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姜
(南京理工大學 自動化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4)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對于青年教師本身、學生以及高校事業(yè)發(fā)展,都有著重要意義[1]。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學校、機關部處、院系多個實施主體,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包括政策制定、執(zhí)行監(jiān)督、運行反饋、激勵保障、考核評估等在內的工作機制,保證各實施主體之間可以統(tǒng)籌高效、有條不紊地開展相關工作。本文基于協(xié)同理論觀點,構建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機制,使高校各部門之間、校院兩級主體之間、院系黨政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內在規(guī)則約定和制度構成一種閉環(huán)運行模式,在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分析、計劃制定、組織實施和效果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形成體制機制鏈條,最大限度發(fā)揮高校各部門、院系的工作效能,同時激發(fā)出青年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可持續(xù)改進的長效工作機制,為提高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推青年教師全面發(fā)展提供新的工作思路,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提供有益借鑒,使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使命旨歸深度內化為青年教師自身的理念與行動[2]。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的使命,針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歷來受到高度重視,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相較而言,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的建立亟須完善。
1.相關部門的職能分工尚未理順。有些高校還沒有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有些高校雖然已經成立了教師工作部并將其作為加強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舉措,但是對于其具體的運行機制、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關系還未能理順。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而目前各部門上下一盤棋的意識不足,工作聯動性不強,沒有形成合力,很難適應新形勢下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2.考核評估機制欠科學。目前高校對于青年教師的考核,關于課堂教學、論文發(fā)表、科研項目、競賽指導等方面的指標都是可量化的,但是關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要素,雖然不少高校已經涉及,但是內容寬泛不夠具體,可操作性不強,容易陷入“走過場”的泥潭。
3.激勵保障機制不充分、不到位。制定的相關政策大多是重管理、輕服務,主要通過學生評價、教學督導、青年教師參加崗前培訓、形勢政策報告等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激勵性、保障性制度有待完善,“比如在職業(yè)發(fā)展、職務聘任、績效考核、薪酬設計與科研立項等方面支持青年教師,或者是積聚社會資源,幫助青年教師解決面臨的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盵3]
1.高校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程度尚有不足。一是“大思政”格局尚未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學生、輕教師的情況多有存在,而事實上,青年教師和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相互孤立的。青年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同時也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其師德師風、政治素養(yǎng)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是從現實看,各類高校排名仍然是以教學、科研實力等為主要考察指標,因此高校更看重科研成果、師資隊伍、學科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等業(yè)務指標,這直接導致在青年教師培養(yǎng)的過程中,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2.高校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創(chuàng)新不足。傳統(tǒng)單一的方式落后于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目前高校針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以授課、會議傳達、集中學習等方式為主,這種傳統(tǒng)的灌輸方法沒有契合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的特點,難以充分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高校應該更多地探索新媒體平臺、實踐鍛煉等在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
3.沒有將思想政治工作與解決青年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相結合。“青年教師在思想政治工作體制機制建設中缺乏相應的話語權”[3],因此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不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青年教師往往面臨較大的科研壓力、生活壓力和經濟壓力,如何拓寬渠道真正了解青年教師的所思所想,用心幫助青年教師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是高校需要下功夫去做的工作。只有切實回應青年教師的發(fā)展訴求,才能優(yōu)化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環(huán)境[4]。
1.堅持黨委統(tǒng)一領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黨建的重要內容,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應建立由學校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分工協(xié)作、齊抓共管,學校各相關部門和二級單位緊密配合的聯動機制。各部門和單位在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擔的任務雖有不同,但是目標一致,互相聯動,只有統(tǒng)一思想,齊心協(xié)力,才能充分發(fā)揮效能和特長,推動整個工作機制高效運轉。
2.堅持青年教師的主體地位。在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制定、執(zhí)行監(jiān)督、運行反饋、激勵保障、考核評估等機制的構建中,要以青年教師為核心,深入了解他們在思想、工作、生活上的需求,從他們的實際出發(fā)。使青年教師不再是思想政治工作中被動接受的客體,而是成為政策制定、監(jiān)督、評估等環(huán)節(jié)的參與者,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平臺提高自己。
3.堅持目標導向。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加強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促進青年教師全面發(fā)展,引導廣大青年教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青年教師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同時也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者,他們在課堂內外與學生密切接觸,其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來說相當重要?!皩W校應該由‘學生思政’一個焦點,轉為‘教師思政’和‘學生思政’雙焦點”[5],提高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程度,促進教師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循環(huán),提升思政工作整體水平。
