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要:生產性實訓是近年來我國對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yǎng)的探索。研究學生滿意度對于反觀生產性實訓的教學水平與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臺州科技職業(yè)學院的陽光保險現代學徒班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傾向數值匹配法分析了生產性實訓對學生滿意度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雖然大部分學生認可生產性實訓,但學生的滿意度不升反降。這意味著現有的生產性實訓可能過于強調結果而忽略了在實訓過程中學生的心理調適。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對生產性實訓的機制進行進一步精心設計來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本研究對于以市場開拓為主要實習內容的生產性實訓的課程設計有一定參考意義。
關鍵詞:生產性實訓;傾向得分匹配法;陽光保險現代學徒班
一、引言
2010年我國GDP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維持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是關鍵。出于培養(yǎng)數以億計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考慮,我國學界近年來積極進行了相關的教學探索,生產性實訓是其中之一。在生產性實訓中,學生作為學徒,邊學習邊生產。學生滿意度是教學水平與效果的直接映射。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生產性實訓作為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有沒有提升學生的滿意度?國內學者并沒有進行充分的實證研究。本文采用傾向值匹配法,依據臺州科技職業(yè)學院陽光保險現代學徒班的案例數據,嘗試回答生產性實訓對學生滿意度的影響。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滿意度是一種預期結果實現程度的經驗(Weerasinghe,Sanlinda,et.al.2017),是人們對期望滿足程度的主觀感知和相關的期望水平的函數(Mukhtar,Ahmed,Baloch,2015)?,F有的滿意度衡量多脫胎于商業(yè)用途的ACSI與SERVQUAL模型。Walker-Marshall & Hudson的研究顯示,平均績點(GPA)是對學生滿意度影響最大的因素(Marzo,Iglesias,et.al.2005).Appleton-Knapp 和 Krentler(2006)則認為制度因素與個人因素對高等教育中學生的滿意度都有影響;制度因素包括教學質量、教師反饋的及時性、教學風格,個人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就業(yè)、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成績。Wilkins和Balakrishnan(2013)認為講師上課質量、物理設施以及技術的使用是學生滿意度的關鍵決定因素。一些學者還認為課堂質量、反饋質量、師生關系、與學生的互動、課程內容、可用的學習設備、圖書館設施和學習材料等都對高校學生滿意度有重要影響(Garcl,2009)。在Weerasinghe和Lalitha 總結歷來的12個學生滿意度衡量模型中,有10個把課程、課堂、學生學習經歷當作了變量。不同情境對受眾的期望產生影響(Bel ,Brooks,2016),個體的需求缺失越嚴重,行動對象與主體的關系越接近,其對應的期望(動機)越強(Denenberg,Victor H,1971)。此外,多維度考核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當學生壓力低時候,滿意度會得到提升。在職業(yè)教育中,學生尤其關心教學中知識與就業(yè)的聯系。連仙枝、姬愛國(2017)的研究表明,高職學生對提高技能與獲得知識有較強的意愿,且學習的功利性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次明顯,劉淳松、張益民、張紅(2005)認為大學生學習動機中物質追求強度最大,“物化追求”直接指向就業(yè)。
三、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與樣本基本情況
臺州市位于浙江東南沿海,是浙江重要的工業(yè)產業(yè)基地之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臺州市常住人口為662萬人。臺州科技職業(yè)學院是臺州市教育局下轄的兩所高等職業(yè)院校之一。本文所使用的數據源于2021年10月設立的臺州科技職業(yè)學院的陽光保險現代學徒班。學生在進行為期2周的理論學習后進入實訓環(huán)節(jié)。實訓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車險銷售。課題組在學生開始實訓3周后開展調研。本次調研采取整群抽樣的方式,通過發(fā)放問卷進行數據獲取。問卷調研的對象不僅覆蓋了參加生產性實訓的16位學生,還覆蓋了這些學生原來所在的班級。此外,調研組還與調研對象隨機進行了訪談,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獲取了一些直觀資料。學生問卷包括三個模塊。第一個模塊圍繞學生個人的客觀信息進行了解,包括性別、生源類型(職業(yè)高中、學術高中)。第二個模塊圍繞學生的學習偏好、職業(yè)愿景進行信息搜集。第三個模塊是學生對學校教學的主觀感知。第四個模塊是學生的滿意度。本調研共收回問卷135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24份,有效率為91.8%。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的研究方法?;舅悸肥且绤⒓由a性實訓對學生滿意度的影響,我們需要找到與處理組(Treatment Group)屬性特征類似的但沒有實施項目的對照組(Control Group)作為反事實(RCT)對照來觀察實驗實施效果。由于能否參加陽光保險現代學徒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帶隊教師決定,樣本存在內生性問題;因此我們選擇傾向得分匹配法來規(guī)避選擇性偏誤。
本研究研究思路:第一,通過過往文獻確定相應的匹配變量;第二,使用logit 概率模型對傾向得分值進行估計,并對處理組和對照組進行匹配;第三,檢驗數據是否滿足傾向得分匹配法的平行性假設;第四,計算分析處理組的處理效應,考察生產性實訓對學生滿意度的影響。
就具體的指標而言,本研究選取年齡、性別、生源、對多維度考核的接受程度、對保險業(yè)務前景以及將來是否會從事保險相關工作的態(tài)度、對學校教學質量態(tài)度等15個變量作為協變量,采用logistic進行逐步回歸、篩選出能作為匹配特征的變量組合再用于傾向得分值的計算。
四、結果和分析
1.傾向值估計
我們使用logit回歸對匹配變量進行篩選,logit回歸的解釋變量為年齡、性別、對保險業(yè)發(fā)展前景的認可度、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認可度、對教材符合時代要求的認可度、對教師使用教學技術的認可度。
2.匹配質量的統(tǒng)計檢驗
如表3所列示,匹配后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匹配變量均沒有顯著差異,滿足平衡性假設條件。
3.平均處理效應結果分析
