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世琴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實力的不斷增強,在教育領域也逐漸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在小學等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正在不斷探索更加積極有效的教學模式,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將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滲透到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改善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將枯燥的理論知識生動化。但是,對于很多教師來說,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滲透信息技術的內容依然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在此背景下,教師必須要吸取更多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0-0141-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my country'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ength,some new teaching methods have gradually emerged in the education field. Especially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other basic education stages,teachers are constantly exploring more activ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s to improve their own teaching quality,increase students' acceptance of knowledge,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future growth. Moreover,infiltrating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n improve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bring bor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life. However,for many teachers,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penetrate the cont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In this context,teachers must absorb more advanced teaching experience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 strategy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許多教師都面臨著如何開展高效教學的問題,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會接觸到很多抽象化的知識,如果教師只是采取口授的教學方式,很難真正將這些復雜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實際掌握的技能,其中必然涉及到如何增進學生的理解等問題。而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類的教學難題。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信息技術能夠將復雜的知識直觀化,便于學生的理解。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過程融入信息技術的策略進行探究。
1. 小學數(shù)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積極作用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實現(xiàn)信息技術的融合,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增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從目前的教學實際來看,這種積極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這樣幾個方面:第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那些更加新奇的教學模式充滿興趣。如果教師能夠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好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并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許多學生在第一次接觸到數(shù)學的時候,會覺得數(shù)學太過抽象,從而產生一定的畏懼和抵觸心理。教師將信息技術的手段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能夠很好地改變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第二,有利于引導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學生難免會遇到許多重難點知識,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好信息技術的手段,能夠對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新的變革,從而實現(xiàn)對重難點知識的重點突破。對于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來說,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解題的步驟,更應該讓學生明白解題的方法,而信息技術的引入剛好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將枯燥的知識以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小學數(shù)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策略
(1)結合網(wǎng)絡技術,鍛煉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不僅僅要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情況,而合作探究能力正是對學生未來成長來說至關重要的一種能力。在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融合的時候,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學生能夠自主合作完成的任務,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鍛煉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發(fā)揮自身的特長,促進綜合能力的提高。
比如,教師在進行《位置與順序》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就應該利用網(wǎng)絡信息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一些地圖資源等,讓學生進行“前后”“上下”和“左右”的位置區(qū)別的練習,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當然,教師也可以將教室中的一些物體以圖片的形式還原到大屏幕上,讓學生對著大屏幕上的圖片來描述現(xiàn)實中的這些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既拉近了學生所學內容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又借助信息技術來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不過,要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就應該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新的設計。教師可以發(fā)起一個“看地圖”的小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下載一些區(qū)域地圖等內容,并且利用U盤等工具帶到課堂上,當作開展課堂教學的素材。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合作起來,將地圖中的一些明顯的地點都標注出來,并且用一張紙羅列出來。隨后,教師應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換,并且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其他小組選擇的地圖,并且將地圖中的那些標注點的位置關系寫出來。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往往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2)應用微課資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當然,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僅是網(wǎng)絡資源以及教室中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隨著線上教育的發(fā)展,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正步入越來越多人的視野。即使是在線下教學中,教師也不應該忽視微課的積極作用。作為一種線上的教育形式,微課成功打破了線下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并且成功將原本漫長的課程分割成無數(shù)獨立的小整體,方便學生利用閑散的時間段去進行碎片化學習,高效利用時間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教師在進行《加減法一》和《加減法二》這兩個章節(jié)的教學時,就可以將微課資源當作一種課堂補充內容,引入到日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于小學學生來說,加減法是一個重難點內容。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與“加減法”教學有關系的微課視頻。在新課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微課視頻,以此來引入課堂教學的內容。在進行加減法的兩個章節(jié)的教學以后,教師可以準備一份課堂練習題,根據(jù)學生答題過程的表現(xiàn)情況,或者往屆學生的反饋等,制作一期關注重難點釋疑的微課視頻,并且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等方式讓學生進行觀看和學習。在微課視頻中,教師能夠更好的借助例題等方式,對學生依然不理解或者存在學習難度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解釋,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加減法這一章節(jié),大數(shù)的加減運算對于學生來說存在難度,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微課中對這些疑難問題進行重點解析。而且,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內容,微課能夠與課堂所學內容形成更加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查漏補缺,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3)巧用信息技術,發(fā)展實踐應用能力
將信息技術滲透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就意味著教師必須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以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實踐。但是,如果信息技術只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一種工具,自然也就談不上對信息技術的“高效利用”。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更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基礎,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并且能夠將這種能力與日常的學習和教學實踐相互滲透。
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自主制作PPT課件任務,讓學生自主摸索信息技術的運用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教師在進行《元、角、分與小數(shù)》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就可以更多的將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與日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融合。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學習任務:利用課后的學習時間,制作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PPT,并且在其中涉及到“元”“角”“分”以及“小數(shù)”的使用。在第二天的課堂教學中,就有很多學生制作了精美的PPT,并且運用了很多實際生活中的圖片,將真實的場景直觀的展現(xiàn)在課堂上。通過制作這個PPT作業(yè),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而且對課堂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更深刻理解。許多教師認為課堂教學內容只是對教材知識進行講解,事實上這種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多方面鍛煉學生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4)構造立體空間,鍛煉學生空間思維
在現(xiàn)行的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幾何初步的內容,自然就需要教師能夠借助教學的機會來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意識和思維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創(chuàng)造合適的條件。在目前的實踐中,實物展示臺和交互式白板是許多教室都具備的基礎教學設備,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好這些教學設備,以此來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立體空間,并且讓學生在對立體空間的觀察中提高自身的空間思維能力。尤其是在進行幾何有關的章節(jié)教學時,這種實物展示臺以及交互式白板的引入,能夠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抽象缺陷,以一種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
比如,教師在進行《認識圖形》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其中會涉及到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認識和區(qū)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如果教師只是口頭講解,那么許多學生對這些圖像必然缺乏足夠清晰的概念認知。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準備“七巧板”等教具,通過實物展示臺的方式投影到大屏幕上,讓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每一個平面圖形的特征。與網(wǎng)絡技術等相比,實物展示臺的存在能夠幫助教師將手頭的教具直觀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全班同學都能夠看到不同的圖形的空間變換情況。而且,七巧板是一種傳統(tǒng)的智力玩具,在進行《認識圖形》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七巧板能夠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物展示臺上具體操作七巧板,利用七巧板來組成一些不規(guī)則的圖形等,并且讓其他學生通過屏幕提出一定的指導,以此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3. 結語
綜述,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利用好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并且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緊密地融合,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掌握一定的先進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代振業(y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
[2]張曉貴,郭世平,方明華等.論小學數(shù)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原則與模式[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6).
[3]楊榮花.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豐富數(shù)學課堂教學: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2).
[4]辛艾桐.關于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課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4).
[5]李書英.巧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