1.建立校級部門聯動的決策和考核評估機制
高校應充分認識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成立“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統(tǒng)籌規(guī)劃并開展有關工作。領導小組應由學校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黨政辦、組織部、宣傳部、教師工作部、團委、工會、人事處、教務處、科研院、財務處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構成,主要負責學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制定、考核評估;下設工作組,成員包括相關校級部門及學院的工作人員,負責工作任務的落實。工作組面向學校青年教師進行深入調研,全面了解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工作生活情況及有關需求,形成調研分析報告上報學?!扒嗄杲處熕枷胝喂ぷ黝I導小組”。領導小組結合調研情況,研究并提出學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總目標,制定相關政策和工作方案,并進行任務分解。
校級相關部門建立聯動工作機制,根據任務分配協(xié)同開展工作。聯動工作機制要高效運轉,信息必須要暢通,領導小組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會議至少每季度召開一次。相關校級部門在會上介紹工作進度、面臨的問題和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通過聯席會議集體討論研究,實現工作細節(jié)的動態(tài)調整,推動工作有效落實。聯動機制還應體現在學校各部門對學院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評估上,不僅是黨委宣傳部、教師工作部等黨口部門要評估學院在青年教師思想引領、師德師風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情況,人事處、教務處、科研院等部門也要評估學院在青年教師職稱評審、薪酬分配、項目課題立項等方面是否強化育人導向并結合新時代青年教師的特點開展相關工作,對評價好的單位給予獎勵并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對評價不理想的單位提出批評并分析存在的問題,不斷推動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上水平。
2.建立院系黨政聯動的執(zhí)行和激勵保障機制
院系是青年教師工作的單位,與青年教師的聯系最為緊密,院系黨委和行政在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建立院系黨政聯動的執(zhí)行和激勵保障機制,黨委和行政同下一盤棋,共繪同心圓,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可積極推動青年教師全面發(fā)展。
院系黨組織應重點做好青年教師的教育內化、生活保障等工作。通過面對面座談、集中宣講報告、實地學習參觀、海報展覽、新媒體推送等多種方式,開展對青年教師的思想引領,不斷增強青年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學院黨委書記和基層黨支部書記可定期開展“書記面對面”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通過近距離交流,切實提高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能力水平,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尤其要注重為“引路人”引路,關注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鼓勵青年教師在積淀教學業(yè)務的厚度、攀升科研創(chuàng)新的高度、傳遞立德樹人的溫度、保持擔當奉獻的亮度這“四度”上下功夫。院系黨組織要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通過開展“我最喜愛的導師”評選表彰活動等,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大力弘揚師德師風、推進“全員育人”,為青年人的成長發(fā)揮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要關心青年教師的工作和生活,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為契機,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大走訪、大落實,切實解決青年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提高青年教師參與各項工作的積極性,同時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影響力也將顯著增強。
“青年教師參與教學科研,不僅是教師自我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6]。院系行政應加大對青年教師業(yè)務成長的支持力度,實施“成長助推工程”,包括過教學關、科研啟動資助、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在職進修等多個方面,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找準定位、找準發(fā)展方向并融入相應的教學或科研團隊。通過建設名師工作室,開展教學科研培訓、論壇、沙龍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發(fā)揮名師的傳幫帶作用,對青年教師的業(yè)務工作進行指導。通過培養(yǎng)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促進青年教師全面發(fā)展。院系黨政聯動,對青年教師做到政治上關心,業(yè)務上培養(yǎng),生活上幫助,不斷地用黨性激勵他們,用事業(yè)鼓舞他們,用感情凝聚他們,促使青年教師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將為教風、學風、工作作風的不斷改善、各項事業(yè)再上新臺階提供強大推動力。
3.建立教師學生聯動的運行和評價反饋機制
青年教師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參與者,青年教師、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建立教師、學生聯動的運行和評價反饋機制,可以實現二者思想政治工作的雙促進、雙循壞。育人先育己,青年教師首先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進而將正能量傳遞給廣大學生。青年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要講品味、修煉自我修養(yǎng)的高度,要樹品德、爭做立德樹人的典范,要重品質、增強學生教育的效果,傳道授業(yè),潤物無聲。
鼓勵青年教師帶領學生尋訪紅色革命老區(qū),重溫黨的光輝歷程,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做深思想育人。運用青年教師的專業(yè)特長,傳授學科前沿的新知識,結合課程思政,引導學生準確認識專業(yè)內涵,樹立正確的專業(yè)思考,為學生遇到的難題指點迷津,充分發(fā)揮青年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做優(yōu)學術育人。建立青年教師擔任班導師或者兼職輔導員的制度,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及學習、生活狀況,建立“三困生”(學業(yè)困難學生、心理困難學生、生活困難學生)檔案,有針對性地對“三困生”開展學業(yè)指導、談心談話、聽課查課等教育幫扶工作,做細服務育人。倡導讀書好習慣,舉辦讀書月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做實文化育人。青年教師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肩負起“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責任和擔當,構建“點—線—面”結合的“全員育人”格局,在學生群體中形成“比、學、趕、超、幫”的積極氛圍。
教師、學生聯動的運行和評價反饋機制,為師生搭建了更多、更靈活的溝通平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同時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教師更全面的了解學生需求,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助于提振青年教師的工作信心;學生通過靈活的交流方式更深切的體會教師的育人用心,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育人功效事半功倍,有助于實現青年教師和青年學生共成長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