經過上述的分析與處理,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協變量上基本相同;因此,實驗組和對照組對于專業(yè)的滿意度差異即為生產性實訓的處理效應。表4給出了匹配的估計相應處理結果。
五、討論與建議
如何更好地在中國的情境下復刻德國雙元制職業(yè)教育是近二十年來高職教育從業(yè)者以及政策制定者們非常關心的問題。2006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6第16號文),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2008年《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8第8號文)中再次提到“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此后的《關于制定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稱2009年2號文)、《關于印發(fā)?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的通知》(教職稱2010年13號文)、《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國發(fā)2014年19號文)對生產性實訓多有提及與政策傾斜。
但本文研究發(fā)現,就臺州科技職業(yè)學院陽光保險現代學徒班的數據而言,相對于沒有參加學徒班的成員,參加學徒班的成員在經過3個星期的實踐后其滿意度不升反降,說明如果僅僅依靠當前的生產性實訓機制,不能起到好地提升學生對專業(yè)滿意度的效果。通過訪談,我們發(fā)現對于參加生產性實訓的學生而言,目前的生產性實訓與學生的實際期望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學生沒有充分預期到業(yè)務開拓的困難程度。 實際上,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專業(yè)的滿意度相對于3個星期之前有所降低。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生往往過分強調當前的困難而忽略了長遠的發(fā)展。 另一個面向這16同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對“畢業(yè)后會從事保險相關工作”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專業(yè)的滿意程度。
根據研究結果,本文認為以面向市場的生產性實訓為典型,現有的生產性實訓過于粗放,忽略了過程中學生的心理調適。如果繼續(xù)如此,勢必會影響人才培養(yǎng)的效果。因此本文建議(1)預先告知、演習學生在生產性實訓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讓學生有預案;(2)分享行業(yè)成功人士的經驗,鼓勵學生“看得更遠”;(3)采用多元化學習手段,提升學生的工作毅力;(4)匹配好學習對象,在人才初步篩選時更加關注個體的長遠發(fā)展目標與生產性實訓的科目是否一致。
此外,本研究的缺陷在于,一是,研究的對象太少;二是,本文的數據只涵蓋面向市場開拓的學徒班,對于不需要進行市場開拓的生產性實訓而言,研究結果可能不盡相同。
參考文獻:
[1]Weerasinghe,Salinda & Lalitha,S & Fernando,R.L.s.(2017).Students'Satisfa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Literature Review.10.12691/education-5-5-9.
[2]Mukhtar,U.,Anwar,S.,Ahmed,U.& Baloch,M.A.,2015.Factors effecting the service quality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universities comparatively: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Arts,Science & Commerce,pp.132-142.
[3]Bell A R,Brooks C.What Makes Students Satisfied?A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UK's National Student Survey[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6.
[4]Denenberg,Victor H.Critical periods,stimulus input,and emotional reactivity:A theory of infantile stimul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71(5):335-351.
[5]Marzo-Navarro,M.,Iglesias,M.& Torres,M.,2005.A new management element for universities:satisfaction with the offered cour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6]Appleton-Knapp,S.& Krentler,K.,2006.Measuring student expecta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satisfaction:the importance of managing student expectations.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pp.254-264
[7]Wilkins,S.& Balakrishnan,M.S.,2013.Assess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pp.146-153.
[8]Garcl a-Aracil,A.,2009.European graduates'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higher education.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57(1),pp.1-21.
[9]Kuh,G.& Hu,S.,2001.The effects of 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 in the 1990s.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24(3),pp.309-332.
Sojkin,B.,Bartkowiak,P.& Skuza,A.,2012.Determinants of higher education choices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the case of Poland.Higher Education,63(5),pp.565-81.
[10]連仙枝,姬愛國.高職學生學習動機調查研究——以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9):20-21.
[11]劉淳松,張益民,張紅.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性別、年級及學科差異[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009(2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