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熱不可耐,現(xiàn)代人想盡各種方法消暑納涼。古時候雖然沒有空調(diào)、電扇,但古人發(fā)揮奇思妙想,把夏天過得有滋有味,低碳環(huán)保。
用冰祛暑?!对娊?jīng)》中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早在商朝就有富貴人家藏冰于窖,待第二年夏天取出來使用。我國周朝設(shè)有專掌“冰權(quán)”的“凌人”,在唐代開始出現(xiàn)“冰商”,冬天藏冰,夏天拿出來賣。明清兩代更是幾成定制,明代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的記載。
唐代還有一種供人消暑的“涼屋”。“涼屋”,在當(dāng)時稱得上“高科技”了。它傍水而建,采用冷水循環(huán)的辦法推動扇輪搖轉(zhuǎn),將涼氣徐徐送入屋中,或利用動力將水送至屋頂,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dá)到消暑之目的。
民間還用瓷枕來納涼。瓷枕多呈方形,有孔隙,用來散熱散潮,枕面有一層青白的釉,夏天枕上去冰冰涼涼的。古人有詩云:“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fēng)”。
吃冷飲避暑。杜甫有詩云:“公子調(diào)冰水,佳人雪藕絲。”《唐摭言》中也有“蒯人為商而賣冰于市”的記載。宋代時甚至出現(xiàn)了冷飲專賣店,到了元代,精明的商人在加工冷飲時摻入蜜糖和珍珠粉,使冷飲不但擁有了較好口味,而且冠上了美容功能?!恶R可波羅游記》中稱之為“冰奶”,這種冷飲與現(xiàn)在的冰淇淋相比并不遜色。
文人雅士避暑有情調(diào)。元代釋英選擇去山林避暑。納涼與游玩一舉兩得,既經(jīng)濟(jì)實惠,又環(huán)保低碳。他在《山中景》里寫道:“六月山深處,輕風(fēng)冷襲衣。遙知城市里,撲面火花飛?!濒[市里烈日高懸,而山中卻清涼怡人。這老先生真可愛,自己在深山里涼爽也就罷了,還不忘對城里人“幸災(zāi)樂禍”一番。
有的人則躲進(jìn)“書蔭”中避暑。宋代葉夢得撰寫的《避暑錄話》,就對“讀書消暑”作了詳細(xì)梳理。書自序中說,紹興五年,因酷熱難熬,不能安其室,于是每日早起,擇泉石深曠、竹松幽茂處避暑,與其二子及門生“泛話古今雜事,耳目所接,論說平生出處,及道老交親戚之言,以為歡笑”。該書還介紹,王安石吃了早餐后就帶著書騎著毛驢去山林讀書,困了就地睡覺,常常是太陽快落山時才回家。
在這炎炎夏季,我們不妨也學(xué)一下古人,到大自然里去尋找一種天然的清涼;或品一壺清香四逸的茶,讀幾首意境雋永的詩,低碳消暑,不亦美哉!
(宋興思薦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