中文名著、詩詞歌賦、名篇佳作,這些廣而難的閱讀量對孩子來說還是很困難的,孩子往往難以堅持讀完這些長篇大作,又或者難以理解詩詞中的美妙意境。若有家長的陪學,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學習、一起欣賞,陪伴孩子,在疲倦時給孩子以鼓勵,在疑惑時給孩子以解釋,不僅可以讓孩子有更好的閱讀效果,長時以往會養(yǎng)成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會由被動變?yōu)橹鲃?,有不解變?yōu)槔斫猓⒆訒诩议L的陪伴下茁壯成長。
家長陪學是當代社會的一個新生事物,她對小學生學習將產生重要影響,家長和學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改變觀念,積極正面的面對陪學,讓陪學成為孩子學習的有力武器,使得孩子在學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得到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