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身體是獲得對于環(huán)境體驗的基礎,人的身體存在于世界中,與周圍世界建立某種聯(lián)系,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的整體。人的認知以及行為都無法脫離世界而存在,認知嵌于環(huán)境之中。具身認知是一種身體、環(huán)境的耦合,相互影響,因而具身認知也是一種實時變化的連續(xù)體,而非簡單的被動輸入。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具身認知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以提高寫作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關鍵詞:具身認知;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應用;教學質量;寫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3-0105-03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離不開科學的指導和哲學的深度,運用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改善教學實踐。具身認知理論(Embodied cognition)已成為當前認知心理學的主要發(fā)展方向,因此基于具身認知視閾,如何賦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寫作教學更多新的活力,值得探討。傳統(tǒng)的認知理論是以二元論為基礎,將身體排除于認知之外。在這種哲學觀的引導下,自然科學被視作一種抽象的符號表征處理系統(tǒng)。受長期離身認知的影響,教育教學被視作一種理性的存在。離身教學往往采用一種灌輸式教學形式,對學生形成某種束縛。具身認知更加注重身體體驗,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在于將身體與教學相融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具身認知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以提高寫作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一、具身認知對初中語文教育的啟示
1.構建完整個體,解放學生身心
自新課改以來,教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身心整體性以及個體性的差異,教育目標在于培養(yǎng)真正能夠適應社會的個體。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灌輸式,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傳授大量的知識。這種教育模式所傳授的知識非??贪澹箤W生的思維趨于固化,缺少創(chuàng)新性。當前,盡管要求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灌輸式教學依然存在。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而受離身認知理論的影響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傳統(tǒng)離身認知理論認為,認知是一種將認知以及身體隔離的形式,學習需要思維參與其中,身體的作用相對有限,僅起到生理保障的作用。然而,實踐證明,不同的知識獲取途徑對教育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獲取的知識往往掌握得會更加牢固。具身認知將身體視為完整的個體,讓身體參與到認知中,通過解放身心,提供一種整體性的保障,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彰顯。具身認知強調學習中認知、身體以及環(huán)境的整體性,環(huán)境是影響認知結構的重要因素。具身認知理論關注情境價值,將教學視為一種情境化活動的重要外部顯現(xiàn)。“具身”旨在說明身體的非孤立性,是一種具有實在情境性的存在,包括多個層面的含義。情境賦予實踐活動多維的意義,具體的情境注重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學生在情境教學中與環(huán)境互動,使身體、認知以及情境相互融合。
2.具身認知與寫作教學結合的可能性
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寫作教學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備寫階段,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做好材料收集等一系列工作;二是潛寫階段,需要明確文章的立意、選材以及組織結構;三是顯寫階段,需要將儲備的內容向語言文字轉換,同時對語言表達進行修改。一般情況下,初中階段的寫作教學更加注重潛在的寫作,文章的立意、選材以及結構安排。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專項培訓,可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水平。根據(jù)具身認知理論可知,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興趣,確保其情感參與。教師可通過采用各種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觀察、體驗,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寫作過程中,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具身認知理論與寫作教學的結合存在內在的合理性以及必然性,與學生這一階段的身心特點相一致。在初中階段,寫作教學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表達以及寫作興趣,讓學生對寫作有充分的了解。具身認知理論需要學生主體參與,形成身體與情境的互動。寫作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自我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形成身體、認知以及環(huán)境之間的多維互動。具身認知理論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在初中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尚處于萌芽階段,學習存在一定的具身性,喜歡新鮮事物,對生活有著好奇心,希望通過多種途徑接觸生活。教師利用學生這一特點,能形成寫作教學的新途徑,建立寫作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具身認知寫作教學策略的構建
1.改變空間結構,創(chuàng)建良好環(huán)境
教室的空間布置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是教學理念以及思維的反映。因此,教師需要做好教室的空間布置,重視學生的身體參與。學生的身體參與需要一定的空間,因此,教師需要布置多元空間,并根據(jù)教學需要適時進行改變。而傳統(tǒng)的教室布局為秧田式的結構,這種結構會對學生形成某種桎梏,與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不相適應。因此,需要進行動態(tài)、自由的空間環(huán)境格局布置。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將教室的座位重新擺放,充分擴展學生的課堂活動空間,在保證課堂秩序的前提下,讓學生選擇較為舒適的姿態(tài),借助一系列的身體動作形成對語文寫作主題的理解,為后續(xù)寫作奠定基礎。具身認知理論強調身體、環(huán)境以及思維認知的整體性。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教室多元化布局,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放松學生身心。
2.明確讀寫結合教學的重點
在應用具身認知理論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讀寫結合教學的重點,形成閱讀與寫作教學密切結合的理念。閱讀的文本是完整的,其中涉及多樣化的寫作知識,而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全面兼顧。因此,課堂教學往往趨于形式化、碎片化,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緒通常會比較混亂,不能抓住文本的重點。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把握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藝術風格,作者借助這些藝術風格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因此,無論是對單篇的課文,還是整個單元的課文,教師都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獨特的藝術風格,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明確文章的主旨,關注課文的共同點,為學生寫作做鋪墊。例如,楊絳先生筆下的《老王》,在細節(jié)描寫過程中,不僅表現(xiàn)了老王的善良以及遭遇的不幸,還表現(xiàn)了作者對老王的關心以及愧怍。魯迅在寫長媽媽時,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首先描寫長媽媽的毛病,隨后又借助一系列的事件對人物進行刻畫。兩篇文章都采用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在詳略得當?shù)臄⑹鲋凶プ≈攸c內容。學生的寫作練習無須面面俱到,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某個寫作技巧進行訓練,如細節(jié)描寫、先抑后揚、以小見大等。學生要寫出好作文,需要長期堅持和沉淀。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知識和寫作素材,做到厚積薄發(f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在分析文本的基礎上,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探索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
