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超 趙秀強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0-016-01
摘? 要? 目前,中外學生的交流和融合的障礙主要是源于語言和文化的不同,而體育是世界的通用語言可以讓人們實現(xiàn)多樣式的交流,同時還能延伸在體育以外的交流,中外學生通過在體育活動當中可以有效實現(xiàn)相互的交流和融合。為此,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研究體育活動促進中外學生交流和融合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 體育活動? 中外學生? 交流? 融合? 有效路徑
因為語言、文化的不同,使得中外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融洽。然而人們在參與體育運動時,很多時候不通過語言也能夠進行很好的交流和融合,并使交流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因此,體育也是全世界都可以相互通用的語言。在體育教學當中,教師要利用好體育活動來促進中外學生交流和融合,這需要教師要通過對外國留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和興趣、愛好進行調查,并對我國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進行分類總結,將中外學生的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在進行篩選分類,并進行分析總結,結合教學實踐中中外學生的特征、心理、性格、愛好等,來總結體育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進而提出可以有效促進中外學生交流與融合對策。
一、體育活動促進中外學生交流和融合的意義
在語言不通的前提下,中外學生的交流和融合并不順暢,而通過開展有效的體育活動中的一些肢體語言動作,能夠很好地促進中外學生的交流和融合,幫助中外學生克服語言不通的交流形式,有效增強中外學生情感交流,還可以讓中外學生在參與體育之外的交流與融合得到提升,進而實現(xiàn)中外學生更好地進行交流和融合。這需要教師要積極探討體育活動的內容,要科學地利用體育活動來促進中外學生交流和融合。
二、體育活動促進中外學生交流和融合的有效實施路徑
(一)在體育活動中注意表情的應用
美國的心理學家伯特·梅賓認為“人類的交流信息的總效果=7%詞語+38%聲音+55%面部表情”。由此可見,在體育教學當中面部表情的應用對中外學生交流和融合具有十分重要促進作用。尤其是教師面帶微笑積極向上的面部表情,會給學生很大的激勵性,會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充滿著興奮,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而教師消極的表情也會讓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從而消極地對待學生。無論是中國學生還是外國學生,他們在體育運動訓練結束后,都會一致的想要得到教師的認可。這時教師的一個微笑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所以在體育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要注意表情的應用,當學生某個體育動作沒做好,可以用微笑去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也會學會表情的應用,在體育活動當中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中外學生的交流與融合。
(二)在體育活動中注意肢體接觸
在中外學生體育教學當中,觸摸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交流方式,溫柔的觸摸代表一種對于對方肯定的態(tài)度,也表示著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諒解和情感融洽等。很多體育教學項目的對抗性都比較的強,所以在體育活動當中,中外學生的心理是極為復雜的,情緒變化會比較頻繁。當學生情緒發(fā)生變化時,教師可以輕輕拍拍學生的后背或是肩部,來給學生一種親切感,讓學生可以感知到老師是在關心他鼓勵他。教師的這種舉動學生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在中外學生語言溝通不順的情況下,他們也會模仿教師的樣子來進行肢體交流,相互之間進行激勵。
(三)在體育活動中注重精神面貌
體育教學活動促進中外學生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媒介和平臺,需要教師要根據外國留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特征、心理、愛好興趣等,再根據與中國學生喜歡的體育教學項目進行對比,進行對比和分類,來分析總結出中外學生都能喜歡,并且愿意主動共同參與的體育項目,并對體育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尤其是在體育教學當中,教師的精神面貌是向學生打的第一聲招呼,所以教師要注重精神面貌的打造,穿衣要整潔得體,始終保持心情舒暢,這樣才會顯得整個人更加的精神、干練有素養(yǎng)。在教師的影響下中外學生也都會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yǎng)等,這樣一來才能有效增進中外學生的交流與融合。
三、結語
隨著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來我國留學的學生開始日益增多,因為中外學生因語言、文化等不同,交流和融合比較困難,而體育活動在促進中外學生交流和融合中能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體育教學當中,教師需要采用科學的方式來開展體育教學,教師要以身作則積極引導學生不斷提升個人素質,不斷地提升體育教學效果,如此才能有效促進中外學生的交流和融合。
參考文獻:
[1]王鈺靈.體育專業(yè)留學生文化適應與認同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1):90-93.
[2]黃富印.四川高校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現(xiàn)狀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08):244-247.
[3]張彩.蘇州市中外合作院校與一般院校學生體育意識與行為比較研究[J].休閑,2019(09):157.
[4]楊鐵娟,高曉莉.趨同管理視角下中外學生混合住宿的實踐與思考——以清華大學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7(12):24-26.
基金項目:天津市2020 年度國際教育規(guī)劃課題“基于體育教學活動促進中外學生交流與融合的研究”,項目編號:TJGJ020C011。