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紅
摘要:當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較多問題,既阻礙了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又影響了小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教師要調(diào)動課堂閱讀氛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最終保證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閱讀能力;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4-175
引言
語文學科作為漢語學習的基礎性學科,其對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提升以及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及發(fā)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已經(jīng)成為非常必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能更好地推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從而有利于漢語的傳播和應用,也有利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和應用。對于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需要進行更為有效的分析,及時地發(fā)現(xiàn)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的解決,以此來推動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發(fā)展。
1小學生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的問題在觀察過程中,筆者觀察到在學校中學生接觸到的讀物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幾篇精選的課文,沒有更多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提供給學生。部分學校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不注重對于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指導,將成績作為考核的唯一標準,而且學校課外閱讀也只是注重形式,應付達標檢查,對學生閱讀沒有太大的幫助。在提高學生素質(zhì)方面只注重學生會不會琴棋書面等,從而忽略了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缺少了靜心讀書的氛圍。部分學校也應該增加一些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讀物,注重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二)教師方面的問題在小學這個階段的學生閱讀對于他們來說是屬于剛剛接觸沒多久的一項教學活動,基礎相對薄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將文章核心要點告知給學生,把重點放在了如何掌握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以及寫作特點上,而閱讀部分只是簡單的一帶而過,沒有充分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沒有給學生充分閱讀文章的機會,也沒有關注到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做到在日常的教學中專門地對學生進行課上和課外閱讀指導,還要及時監(jiān)督學生,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三)家長方面的問題在讀者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部分家長只注重學生成績,只要求學生讀些作業(yè)輔導,而將課外輔導看作是沒必要的一種學習行為,部分家長也不會給學生購買課外閱讀,而有少量家長根本不重視學生的閱讀,認為與考試無關,甚至會耽誤學生成績,從而影響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2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2.1制定明確的閱讀目標
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尤其是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目標,幫助教師設置更加貼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教學方式,以此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想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需要綜合學生各方面水平以及實際的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需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設置課程目標,對于生僻字的學習不再以教師灌輸?shù)姆绞竭M行。實際中,學生的識字情況只有學生自己清楚。教師可以在布置任務時設置問題,例如,請學生將自己不認識的生字標注出來,并用字典查詢,再進行知識小比拼,由學生各自發(fā)表意見與學習成果,帶動學生的競爭心理,從而實現(xiàn)生僻字的學習。再如,對于不同的文章應當設置不同的閱讀目標。對于表達民族情感的文章,更加應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共情能力,尤其是引導學生培養(yǎng)愛國情懷。對于表達所見所聞的文章,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此類表達方式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學習一篇課文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二)改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2.2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大多數(shù)課文都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激發(fā)其閱讀欲望。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可以拋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促使小學生深入思考,研究閱讀內(nèi)容,從而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課時,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兩個學生扮演很久不見的好朋友,他們見面時會聊什么,心里的感受是怎樣的呢?在學生扮演后,教師再提問:文中所說的猹、稻雞、角雞、鵓鴣等動物分別是什么樣子的?你認為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文中哪些句子能體現(xiàn)“我”激動的心情?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能深入思考文中的字、詞、句,深刻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不但思維活躍,而且性格開朗,比較喜愛互動性強的活動,所以,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可讓小學生全面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緊緊圍繞課文的中心思想及細節(jié)等,引導小學生由淺入深地分析問題、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保證閱讀質(zhì)量。
2.3加強閱讀方法訓練,優(yōu)化練習材料
想要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效果,推動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升,教師就應當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自身的閱讀方法,通過更有針對性的訓練,不斷地推動閱讀教學水平的發(fā)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材料,通過更加有效的閱讀練習,擺脫當前的題海戰(zhàn)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文學大家的作品來進行詳細講解,選取各類文章中更具有代表性的幾篇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將教學的重點放在閱讀效果的提升上,不能單純地重視閱讀的練習數(shù)量。此外,教師還需要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閱讀思路,從而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好文章的內(nèi)容和重點。比如,在講解現(xiàn)代文時,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把握閱讀的大致思想,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找出一些關鍵性的語句,更好地通過關鍵性語句理解文章內(nèi)涵。其次,在關鍵性語句提煉的基礎上,深層次地進行分析,找出與文章中心思想有關的內(nèi)容,縮小篩選的范圍,更加高效率地進行文章的解讀。最后,在關鍵性語句分析的基礎上,要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以分析方法為基礎進行題目的解答或內(nèi)涵的挖掘,而不是簡單地套用解題模板。只有通過練習形成了自身的分析方法,才能夠在文章的解答中更好地表現(xiàn)自身的想法,體現(xiàn)出自身的閱讀水平。
結束語
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當前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當前的閱讀教學方法和閱讀教學理念都出現(xiàn)了一定的偏差,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容易陷入教學誤區(qū),對于教學效果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在今后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依據(jù)自身特點實現(xiàn)閱讀方法與解題思路的有效融合,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溫銀英.小學高年級語文比較閱讀教學策略[J].學園,2020,13(29):46-47.
[2]張倩玉.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語用結合點探微[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9):56.
[3]耿穎.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