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瓊
(白銀市第六中學 甘肅白銀 730900)
初中學生對語文都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但是學生學到的知識依然很凌亂,并沒有一個完完整整的知識框架體系。最關鍵的原因是老師和把閱讀和寫作進行了分解。語文課程不管是從前的“雙基”教育,還是目前看重的“核心素養(yǎng)”,都是語文課程需要培育的重點。并且閱讀的與寫作都非常重要是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老師不得不把二者結合到一起,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語文的知識素養(yǎng)。部編版教材給老師讀寫教學提供了一些方法。
群文閱讀是老師和學生在一個或者很多個的議題中選擇出來并進行討論,之后老師和學生根據這個議題來閱讀與集體型構建,最后達成共識。在這個過程來引領學生進行閱讀,并且在閱讀過程中找出自己的觀點,能夠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并提升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群文閱讀是新的教學閱讀形式,老師引導學生先讀懂一篇文章再通讀一大類文章的教學形式,群文閱讀興起讓很多老師都引起關注,群文閱讀在數量上也做出了巨大轉變,通過一篇文章帶動多篇文章教學方式增加了學生閱讀量,更是改變了學生以前那種閱讀量貧瘠的情況。
不同的老師都會帶著不同教學理念,但是教學都要以學生為中心,老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大多數教學活動是根據老師的安排進行,老師講,學生聽,展現出最為機械的狀態(tài),不能夠展現學生主體性,學生更不會去自主學習,也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對老師的依賴性過高,不能夠真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新課標要求老師以學生為目標,展開多種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基礎,發(fā)揮出體驗教學的優(yōu)點,并且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全新的教學方式所帶來的優(yōu)勢和意義。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一些明顯的特點,在進行教學時,即便是相同的文章來表達一個思想,學生都是由自己閱讀中產生每個人不同鮮明的特點。這個時候,教師應該保持開放的思維,接收每個學生不同的表述,并且還要鼓勵學生要自信勇敢,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勇于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讓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觀點下,在不扼殺學生特點的前提下,保護學生的天性。
互動性不只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是老師肚子傳授知識或者灌輸價值觀,也不是老師作為一個旁觀的人或者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工具,而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相互真誠的交流與溝通,說出自己的觀點。對于學生來說,這個過程是單獨存在的,若有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和疑問時就需要老師來幫助和引導,老師在互動溝通的過程中,應注重把自己的教學知識和人生閱歷與學生分享。另外,每個學生家庭背景不同、教育和文化方面也不一樣,甚至性別和個性等,都有明顯的差異,學生在交流互動中也會對其有很大的教學影響。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按照學生能力合理分配,讓學生開展閱讀教學,遇到問題可以先問同組成員,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來用自己的力量先去解決,并且可以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新的方式會讓學生體驗到新鮮感,每個學生都會盡力完成任務,并依據老師的問題來分析,進而使學生共同進步。[1]
閱讀和寫作在語文課程中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他們兩個相輔相成,才能夠使語文課堂教學有明顯的成績。越小的孩子,想象力也就越豐富,在培養(yǎng)學生知識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同時,更要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絕大多數的課文都是學生不能有直觀感受的,學生只能靠自己想象力來感受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和人物形象。對文章內容想象,學生和學生之間能發(fā)生非常多思想方面的碰撞,而且在想象與聯想不斷地拓展時,學生對課本內容的認知和感悟也會不斷深入。體驗式教學不能只靠每天上課的那幾十分鐘來進行教學,課下和平時也是語文課程體驗式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學生必須要做到的事就是拓寬自己閱讀視野,這樣才能夠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并且可以提高學生自己寫作水平,能夠牢牢掌握文本中的知識才能對其印象更加深刻。不僅是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獲得各種體驗,用文字的方式表達,更能加深學生體驗的深度,并能夠在寫作中,把凌亂的感受,進行提煉和總結,進而升華。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中,老師必須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閱讀方面才剛起步,許多課文都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老師應該耐心地為學生解答,有很多的解答方式,可以是學生之間解答,知道的舉手回答;也可以是成立小組,小組之間討論解決,解決不了再找老師幫助。這都是可以幫助學生有所收獲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早學習,獨立思考,拓展思維,還能夠讓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飛快進步。
