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昕苗
【摘要】在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無疑是一出重頭戲。它以60分,占總分40%的比重成為語文試卷中的壓軸戲。每年高考之后的滿分作文、優(yōu)秀作文對高三的作文備考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引作用。本文對高考作文中的一些作文現(xiàn)象進行思考,對高中“只重形式、忽視內容”的作文現(xiàn)象進行原因分析,提出在作文教學中應注重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的觀點。
【關鍵詞】作文教學;思維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明確提出高中生需注重“學生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并將“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而議論文寫作更能直接地、綜合地展示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近年來,諸多高考作文雖然設置了具體的寫作情境,但是從文體上來講,也以議論文寫作居多。品評一些優(yōu)秀作文范文,發(fā)現(xiàn)其中的很多作文以結構清晰、語言優(yōu)美見長,各種典故、材料的運用純熟自然。但是文章中的思維含量卻不多。對于這種作文狀況,筆者不禁心存置疑,難道我們中學生的作文就只能停留在這一層次嗎?難道一篇文章的優(yōu)劣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嗎?古人云:“文以載道”,那么,“道”在何處呢?只有材料的花式運用、套路的語言表達,而言之無物、言之無理、言之無情的文章又有何意義呢?語言優(yōu)美、結構精巧沒有錯,但是僅僅注重語言的表達而忽視了文章中展現(xiàn)出來的思維與思想的火花則必定不正確。那么這種“只重形式、忽視內容”的作文現(xiàn)象為什么會存在呢?我以為,原因有三:
一是作文評價的標準問題。什么樣的作文是好作文?這個問題見仁見智。評價人的喜好不同,標準自然不同。確實,有人可能喜歡辭藻華麗,有人可能喜歡語言質樸,有人可能喜歡張揚尖銳,有人可能喜歡平淡自然。雖然好作文的標準不一,但是壞作文的標準卻是一致的。所以語言優(yōu)美的作文也許不是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但一定不會是不好的作文。正是在這種評判標準下,學生去單純地追求形式就很自然了。
二是教師和學生的功利的心態(tài)問題。無論如何提倡素養(yǎng)教育,在中國現(xiàn)有的教育環(huán)境下,高考是教師和學生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既然是選拔性考試,自然教師和學生都希望得到好分數(shù),所以這種“快餐式作文”“形式化作文”作為應試作文的結果產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是學生視野的問題。老師要求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寫出自己的看法。許多作文題目也盡量關注社會現(xiàn)實,力求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的年齡、經歷、閱讀視野、繁重的學習壓力決定了他們的世界狹小而單一?!皬纳钪胁粩辔招碌男畔?,尋找寫作源泉?!雹僬Z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但是當生活只剩下書本學習的時候,學生沒有辦法將自己的生活與作文題目有效對接,所以言之無物的作文也就產生了。
這種作文現(xiàn)象會帶來什么危害呢?很多高考評改作文試卷的老師走出評卷場都有一個感覺:千人一面、千口一聲。相同的立意、相似的結構,雷同的事例,學生的作文陷入了一個怪圈。這就是形式作文帶給我們的惡果,成千上萬的個性不同的學生卻寫出了相似的作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堪憂。這就是一記打在我們所有語文教師臉上的響亮的耳光,讓我們從功利的和形式的迷霧中清醒過來。作文應該是一個人的思想的表達,沒有了思想,沒有了思考,就像是一個人沒有了靈魂,只剩下肉體的人能稱之為人嗎?同樣,只剩下形式而沒有思考的作文能稱之為作文嗎?
所以,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成為一個對問題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真知灼見的人,而不是一個“書呆子”,一只人云亦云的鸚鵡,更不是一個只會說“是”的可憐的“應聲蟲”。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呢?
一是轉變功利的觀念,樹立思考的意識??荚囎魑?,是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檢測,它是以學生平時真實的思考為基礎的,所以以應試的訓練代替基本的技能訓練的做法是違背寫作規(guī)律的。一直以來,人們總是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以為實行素質教育必定不能應付各種考試。其實恰恰相反,素質好的學生也必然能夠應付考試。所以,家長、老師和學生一定要轉變功利的觀念,不能將作文的思維能力和作文的分數(shù)對立起來。其實,一篇充滿著思辨色彩的文章,一篇充滿著智慧靈光的文章,必然會是一篇好的文章。在考試中也必定會得到讓人滿意的分數(shù)。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說:“一個壞的教師是轉述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边@就是思考的力量。在作文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樹立讓學生思考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好習慣。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對于那些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思考的學生要支持鼓勵。
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辨證地看問題。辨證,就是讓正和反兩方達成統(tǒng)一。辯證思維是全面的思維,是我們看待事物的三個方面: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和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辨證就是要多角度、多因素地考慮問題。這是一種穩(wěn)妥而周到的思維方式。例如東施效顰,有人說她是錯的,頭腦愚昧,方法糊涂,越效越丑;有人說她是對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值得贊揚;有人說她既對且錯,精神值得贊揚,方法不可取。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學生在看待事物的時候就會成熟嚴密。
三是作文教學要糾正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邏輯錯誤,使其認識到正確的論證方式方法。例如在高中生的議論文寫作中常常出現(xiàn)以下問題:第一,審題過程中無法抓住材料的核心關鍵詞或核心問題。第二,寫作過程中核心關鍵詞的內涵前后不一致。第三,寫作過程中偷換概念,換掉材料中的核心關鍵詞。第四,寫作內容錯雜重復,說理不清。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正是因為學生的邏輯思維出現(xiàn)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邏輯思維知識與議論的相關思維邏輯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對其有相關的認識與了解,并且能夠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
四是作文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擁有思考的平臺。“連通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的寫作任務,將成為寫作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核心構成?!崩仙嵯壬f:“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就可能產生出最好的作品來?!苯處熢谶x擇作文內容時,應鋪設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橋梁,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應引領中學生關注生活現(xiàn)象,分析現(xiàn)象折射出來的深層內涵,比如通過對網絡游戲的討論思考人生的意義,通過對早戀問題的討論思考愛情的含義,通過對輕生問題的討論思考人的價值。教師篩選出生活事件生活現(xiàn)象,融入到作文內容中,學生才會進行思考,并逐步地走向深入。
五是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讀和寫,從來不是獨立存在的兩個問題。多閱讀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積累寫作的素材。常寫作可以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形成內驅力。教師可以從寫作的角度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理性地分析,研討閱讀材料背后的深厚的意蘊。將讀和寫結合起來,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思考能力同樣有效。比如,學習《孔雀東南飛》,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焦仲卿與劉蘭芝愛情悲劇的原因,引導學生針對這個問題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對愛情的看法。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學生只有表達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真正的好作文,而這就是思考的力量。語言是思維的容器,思維能走多遠,語言就有多少力量。希望我們今后能將“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這一核心素養(yǎng)落到教學實處,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思考的有用之人。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寫作教學中邏輯思維訓練方法的實踐與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1154)】
【參考文獻】
[1]周小蓬.中外母語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23.
[2]榮維東.寫作課程范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103.
(責任編輯:黃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