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在英國,不少家長都想讓孩子在“小升初”,甚至更小的時候從一般學校轉(zhuǎn)到名校。僧多粥少,為了篩選出好苗子,學校當然要搞面試。名校想收智商情商天然拔尖的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態(tài),家長們卻千方百計地企圖打造完美兒童。學校和家長的博弈通過一個載體進行,那就是參加面試的孩子。孩子是家長的代表作,也是學校的突破口。
雖然家長事先都會進行培訓,但面試時,孩子們的“本我”總要突破父母的“人設”,掛一漏萬時有發(fā)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塌糊涂、無法挽救的情況。小朋友的天真和固執(zhí)往往會給家長留下一部啼笑皆非史。
我的一個朋友為了確保孩子考上,報考了高中低3檔學?!邫n沖刺,低檔兜底。面試中檔學校時,考官問孩子:“如果‘1’代表你非常不想來我們學校,‘5’代表你非常想來我們學校,從1到5,你給我們打幾分?”孩子燦爛一笑:“我給你們差不多4分吧,但是如果有更好的學校錄取了我,我就給你們3分!”朋友得知后差點暈倒:“誰讓你跟面試官掏心窩的?你考慮過面試官的感受嗎?”
報考動機是常見翻車問題。有一個面試老師非常熱情,詳細介紹了許多學校的情況后問:“你為什么想來我們學校?”孩子回答說:“我沒有想來你們學校,是我媽讓我來的。我現(xiàn)在的學校不怎么樣,我媽覺得走投無路了。”另一個孩子答:“因為你們食堂的飯好吃。”當然,也有孩子真正自發(fā)地做了充分調(diào)研,高興地說:“我查了你們主頁,從四年級開始每人有一個iPad可以玩,這一點非常吸引我!”
各類普通問題都能讓奇葩答案頻出。一個孩子在面試時被問為什么喜歡拉琴,家里有沒有人從事音樂方面的工作,孩子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我弟弟是音樂家,他今年3歲,天天在家里敲玩具鋼琴。”有的孩子解釋為什么自己是獨生子女:“因為我媽對我過敏呀!”還有家長帶著孩子去訪問學校,父母連珠炮似地提問,孩子卻一言不發(fā)。結(jié)束時校方問孩子:“你有什么問題想問我們的?”孩子開心地問:“你們給我貼的‘訪客’標簽不錯,我能把它帶回家嗎?”
學校一般都不希望孩子接受課外輔導,面試之前,家長會再三叮囑孩子,千萬別告訴老師自己補習了,不然他們不要你!孩子點頭如搗蒜:這個秘密我可以守??!考官見多識廣,怎會被這小小的花招蒙蔽呢?有一個孩子說自己不補習,于是老師先問了一堆雜七雜八的其他問題,賓主盡歡之際話鋒一轉(zhuǎn):“你周末做什么?”孩子脫口而出:“我以前周末總是去踢球,自從準備考試,周末總得跟老師做題,累死了!”
我感覺上述孩子的迷糊程度都比不過我朋友的兒子。那孩子就是上天派給爹媽用來修行的。面試之前,朋友每天都絮絮叨叨地給孩子洗腦:這個學校非常好,是你自己要上,不是你媽讓你上的;你周末從來不做題,全都去踢球;平時還喜歡讀書、關注環(huán)?!涀×藛幔亢⒆狱c點頭。朋友還經(jīng)常按照網(wǎng)上題庫,出其不意地向孩子提問,回答得都不錯。爹媽老懷甚慰:這把穩(wěn)了!結(jié)果面試當天,在考場外,媽媽跟孩子說拜拜,他才恍然大悟似的:“我現(xiàn)在真的有一個面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