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教師發(fā)展中心 張會超
和我一個辦公室的陳老師告訴我,上午有兩撥孩子來找我,都是為了同一件事——就是如何去解救“小荷初露”樓門口房檐上的無主小貓咪。
我趕緊跑過去看,發(fā)現(xiàn)那個小東西正在高高的屋檐上望著地面嚎叫,想跳到地面上來卻又不敢。我和幾個孩子圍攏到一起,伸出手呼喚它,可它依舊因為它所在的平臺距離地面太高而不敢跳下來。
于是我連忙找來后勤的師傅們幫忙,一番周折之后,小家伙終于平安落地了。不過這還沒完,就在放學之后,一幫孩子又來找我,想要把小貓帶回家去養(yǎng)。我告訴他們,養(yǎng)貓很不容易,現(xiàn)在看著好玩,清理排泄物可就沒那么美好了。再者,沒有家長同意,他們是不能隨便帶動物回家的。
幾個孩子淚眼婆娑地走了,可沒過多久,學校辦公室的電話來了,原來有一個孩子征得了家長同意,可以領養(yǎng)小貓咪。就這樣,這只剛剛還在嚎叫、無依無靠的小貓咪開始了新的生活。
一只小貓咪,牽動眾人心。救助貓咪事雖小,但其中有大愛。一個愛貓如此的孩子,內心肯定是柔軟、善良的,和暴力、兇殘那些晦暗詞匯搭不上關系。待他將來長大成人,想必也會是珍愛生命、敬畏生命、尊重他人的人。
放眼教育界,將培育一個內心充盈愛的人作為教育目標的學校和教育同仁為數(shù)不少,但在教育實踐中,他們之中有些卻往往違背了初衷。
現(xiàn)實教育中,肆意延長孩子的在校時間、縮短孩子的吃飯時間和睡眠時間、無限加重孩子負擔、讓考試成績成為孩子唯一追求的例子比比皆是。什么家國情懷、同窗之誼、學會愛人統(tǒng)統(tǒng)靠邊站,漠視教育應以愛為基礎。這與素質教育的方向背離,更與學校要為國家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育人目標相左。如此教育者,口口聲聲說是對學生負責,不如說是對自己的“業(yè)績”負責——把考上重點學校的學生數(shù)量當作教育的終極目標,并視作教育生涯的“高光時刻”。
這不是在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時代新人,這更不是我們所向往的教育圖景。教育,應該包含感知、創(chuàng)造和傳遞愛的過程。因為妒忌同學成績好而將其刺死,這樣的案件已不止一例。兇手年紀輕輕卻那般殘忍,絲毫不顧及同窗之情。但凡行兇者心中稍有仁念、稍有同理心、稍有愛人的能力,他們便不敢、也不忍刺出那奪命的刀。心胸如此狹隘、學習壓力如此之大,很難說這種人格的形成與分數(shù)極致追求模式無關。
一只小貓咪,一段小感悟,只言片語而已。我們的孩子,又何嘗不像那站在高處、心驚膽戰(zhàn)、不知該何去何從的小貓咪呢?在素質教育已經(jīng)寫進法律、寫進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大背景下,蓄意違背者依然大有人在,并為以考試為教育唯一目的的教育模式站臺、唱贊歌,這難道還不值得我們教育者反思嗎?
希望有更多有識之士為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鼓而呼,喚醒更多教育者對孩子們情感生活和道德發(fā)展的關注,讓更多像小貓咪一樣無助無辜的孩子被“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