3.寫作練習注重情境性,加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具身認知理論認為,認知應從身體出發(fā)建立與世界的聯(lián)系,并形成有效互動。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選取與生活相關的素材,建立學生直接經(jīng)驗與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注重寫作的具身性以及情境性。在寫作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是簡單的句式模仿,還要注重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事物出發(fā),引導學生對構成情境的畫面進行詳細分析,從中選擇重要內容。部編版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有共同的主題框架,需要教師做好單元整合工作,引導學生積累素材。例如,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的第一單元主題是“杰出人物”,課文有《鄧稼先》《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分別記敘了鄧稼先、聞一多、魯迅等人的事跡,這些事跡均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積累下來。第三單元主題是身邊的“小人物”,其中有“確有偉大神力”的長媽媽,有弱小而善良的老王,有勤勞而要強的父親。在素材積累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合理歸納。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能快速準確地選定適合自己的寫作素材。除了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積累寫作素材的良好習慣。
4.創(chuàng)建多元化具身認知教學模式
基于具身認知理論創(chuàng)建多元化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構建身體與情感的互動渠道,能讓學生在正向的情感氛圍中,激發(fā)寫作興趣。具身認知理論與寫作教學相融合,能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針對性地設置適合其性格特征的情境模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更容易被真實、具象的東西所觸動,其情感也往往在具體的情境模式中被激發(fā)。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在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往事,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在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事情,述說自己的生活體驗,回顧朋友之間的快樂往事。這樣,學生的腦海中就會形成生活畫面,情感會油然而生,不僅如此,畫面中還會有豐富的細節(jié)。
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拓展新的情境內容,讓學生通過主觀思考,衍生出豐富的想象。實體可以使人形成對于實景的聯(lián)想,衍生出虛境。從古至今,大量的文章都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如曹操《觀滄?!罚骸皷|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詩人將自身的豪情壯志和對滄海的描寫相結合,形成一種開闊的意境,具有宏大的氣勢,同樣體現(xiàn)了滄海的壯美以及遼闊。在應用寫作情境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情感的表達,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對情境畫面進行合理聯(lián)想,融情于景,直抒胸臆,寫出個性化的優(yōu)秀作品。
三、結語
總之,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具身認知理論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勞動的產(chǎn)物??茖W的教學模式需要無數(shù)教育工作者艱辛探索,教師只有深入教學,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強化專業(yè)知識學習,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構建更加理想化的教學模式,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獲得豐碩成果。無論哪種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各種教學模式在不同維度都具有特性表現(xiàn),以滿足實際教學需要,推動語文教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永葉.初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孫綺琪.基于具身認知理論的初中語文教育戲劇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0(15).
[3]姚娜.具身認知視野下融合型語文課程的建構[J].小學教學研究,2020(12).
[4]金曉丹.具身認知理論指導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18(06).
[5]梁文宇.具身認知視閾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6]付雪婷.具身認知視野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D].揚州大學,2019.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Embodied
Cognition in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Zeng Zhumei
(Yongfu Middle School, Zhang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401, China)
Abstract: The body is the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 human body exists in the world, establishes some connec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world, and forms an interdependent whole. Huma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cannot exist without the world, and cognition is embedded in the environment. Embodied cognition is a kind of coupling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body and environment. Therefore, embodied cognition is also a continuum of real-time changes, rather than a simple passive input.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embodied cognition in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riting teaching and students' writing level.
Key words: embodied cogn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application; teaching quality; writing level
作者簡介:曾珠妹(1973-),女,福建漳平人,中學一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