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優(yōu)治
“雙減”政策的出臺,讓“家校協同育人”成為教育新常態(tài)。如何從“家校協同”角度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落實,首先要明確“雙減”政策的真正目的。以“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為主要抓手的“雙減”政策,減的是學生過重的文化課學習的負擔,同時加強德育、美育、體育等方面的培養(yǎng)。減負是一個策略和手段,其真正目的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因此,我們應該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從解決家長焦慮、改變家長認知這一源頭做起,精準施策,走出一條依靠家校共育促“雙減”落地落實的有效路徑。
轉變育人觀念,引領“雙減”落地。思想決定高度,家長與學校都需要樹立“雙減”下的正確育人觀。家長絕不能錯誤地認為“雙減”后,孩子學習的責任全交給學校了。孩子首先是父母的孩子,家長始終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半p減”對家長而言,不是減責,更不能“躺平”。當然,家長過分焦慮,給孩子各種補習,也不可取。家長應該培育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孩子的成長是馬拉松比賽,不是百米賽跑——按照教育規(guī)律陪伴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和跑,孩子終會像樹木一樣茁壯成長。學校要牢牢抓住“立德樹人”的根本方向,摒棄“唯分數論”,落實“五育并舉”,讓“雙減”政策能真正落地。
健全育人隊伍,凝聚“雙減”合力。找準角色定位,家長和學校都需承擔育人責任?!半p減”使得家長從過去全能的家庭教師、保姆、父母等角色轉變?yōu)檎嬲母改附巧汉⒆拥牡赖率痉墩?、學習參與者和生活指導者。同時,家長要成為學校和老師的合作伙伴,經常主動向老師溝通了解情況,特別是了解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人際關系、思想品行和興趣愛好,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從而有效指導規(guī)劃發(fā)展。老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指導者。健全學科教研組、專家講師團、名師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家庭教育骨干教師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家庭教育志愿者團、家長學校講師團等專業(yè)團隊,通過不同層面的作用發(fā)揮,提升家校協同育人水平,凝聚資源同心助“雙減”。
建立課程體系,提升“雙減”實效。深化“家校共育制”,舉辦家長學校、家長論壇、家長大講堂等。開發(fā)家長全員培訓的普及性課程、精準培訓的針對性課程和滿足家長多樣需求的社會化課程。借助浙江省數字家長學校、浙江省家長學校聯盟校等平臺,開設線上公益課程,主要包括假期生活指導專題課程、家庭指南微課程、祖輩教育專題課程等。開設德育活動課程,如“踐行家風家訓好少年”“我說我的家教好故事”等品牌活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豐富的家庭教育課程內容、多元的家庭教育課程形式,滿足不同家長不同時段的需求,給家長和孩子心理減負,幫助家長科學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讓家長也能“減負增效”。
家校協同共育,讓學校更像學校,讓家庭更像家庭。“雙減”政策的真正落地有效落實,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和關心,尤其需要義務段學校和家庭協同合作,各自承擔教育的責任,共同呵護我們的孩子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