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玲
今年秋季學期是中小學全面落實“雙減”(指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有關部署要求的第一個學期。教育部要求,要下大力氣做強、做優(yōu)校內教育,切實做到教師“應教盡教”、學生“學足學好”。開學前后,至上而下,“雙減”政策下發(fā),靴子落地,條條政策都是干貨,目的就是讓全體師生、家長有一個明確的認知:這次減負是“下決心的真動作”!
“雙減”來了,帶來了學校藝術教育的很多“加持”信號。在“雙減”背景之下,家長對提升孩子藝術素養(yǎng)的需求更高了。他們鼓勵孩子學習藝術(音樂、美術),提高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呼吁增加中小學藝術學習時間,讓藝術考試進入“新中考”模式;等等。這一現實為全面開展素質教育,落實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提供了發(fā)展空間和機遇。
那么,“雙減”來了,學校藝術教育準備好“加持”了嗎?要真正地抓住“雙減”契機,學校應鼓勵學生“快樂”學習,多從學校藝術教育中汲取養(yǎng)分,真正體現在“玩中學”。如何讓“雙減”帶來的學習“福利”落地開花呢?針對目前中小學的實際現狀,我們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藝術教育資源的配備是實施學校藝術教學的基礎條件。學校應完善功能教室配套建設,如音樂教室、美術教室、閱覽室、舞蹈房、合唱排練廳、藝術專用音響資料與設備等,鼓勵學生自備發(fā)展藝術特長所需要的設備用具,讓學生擁有自己喜愛的樂器、畫具、雕塑用具等。目前,部分學校的藝術教育基礎硬件配置能基本滿足“雙減”后學校加大藝術教育的需求,但還是有許多學校不具備優(yōu)質的藝術教育配置,甚至連最基本的藝術教育功能教室都未得到保障。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沒有專用功能教室與相關設備。一種是因為學校硬件設施老舊,校舍面積小,沒有條件建功能教室。這種情況一般在農村的老學校比較常見;另一種是由于師資的缺乏,許多學校沒有建相應的功能教室;還有一種是由于教育管理理念滯后,部分學校對藝術教育不夠重視,因此未做相應的配置。2.專用配備不專用。這一現象在一些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校比較常見。有的學校有專用配備但缺乏專業(yè)師資,造成資源浪費;有的學校有配備但不是專用,而是與學校其他學科共用;還有的學校是“為了配備而配備”,專用功能教室并不投入使用。3.移用占用藝術功能教室。功能教室讓位的現象一般在規(guī)模擴大比較快的城鎮(zhèn)學校更容易出現。一旦出現擴班,教室不夠用,功能教室就易被占用。對于這些問題,相應學校應引起重視,配足、用好專用教室和器材,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物質保障。
“雙減”來了,學校藝術教學的力度相對來說會得到一定的加強鞏固。除了按照課程設置的每周授課時間,學校還會增設藝術社團的輔導等。硬件的配置與資金相關,只要資金條件允許,解決起來相對容易。較為困難的是“人”的問題。只有配足穩(wěn)定的藝術師資力量,才能實現學校藝術教學的現實需求。如針對藝術學科結構性師資短缺的問題,學校要通過擴編招考等形式進行擴充,以保證正常教學的剛性所需。此外,城鎮(zhèn)鄉(xiāng)村之間由于藝術教育的基礎、起點還存在一定差距,藝術專業(yè)水平不均衡,所以還要解決農村與城市校際之間師資數量與師資專業(yè)水平的均衡性問題。這樣才能使藝術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邁向優(yōu)質發(fā)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把中小學生學習的美術、音樂、書法等藝術類課程納入學業(yè)要求,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高中階段學??荚囌猩浫〉挠嫹挚颇俊=陙?,國家政策著力推動學生藝術素質的提升,加上新生代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藝術教育逐漸“剛需化”。美育已經逐步成為綜合教育培養(yǎng)中的重要一環(huán),藝術特長不僅能為孩子的生活增光添彩,也將成為一項升學考核標準。早在2020 年初,教育部就指出體美勞教育將從“軟任務”變成“硬指標”。這意味著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將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學校的日常教學中,要保證“剛需時間”不被占用。同時,學校要開足藝術教育課程,嚴守規(guī)范教學的底線,并且不斷追求上好藝術教育課程的目標。只有上好常態(tài)課,優(yōu)化“剛需”時間內的教學質量,才能真正保證學校藝術教育“硬目標”的達成。
在當今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育人的有利場所,是學生展示藝術特長的舞臺。因此,學??梢砸陨鐖F活動為載體,開展豐富的活動,搭建各類學生藝術活動的展示平臺,使藝術教育呈現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特點。通過搭建藝術交流平臺,可以促進藝術教育成果的交流,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學校的美育水平,展現青少年朝氣蓬勃的風貌,助力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氣質。同時,集合各種展示的藝術平臺可以挖掘學生的藝術特長,為學生謀劃專業(yè)發(fā)展的方向。此外,各種平臺的藝術展示對于促進學校藝術特色項目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在推進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應拓寬課程設置,實現師資補短。在校藝術教師的主要職責是開展藝術課的教學工作。然而,術業(yè)有專攻,為提升藝術教學專業(yè)水平,學??梢杂嗅槍π缘仄刚埿M鈱I(yè)教師,豐富課程的多樣性,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被選聘兼職的專業(yè)人員擔任學校美育課程教學、課外美育活動指導,組織學生藝術社團訓練,參與學生藝術教育實踐工作坊的教學與建設等工作。學校應拓寬課程范疇,與家長一同發(fā)現孩子的興趣點,促進其特長的發(fā)展。
學校還應創(chuàng)新合作機制,使其貫穿學習始終。如適當引入“第三方”藝術輔導,讓學校的藝術教育上升一個新的臺階。具體可以建立中小學藝術教育合作學校,與貫穿全年的“藝術教育”板塊建立長效合作機制,讓藝術教育活動走出藝術節(jié)的時間限制,貫穿學生在校學習的始終。這一做法能夠用藝術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開拓他們的藝術視野。
可以說,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品味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推進多元素質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而在“雙減”的大背景下,學校藝術教育的發(fā)展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新生代家庭對于“藝術教育”的理解不斷加深,其對學校藝術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半p減”之后,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快樂地學習藝術,多從藝術中汲取養(yǎng)分,讓藝術成為陪伴孩子終身的興趣愛好。需要注意的是,學校教育要避免藝術教育成為下一個教育“負擔”,使教育真正為孩子的成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