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傳鴻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中醫(yī)院內科,江蘇南京 211500
腦梗死是一種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的腦血管疾病,其發(fā)病原因與周邊環(huán)境、家庭氛圍、身體機能及患者自身精神狀態(tài)等因素有關,常見于中老年人[1]。腦梗死作為一種以腦部血氧供應障礙為病理機制的神經內科常見病,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與病死率外,還具有較高的致殘率,易使患者腦組織處于血氧匱乏狀態(tài),如果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tài),會導致患者腦組織出現不可逆性壞死[2]。作為一種臨床常見急重癥,腦梗死具有進展速度快、起病急等特點,不少研究指出,約有70%以上的腦梗死患者治療后仍伴隨偏癱等后遺癥[3]。臨床對腦梗死疾病的治療,常在患者發(fā)病5 h內使用溶栓治療方式,但受操作過程復雜等因素影響,易使患者出現重要器官及顱內出血情況,限制了臨床治療效果。依達拉奉在臨床應用廣泛,對腦出血后出現的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但單獨使用難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4]。丁苯酞軟膠囊屬于一種新型的抗腦缺血類藥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與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較高安全性。該文以該院2018年1月—2021年4月接收的85例腦梗死患者為觀察對象,給予丁苯酞軟膠囊聯合依達拉奉治療,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接收的85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入院順序,按單雙號將患者分成兩組,接受依達拉奉單獨治療43例單號患者入選對照組,接受丁苯酞軟膠囊聯合依達拉奉治療的42例雙號患者入選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53~74歲,平均(64.35±2.54)歲;病程2~29 h,平均(14.46±1.45)h。觀察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52~84歲,平均(64.75±2.54)歲;病程1~31 h,平均(14.34±1.42)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參與研究前,知情同意書已簽署完畢;該院倫理委員會同意開展該次研究。
納入標準:均經頭顱CT確診;發(fā)病時間一般少于48 h。排除標準:存在精神障礙疾病、血液疾病、顱內腫瘤患者;伴隨心、肝、腎等臟器嚴重疾病及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難以配合該次研究及資料不全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環(huán)治療。對照組給予依達拉奉靜脈滴注單獨治療,將30 mg依達拉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80056;規(guī)格:20 mL:30 mg)與200 mL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滴注,2次/d,每3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空腹口服0.2 g丁苯酞軟膠囊(國藥準字H20050299,規(guī)格:0.1 g×24粒)治療,2次/d,每3周為1個療程。
①療效差異對比:結合患者病情好轉情況,將無效、好轉、顯效納入療效評估標準,經治療,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幅50%~85%為顯效;經治療,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幅30%~50%為好轉;經治療,病情并未好轉,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幅低于30%,甚至出現病情加重情況為無效;②治療前后NIHSS評分與Bl指數差異對比:采用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估,總分為42分,越低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更輕微;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l)評定其生活自理能力,總分為100分,越低則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差;③不良反應差異對比:密切關注患者用藥后情況,查看患者是否伴隨頭暈、惡心、食欲消退、皮疹等不良反應;④炎癥因子差異對比:采集兩組清晨空腹5 mL靜脈血,完成離心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者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C-反應蛋白(CRP)進行檢測。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10%,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情況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與Bl指數分別為(4.79±1.33)分、(47.78±2.29)分,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Barthel指數對比[(±s),分]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Barthel指數對比[(±s),分]
組別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Barthel指數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3)觀察組(n=42)t值P值13.67±2.19 13.48±2.12 7.76±1.68 4.79±1.33 37.47±2.14 37.14±2.77 39.69±2.68 47.78±2.29 0.406 0.686 9.023<0.001 0.616 0.540 14.946<0.001