閱讀不能只靠在學校的時間,它是一種長期的習慣,必須逐漸培養(yǎng)。閱讀其實分散在我們生活中每個地方,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閱讀。初中生在學校的科目種類多,而且閱讀時間也是有限的,老師可以用家長的力量,讓每個學生在放學回家后,都能夠保證進行一小時的閱讀,家長進行監(jiān)督,并且要把每次閱讀做記錄,寫成心得,或是摘抄喜歡的段落和句子。這一個小時里,家長最好也能進行閱讀,讓學生可以在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只要一直堅持,就一定能形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
初中學生需要外界的鼓勵來幫助自己提升自信心,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強,被某句語言重傷就會傷心。老師組織開展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取得成績后還可以獲得自豪感,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信心,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通過活動,也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2]
閱讀這一方式是我們可以接觸外界的一種方式,而寫作是我們對外界認識的一種表達形式。閱讀不僅能夠豐富我們思想,寫作可以對我們的感情釋放有所幫助。怎么才能把兩方面緊密聯系到一起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進行探究的。
部編版教材依舊是使用單元編排的形式,每一個單元都環(huán)繞著一個主題來進行展開,老師應該注重單元整體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給學生找到結合點。例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個單元分為了四個課時,包括三篇教讀與一篇自讀。老師能從喜愛生活并且善于觀察生活進行讀寫結合。結合《春》《濟南的冬天》等文章,發(fā)現作者都是根據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進行選用的,我們應該思考,為什么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可以寫進作者的文章中?最重要的是他們喜愛生活,對生活充滿熱愛,對身邊的大大小小都會去仔細觀察。大多學生在對于寫作時感覺沒有什么話說,這其實和我們平時說話是一樣的。所以,老師首先一定要引導學生去熱愛生活,去發(fā)現生活中的事物,當學生成為一個有心人時,其實,生活中遍地都是創(chuàng)作的材料。
當學生完成材料選擇后,構思則是學生下一個難題。部編版教材課文都是具有完整結構的,并且思路清晰,而且層次也很分明。老師要在閱讀時引領學生感受到作者思路,使學生的構思方面精準,條理清楚。比如《植樹的牧羊人》,牧羊人憑著自己的力量把整片荒原改變成綠洲的事,并運用時間記敘;《紀念白求恩》采用的是邏輯順序,贊揚了白求恩的精神和對技術保持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最后就是提綱的排列。列提綱是非常重要的,要有意識地學習課文中出現的提綱。例如,對《再塑生命的人》列出提綱,再把這個方法用到寫作里。
每一類的文章都會有他自己的寫作技巧。我國沒有寫作教材,學生寫作能力能夠提升,主要就是靠教材來實現。例如,老師可以領著學生從《再塑生命的人》中學習倒敘法;從《秋天的懷念》中體會插敘的優(yōu)點。學會這些手法后,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高質量并且文質兼美的。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對簡單精煉語言來進行分析以此提升自己能準確使用語言能力。例如,朱自清《春》中,把“開滿了花趕趟兒”改成了“開滿了花”。通過賞析后發(fā)現改變后的語句少了動態(tài)感,沒有足夠的畫面感。所以要正確引領學生在寫作時在合適時機運用修辭手法,讓文章活泛起來。還能通過換字來把蜜蜂“鬧”著改為“叫”著,顯然,“鬧”字能夠體現出蜜蜂數量多,另一方面還可以體現花的甜美。多多帶領學生進行賞讀,會讓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更加準確更加敏銳。并且以后寫作時會更加注意語言的使用。[3]
學生對于讀寫結合的寫作方法不僅要通過閱讀來實現,還要用寫作來配合閱讀,使學生對閱讀文章可以有更加深刻地理解,進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也可以拓寬學生在閱讀方面的知識。
在講述課文前,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寫作。例如,學生在學習《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首先要求學生對一位老師來進行描述,之后再根據學生自己寫作來剖析魯迅先生是如何描寫壽鏡吾先生的動作,獲得抓住特點來描寫人的寫作方式。學生也能夠了解魯迅先生的情感,目的是想要突出老先生可愛的形象。
初中生的閱讀不僅依賴于教材中的范文,課外的文章更是富有讀寫價值的財富。寫作是想要提升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并且可以提高效率。例如,在寫母親時,除了教材中《秋天的懷念》對母親的歌頌,還能結合課外閱讀老舍的《我的母親》等來描寫。
閱讀思維不是單一的,是有包括多方面能力的,比如想象或評價等,則也會受到很多思維方面抽象性影響,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忽略到對學生整體思維培育,學生閱讀能力就會進步緩慢甚至止步不前。學生在初中時期,而這個時期恰好是思維能力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因此老師在教學時要深化學生學習方面能力,對學生思維意識重點培養(yǎng)。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成分理解語句和情境,更能讓學生感悟到語句特征和情感表達,從而能夠引領學生來進行對句子或者詞語的深入分析,能夠體會到詞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能夠充足提高學生閱讀文章能力,并深化思維意識。群文閱讀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用本篇文章閱讀并聯系上下文的方式來提煉出精髓,將內容可以更好地表達出來,進而讓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都能有很大的提高。
語文閱讀教學對于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閱讀和寫作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必須要培育的兩種能力。學生為什么會這么恐懼寫作文呢?無非就是沒有什么可寫,有的不知道怎么去寫這類問題。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閱讀來指引學生去發(fā)現可以寫作的內容,并且能夠通過對閱讀分析來領會作者的意圖。只會去閱讀可以說他不會去思考,而只會寫作的人也會黔驢技窮。所以必須把讀寫結合并落實,學生學習能力有所提高,語文課堂才能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