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起滔
【摘要】課堂提問是一種藝術,高中英語教師在 ?進行課堂追問時,需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才能夠將課 ?堂的教學氛圍活躍起來,學生的思維才能夠得到發(fā)展。 另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fā),設計與學生認知規(guī)律、發(fā)展需要相符合的問題,才能夠 ?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高中生的英語素質。
【關鍵詞】高中英語;提問;思維
不科學的提問容易使學生 產生緊張情緒,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是沒有幫助的。 所以 說,高中英語教師應采用正確的提問方式,活躍英語課 堂的氛圍,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提問的范圍要廣闊,有計劃地分層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而學 生之間的能力是存在差異的,教師需要認識到這一問 題,使班級內的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進步。
例如,在學習“ School life”一節(jié)內容 時,學生需要掌握動詞、形容詞、副詞之間的轉換,并能 夠用“used to do sth”進行表達。 在講到“exciting”一詞 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exciting 是形容詞,那它本 來的動詞形式是怎樣的?”學生能夠回答出該詞的動詞 形式是“excite”。 ?此時,教師應接著追問學生“excited 所 表 達 的 意 思 是 什 么? 其 與 exciting 之 間 有 怎 樣 的 區(qū) 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英語教師可以要求學習能力一般 的學生回答 excited 的意思,再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回 答 exciting 與 excitied 之間的區(qū)別。 在學生回答結束之 后,教師可以追問學生“可不可以用這兩個單詞進行造 句?”。 ?教師可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為學生提供一些提示,如 要求學生根據“l(fā)ife in the big city is exciting. ”,來進行模 仿造句。 實踐證明,教師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合 理的追問,能夠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獲 得優(yōu)良的教學效果。
二、提問的問題要靈活,引導學生思考
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高中英語教師應注意所 問問題的難度,難度太小的問題容易使學生產生懈怠的 心理。 所以說,高中英語教師在提問時,應從學生已掌 握的知識內容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來進行靈活 的提問、追問。
例如,在學習“、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一節(jié)內容時,學生需要掌握關 ?系副詞引導狀語從句。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以“由淺入 ?深”地向學生進行提問,幫助學生學習這一內容。 在上 ?課之初,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到目前為止,我們學習 ?過的較為常用的關系副詞有哪些?”,學生能夠回答出: “有 where、when 和 why?!本o接著,教師需要向學生講授: “when 是時間,其在狀語從句中所充當的成分是時間狀 ?語,那么 where 和 why 在狀語從句中分別充當什么成分?”,班里的學生能夠積極回答出:“where 和 why 分別 是地點狀語和原因狀語。”至此,學生對這幾個關系副詞 在狀語從句中的作用,就有了初步的了解,為了促進學 生的理解,教師需要向學生出示幾個句子,要求學生根 據所學內容填空,
學生通過探討能夠得出正確的答案,也在“What is the reason causes the difference?”這一問題上出現 分歧,有的學生認為應該填 that,有的學生認為應該填 which。 面對這一情況,英語教師應根據教學情況進行 靈活的追問,引導學生思考:所填答案的依據是什么? 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后,向學生明確:關系副詞引導的從 句可以由“介詞+關系代詞”引導的從句替換,豐富學生 的英語知識內容,使他們由學會英語變?yōu)闀W英語。
三、提問的時機要恰當,進行有效追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多加追問,利于引導學生 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深入思考,以拓展學生的分析能 力。 同時,英語教師應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在恰當的時 間點進行恰當的追問,才能夠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反 之,若教師沒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英 語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The world of our senses”一節(jié)內 容時,學生需要掌握名詞從句的語法要點。 教師可以在 講解文本內容時,將其中涉及名詞性從句的語句勾畫出 來,多問學生幾個“為什么”,由文本中的名詞性從句,延 伸到課外綜合性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對該種語法進行深 度的解讀。 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What the kid wanted was only a new school bag”與“What they need are a car and some water”兩個句子,要求學生分析其異同 點,如下:
教師:“在這兩個句子中,所使用的謂語動詞形式都 是怎樣的?”
學生:“第一個句子使用的謂語動詞形式是單數,而 第二個句子使用的謂語動詞是復數?!?/p>
教師:“很好,那誰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學 生:“因為 schoolbag是可數名詞,而 a car and some water 則表示復數概念?!?/p>
……
在學生回答出問題后,教師可以就學生的回答進行 追問,能夠消除學生瞎蒙亂猜的僥幸心理。
四、提問應具有啟發(fā)性,引導發(fā)展思維
英語教師恰當的追問能夠激發(fā)高中生的求知欲望, 幫助他們促進對英語知識的內在轉化,這就要求教師提 ?問的問題應具有啟發(fā)性、思考性。 例如,在學習“Science versus nature”一節(jié) ?內容時,英語教師可以從 if 引導的虛擬語氣句型出發(fā), 引導學生對這一句型進行整體的綜合梳理,延伸英語學 ?習內容,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在探討學習過后,學生能夠得出以下結論:1. 對現在的虛擬:if從句謂語動詞應使用過去式。2. 對過去的虛擬:if從句謂語應使用過去完成式。3. 對將來的虛擬:if從句謂語動詞應使用過去式或是 were to do/should+原型。
另外,學生在學習時也可能會出現自認為沒有疑問 的情況,面對這樣的現象,教師需要巧妙設計問題啟發(fā) 學生的思考,學生只有在發(fā)現問題之后,才能夠有效解 決問題,在思考探討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追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還能夠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 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武玉文.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9(06):155-156.
[2]錢瑾.淺談高中英語課堂沉默現象[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