觀察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90%,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
觀察組IL-8、IL-10、CRP為(13.42±2.52)pg/mL、(8.48±1.09)pg/mL、(6.46±2.14)mg/L,較之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炎癥因子對比(±s)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炎癥因子對比(±s)
組別時段IL-8(pg/mL)IL-10(pg/mL) CRP(mg/L)對照組(n=43)觀察組(n=42)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P組間值(治療前)值t/P組間值(治療后)值28.61±3.47 21.29±2.61 28.59±3.41 13.42±2.52 0.027/0.979 14.138/<0.001 13.07±1.31 10.29±1.38 13.22±1.39 8.48±1.09 0.512/0.610 6.700/<0.001 14.69±2.67 10.53±2.11 14.19±2.61 6.46±2.14 0.873/0.385 8.829/<0.001
隨我國老齡化速度逐漸加快,腦梗死發(fā)病率逐漸提升,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時診治,不僅易出現后遺癥,還易增加患者死亡風險,這給中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5]。作為一種常見危急重癥疾病,腦梗死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除給患者帶來腦部血供障礙外,還易使患者腦組織出現缺氧性損傷[6]。患者在局部腦組織發(fā)生軟化與壞死過程中,受血管閉塞等因素影響,易誘發(fā)缺乏葡萄糖、腦組織供應不足等現象,使患者出現氧化反應異常情況,在細胞膜異常分解、腦細胞代謝變化作用下,易產生活性氧自由基,該氧自由基具有較強破壞性[7-8]。臨床治療腦梗死應以保護腦細胞、改善微循環(huán)、清除自由基為前提,通過搶救缺血半暗帶腦組織,促使細胞恢復正常代謝,達到改善患者腦供血目的,從而盡快恢復患者腦組織功能[9-10]。
依達拉奉是一種臨床常用的自由基清除劑,有助于阻止細胞膜相關脂質過氧化,能夠有效阻斷自由基對腦組織的損傷[11]。同時可保護患者腦細胞免受再灌注損傷,還能有效抑制缺血半暗帶。將依達拉奉應用于腦梗死疾病治療中,有助于擴大溶栓時間窗,延長半暗帶治療時間,抑制患者腦血管痙攣情況,從而減少進展性腦卒中發(fā)生風險[12]。
丁苯酞軟膠囊是一種對腦梗死后腦損傷病理環(huán)節(jié)具有阻斷作用的腦梗死常用治療藥物,不僅有助于提高線粒體功能,還能保護患者缺氧狀態(tài)下神經細胞[13]。此外,丁苯酞軟膠囊還有助于釋放細胞內大量Ca2+、谷氨酸、抑制細胞凋亡,提升抗氧化酶活性,通過抑制炎癥反應,阻斷病理環(huán)節(jié),達到挽救患者半暗帶細胞目的[14]。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顯效、好轉患者37例,其總有效率高達88.10%,整體療效強于對照組(P<0.05)。提示丁苯酞軟膠囊與依達拉奉聯合使用,能夠最大程度保護患者神經細胞,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從而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依達拉奉是一種對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的腦保護劑,通過避免脂質過氧化,達到減輕血管內皮細胞氧化、緩解腦細胞損傷目的[15-16]。對比治療后NIHSS評分與Barthel指數,觀察組數值分別為(4.79±1.33)分、(47.78±2.29)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依達拉奉與丁苯酞軟膠囊聯合應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這與吳婧等[17]“研究組經治療,患者NIHSS評分與Bl指數為(4.8±1.3)分、(47.8±5.3)分,相較于對照組(t=8.353、7.049,P<0.05)”研究結果相一致。丁苯酞軟膠囊作為臨床常用藥物,其對細胞凋亡具有阻礙作用,同時還能保護患者腦細胞線粒體,還可通過激發(fā)氧化酶活性、降低Ca2+濃度、清除氧自由基,達到調節(jié)患者腦部代謝循環(huán)效果,從而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也便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8-19]。觀察組治療后發(fā)生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患者共5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90%,少于對照組(P<0.05)。由于依達拉奉分子量相對較小,能夠迅速穿過患者血腦屏障到達病灶,且具有較高用藥安全性。對比治療后炎癥因子,觀察組IL-8、IL-10、CRP為(13.42±2.52)pg/mL、(8.48±1.09)pg/mL、(6.46±2.14)mg/L,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腦梗死患者經聯合用藥,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炎癥反應,緩解患者腦組織損傷。當依達拉奉進入人體且達到一定濃度后,對次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可通過阻礙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擴張患者血管,達到保護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患者腦水腫目的[20]。
綜上所述,將丁苯酞軟膠囊聯合依達拉奉用于腦梗死疾病治療,明顯提升了患者的病情與炎癥因子改善效果,相比于依達拉奉單獨治療,患者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更具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