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習惰性是當今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直接影響大學生學習效果,而且間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開展大學生學習惰性研究,有助于改善大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文章通過實證研究厘清大學生學習惰性的基本表征,從外部諸多因素干擾和學生內生動力不足兩個方面系統(tǒng)分析大學生學習惰性的主要成因,并基于社會、高校和學生個體三個視角提出破解大學生學習惰性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大學生擺脫學習困境,提高學習效率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惰性成因;治理研究
惰性是普遍存在于每個人內心的一種心理現象。據調查,約有 9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惰性。關注大學生學習惰性問題并開展相關研究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1]。
一、大學生學習惰性的主要成因
(一)社會環(huán)境帶來沖擊
首先,多元化價值取向帶來干擾?,F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帶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多元化的不良價值取向。面對各種復雜多元的價值觀念和日益嚴峻的學業(yè)、交往及就業(yè)壓力,大學生變得無所適從,畏難情緒蔓延,變得退縮甚至將自己封閉起來,心理抗壓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明顯減弱。再有,互聯網發(fā)展帶來負面沖擊?;ヂ摼W上不實信息、虛假報道及庸俗淫穢資料給大學生帶來諸多學習困擾,特別是淫穢視頻、小說嚴重損害大學生身心健康,將大學生注意力吸引過去。不少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把學習拋諸腦后。最后,家族及家庭觀念帶來影響絕大多數家族及家庭對大學生學習有合理明確的目標要求,并能根據社會形勢給予適度引導,幫助大學生搞好學習。但部分經濟條件優(yōu)越家庭灌輸子女金錢至上、人脈至上觀念,諸如此類觀念和思想均嚴重影響大學生學習熱情,導致大學生產生厭學情緒[2]。
(二)高校管理水平不高
首先,高校學風建設水平不高,高校雖然重視學風建設,采取了一些措施推進學風建設,但高校學風建設仍與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不相適應。再有,高校教育教學資源不足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來臨,高校不斷擴大辦學規(guī)模,大量資金投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教學設施得不到改善,教學儀器、圖書資料、體育場館等不能滿足學生正常需求。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上也懶于探索創(chuàng)新,難以激起學生學習熱情。最后,學習激勵機制尚不健全。高校為激發(fā)大學生學習熱情,紛紛建立了諸如專業(yè)獎學金、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優(yōu)秀畢業(yè)生等評比制度和辦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多年來部分條款和高校發(fā)展實際及學生需求脫節(jié),已不能有效發(fā)揮其激勵功能。長此以往其學習積極性逐漸減退,學習成績日漸下滑,進入惡性循環(huán)[3]。
二、改變大學生學習惰性的治理對策
(一)優(yōu)化大學生學習環(huán)境
首先,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學習的濃郁氛圍良好的外部學習氛圍將有助于大學生學習。要積極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摒棄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思想。近年來,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組織創(chuàng)建的高潮。各級黨委政府要借此東風,按照中央精神和要求,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宣傳媒介,宣傳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組織創(chuàng)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挖掘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組織創(chuàng)建過程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和典型案例,大力倡導全社會、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風氣。此外,要認清互聯網對大學生學習的正負面影響。再有,提升有利于大學生學習的家庭支撐,家庭對大學生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諧奮進的家庭環(huán)境將有助于大學生學習。要從以下幾方面提升有利于大學生學習的家庭支撐:一是轉變觀念。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要認清家庭對大學生學習的作用,從多角度、全方位看待子女成長。二是行為感染。父母的言行對子女將產生最直接、最深遠的影響,要給子女樹立戰(zhàn)勝困難,走出困境的榜樣。三是主動貼近。父母要主動貼近子女,加強交流溝通,幫助子女建立學習自信。最后,建立有利于大學生學習的協同機制。大學生學習并非只是學校和大學生個體的事情,社會、家庭也應明確定位,承擔相應責任,履行相應義務;高校是大學生教育培養(yǎng)的主陣地,家庭要主動與學校及教師保持聯系,隨時準確把握學生學習動態(tài);學生個體應正確認識學習目的,確立學習目標,主動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綜上所述,探索建立社會關注、高校重視、家長參與的協同管理機制是破解大學生學習惰性的有效路徑。
(二)健全大學生學習機制
高校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科學制訂培養(yǎng)方案,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體系。要善于總結教學工作基本經驗,根據不同專業(yè)的特點,開展互動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實踐性教學,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教師教學激勵機制,把教師主要精力吸引教學上來,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討和教學研究,大力實施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優(yōu)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教師也要主動貼近學生,了解學生學習現狀,幫助學生查找學習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對大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給予指導。要加強專業(yè)教育,使學生清楚所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發(fā)展前景及職業(yè)取向等,增強學生專業(yè)認同感。要針對不同學生個體,指導其提前做好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此外,要優(yōu)化資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學條件和環(huán)境。
(三)提高大學生學習內驅力
大學生要明確學習目標,首先必須理清三個問題。一是要理清為什么學。大學生應志存高遠,樹立遠大理想,轉變上大學是為了報答父母、繼續(xù)深造或是找個好工作的觀念,堅持以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正確認識大學生學習的重要意義。
總結:
綜上所述,造成新時代大學生學習惰性成因的因素有很多,這需要高校對存在的多方問題進行重點分析,并制定出相應的有效政策,以此改變新時代大學生惰性問題。
參考文獻:
[1] 謝紫娟, 唐女婷. 大學生學習惰性成因探析及對策研究——以*學校為例[J]. 青年與社會, 2020,000(008):2.
[2] 王倫, 孫佳俊, 薛曉珊,等. 大學生學習惰性影響因素的調查及其克服的研究[J]. 科教導刊, 2019,000(015):3.
[3] 劉佳卓. 大學生厭學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 ?2021,000(204):82-83.
作者簡介:朱劍(1989.11-),湖南常德人,漢族,女,本科,初級職稱,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輔導員工作、教育管理。95735A13-C90A-4C74-B72C-CA2F7E59D4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