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剛
(甘肅省子午嶺林業(yè)管理局寧縣分局桂花塬林場,甘肅 慶陽 745200)
茶條槭在我國東北、華北等地分布較廣,是一種喜暖、耐寒的樹種,適宜生長在土壤深厚、肥沃并且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當(dāng)中。子午嶺林區(qū)年降水量500-620毫米,良好的氣候和土壤環(huán)境下適宜茶條槭、丁香、白樺、油松、山杏、遼東櫟、刺槐等樹種生長。茶條槭樹干筆直,花朵帶有清香,春季嫩芽為黃綠色,夏季淡黃色,10月份葉片逐漸變紅,具有一定觀賞價值。
茶條槭多為小喬木或者落葉灌木,高度為4-7米,樹皮較為粗糙,呈灰褐色。幼枝葉多為綠色或者紅褐色,老枝呈黃褐色。茶條槭單葉對生,葉片呈卵形或者長圓橢圓形,葉片長度在3-8.5厘米之間,寬度2-5厘米,表面帶有不整齊的鋸齒。葉柄長度為1-4.5厘米,呈綠色或者紅褐色,花朵為淡黃色,帶有5片花瓣。1年當(dāng)中葉片顏色出現(xiàn)3次變化。6月份進入開花期,8-10月為結(jié)果期。翅果為黃綠色或者紅褐色,長度在2-3.4厘米之間,寬度為6-12毫米。
茶條槭是一種喜陽植物,具有耐寒、耐旱、適應(yīng)性和抗病害能力強大特征,喜濕潤土壤。在子午嶺南、北林區(qū)分布較廣,整體適宜生長在海拔為1200-1750米的山坡溝谷當(dāng)中。子午嶺老職工常將800米以上生長在陽坡的茶條槭,稱之為旱生茶條槭,生長于800米以下溝壑、河岸、半陰半陽坡的雜木林緣的茶條槭,稱之為水生茶條槭。
2.1.1 種子采集。白露之后種子開始成熟,種皮從綠色變?yōu)辄S褐色即可采集,要求在脫落前完成采集,否則赤果脫落。采種期間選擇樹齡達到15年左右的母樹,并且以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發(fā)生的母樹為主,種子采集后需要晾曬并多次翻動。在種子水分極少時需搓去果翅,然后風(fēng)選去除其中的雜物,得到高純度的種子,放在編織袋中保存,要求在低溫下存放,做好防霉、蟲食、變質(zhì)的工作,避免老鼠啃咬。
2.1.2 苗圃地篩選。將向陽、土地平整、有灌溉條件、不易積水且排水性好的地塊作為育苗地,同時要求地塊為壤土或者沙壤土,土壤Ph值接近7.0。
2.1.3 整地做床。春季播種、播種地應(yīng)在前一年秋季深翻,深度達到60厘米,不建議使用當(dāng)年且未經(jīng)殺蟲沃制的生物肥,建議施熟農(nóng)家肥,秋季機耕曬地有助于去除生物肥及育苗地草籽和蟲卵。如使用旋耕機坐床,避免雜草和蟲卵的危害,可選擇期間每公頃加入750千克復(fù)合肥、225千克尿素,根據(jù)地形設(shè)置高10厘米、寬1米為宜的苗床,間隔10-20米另外設(shè)置50厘米寬步道,便于后期管理。
2.1.4 播種時間。茶條槭播種時間集中在春季或者秋季,在子午嶺地區(qū)通常在4月上旬播種。
2.1.5 催芽處理。由于種子自身帶有休眠特點,所以需要進行催芽處理,不經(jīng)處理會導(dǎo)致發(fā)芽率下降。催芽處理集中在3月上旬,將種子浸泡在1%碳酸氫鈉水溶液當(dāng)中,設(shè)置水溫30℃,浸泡2小時,撈出后用手搓揉種子并沖洗干凈,并放置于35℃溫水中繼續(xù)浸泡24小時,之后再次加入0.5%高錳酸鉀。經(jīng)過3-4小時消毒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和沙子配置1:3的比例,要求沙子含水量為50%-60%。之后將種子和沙子混合物放置在背風(fēng)向陽處,使用塑料膜覆蓋,觀察種子1/3處開裂時即可播種。
2.1.6 播種方法。設(shè)置苗床寬度為1米,在播種期間平行于床面開溝,深度為3-4厘米,播幅4-6厘米、行距15-20厘米,每床播種4行為宜,條播之前噴施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消毒,每公頃播種量為300千克,將種子撒入溝內(nèi)之后用木板壓實,確保種子充分接觸土壤之后覆蓋一層2-3米厚的腐殖質(zhì)土,然后澆透水。在床面水分減少情況下可覆蓋草葉或者樹枝,以此起到保濕作用。
2.1.7 苗期管理
