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卓瑩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已然是家喻戶曉的茶具,其造型之高雅,氣質(zhì)之獨特,每每欣賞之,總能讓人受益匪淺。而隨著紫砂的發(fā)展與興盛,其制作工藝和手法也一直在精進,這也包括裝飾技藝。紫砂的裝飾隨著紫砂的興盛而發(fā)展,到如今已經(jīng)形成自己的派系,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美學。陶刻是其中比較常見也非常受歡迎的一種裝飾手段。
所謂陶刻,就是以紫砂器皿代替紙墨,以刻刀代替毛筆,在陶器的坯體上進行字畫裝飾,從而達到提升作品意境和格調(diào)的藝術效果。陶刻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在民族文化長河中常見的記錄形式包括字、畫、符號等,都可以出現(xiàn)在紫砂陶上,它們充實了紫砂器簡潔的造型,也提升了紫砂器的藝術功能。作為一把泡水的茶壺,當它和有著文化性、藝術性的書畫結合在一起,就開始了質(zhì)的轉(zhuǎn)變。同時,陶刻的刀具在這場藝術盛宴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藝人通過并不復雜的刀法來實現(xiàn)畫面的凝聚與重現(xiàn),這一過程看似簡單,但是卻需要有高深的繪畫功底和篆刻手藝,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工夫才能表現(xiàn)出陶刻的風格特征。
可以說紫砂陶刻和紫砂器皿的結合是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的。紫砂器皿的色澤豐富多彩,很好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泥性,這正是文人墨客極力追求的自然趣味。所以文人們選擇紫砂器皿作為陶刻載體,將各種書畫刻繪到器表之中,通過質(zhì)樸古雅的紫砂來增加陶刻帶來的文化趣味,從而達到工和藝的完美結合。
而宜興紫砂能有今日的成就和魅力,還得歸功于其泥料?,F(xiàn)代科技進步了,人們對紫砂泥的結構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檢測,根據(jù)其物理屬性和化學屬性,總結了紫砂泥的四個特性:晶體性特點、砂性特點、儲氣特點、色變特點。從作品中我們可以欣賞到,不管礦泥有何不同,作品都保持了紫砂泥的四種特性,并在這四個特點之上,將紫砂泥的功效發(fā)揮到了極致。
作品《綠泥雙拼筆筒》充分運用了紫砂泥的各種特性,從造型上下功夫,在裝飾上進行內(nèi)容的補充,從而使得這一件筆筒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與生俱來的文化氣息。筆筒是常見的文房用品,自古以來在文人心目中就有著一定的超然地位。它常常和筆墨紙硯打交道,自然就沾染了濃郁的文化氣息,《綠泥雙拼筆筒》造型簡單大方,黃綠兩種色澤裝飾全身,加上筒身上刻繪的《誡子書》,造型簡約,但是立意卻十分有意義??汤L的諸葛亮的《誡子書》,正文筆畫均勻有力,字跡工整大氣,加上文字內(nèi)容意味高遠,尤其適合筆筒。
作品采用段泥和綠泥雙拼而成。段泥,主要產(chǎn)于宜興丁蜀黃龍山,在所有泥料中段泥的顆粒感比較強,除了可當泥胚制陶外,還經(jīng)常用來調(diào)砂;綠泥,其質(zhì)地與段泥相比略顯細膩,而且比較珍惜,一般都用來調(diào)色、增色?!毒G泥雙拼筆筒》采用段泥和綠泥拼接而成,整件作品的框架都是以段泥制作的,我們可以看到筆筒的邊沿、底足、內(nèi)壁,色澤呈米黃的溫潤亮色,作品顯得質(zhì)感樸拙,砂質(zhì)細膩而富有顆粒美感。筆筒的外圈以綠泥為胎身外面的涂料,一圈墨綠色的器表圍繞筆筒,使得這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
這件紫砂筆筒的制作完全是采用了藝術的處理方式,注重于筆筒這一文房四寶之一的文化性的表達和詮釋。作品的外觀并沒有采用夸張的創(chuàng)作,反而是中規(guī)中矩的圓柱形,其實這樣保守傳統(tǒng)的形式才更加符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審美,僅僅是簡潔的造型以及充滿技巧的陶刻手法,就可以將筆筒的文化格調(diào)完全地散發(fā)出來,從而展現(xiàn)了文人墨客沉浸于詩詞書畫的寫意人生。文人往往追求的是一種純凈空靈的狀態(tài),他們常常更注重內(nèi)在的修煉和提升,因此藝人在制作筆筒時進行了合理和精妙的布局,筒身器表中的刻字意境相連,氣脈暢通無窮,文人雅士情懷灑落的高尚品德被細膩的泥漿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全文八十六個字,每一個字都包含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和無限期望。這封令后人拍案叫好的家書出自諸葛亮之手,諸葛亮是何許人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三國時期的政治家之所以能流芳千古,不僅僅是因為他杰出的軍事才能,更是因為他令人欽佩的人格魅力,正如他在《誡子書》中囑托其兒子諸葛瞻的“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他的一生也都在堅定地執(zhí)行這八十六個字,真正做到了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封家書隨著孔明先生光明磊落的品德一起被流傳了下來,成為父親囑托兒子的范本,也成為君子修身養(yǎng)性的標桿。
藝人在筆筒中刻下了《誡子書》,自然是想起到“修身”、“警世”的作用。并且將刀工、刀法、刻味都通過這篇千古文章傳遞了出來。陶刻,作為紫砂藝術中的一種裝飾手法,強調(diào)的就是陶刻的韻味,而這樣的韻味只有刀具、器皿、刻繪內(nèi)容三者共同交融才能產(chǎn)生出來。就像《戒子書》一樣,字字珠璣,刀刀達意,才能表露文章的真諦和創(chuàng)作的意圖。
通過《綠泥雙拼筆筒》的賞析,我們欣賞到紫砂陶刻帶來的韻味,藝人以身寄刀鋒,將美好的事物刻繪在紫砂作品中,從而將向善的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藝術的本質(zhì)絕不僅僅是展示美,更是去宣傳美,引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