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瓊華 王鳳玲
成長型思維方式指的是在思想上認為努力是完成事情的重要前提,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改變智商和才華,相信潛力是不可知的,困難與失敗僅僅是幫助他們進步的一種挑戰(zhàn),從而充滿對學習的熱情。這與現代教學的目標是實現生活中的想學、會學、堅持學等良好的心理品質不謀而合。
“情境+問題串+思維成長”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與思維擴展),提出一系列教學與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向學生傳輸人格培養(yǎng)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念。教師在引導學生進入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人格的過程中,極力幫助學生思維成長,提升學生對課題認識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注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從而達到“情境+問題串+思維成長”課堂的最終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成長能力)?!扒榫?問題串+思維成長”是提高學生探索成長型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手段。人教版2019版教材在完善學生學習體系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使學生最終成為一個有思想、敢質疑、實踐能力強、有崇高社會責任感的人。那么,在教學實際中,以成長型思維培養(yǎng)為最終教學目的的“情境+問題串+思維成長”型課堂,在有效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正確認知力和理解力、提高科學思維能力的同時,是否能有效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成長型思維能力呢?下面以人教2019版教材《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三節(jié)“細胞呼吸的原理與應用”同課異構的教學過程,展現了基于不同教學方式的精彩課堂。
1教學目標
1細胞呼吸同線粒體的結構之間的具體關系。
2對有氧呼吸的不同階段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細胞呼吸的作用原理。
3按照實驗目的,布置不同步驟的裝置,加強對酵母菌細胞的深入研究,認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得到實驗結論。
2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及其具體過程和作用原理。
教學難點:細胞呼吸的實質;分析酵母菌細胞呼吸過程。
3設計思路本節(jié)教學的設計思路見表1。
4學生成長型思維情況調查
4.1調查對象
篩選出全市期末考試成績平均分相近高一的15個班級(班級命名為1-15班)作為本次調查對象,使用重知識的講授課教學的1-5班(共254人)、重知識的互動課教學的6-10班(共248人)和使用側重成長型思維的互動課教學11-15班(共252人)。調查對象基數大,平均分相近的特點使得本次調查結果更能展現三種教學方法的效果,提高數據準確性,普遍性。選取的題目難易適中,便于分析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
4.2調查內容
共設置10道測試題,通過測試題檢測學生的學習效率,以下是部分測試題。
1.內共生理論提出,原始細胞被真核細胞所吞食,二者形成了一種和諧共生的關系,經過這個過程,能夠呼吸的原始細胞產生了質變,最后成為線粒體。按照該原理,下列四個選項哪一項是錯誤的?()
A.線粒體內部的環(huán)狀雙鏈DNA同細菌十分相像
B.線粒體的外膜在原始源方面同內膜一致
C.線粒體內不僅僅含有RNA、DNA,還有核糖體,這些遺傳物質在決定遺傳因子表達機制方面相對獨立
D.原始細胞RNA聚合酶對線粒體中的RNA聚合酶具抑制作用
2.在處理酵母菌的培養(yǎng)液時,需要對已經沉淀的酵母菌碎片進行進一步離心,將其變?yōu)樯锨逡?,將其中的沉淀物同還沒有處理過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混合之后,裝入三個試管中,并將這三個試管分別命名為甲、乙、丙,同時準備一定亮的葡萄糖溶液,將混合液體分別放入其中。如果處于有氧狀態(tài),哪支試管能夠產生出CO2和H2O?()
A.甲B.丙C.甲和乙D.丙和乙
3.在作物種子采收儲藏管理過程中,要注意控制種子呼吸,最大限度減少種子中有機物的耗損。假如淀粉分解生成的物質是作物種子呼吸所需的化學物質,那么下面四個選項中所描述的作物種子呼吸情況,錯誤之處主要在于()
A.假如CO2同乙醇具有相同的分子數,那么細胞僅僅完成了有氧呼吸
B.假如細胞只有無氧呼吸,那么吸收和釋放的O2分子數一致
C.假如細胞只有無氧呼吸,同時乳酸為其呼吸的產物,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不存在O2以及CO2的吸收和釋放
D.假如細胞同時具備有氧以及無氧呼吸,那么在分子數方面吸收的O2大于釋放的CO2
這十道測試題考查學生對必備知識——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細胞呼吸原理等是解題的關鍵;考查學生是否具備學科素養(yǎng)——科學思維,準確找到解題入手點構建良好的學科思維品質。部分題目考查學生的成長型思維,促進學生心理建設。例如,第一題的“內共生理論提出”可以看出,學生是否具備“成長型思維能力”敢于學習新定義是解決本題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構建學生的這種思維品質,引導學生敢于學習、勤于動腦、樂于應用,發(fā)現錯誤就是進步,提供給學生一個思維發(fā)展的空間,將成長型思維用活、用熟、用透。
4.3測試結果數據分析
高分率主要指的是高于80%的準確率,及格率指準確率大于等于60%。表2為測試題得分情況。不同課堂學生對難易不同題目的得分情況見表3。
高分率數據顯示:使用側重成長型思維的互動課教學的班級高分率比另外兩種的教學方式分別高出19.9%、38.8%;最高分分別相差12分、18分,距離比較小。但是,最低分之間則分別相差16分、28分,相差的分數較多。說明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中,成長型思維的互動課教學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難易題目得分數據顯示:“情境”+“問題”+“思維成長”課堂學生對不同難度題目的敏感性,正確性更高,這證明注重學生思維發(fā)展,注重學生人格成長,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情境”+“問題”+“思維成長”課堂效果教學效果更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潛能,有利于學生長久益向發(fā)展。
4.4“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應用”側重成長型思維的互動課教學
表4為學生成長型思維反饋情況分析。
上述數據來源于高一年級的學生,這些學生在課堂中運用了側重成長型思維進行互動,雖然其中存在個別學生回答沒有發(fā)自內心,但是也能發(fā)現一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益建議??偠灾瑐戎爻砷L型思維的互動課教學,會讓學生正確面對遇到的挫折,把挫折視作學習的好機會;教師更多地向學生傳輸人格思想品質(創(chuàng)新、挫折、敢于表達的能力),學生更加關注自己學習的過程,深入了解知識,而非只重視分數。
基于“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應用”這一課題,設計出一系列基于成長型思維的問題串,營造了更加科學健康的氛圍,師生互動融洽,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成長型思維,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發(fā)揮自己無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