通常播種后20天即可出苗,這一期間需要多次并少量噴水,讓苗床具有濕潤性。由于茶條槭幼苗生長較慢,一些雜草會影響其生長,需要采取相關(guān)措施除草,一般選擇新型除草劑。出苗后需要做好松土處理,松土深度達到3-5厘米或者苗木高度達到45厘米時需要定苗處理,一般每平方米保留150株。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密度過大會對苗木生長產(chǎn)生影響,而密度過小會浪費土地資源。在幼苗長出3片真葉或者幼苗出土14天之后要進行第一次補植,其中間苗以及補植操作要在陰天或雨天進行,移栽過程中也要做好遮陰處理。在幼苗長出5片真葉后進行第二次間苗處理,定苗期間還需要采取水肥一體化處理以及除草、松土工作,一年生茶條槭幼苗高度達到60-90厘米,每公頃產(chǎn)苗約49.5萬株,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出圃,通常1年生、2年生、3年生幼苗都可移栽。此外,在11月中旬灌足底水,進而確保幼苗安全越冬。
2.2.1 插穗制作。隨著春季溫度升高土壤開始解凍,樹葉流動前期需要在苗圃中選擇干形通直、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一年生樹枝進行插穗處理,要求長度達到10-15厘米,粗度達到0.7厘米,保留3-4個葉芽。在插穗下部切成斜口上端平口,按照同一個方向?qū)?0個碎捆成一捆,豎直埋藏于陰涼背風(fēng)的沙坑中并定期澆水。
2.2.2 插穗前期處理。備選的插穗需要完全浸泡在水中5-7天,插前將插穗基部2-3厘米處浸蘸ABT生根粉10秒,配置方法為在1克水溶液中加入2000微克粉末。
2.2.3 制作插床。將插床設(shè)置在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灌溉條件好、管理方便的位置,在扦插前一年土壤封凍之前翻耕土壤25-35厘米,之后平整土地并加入2%-3%亞硫酸鐵,每公頃用量為750千克,以此起到消毒作用。為了消滅土壤中害蟲,可每公頃加入30千克毒死蜱顆粒。之后每公頃施加750千克底肥,要求苗床高度10-15厘米、寬度1米,另外設(shè)置50厘米寬步道。
2.2.4 扦插時間和方法。在5月上旬至中旬扦插,行株距為30厘米,長30厘米,每公頃扦插數(shù)量為6.75萬株,將插穗分為大、中、小三個級別扦插,要求扦插時芽間向上芽基向下,確保穗條垂直插入床面。
2.2.5 后期管理。完成扦插的同時要及時灌水一次,讓土壤和插穗充分接觸。后期每7-10天澆水一次,保證澆水澆透。新梢長出嫩芽后可根據(jù)土壤環(huán)境適當(dāng)澆灌,在嫩芽長度為10-20厘米時選取一個枝條,剪去其他枝條的基部,根據(jù)留上去下、留正去斜、留長去短、留粗去細、留壯去弱的原則操作。在苗木進入速生期,6-7月需要進行2-3次追肥,主要施加緩釋復(fù)合肥,每公頃用量225千克,進入到8月份幼苗生長速度放緩,需要合理施加磷肥、鉀肥。以此提升苗木木質(zhì)化水平,為其正常越冬提供支持。
茶條槭是一種抗病害能力強的樹種,不過依然會受到葉枯病、葉斑病影響,在防治過程中可使用百菌清50%多菌靈、代森錳鋅,根據(jù)說明書進行防治。一般配置為清300-500倍液。在茶條槭生產(chǎn)期間蚜蟲、紅蜘蛛是常見蟲害,可使用抗芽威、克敵松、40%氧化樂果進行防治。比如敵克松配置為600倍液,還可以在葉面噴施 2.5%溴氰菊酯,配置比例為1:2 000。此外,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比如蛾類成蟲具有趨光性,可以安裝頻振或殺蟲燈誘殺。
在苗圃栽植一年生苗木設(shè)置行株距為80×80厘米,移栽后在10厘米部位平茬,側(cè)枝長度達到20厘米時保留3個均勻分布并且健壯的側(cè)枝,將其他側(cè)枝全部剪除。5-7月份進行2次復(fù)合肥追加,5-9月份進行4次除草和松土工作,苗木定植3年之后,當(dāng)茶條槭植株達到150厘米時即可出圃栽植。
茶條槭幼苗栽植2-3年后,高度達到150厘米時定干,以此促進樹冠生長。在苗木定植3-4年時,地徑一般達到3-4厘米可以帶土出圃并用于庭院綠化。
將2-3年生幼苗移栽培育設(shè)置行株距為150×150厘米,為節(jié)約土地資源可在苗圃中套種云杉、白皮松,高度為20-30厘米,5-7月需要追加兩次復(fù)合肥,在5-9月進行4次松土和除草工作,移栽后第二年適當(dāng)修剪苗木,主要是剪除影響苗木主干生長的側(cè)枝以及下部1/3處的萌枝,確保苗木樹干達到2米。
綜上所述,茶條槭作為子午嶺的鄉(xiāng)土樹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該樹種適應(yīng)能力較強,但栽培技術(shù)較為復(fù)雜,要求做好種子處理、合理選擇苗圃地、把握播種時間、催芽方法、播種方法,加強苗期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以此發(fā)揮該樹種的生態(tài)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